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刺络拔罐配合龙眼穴放血治疗带状疱疹80例

2012-03-31王素芬刘新建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梅花针皮肤性病病证

王素芬,周 敏,刘新建

(晋州市中医院 针灸科,河北 晋州 052260)

带状疱疹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累及神经和皮肤的病毒性皮肤病,因其好发于腰背部,且游行于胸肋间,形如龙盘,故中医称缠腰火丹、蛇串疮等。其特点为水疱沿一侧周围神经呈群集带状分布,伴有明显神经痛[1]。近年来,我们运用刺络拔罐放血配合龙眼穴治疗带状疱疹80例,临床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80例患者均为我院门诊带状疱疹患者,男30例,女50例;年龄19~50岁;病程1~7 d。病变在前胸背部60例,腰腹部14例,臀部及四肢6例。排除孕妇、哺乳期妇女、头面部带状疱疹、血液病、肿瘤、器官移植、糖尿病及心脏病患者。

1.2 诊断标准 入选病例参照《皮肤性病学》[1]中的带状疱疹诊断标准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

2 治疗方法

常规消毒患处后,用梅花针叩刺疱疹及周围皮肤,以刺破疱疹、周围皮肤微出血为度,然后加拔火罐。5~10 min起罐,拔出黄色液体及血液,起罐后患处用消毒干棉球擦吸干净并用碘伏消毒。每次叩刺拔罐2~3处,留罐期间用三棱针点刺龙眼穴[3],用手挤压,使之出血2~3滴。操作结束后嘱患者注意治疗局部干燥、清洁,预防感染。2~3 d治疗1次。治疗3次后观察疗效。

3 治疗标准与结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拟定。治愈:皮疹及疼痛全部消退,一般情况正常;显效:皮损消退30%,无新发水泡,疼痛明显缓解;无效:皮疹及自觉症状不见好转。

3.2 治疗结果 80例中,治愈70例,显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6%。

4 体会

中医学认为,带状疱疹多由肝经郁火或脾经湿热内蕴,复感风热邪毒,湿热与邪毒搏结,蕴蒸侵淫肌肤、经络而成。《素问针解》中有“苑陈则除之者,出恶血也”。用梅花针叩刺,再用火罐拔出瘀血,使湿热火毒从表而解;经络气血得通,而达“通则不痛”之功。龙眼穴为经外奇穴,位于小肠经脉线上,刺之能清热利湿,活血化瘀。小肠与心经相表里,心经属火,主血脉。龙眼穴放血,能泻心火而清血热。为金针王乐亭老师[3]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经验用穴,具有显著镇痛效果。梅花针叩刺可激发神经细胞释放内啡肽[4],发挥与吗啡类似的止痛作用,有效缓解疼痛[5]。诸法合用,共同提高神经细胞痛阈[6],快速止痛,从而缩短疗程,减少病人痛苦。

[1]张学军.皮肤性病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3-64.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59-260.

[3]张俊英.金针王乐亭经验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15.

[4]徐莉.腕踝针加体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4(5):532.

[5]贾力.梅花针叩刺拔罐结合神经根阻滞治疗带状疱疹50例[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4(3):313.

[6]曾伟.电针加皮肤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4例[J].吉林中医药,2007,27(7):46.

猜你喜欢

梅花针皮肤性病病证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第四届编委会成员名单
基于病证结合的脾胃病湿热理论的创新与应用研究
侯氏黑散在糖尿病相关病证中的应用
皮肤性病学科研型研究生培养方式的思考与探讨
梅花针叩刺结合摩法治疗斑秃的临床观察
常规针刺联合梅花针叩刺、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观察
基于太阳阳明经病证探讨颈椎病的防治规律
从病证结合角度探析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治疗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科简介
欢迎订阅《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