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药治疗丙型肝炎的研究

2012-04-01曹静静薛博瑜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丙肝丙型肝炎利巴韦

曹静静,薛博瑜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9)

丙型肝炎是由丙肝病毒(HCV)引起的,主要通过血液传播的一种传染病。每年有300~400万新发病例。我国抗HCV的阳性率平均为3.2%[1]。感染HCV以后,由于HCV的复杂性使病毒的变异达20多种,抗原呈递DC细胞功能的失调,清除病毒能力减弱,使50%~85%的急性感染者容易转为慢性化[2]。丙型肝炎临床症状没有乙型肝炎典型,慢转率高,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的比例大,因此,治疗上更为重要。

国际上目前认为Peg-IFNα-2a或者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是最有效的抗HCV治疗方案[3]。采用聚乙二醇化-IFN(Pegylated Interferon,PEG-IFN)加上利巴韦林治疗,使得持久病毒应答(SVR)率有了很大的提高[4]。但由于治疗方案的局限性和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影响了患者的依从性,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中药多途径、多层次、多靶点的综合药理学作用对慢性丙肝复杂的病理生物学改变具有一定的针对性。现将国内外近几年来中医药治疗丙型肝炎的研究作如下总结。

1 病因病机

中医学虽无“丙型肝炎”的病名记载,但是根据临床表现分析,本病多属于中医学“疫毒”“黄疸”“胁痛”“症积”等病证的范畴。中医认为,湿热疫毒是导致丙型肝炎发病的根本原因。湿热之邪,难清难化;疫毒之邪,来势凶猛,直入血分。正符合丙型肝炎多由输血、手术等传播的特性。薛博瑜教授[5]根据中医理论,结合其发病情况及临床表现,认为本病病机为感受疫毒热邪,正气亏损。肝为藏血之脏,毒邪藏肝,迁延不愈,郁滞肝络。肝病最易犯脾,肝郁气滞,可致脾失健运。病机为热毒瘀结、肝脾损伤。病程各阶段虚实各有侧重:早期多为湿热壅盛,中期则肝郁脾虚,久病及肾、入络,故后期多肝肾俱虚[6]。苏进才[7]认为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为湿热疫毒、湿热未尽、肝郁气滞、肝郁脾虚、肝肾阴虚、气血瘀阻。总之,湿热疫毒为发病的始因,正气亏虚为发病的基础,肝脾失调为病变的枢纽,气滞血瘀为病变的结局。

2 中医药治疗

目前我国尚未制定出丙肝辨证分型标准。很多学者参考1991年12月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内科肝病专业委员会天津会议制定的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标准进行治疗。但在临床中尚存在众多难以纳入上述证型中的丙肝患者,因此,一些学者在临床中通过研究丙肝临床证候学发现丙肝临床最多见乏力、纳差、脘闷腹胀等脾胃症状,采用统计学相关分析,初步归纳丙型肝炎证型为湿热蕴结证、肝郁脾虚证、肝肾亏虚证、气虚血瘀证、正虚邪留证。由于目前没有推广的中医辨证治疗规范,因此,医家多根据经验施以不同的方药治疗。谢国忠[8]应用二参双甲汤治疗丙型病毒性肝炎32例,结果治愈18例,显效11例,有效3例。提示:自拟二参双甲汤治疗丙肝具有活血解毒利湿之效。研究者认为二参双甲汤药量较重,加强其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之功,使其湿热易除,气血畅行,病情得以康复。景忠良等[9]综合诸位名家的观点拟祛湿解毒活血汤治疗本病。结果祛湿解毒活血汤疗效与干扰素相当,研究者认为具有祛湿健脾、解毒活血、补肾疏肝之功,使其湿祛热清毒解,气血畅通,脏腑功能恢复,病情得以好转而康复。李德华等[10]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五苓丙肝散;对照组采用三氮唑核苷和α-干扰素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8.7%,对照组6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五苓丙肝散治疗丙型肝炎临床疗效显著。安绪平等[11]通过研究认为安络化纤丸具有抗肝纤维化和改善肝功能作用,疗效较好,安全性好。安络化纤丸作为纯中药制剂,通过活血化瘀,疏肝通络,改善肝脏微循环,以达到保护肝细胞免受损害,抑制肝组织炎症、坏死病变的疗效,这是安络化纤丸抗肝纤维化和改善肝功能的主要作用机制。许佳平等[12]应用苦参素注射液治疗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糖尿病的研究认为:苦参素注射液对促进肝功能恢复、血糖好转和抑制丙肝病毒复制有一定效果,苦参素注射液尚能降低血清HA、PCⅢ浓度,具有明显的抗纤维化的作用。为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抗病毒、抗纤维化治疗带来新的希望。苦参素可直接刺激细胞产生干扰素,与直接使用干扰素有相似的抗病毒作用,并能调节免疫功能,提升白细胞[13]。甘利欣或苦参碱单独治疗肝炎均有一定的疗效[14]。岑忠稳[15]应用甘利欣联合苦参碱治疗肝炎,结果苦参碱联合应用甘利欣在改善症状、体征及肝功能等方面,明显优于单用苦参碱或甘利欣。提示联合应用苦参碱和甘利欣治疗肝炎具有较好的疗效。

3 中西医结合治疗

HCV诱导的慢性感染的机制仍不清楚,其致肝细胞损伤的途径可能有直接损伤和免疫介导的损伤。干扰素或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由于其疗效有限,不良反应明显,临床运用受到一定限制,且丙型肝炎只采用抗病毒治疗是不够的,在保护肝细胞、退黄降酶,尤其是抗肝纤维化方面中药具有独到的优势。配合中药治疗,既可恢复肝功能、抑制病毒复制,提高疗效,又可以减少西药的毒副作用。刘光伟等[16]应用消脂护肝胶囊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37例,结果消脂护肝胶囊联合干扰素组可明显降低HCV-RNA载量,降低瘦素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可减轻干扰素的不良反应。研究者认为:瘦素及IR可能是慢性丙型肝炎发病过程中的重要病理变化,其变化最终导致整体脂质代谢失衡,共同促进脂肪肝的发生,而抗病毒有效性也与瘦素—胰岛素抵抗—脂质代谢通路有关,通过消脂护肝胶囊改善血脂代谢及瘦素代谢可以达到辅助抗病毒的作用。张顺花[17]通过五羚合剂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研究,认为五羚合剂共奏扶正解毒、活血化瘀、祛湿化痰之功效,对慢性丙型肝炎有较好的疗效。尤其在改善症状、恢复肝功能方面效果好,无明显毒副作用,并有一定的抗丙肝病毒作用。研究者认为,五羚合剂不但有一定抗病毒作用,而且能够调节机体的免疫状态,修复肝组织的病理损伤,具有整体治疗意义。常占杰等[18]应用益气养肝方联合干扰素、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结果治疗过程中治疗组血小板减少、粒细胞减少、体质量减轻均较对照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其他不良反应如发热、肌肉关节酸痛、头痛、脱发等比较无明显差异,提示益气养肝方对干扰素不良反应骨髓抑制和体质量减轻的发生有一定影响。伍玉南等[19]应用疏肝理脾片联合干扰素及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ALT及肝纤维化指标恢复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耐受性更好。提示疏肝理脾片对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具有良好的作用,能在护肝降酶、减轻不良反应、抗肝纤维化方面体现中药的优势。

4 结语

临床上,PEG极易造成不同的生理反应,亦可发生发热、流感样症状、精神抑郁[20]及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等不良反应,其发生率与干扰素相似[21-22]。临床上有很大一部分患者即是因为西药的不良反应而被迫放弃了抗病毒治疗,相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的抗病毒药物目前只局限于干扰素和利巴韦林。

所以,应该从我国国情出发,积极探索和寻求能提高抗病毒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这样既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又可以对疾病的预后、转归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但是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仍然不多,如何将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的结合向更深层次发展,为患者提供更方便、更安全、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将是今后研究的方向。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35.

[2]AlterHJ,SeeffLB.Recovery persistence,and sequence in hepatitis C virue infection,a perspective on long-team outcome[J].Semi Liver,2000,20(2):17.

[3]陈景寿.2007年APASL关于丙型肝炎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介绍[J].肝脏,2007,12(4):329-331.

[4]赵伟,易永祥.慢性丙型肝炎的规范化治疗及其进展[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7,11(3):13-17.

[5]刁青蕊.薛博瑜教授治疗丙型肝炎临床经验[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6(3):239-241.

[6]王灵台.中医药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28(1):11-12.

[7]苏进才.丙肝的中医论治[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3,26(1):24-25.

[8]谢国忠.二参双甲汤治疗丙型病毒性肝炎32例[J].陕西中医,2010(5):526-527.

[9]景忠良,董靖,赵爱红.祛湿解毒活血汤为主治疗慢性丙型肝炎26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9(8):55-56.

[10]李德华,李永光,李德宇.五苓丙肝散治疗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J].中医药信息杂志,2011,28(1):70-71.

[11]安绪平,王晓岳,张顺宪.安络化纤丸治疗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观察[J].浙江临床医学,2010,12(5):507.

[12]许佳平,董梅,黄萃.苦参素注射液治疗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糖尿病[J].武警医学院学报,2008,17(5):426-430.

[13]李山.苦参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09,2(14):66.

[14]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会、肝病学会分会联合修订.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6):324-329.

[15]岑忠稳.苦参碱联合甘利欣治疗肝炎的近期疗效观察[J].医学新知杂志,2010,20(3):202-203.

[16]刘光伟,王春芳.消脂护肝胶囊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37例[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16):198-199.

[17]张顺花.五羚合剂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108例[J].中外健康文摘,2010,17(7):298-299.

[18]常占杰,李京涛,刘亚珠.益气养肝方联合干扰素、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C].第九次全国中医药防治感染病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2009.

[19]伍玉南,孙克伟,彭建平,等.疏肝理脾片对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9,19(2):76-77.

[20]Lotrich FE,Rabinovitz M,Gironda P,Pollock BG.Depression following pegylated interferon-alpha:characteristics and vulnerability[J].J Psychosom Res,2007 Aug;63(2):131-5.

[21]崔建军,范平,蒋小玲.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06,20(4):331-333.

[22]赵鸿,斯崇文,魏来等.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b与干扰素α-2b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多中心研究[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6,14(5):323-326.

猜你喜欢

丙肝丙型肝炎利巴韦
围剿暗行者——丙型肝炎
人-人嵌合抗丙肝抗体检测阳性对照品的研制及应用
利巴韦林:服用之前要三思
miRNA-122与丙肝病毒感染及肝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单磷酸阿糖腺苷和利巴韦林用于手足口病治疗临床比较
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
丙型肝炎治疗新药 Simeprevir
利巴韦林片致溶血性贫血伴急性肾衰竭1例
慢性丙型肝炎中医治疗进展
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与慢性丙肝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