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尤建良教授治疗大肠癌经验

2012-03-31浦琼华尤建良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气滞大肠癌脾虚

浦琼华,尤建良

(1.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分院,江苏 无锡 214105;2.无锡市中医医院,江苏 无锡 214001)

尤建良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行医20余载,博学多思,学验俱丰,运用中西医治疗大肠癌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跟师随诊,现将其治疗大肠癌经验整理如下。

1 辨病辨证特点

大肠癌属于中医“肠覃”“锁肛痔”“便血”“下痢”“滞下”等诸病证范畴。一般认为本病的发生是由于脾肾不足,或饮食不节,或忧思抑郁,久泻久痢,致使湿热蕴结,下注浸淫肠道,引起局部气血运行不畅,湿毒瘀滞凝结而成肿瘤。尤教授认为脾虚气滞是发病之关键。“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大肠的生理功能与脾密切相关,脾以升为健,脾气升清不息,水谷精微得以濡养全身,糟粕方能得以下行。肠腑以通为用则依赖于脾气的推动运化和升清降浊。脾虚失运,水谷精微输布失常,气血生化乏源,脏腑失养,则正气难复;脾虚易痰湿积聚,湿毒内生,久而化热,邪毒湿热蕴结,下注浸淫肠道,局部气血运行不畅,湿毒瘀滞凝结而成肿块。

2 守中调气为主要治疗原则

既然本病内在失衡的“关节点”在于脾虚气滞,理当集中精力于守中调气。人身之气,贵在通调。气失通畅则不能化津,而成痰凝;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失流通则不能行血,气滞日久必有血瘀,气滞痰凝、血瘀蕴久可积成肿块。在具体临床上,以辨证为基础,根据不同病症,灵活应用。

2.1 补气健脾法 主要应用于大肠癌患者症见胸脘痞闷,四肢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苔白腻,脉象细缓。方以六君子汤加减。方中以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平补脾胃之气,半夏、陈皮理气化湿。若患者气短乏力,则可加黄芪,一般用量为15 g,乏力严重者可加倍使用,但同时要辅以理气药,如陈皮、枳壳、枳实等,以防壅塞气机。若患者出现不思饮食,大便溏泻等脾虚湿盛症状时,则加入白扁豆、莲子、淮山药等健脾止泻之品。

2.2 疏肝理气法 主要应用于大肠癌患者症见腹部胀满,胸胁作痛或胸乳作胀,乃肝气郁滞所致。常用药物:防风、柴胡、香附、郁金、陈皮、乌药、川楝子、延胡索、佛手片等。其中防风味辛甘,性微温,归膀胱、肝、脾经,可泻肝实脾,胜湿止泻,对大肠癌患者肠鸣腹痛泄泻者疗效颇佳。对于癌性疼痛者,用药应加大疏肝理气之品。中下腹部疼痛者,用方以金铃子散,延胡索用量一般为15 g,疼痛严重者可用30~50 g。气滞易成瘀,并常加用活血化瘀抗肿瘤药物,如三棱、莪术、鬼箭羽等。

2.3 升降气机法 气机升降是人体脏腑功能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之一。升和降这对矛盾的对立统一运动,维持着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故《内经》指出:“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若患者久病脾胃气虚,清阳下陷,出现眼皮耷拉下垂,久泻脱肛,便溏等中气下陷的症状,则用升麻、黄芪、柴胡等升提中气,方以补中益气汤加减。若患者出现嗳气频频,呃逆等胃气上逆的症状,常用淡干姜、炙枇杷叶、苏梗、旋复花等降气宽中之品。

3 适时应用通腑攻下法

由于肿瘤生物学特性和大肠门静脉血回流的解剖学特点,大肠癌患者易发生肝转移,在确诊时已有20%~40%发生肝转移[1-2],病情危重者可出现腹水。尤教授常用己椒苈黄汤合五苓散加减。己椒苈黄汤有通利小便,分消水饮之效。方中防己宣透肺气,通调水道,下利水湿,葶苈子泻肺下行,椒目利水逐饮,大黄软坚决壅,逐水从大便而去,并有破血消 之效。五苓散具有化气利水、健脾祛湿的功效。茯苓、猪苓、泽泻甘淡渗泄水饮,桂枝温阳化气,助膀胱之气腾化,白术健脾培土,土旺而阴水有制。花椒常用量为3 g,小便不利者可加量至6 g。二方合用利水之效倍增,且顾护胃气,以防逐水伤及脾胃。

4 清热解毒不宜过分寒凉

现代药理研究[3]证实,抗肿瘤的活性物质以清热解毒类药为多,消化道肿瘤者,可加藤梨根、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半边莲、石上柏、石见穿等。尤教授认为清热解毒药大多为苦寒之品,攻下太过易致苦寒败胃,损伤胃阳,腐熟功能减弱,食纳减退;胃病及脾,脾失运化,痰湿积聚,阻碍气血运行,气滞血瘀则肿块复发或它处转移。故临证之时尚需配伍温中散寒之品,以振奋中阳,如干姜、吴茱萸、苍术、肉豆蔻等。

5 中药联合化疗增效减毒

目前,化疗是治疗大肠癌术后的主要治疗手段,能减少大肠癌的复发和转移,但化疗可引起胃肠道功能紊乱、骨髓抑制、神经毒性等不良反应。尤教授认为化疗药物为阴毒之邪,最易损伤脾胃,耗伤人体阳气。故化疗时配合益气健脾和胃法治疗,可以巩固后天之本,提高机体的应激能力,建立有效的免疫防御机制,避免出现过于强烈的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和神经毒性。

在临床上,尤教授减轻化疗胃肠道反应常用健脾益气,和胃降逆药,如党参、白术、姜半夏、陈皮、木香、茯苓、竹茹等,方以四君子汤加减。若出现骨髓抑制引起的白细胞下降、血小板下降或红细胞减少,中医认为伤及脾肾或气血,常选用补气养血,填精益髓之品,常用药物如:当归、白芍、熟地黄、川芎、黄芪、鸡血藤等,方以八珍汤加减。若使用铂类药物化疗后出现的四肢末梢神经感觉异常或障碍,手臂疼痛、痉挛性腿痛等,遇冷刺激后诱发或症状加重,中医认为久病不复,气的生化不足,致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所致,常选用黄芪、桂枝、芍药,方从黄芪桂枝五物汤。

6 病案举例

陈某,男,62岁,2011年4月23日初诊。患者2011年4月13日因“便血2月”于我院门诊查电子肠镜及病理示:直肠腺癌。查CT提示:直肠癌肝、腹腔多发转移。家属及患者不愿进一步治疗,希望予中药保守治疗。初诊时见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右上腹胀痛,食后尤甚,无腹泻,偶有嗳气泛酸,时有低热,无恶寒寒战,身目轻度黄染,小便量少,大便日解4~5次,色黄,质偏稀,无黏液脓血便,夜寐差,双下肢水肿。证属脾虚蕴湿,毒结大肠,治以健脾逐水,解毒抗癌,以六君子汤、五苓散合己椒苈黄汤加减,药用:黄芪15 g,党参10 g,炒当归10 g,生白术20 g,防己10 g,花椒6 g,制大黄3 g,泽泻30 g,葶苈子15 g,厚朴10,乌药10 g,郁金15 g,茯神20 g,猪苓15 g,陈皮10 g,炙甘草6 g,每日1剂,分2次服用。2周后2诊:患者乏力减轻,身目无明显黄染,小便量增多,腹胀改善,下肢肿胀渐消退。原方花椒减至3 g,余不变,嘱续服14帖。5月25日3诊:患者乏力明显改善,双下肢水肿消退,惟夜间汗出明显,原方加煅龙骨15 g,煅牡蛎30 g,如法续服2周。6月10日4诊:患者汗出症状明显缓解,余症状亦可。原方去花椒、防己、葶苈子,泽泻减至15 g,加山茱萸15 g,藤梨根20 g,半枝莲15 g,嘱患者续服中药以资巩固。经治疗8月来,患者证情平稳,精神好转,情绪稳定,血常规多次复查在正常范围内,肝转移灶经多次腹部超声、CT检查均基本稳定,目前仍在治疗中。

[1]Gilbert HA M,etastasis tumor grow thlStuttgart[J].New York,1980(12):41.

[2]Ekberg H,T ranberg KG,Andersben R,et al.Pattern of recurrence in liver resection for colorectal secondaries[J].World Journal of Surgery,1987,11(4):541-547.

[3]周岱翰.临床中医肿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66-174.

猜你喜欢

气滞大肠癌脾虚
自拟健脾除湿方治疗脾虚湿盛型汗疱疹疗效观察
身痛逐瘀汤敷贴治疗气滞血瘀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从五禽戏论治肝郁气滞型功能性便秘
脾胃气滞多因肝胃不和
瘦成一道闪电先过“脾虚”这关
为什么那么多人“脾虚”
逍遥散加减联合果酸治疗肝郁气滞型黄褐斑的疗效观察
血必净在用于大肠癌合并肠梗阻术后ICU脓毒症中的效果
大肠癌组织中EGFR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FAP与E-cadherinN-cadherin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