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治未病中寻求防治代谢综合征策略
2012-03-31朱红亮郭宏敏
朱红亮,郭宏敏
(1.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9;2.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9)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大众健康知识的匮乏,导致不良生活习惯的孳生,加上人口老龄化,使代谢综合征这样的富贵病有了可乘之机,大有爆发的趋势,因此我们欲寻求中医“治未病”的方法,展开临床诊治及健康宣教的研究探讨,以完善与总结有效防治代谢综合征策略。
1 治未病思想为防治代谢综合征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内经·四气调神大论》中已明确提出了“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的治未病思想。延至今日,治未病思想不断补充与完善,主要囊括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等核心思想,为亚健康人群、住院病人及出院病人的疾病防治工作提供指导。纵观代谢综合征的整个病程,从未发病到仅代谢成分异常、靶器官损害及发生心血管事件,绝非一朝一夕,所以在其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予以相对应的治未病理念加以干预,可以尽可能阻断、延缓其发展。
随着历史的沉淀,中医积累了丰富的养生调摄知识,指导我们正确的生活方式,这恰恰是防治代谢综合征的基石,据《素问·上古天真论》言“形与神俱,尽终其天年”,提出形神协调统一是人类健康长寿的基本前提条件;另外“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的膳食配伍原则,指导人们做到饮食有节,不可暴饮暴食,避免五味偏嗜;“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以其运动故也”结合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以及太极拳等传统保健体育可以强身健体,防治慢性疾病。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体现了治未病“防病传变”的思路,郭红敏等[1-3]认为MS病理基础以肝肾阴虚为本,痰瘀互结为实,发展到后期,邪气深入,渐入脉络,致使脉络瘀阻不通,继而发生心脑血管靶器官损害。因此予以养阴和瘀剔络法,保护血管内皮,稳定斑块,力图减少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频率。
2 从治未病研究中规划防治代谢综合征策略
虽然有治未病思路作为指导,但临床缺少相应规范化防治策略,为MS患者提供治未病措施的参考,所以有必要经过充分的临床科研进行实践论证与归纳总结,形成完善的防治MS临床指南。
首先应当增加治未病研究的关注度与投入:统观全世界医学研究资源的分配状况,愈是在广大人们群众需要的促进健康和疾病防治领域,被研究者关注的程度愈低,研究资源投入愈少;反而在少数人易患的疑难杂症领域所花费的经费则愈多[4],这极大的浪费了医学科研资源。所以应当转变科研观点,把目标投向MS这样发病率较高的慢性疾病。除了病房以外,结合体检中心、治未病中心、三高门诊、社区医院等MS病人临床数据收集,以全面分析MS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次需要选择治未病研究的方法与内容:治未病研究存在相关问题有待解决,例如:治未病手段丰富多样,其研究内容选择面较广,且对不同的病患而言存在差异性,确定研究方向存在一定难度;在研究过程中需要推广治未病思想,充分调动病患的依从性和积极性;另外需要选取相应的临床观察指标,以作为疗效的参考等。因此在设计研究路线时,需要克服相应的困难,了解目前临床治未病的不足之处,在不同阶段的MS患者防治中寻求不同的治未病方案,观察生活方式改变、中医药干预的治疗效果。这些治未病措施得到充分的试验依据后,应当进行归纳总结,投入到临床中,为更多的MS病人提供帮助。
3 治未病宣传使防治代谢综合征策略发挥充分价值
MS的罪魁祸首是人群缺乏相关的健康知识,在学校教育中缺乏系统的健康教育版块,以至于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迷失了自我,或埋头于工作之中,或恣意的享乐,挥霍着自己的健康。当众多MS患者得知,病魔缠身是自己不良的生活习惯造成的,之后都纷纷表示后悔不已,可见治未病的潜在价值所在。不仅需要通过治未病研究整理的MS防治措施,而且要通过宣教,得到广泛运用,才能真正从根源上控制MS。
首先可以尽医生所能,鼓动病人对自己的家人和朋友进行宣传,亦可在院内集中MS病人,以及MS高发人群如干部、教师等,来院体检时开展健康讲座,将治未病研究防治策略进行相关辅导;其次治未病应当走入社会,在全社会范围内开展大型健康课堂等健康教育工作,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介,发表科普文章,举办讲座,并组织医护保健人员走进社区进行活动,通过义诊、咨询、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进行宣传[5];最后应该把健康素材编制成教材推广到中小学,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个人都有机会接触健康知识,参与到治未病的队列中去。
总之,在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我们所面临新的疾病挑战丝毫没有减退,对于代谢综合征这样发病群体数目庞大的疾病,要获得系统的防治策略,光靠个人或某家医院的治未病研究远远不够,希望更多的医院、医生能参与到治未病研究宣传中去,播撒健康的种子。
[1]郭宏敏.养阴和瘀法治疗老年腔隙性脑梗死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05,32(9):910-912.
[2]郭宏敏,郑开明,陈文星.养阴化瘀剔络方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及损伤保护作用研究[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07,5(4):69-71.
[3]张慧,郭宏敏.中药养阴和瘀方对老年代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及高凝血症的干预作用的研究[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06,47(16):50-52.
[4]邱鸿钟,梁瑞琼.中医治未病的核心思想与政策需求[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2,20(1):3-5.
[5]胡虹,臧镭镭.中医治未病体系建设之浅见[J].中医中药,2009,4(3):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