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永林教授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经验
2012-03-31杨艳秋周丽雅
杨艳秋,周丽雅
(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7)
肖永林教授系长春中医药大学特聘教授,主任医师,长春市政协委员。出生于中医世家,自幼学习中医,师从其父。肖老从事中医教学与临床50余年,临证经验丰富,对疾病认识透彻,独具匠心,临床疗效显著。本文就肖永林教授对更年期综合征的独到见解和治疗经验,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
1.1 病因 中医学认为,月经、生殖与肾关系密切。《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指出机体生、长、壮、老、已的自然规律与肾中精气的盛衰密切相关。而“天癸至”更是肾中精气充盛、生殖机能成熟的标志,肖老认为,妇女的各个生理阶段均以肾气的盛衰为主导,故本病的发生与肾中精气虚衰、冲任虚损密切相关。
1.2 病机 《金匮翼·肾水》云:“肾为水脏,而元阳寓焉。”《血证论》曰:“肾为水脏而内含真阳,是为命火。”均指出肾为水火之宅,藏真阴而寓元阳,皆为肾中精气所化生,为人体元阴、元阳之根本。肖老认为,更年期综合征的发病原因与肾中精气的盛衰密切相关,肾气虚衰,元阴、元阳俱损,致天癸竭、冲任衰少,故该病的病机是肾之阴阳两虚,与多数医家的观点一致。
然肖老在此认识的基础上有其独到的见解:认为更年期综合征的病机不单纯为肾之阴阳两虚,必兼血虚。其因有三: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谓:“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此“四十”为概数,《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为女子五七、男子五八,肾气由盛变衰的转变时期,即女子五七阳明脉衰,足阳明胃经为多气多血之经,故女子35岁以后肾气亏少,气血不足;2)女子一生因经、孕、产、乳而数伤其血,如《中藏经·论肾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说:“肾者,精神之舍,性命之根,外通于耳。男以闭精,女以包血……。”故兼血虚;3)中医认为,精血同源,精血互化,肾中精气亏虚,精不化血,而兼血虚。因此,肖老认为更年期综合征的发生本于肾虚、血虚。
2 临证经验
2.1 治法方药 中医治病,必求于本,诚如张介宾《景岳全书·求本论》所说:“直取其本,则所生之病,无不随本皆退。”肖老临证时多动态辨证,直取病机,自拟方剂,针对患者不同的症状,随症加减。以补肾阳、滋肾阴、养阴血为治疗法则,自拟治更方:当归20 g,白芍20 g,黄柏15 g,知母15 g,巴戟天10 g,仙茅5 g,五味子15 g,酸枣仁15 g。
2.2 随症加减 《景岳全书》云:“五脏之本,本在命门。”此命门实则肾中的元阴、元阳,为人体阴阳之根本;中医学认为人体自身是个有机整体,五脏六腑在生理上相互联系,在病理上相互影响,肾虚日久易致心、肝、脾之阴阳偏盛偏衰,而临床百症丛生。故肖老认为,更年期综合征的病机虽责之于肾虚、血虚,而患者的临床表现亦可现心、肝、脾之功能失调,临证时应在前方的基础上随症加减。烘热、心烦,加生地黄、栀子、牡丹皮;汗出易惊,加麻黄根、浮小麦、龙骨、牡蛎;失眠明显,加夜交藤、柏子仁等。
3 结语
更年期综合征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临床症状广泛,从肾虚论治是目前多数医家的基本共识,但肾虚兼证分型不一[1]。肖永林教授认为,其本于肾虚、血虚,自拟治更方,药少功专,直指病机,为临床更好地治疗该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1]孙桂芳,王佩娟.原发性痛经血瘀证实质及活血化瘀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1):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