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低收入家庭儿童的家庭投入研究

2012-03-31刘秀丽

关键词:低收入贫困家庭家庭

刘秀丽

(东北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心理学院,吉林 长春130024)

城市低收入家庭儿童的家庭投入研究

刘秀丽

(东北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心理学院,吉林 长春130024)

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使城市居民的贫富分化日趋严重。城市低收入家庭的经济状况作为影响儿童成长的环境因素之一,以家庭投入的形式影响着儿童的身心发展。笔者回顾了家庭的低收入状况导致的贫困和社会经济不利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相关文献,重点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城市低收入家庭儿童的家庭投入现状以及问题,并就如何提高城市低收入家庭儿童的投入提出了建议。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家庭投入;儿童

一、城市居民的贫富分化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不仅仅是农村与城市之间的贫富差距日趋增大,城市居民的贫富分化也日趋严重。据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于2006年2月发布的报告,当前我国城市居民收入分配的差距在相当程度上已属不合理。而国家发改委根据“全国城市居民综合社会调查”以及国家统计局提供的相关数据资料指出,我国城市居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已到达合理值的上限在0.4左右。中国贫困人口自20世纪90年代后就呈不断上升趋势,根据民政部2003年3月发布的数据,全国城市贫困人口总数已达2 140.3万人,由于我国低保标准偏低,实际人数可能远高于这一统计结果。2011年8月3日在北京举行的“《2011中国城市发展报告》发布会暨城市民生高层论坛”所发布的2011年城市蓝皮书中也指出,当前中国虽然绝对贫困发生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相对贫困率,特别是城市相对贫困发生率却逐年升高;而随着城市流动人口的增加,其在教育、医疗、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困境则加剧了城市贫困的程度[1]。

以往,我国扶贫政策的重点主要在老、少、边、远等农村地区,对城市贫困人口和家庭的关注相对不够。城市贫困现象对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社会稳定以及综合国力的提高都构成极大的阻碍,不利于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所以,如何提高城市贫困家庭的生活水平,如何解决因家庭低收入导致的一系列不良反应,如何制定有效的反贫困政策等,开始提上议事日程。社会学者开始关注城市贫困人口和家庭问题;经济学家开始探讨城市弱势群体共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问题;教育学者开始关注低社会经济地位家庭中的儿童的教育问题;发展心理学者则开始探讨社会经济地位对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问题。

二、家庭收入状况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作为影响儿童成长的环境因素之一,对儿童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因为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往往与许多不利因素有关,如营养不良、教育机会有限或缺乏、低收入、不充分的健康关怀、单亲或离异家庭状态、社会资源不足以及高概率的犯罪或暴力事件等,而这些因素都会直接严重影响儿童,不仅影响儿童的智力发展水平、人格特征、能力水平、人际交往,甚至是生活态度,最后还可能影响儿童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2]55-71。许多研究也发现,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儿童的言语发展、智力发展甚至学业成就或学业成绩呈正相关,如Huttenlocher J.等人(2002)发现,在言语发展上,相较于高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的儿童,低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的儿童发展较慢,这种趋势从两岁开始一直贯穿整个学校阶段[3];而McLoyd V.C(1998)发现,高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的儿童智商比低社会经济地位的儿童平均高出25%[4]185-204;由于认知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儿童的学业成绩或学业成就,所以低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的儿童其在阅读、数学的学业成绩也低于国家平均水平[2]55-71。

事实上,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所涉及的方面很广,包括父母双亲的教育程度、职业类型、社会地位、经济收入等等,其中经济收入是反映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国内外许多研究者在探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儿童的发展影响时,直接以家庭收入指代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探讨其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研究证实因为家庭的低收入状况导致的贫困和社会经济不利确实会严重影响儿童身心的健康和发展。例如Ross,Shillington和Lochhead(1994)发现,在贫困家庭中成长的儿童,其患慢性疾病的概率是非贫困家庭儿童的2倍,多动症、情绪障碍的概率则超过2倍,其品德、行为问题的概率则达到了3倍[5]。此外,相关的研究还发现,家庭长期的贫困也影响儿童社会性以及情感的发展,长期贫困家庭的儿童在情感上较容易出现孤僻、冷漠、自卑等特点,在社会交往上则更容易缺乏社交技能[2]55-71。

贫困对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有重要的影响,它对儿童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和学业成就的影响则更大。Greg J.等人(1994)在研究中发现,家庭收入和贫困状况与儿童的认知发展和行为存在强烈的相关[6]。Jordan,N.C.和 Huttenlocher,J.(1992)发现,在言语计算任务中,中等家庭收入儿童的成绩好于低家庭收入的儿童,但在非言语计算任务中则不存在差异,原因在于收入状况与儿童的言语能力存在正相关[7]。Stipek,D.J.和 Ryan,R.H.(1997)的研究表明,相较于中、高家庭收入的儿童,贫困家庭的儿童其认知能力较低[8]。

上述可见,家庭的低收入状况所导致的家庭贫困对儿童的影响确实不容忽视。然而,仅仅是经济被剥夺并不能导致这么严重的后果,很多儿童即使在十分艰难的家庭环境下也能正常甚至更好地成长。但是如果这种贫困状态持续越长,贫困程度越高,儿童在身心健康方面所受到的损害就越大。其实,贫穷对儿童的影响虽然十分重要但并不是直接的,而那些伴随贫困而来的消极因素,如父母不健康的教养方式、长期处于高压之下的生活、更多接触持续紧张刺激的机会等等,构成了贫困家庭儿童的主要日常生活经验,则是直接影响儿童健康成长的因素(McLoyd,1998)[4]185-204。

三、城市低收入家庭对儿童投入的现状

城市居民贫富分化的存在,必然导致城市低收入家庭的出现,导致城市贫困家庭的出现。同时,贫富分化的现实问题也必然促使富裕的家庭和贫穷家庭对儿童的投入存在差距。相较于中、高收入家庭,低收入家庭或贫困家庭对儿童各方面的投入都明显不足。

(一)经济投入明显不足,时间投入不受重视

家庭或父母对儿童的投入就形式来说,主要可分为两种:经济投入和时间投入。许多学者认为经济投入虽然不直接影响儿童的发展,但它间接影响儿童,特别是经济不利状态长期持续会明显影响儿童的身心发展。时间投入则是直接影响父代与子代交流的重要因素,是良好亲子关系的基础,也是儿童健康成长的有效保证之一。就总体趋势而言,城市低收入家庭对儿童在这两方面的投入存在以下特点:经济投入明显不足,且投入分配不科学、不平衡;时间投入不受重视,且十分有限。

相关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城市儿童的消费支出占家庭总支出已超过33%。在这一大背景的映衬之下,我国城市低收入家庭对孩子的经济投入越显尴尬。2005年长春市一项关于儿童消费的调查数据显示,相较于中、高等收入的家庭,每月平均收入为1 500元以下的低收入家庭对孩子的经济投入明显不足,15.1%的低收入家庭平均每月对孩子的经济投入低于100元,其中包括零用钱、食品、服装、教育等等费用。据北京一家信息公司2001年在我国5大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对0—12岁儿童的家长进行的儿童消费市场调研的数据显示,相对于其他收入家庭,低收入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500元)对儿童的经济投入极为有限,但用于孩子零用钱和看病方面的支出比例却最高,分别占到家庭总收入的9.1%和6.7%,分别高出其他收入组家庭6.3%—7.3%和1.3—2.9%[9]。可见,城市低收入家庭对儿童的经济投入不足,支出分配也存在不平均和不科学的倾向。

在时间投入上,城市低收入家庭则呈现出对时间投入极不重视、亲情互动明显不足的趋势。虽然我国各城市的相关调查都发现,低、中、高收入家庭对孩子的时间投入总体趋势相差不大,都明显不足,但是低收入家庭尤其不足。2001年广州市关于幼儿家庭教育状况的一项调查发现,只有约40%的家长重视对子女的时间投入,而60%以上的家长对孩子的时间投入不够。长春市2005年的调查则显示,相对应于中等收入家庭(3.7%)和高低收入家庭(3.2%),而明确表示每天几乎没有空闲时间陪孩子的低收入家庭高达7.2%。其实,父母自身都很清楚,时间投入不足的结果就是亲子关系的日益淡漠与疏远,但一旦工作或其他的事情与陪伴孩子相冲突时,父母往往会选择前者而舍弃后者。特别是低收入家庭的父母,因为忙于生计,忙于工作,更是忽略了对儿童的时间投入。许多低收入家庭的父母认为,保证孩子的衣食住行,就是对孩子最大的负责任,至于有没有时间陪伴孩子,这无关紧要。

(二)重视教育投入,但教育投入十分有限,教育经费的分配不科学

城市贫富分化的现实使富裕的家庭和贫穷家庭对儿童的教育投入也出现了越来越大的差距。富裕的家庭对儿童的投入越来越多,甚至过度投入,而贫穷的家庭对儿童的投入却越来越有限,甚至不足。其实,这并不是我国特有的现象,各国的研究也都显示,由于家庭的经济问题,贫困家庭孩子无法拥有良好的学习场地、充分的学习资料、必要的学习用品、必要的教育经费,一些儿童甚至因为需要帮助家庭维持生计而丧失上学的机会。可见,这也是全球的一个普遍性问题。

我国现阶段,从整个社会到单个居民家庭都非常重视教育投入。相关调查也发现,城市居民存款的首要意向就是子女的教育支出。事实上,我国城市低收入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投入也极为重视,虽然教育投入绝对值很小,甚至不足,但相较于其他中、高收入家庭,其投入占收入的相对值却更大。1996年张彦玲在关于幼儿教育的调查中发现,虽然各类家庭投于儿童教育的费用比重都较高,但低收入家庭教育投入的绝对值仍很低;而就相对值而言,低收入家庭的教育投入甚至高于高收入家庭,如低收入家庭对幼儿学杂费的投入占家庭收入的11.7%,高收入家庭则只占家庭收入的5.2%[10]。2011年新浪教育频道、益普索联合发布的《中国家庭教育消费白皮书》调查结果也显示了家庭收入越低者对教育的投资比率反而越高,如在收入较低的阶层中,“教育消费”占年收入的比例高达17.3%,而小富阶层的这一比例则下降到12%。2005年东北师范大学儿童发展中心也曾对3—12岁儿童的家庭教育投入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低、中、高收入家庭儿童的月学习费用分别为260元、453元和660元。21.8%的低收入家庭每月在孩子学习上的投入少于100元,而中、高收入家庭投入少于100元的分别为14.1%和11.1%。可见,就相对比重而言,低收入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投入高于中、高收入家庭,说明低收入家庭虽收入有限,但仍十分重视对孩子的教育投入。但是,就绝对值而言,月平均260元的教育投入对孩子仍十分有限,更甚的是有21.8%的低收入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投入每月在100元以下,这是远远不够的。

虽然不同的调查显示的数据各不一样,但是,各种数据所反映的城市低收入家庭对儿童的教育投入趋势却是一致的:对孩子的教育投入极为重视,力度也很大,但是因为家庭经济收入不利状况,使得对孩子的教育投入绝对值仍十分有限,甚至不足;而因为试图改变贫困现状的迫切性、对教育的一些不科学理解等使得其对儿童教育经费的分配存在一定的隐患,有过度注重学业成绩的倾向。

(三)日常生活的投入十分有限,缺乏旅游等休闲投入

相较于教育投入,低、中、高收入家庭在孩子日常生活及旅游等休闲方面投入的差异更为悬殊,城市低收入家庭在孩子日常生活上的投入极为不足,且缺乏休闲投入。

儿童的服饰费用是日常生活支出的一部分。相关的调查发现,低收入家庭对孩子服饰的投入极为有限。在长春市的一项调查中发现,119个低收入家庭中,23.5%的家庭每年孩子的着装费用为100元以下,28.3%的家庭为101—300元之间,即50%以上的家庭在孩子服装上的投入为300元以下,而平均每个季度孩子的服饰费用则在75元以下。1998年上海市的一项调查发现,贫困家庭的孩子中有2/3是不买新衣服穿的,有8成孩子是穿亲友送的衣服的,有50%孩子不能每年买新鞋穿[11]71-77。虽然过度追求着装会影响儿童健康消费观念的形成,但是适度的着装也有利于增加儿童的自信,促进儿童美感的培养。城市低收入家庭在儿童着装上的低投入虽然在短时间内不至于会对儿童造成直接的影响,但长期势必给儿童带来负面的影响。

绝大多数现代的城市家长已不再把孩子们的旅游活动看做是浪费或奢侈,因为旅游既能使孩子获得一些书本上所没有的宝贵的直接经验,也可以开阔孩子的视野、更可以锻炼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对于富裕家庭的孩子来说,只要父母有时间,旅游是唾手可得的事情。但是对于贫困家庭的孩子来说,往往只是一个梦想。甚至有调查发现,许多贫困儿童连学校组织的春游、秋游等活动也因费用问题而无法参加。长春市关于儿童旅游的调查发现,在119个低收入家庭中,41.2%家庭每年在孩子旅游上的投入为100元以下,34.4%的家庭的投入为101—300元之间,这说明近75%的低收入家庭孩子几乎足不出城,他们脑海中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印象几乎全部来自于书本、电视、大人的言语描述等间接途径。相比较于低收入家庭的孩子,中、高收入家庭的孩子则幸运得多,分别只有12.9%和1.9%的家庭每年在孩子旅游的投入少于100元,而分别有12.4%和26.4%家庭每年投入1 500元以上[12]。1998年上海市的调查也显示了相似的结论,96.3%对于“全家是否一起外出旅游过”的回答是“没有去过”[11]71-77。可见,城市贫困或低收入家庭儿童旅游上的投入基本处于缺乏状态,对于他们来说,旅游恐怕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品。

而在其他的日常生活和休闲方面,各种调查也都显示了相一致的结果。例如,在零用钱方面,相关调查显示,贫困家庭的孩子获得零用钱比率明显低于普通家庭。而在支配零用钱方面,贫困家庭的孩子更谨慎和节俭。普通家庭的孩子零用钱主要花在食品、娱乐用品和服饰的购买方面,绝大部分贫困家庭孩子则认为应该攒起来或用于学习用品、书籍的购买。在课余休闲生活方面,1998年上海的调查显示,在近50%的贫困家庭的家长眼里,孩子的兴趣爱好或许已经成为一种奢侈;78.3%的贫困家庭不花钱让孩子去看电影和逛公园[11]71-77。

四、提高城市低收入家庭对儿童的投入

提高城市低收入家庭对孩子的投入需要走“投资教育,增进人力资本,改变贫困现状”的途径。贫困是阻止城市低收入家庭对孩子投入的根本原因,而代际传递则是城市反贫困面临的主要障碍。所谓代际传递就是指由于父辈贫困引起的家庭教育能力和享有教育资源的局限,造成子代发展的落后,进而使子代在以后的人力资本市场中处于不利地位。它会使社会差距从父辈传递到子代[13]。而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国家,教育虽然是一个缓慢、持续的过程,但它也是提高家庭个体的生存能力、降低贫穷、打断代际传递、创造财富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所以,提高城市低收入家庭对孩子的投入最理想、最具发展眼光的途径就是:从人力资本、社会投资观点出发,发展教育救助政策和制度,投资教育,增进人力资本。虽然,通过向家庭个人提供经济补给、医疗补助等具体的支持,也能暂时性地提高家庭中个人的人力资本,但不能根本性地改善贫困现状。我国目前从上至下各级机构、各级学校都有存在学费减免、助学贷款、助学金、提供职业训练或就业辅导等的教育救助措施,但由于覆盖面太小,资金有限,享有这种政策优惠的仍仅是极少数人。因此,需要结合个人、家庭、学校、社会以及国家的实际情况,综合协调多方面的力量,多渠道、分层次地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救助体系,增加对年青一代的教育投资。

提高城市低收入家庭对孩子的投入需要政府、社会、家庭共同协手面对。第一,从家庭方面,父母首先应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家庭投入虽然与儿童的健康成长紧密联系,但经济投入与儿童的健康成长并不一定成正比;短时间内虽然无法改变社会经济地位,但是父母可以增加对孩子的时间投入,注重与孩子多沟通交流,把教育重心放在培养孩子的自主独立意识、自信心以及提高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等方面;尽可能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充分利用周围现有的公益性的教育机构如省市图书馆以及其他公益性的社会教育机构等的学习资源,丰富孩子的生活、开阔孩子的视野。其次,就国家和政府而言,提高对城市低收入群体的关注度,加大城市扶贫力度,进一步规范城市扶贫措施,制定城市扶贫的相关政策制度,在城市扶贫的数额、标准、执行程序等方面加强法律和制度约束,甚至加大对城市贫困人群的研究者和研究机构的经费支持或资金资助,为改善贫困家庭现状的补救计划或方案提供资金和为补救方案的实施提供便利条件等等。也可以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例如美国政府数十年来投资的Head Start项目每年为大量的贫困家庭父母提供学龄前的教育指导,取得了良好效果。最后,就社会而言,关注城市低收入家庭,利用新闻媒介为贫困家庭提供多方面的就业、职业培训信息;在社区建立相应的扶贫点,提供相应信息、岗前培训或讲座、就业咨询以及就业机会;在一些社区学校从贫困家庭子代发展的角度出发,提供相应有效的教育支持,如扩大早教机构的规模,让贫困家庭的孩子同样享有早期教育的机会;提倡小班授课,让贫困家庭的孩子也能做到有问题及早发现,及早诊断,及早解决。

[1]陈训迪.蓝皮书称城市贫困问题突出,成为影响城市稳定隐忧[EB/OL].[2011-08-03].中国网news.china.com.cn.

[2]Brooks-Gunn J.,Duncan G.J.The effects of poverty on children[J].Future Child,1997,7(2).

[3]Huttenlocher J.,Vasilyeva M.,Cymerman E.,Levine S.Language input and child syntax[J].Cognitive Psychology,2002,45(3):337-374.

[4]McLoyd V.C.Socioeconomic disadvantage and child development[J].American Psychologist,1998(53).

[5]D.P.Ross,E.R.Shillington,& C.Lochhead.The Canadian fact book on poverty[M].Ottawa:The Canadian council on social development,1994:75-87.

[6]Greg J.Duncan Jeanne Brooks-Gunn Pamela Kato Klebanov Economic Deprivation and Early Childhood Development[J].Child Development,1994(65):296-318.

[7]Jordan,N.C.,Huttenlocher,J.,Levine,S.C.Differential calculation abilities in young children from middle-AND low-income families[J].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1992,28(4):644-653.

[8]Stipek,D.J.,Ryan,R.H.Economically disadvantaged preschoolers:ready to learn but further to go[J].Developmental psychology,1997,33(4):711-723.

[9]中国童装市场需求规模及前景预测分析[EB/OL].[2007-03-08].中国服装网.

[10]张彦玲.深圳市非义务教育阶段收费制度改革问卷调查报告[J].教育与经济,1996(4):26-33.

[11]联合调查组(唐钧、王承思、蔡京睿).城市贫困家庭儿童的生活状况和需求——来自上海市的调查[J].中国人口科学,2000(5).

[12]邹广万.城市贫困家庭教育资源现状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150-152.

[13]刘秀丽,高丽.我国儿童家庭投入的现状及问题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33-37.

Children's Input in Family of Urban Low-income Family

LIU Xiu-li
(Faculty of Education,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24,China)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o-economic and the accelerating of urbanization process,the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rich and poor urban residents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serious.Economic conditions of urban low-income families as an environmental factor affects the growth of children through the family put in children.This paper reviews the status of low-income families result in poverty and socio-economic disadvantages which affect children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even children's development.And the paper also focuse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issues of the family put in of China's urban low-income children into the current situation,and gives the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to how to improve the put in of the urban low income families into the child.

Socioeconomic status;Children;Input in family

G61

]A

]1001-6201(2012)05-0183-05

2012-04-20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青年课题(EHA110356)。

刘秀丽(1973-),女,浙江乐清人,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

[责任编辑:何宏俭]

猜你喜欢

低收入贫困家庭家庭
我国已有6200多万低收入人口纳入动态监测预警范围
山西六类低收入群体可获农村危房改造补助户均1.4万
三部门:将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全面纳入就业帮扶
家庭“煮”夫
娶低收入老婆
基本医疗保险缓解农村贫困家庭医疗负担的效果
——基于宁夏西吉某乡镇174户农户的调查结果
恋练有词
上蔡县多举措助推计生贫困家庭致富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