子宫腺肌病的中医治疗研究
2012-04-01时燕萍
杨 青,时燕萍
(1.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9;2.江苏省中医院,江苏 南京 210005)
子宫腺肌病,是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的一种良性病变,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继发性进行性加剧的痛经及月经失调、不孕、性交痛等,本病发病率较高,已成为妇科常见病。有文献报道[1-2]本病痛经发生率为80%,5%合并不孕。中医古代文献里并无“子宫腺肌病”的确切描述,根据其主要症状、体征,可将其归在中医的“痛经”“月经过多”“ 瘕”“不孕”等疾病的范畴,其发病是由于瘀血阻滞胞宫、冲任,即所谓“离经之血”“络脉瘀结”“气血阻滞”,治则以活血行气、消 化瘀止痛为主[3]。中医近年来对本病的治疗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现综述如下。
1 内治法
1.1 辨证论治 曹振健[4]将本病分为3型,气滞血瘀型:治以理气活血,化瘀消 ;痰瘀互结型:治以活血化瘀,软坚散结;肾虚血瘀型:治以益肾活血、软坚散结。李敏等[5]以活血化瘀行气,消 散结止痛为治法,自拟化瘀消 汤治疗48例,总有效率为87.5%。谭庆[6]用益气化瘀法治疗子宫腺肌病30例,临床治愈1例,显效11例,有效1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7%。陶佩明[7]用活血化瘀法治疗27例,于平时服桂枝茯苓丸加味,经前1周起服失笑散加味,月经结束后换前方,3个月为1疗程。结果:痊愈5例,显效11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88.9%。王清等[8]用许润三教授创制的“益坤内异丸”治疗44例肾虚血瘀型子宫腺肌病,总有效率为79.5%,治疗前后血CAl25值比较有显著差异,中医证候总积分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痛经缓解率达90.1%。
1.2 专方专用 王妮[9]用自拟抑痛平治疗子宫腺肌病35例,3个月为1疗程,月经期间停用。治疗后患者痛经症状明显缓解,总有效率68.6%。刘丽春[10]观察消 散结汤治疗子宫腺肌病96例,总有效率达87.6%。傅宝君等[11]用自拟“腺肌丸”治疗子宫腺肌病70例,3个月为1疗程。结果痛经症状明显减轻,总有效率为87.1%。
1.3 周期治疗 王红新等[12]根据月经周期不同时相,用“活血消 、清热化瘀”治疗本病,于经前期及经期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拟化瘀止痛方(当归、延胡索、白芍、五灵脂、制乳香、制没药、香附、甘草);经间期及经后期活血消 ,清热化瘀为主,兼以益气扶正,用活血消 方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付淑秀等[13]采用周期疗法治疗子宫腺肌病52例,经净后至排卵期治疗予消 散结,排卵期至经前期予理气活血配合散寒破血,月经期予以化瘀澄源,治疗3个月经周期为1疗程,结果总有效率为82.7%。
1.4 中成药 有报道用桂枝茯苓胶囊[14]、阳和汤合消瘰丸[15]、腺肌方[16]等中成药治疗子宫肌腺病,效果较好,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已有研究[17]表明散结镇痛胶囊具有软坚散结、化瘀止痛的功效,对痛经具有良好的缓解作用。宋楠等[18]观察散结镇痛胶囊治疗子宫腺肌病痛经45例,总有效率84.4%。杨洪涛[19]用桂枝茯苓胶囊治疗146例,总有效率98.6%。
2 外治法
2.1 中药保留灌肠 李亚平[20]用少腹逐瘀汤灌肠治疗32例。方法:干姜15 g,小茴香20 g,没药15 g,延胡索20 g,当归10 g,何首乌15 g,赤芍15 g,肉桂10 g,五灵脂20 g,蒲黄20 g。用开水煎至200 mL,低压缓慢保留灌肠,右侧卧位20 min,平卧20 min,灌注时间为月经来潮前3 d始至月经干净停药。治疗半年后随访观察,总有效率为87.5%。周士凤[21]用中药(三棱、莪术、延胡索、当归、桃仁、赤芍、川芎各9 g,牛膝10 g,红藤12 g等煎液保留灌肠)缓慢输入直肠内,治疗48例,总有效率94.0%。
2.2 针灸疗法 李建兰[22]运用针灸治疗13例。取穴:子宫、三阴交,于经前1~3 d开始,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结果:痛经症状明显缓解,行经时间缩短且经行通畅,占46.0%,总有效率100%。哈孝贤[23]认为在口服汤药的同时,也可以配合针刺或外敷方增强疗效。针刺穴位可选关元、中极、三阴交、足三里等,经前1周开始,每日1次,外敷中药可用川芎、肉桂、延胡索、吴茱萸、没药、乌药等分研末,凡士林调膏,敷贴关元穴,纱布固定,于经前5~7 d应用。
2.3 敷脐疗法 王敏[24]用痛经散敷脐治疗痛经265例,总有效率92.1%。
3 综合疗法
邓雷厉[25]以化瘀消 方结合灌肠液治疗,总有效率为96.2%。裴新[26]采用月经周期第7天口服桂枝茯苓胶囊,经期停服,加用中药保留灌肠配合敷脐,保留灌肠于月经周期第14~24天进行,敷脐于周期第1~5天进行,总有效率94.1%。
4 结语
中药辨证治疗子宫腺肌病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症状、体征及持续时间,使其正常渡过月经期,提高生活质量,并控制病情发展,长期用药无明显毒副作用。但目前中医辨证缺乏客观统一辨证分型依据,且在临床中缺乏大样本的系统性观察病例,同时应重视综合疗法、药物剂型及给药途径的研究和创新,发挥中医药优势,提高临床疗效,缓解痛经症状,控制病情的发展,以进一步发挥其在治疗本病中的重要作用。
[1]彭超,周应芳.子宫腺肌病318例诊治分析[J].中国妇产科临床,2001,2(2):72-74.
[2]Levgur M,Abadi MA,Tucker A.Adenomyosis:symptoms,histology,andpregnancytermination[J].Obstet Gynecol,2002,95(5):688.
[3]王红新,叶青.活血消症化瘀止痛法分期治疗子宫腺肌病临床观察[J].山东中医杂志,2007,26(11),745-747.
[4]曹振健.浅析子官腺肌病的中医药治疗[J].黑龙江中医药,2008(2):59-60.
[5]李敏,刘金星.化瘀消 汤治疗子宫腺肌病48例[J].河南中医,2009,29(4):383-384.
[6]谭庆.益气化瘀法治疗子宫腺肌病30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药,2009,7(8):19-20.
[7]陶佩明.中药治疗子宫腺肌病临床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运用,2009,3(23):148.
[8]王清,赵红,杨舫,等.“益坤内异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痛经(血瘀肾虚证)的临床观察[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09,23(4):223-225.
[9]王妮.叶青治疗子宫腺肌病经验[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32(3):14-15.
[10]刘丽春.消 散结汤治疗子宫腺肌病96例[J].新中医,2007,39(2):55.
[11]傅宝君,孙淑玉,丁婷婷.腺肌丸治疗瘀热互结型子宫腺肌病痛经70例临床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8,42(8):53-54.
[12]王红新,叶青.活血消症化瘀止痛法分期治疗子宫腺肌病临床观察[J].山东中医杂志,2007,26(11):745-747.
[13]付淑秀,王秀霞,马彩珍.中药周期疗法治疗子宫腺肌病52例[J].新中医,2007,39(2):54.
[14]张茹兰.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肌腺病112例[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2,10(8)27.
[15]马建中.阳和汤合消瘰丸治疗子宫肌腺病43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1,17(4)15.
[16]傅宝君.腺肌方治疗子宫腺肌病36例[J].中医杂志,2007,48(8):851.
[17]任艳丽,胡生海,张海礁.散结镇痛胶囊治疗11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及跟踪调查[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5,19(4):279-280.
[18]宋楠,王艳艳,冷金花.散结镇痛胶囊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病痛经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0,26(3):222-223.
[19]杨洪涛.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腺肌病146例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06,22(8):46.
[20]李亚平.少腹逐瘀汤灌肠治疗子宫腺肌症32例[J].中医杂志,2003,44(1):49.
[21]周士凤.中药灌肠治疗痛经48例观察[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5,29(4):38.
[22]李建兰.针灸治疗痛经28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6,14(9):15.
[23]哈孝贤.漫谈子宫腺肌病及中医的治疗[J].中医药疗法,2001,17(12):20-21.
[24]王敏.痛经散敷脐治疗痛经265例[J].辽宁中医杂志,2005,32(4):326.
[25]邓雷厉.化瘀消 方合灌肠液治疗子宫腺肌病临床观察[J].中医药学刊,2005,23(3):570.
[26]裴新.中药灌肠配合敷脐治疗子宫腺肌病痛经的疗效观察[J].现代实用医学,2010,22(10):1164-1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