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平胃散治疗胃脘胀满32例
2012-03-31吴
吴
(南京市中华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中医科,江苏 南京 210006)
胃脘胀满在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胃下垂等消化系统疾病中常见,且易反复发作,笔者用自拟加味平胃散随症加减,治疗32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2例均系南京市中华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7年1月-2009年12月门诊病人,32例中,男12例,女20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65岁,平均44.6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7年,平均1.6年;胃镜检查示:慢性浅表性胃炎26例,其中兼消化性溃疡8例,不典型增生或肠化生者5例,胆汁返流2例;浅表性萎缩性胃炎1例;病理检查明确幽门螺杆菌(Hp)阳性者13例;B超示胆囊壁毛糙,胆壁结晶或胆囊息肉者5例,伴结石者2例。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消化不良诊治指南(2007,大连)》[1],均可纳入器质性消化不良范畴。根据《消化不良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09》[2]中证候分类标准,结合临床所见,将本组病例辨证分为5型:1)脾虚痰阻型:表现为胃脘嘈杂,纳呆,嗳气呕逆,脉滑;2)脾气虚弱型:表现为脘胀时减,劳累加重,内脏下垂,肛门重坠,脉细弱;3)脾胃虚寒型:表现为胃脘隐痛,畏寒喜温,便溏,受凉加重,舌淡胖苔白滑,脉缓;4)肝脾不和型:表现为脘胁胀痛,善太息,情志不舒,受精神刺激则加重,脉弦;5)肝火犯胃型:表现为脘胁胀痛,烦躁易怒,吞酸烧心,脉弦数。
2 治疗方法
主方:加味平胃散,基本药物组成:苍术10 g,白术10 g,厚朴5~6 g,陈皮10 g,丁香2~3 g(后下),炒神曲10 g,炙甘草3 g。每日1剂,水煎2遍,早晚分2次服,每周根据病情变化酌情调方加减,4周为1疗程;并嘱患者调饮食、避风寒、畅情志。加减:脾虚痰阻型合六君子汤;脾气虚弱型合补中益气汤;脾胃虚寒型合理中汤;肝脾不和型合柴胡疏肝散;肝火犯胃型合左金丸或加栀子、黄连、煅乌贼骨。肝功能检查示胆红素异常升高者,加栀子、茵陈;明确有胆囊结石及慢性胆囊炎者,加乌梅、姜黄、鸡内金、佛手等;病理检查明确Hp(+)者,加蒲公英、败酱草。
3 疗效标准与结果
3.1 疗效标准 结合本组临床表现自拟评价参考标准:空腹不胀,纳食正常,纳后无明显胀感,保持6个月以上而无复发者为临床治愈;空腹不胀,纳可,然纳稍多则有胀感,或当下已不胀但6个月内(≥2周)尚有复发,再经上方治疗仍有效者为显效;胀感明显减轻,纳食渐增,并保持1周以上(包括1周)未复发者为有效;胀感无明显减轻,或减轻后1周内无明显诱因而复发者为无效。
3.2 结果 临床治愈2例,显效16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75%。
4 讨论
胃脘胀满属中医“痞满”“积滞”等范畴[2],本病病位在胃,涉及肝、脾两脏[4],脾虚、气滞是本病的关键环节。故治疗当健脾补虚,理气和胃为大法,兼以温中、燥湿、化痰、消食、活血等,其中又以前4项为临床多用。平胃散原方出自《太平惠民合剂局方》,主治脾胃不和,湿滞中阻诸症。方中苍术燥湿化浊、运脾升清为君,厚朴行气消胀、化湿降逆为臣药。苍术与厚朴,一升清、一降逆,一主燥湿、一主行气,二者相伍,燥湿以健脾,行气以化湿[5],共奏升脾和胃,调中祛湿之效。另有陈皮理气燥湿化痰为佐,炙甘草并姜、枣调药和中助运为使。因临床消化不良患者多病程较长,脾虚尤甚,且常见寒证或寒热错杂之象,故加白术益气健脾利水,合苍术补运兼施;丁香温中止痛,且为降逆止呕之要药,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其可刺激胃蠕动,缓解腹胀,助于消化,为芳香健胃之佳品;神曲健脾和胃消食。诸药合用,使中焦气机调畅,湿祛食消,痰化寒退,脾胃健运故脘胀消而疼痛止,嗳气呕逆自愈,疗效颇著。唯其药味多从温从燥,若患者素体偏于阴虚或治疗过程中出现舌红少苔,口干口渴,大便难下者,当以原方减量或加用滋脾养胃之品,如沙参、麦冬、黄精等。
[1]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中国消化不良诊治指南(2007·大连)[J].中国消化杂志,2007,27(12):832-834.
[2]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消化不良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09)[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30(5):533-536.
[3]丁培杰,张庆荣.金铃子散加味治疗肝胃气滞型胃脘痛104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8,22(3):34.
[4]王世荣.疏肝健脾和胃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J].吉林中医药,2008,28(6):412.
[5]周莉.平胃散加减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84例[J].甘肃中医,2009,22(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