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摩门教会对黑人信徒及其成为牧师问题的态度论析
2012-03-31曲艳丽
曲艳丽
美国摩门教会对黑人信徒及其成为牧师问题的态度论析
曲艳丽
在1848至1978年美国摩门教会实施禁止黑人教徒成为牧师这一禁令的过程中,教会主要领导人的思想与言论不仅影响了教会内部禁令的发展与走势,同时也滋养了白人种族优越论。
教会总长;禁令;影响;种族优越论
摩门教会在早期就有黑人信徒,后来也有黑人成为该教牧师。1848年该教明令禁止黑人成为牧师,1978年又颁布废除禁止黑人教徒成为牧师的禁令。可以肯定的是,这一实行了130年又废除的禁令是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受到外界关注的,在这之前,鲜为人知[1]309。我们知道,摩门教创始人约瑟夫·史密斯是不排斥黑人教徒的,但为什么在该创始人去世后的1848年该教又禁止黑人教徒成为牧师呢?为什么这一禁令实行了130年却又废除了呢?摩门教会的主要会长是如何看待黑人教徒和黑人牧师的?禁令的存在会给摩门教会、教徒以及美国社会带来怎样的影响与反思?这些都是本文要回答的基本问题。
一、教会创始人史密斯对黑人信徒和黑人牧师的态度
摩门教会在成立初期,还基本上不存在种族问题。其创始人约瑟夫·史密斯一心发展教会,建立上帝指引他们的锡安之国。在当时,福音是“传给全世界的兄弟姐妹,他们讲不同的语言,属于不同的种族”(《摩门经》第一卷《尼腓一书》19:17)。在俄亥俄州,有史料记载,“黑皮特”是皈依摩门教会的第一位黑人信徒。他的入教受到当地媒体的广泛关注[2]69。这是因为当时摩门教内的黑人信徒数量有限,还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但是,1831年年底至1832年年初,随着大量后世圣徒涌入密苏里州(蓄奴州)传教布道,黑人信徒问题凸显,而且,一直困扰历任教会会长,直至最后废除禁令。
1833年,教会迁徙到密苏里的杰克森郡,教会的半官方报纸《晨星与晚星》的编辑威廉·瓦恩·菲尔普斯(William W.Phelps)发表一篇题为《给有色人种以自由》的文章,概括地叙述了自由黑人迁居密苏里的相关程序和限制,明确指出教会对发展黑人教徒没有明确的规定,警告教徒要谨慎行事。然而菲尔普斯又加上了一句对于南方奴隶主来说,似乎是具有挑战性的言论,“鉴于当前的大好形势,废除奴隶制,在该洲殖民黑人指日可待”[3]13-26。一句话刺激了奴隶主的敏感神经,他们将这篇文章误解成这是在欢迎自由黑人来到密苏里,立刻暴力冲突不断。最后圣徒不得不被迫离开密苏里,另寻他地安身立命。杰克森郡事件促使教会对黑人奴隶以及奴隶制度要有一个明确的态度,1833年年底,教会一改往日反对奴隶制的态度,而转为反对废奴运动的立场。1835年8月,教会将反对废奴运动的立场立为官方政策,并做出以下决议:我们向全世界人民宣讲福音并告诫正义的人远离堕落,但我们决不干涉契约奴隶的生活,不向契约奴隶宣讲福音,不予他们受洗,不违背奴隶主的意愿行事,不激发奴隶对现实状况不满(Doctrine and Covenant section 102)。结果是先知史密斯部分收回了他先前要皈依黑人奴隶的观点,“如果奴隶的主人不是摩门教徒,最好不要向他们布道传教”[2]74。
1836年以前,尽管摩门教内部关于黑人奴隶以及奴隶制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但还没有涉及黑人牧师问题。教会并没有形成针对黑人信徒和黑人牧师的官方政策。在此期间,教会发展了该教历史上著名的黑人信徒埃利加·艾贝尔并授予他麦基洗德圣职。1836年3月3日,艾贝尔被授予长老圣职,不久就得到了老约瑟夫·史密斯的教长祝福,1836年6月获得长老执照。这就是说,约瑟夫·史密斯不但不反对黑人成为牧师,还支持黑人作为牧师。1844年,先知史密斯准备参加2月份的总统竞选。他的施政纲领就包括在6年时间里,有偿废除奴隶制,由联邦政府对奴隶主给予补偿。而联邦政府要支付的这笔补偿金可以通过拍卖土地获得。那么,到19世纪50年代,南方的奴隶制度就可以全部废除[4]528-533。
通过大量的史料分析,我们大致可以理清摩门教创始人约瑟夫·史密斯对黑人奴隶以及黑人信徒的观点与政策。从摩门教会成立伊始1830年至1844年中期史密斯殉道,整整14年的时间里,先知史密斯对奴隶制度的立场变化过程是:由于教会成立初期不涉及奴隶问题,所以教会首先采取的是中立立场;1836年,教会迁徙密苏里州,与当地奴隶主发生冲突,杰克森郡事件促使教会不得不赞成奴隶制而转向反对废奴运动;1844年,当奴隶问题不再威胁教会安全时,先知又站在完全反对奴隶制的立场上来。由此可见,在史密斯担任教会总长期间,他是不排斥黑人教徒的,而且授予黑人教徒以牧师的头衔。
二、教会总长杨百翰——禁令的开启者
史密斯的逝世成为摩门教会反对奴隶制态度急剧下滑的转折点。大约是在1846—1847年的冬季,圣徒来到内布拉斯加州的冬季营地暂时歇脚。威廉·麦凯里(William McCary)前来拜访,此人一半黑人血统,一半印第安人血统,精通音乐和口技表演。在一次教会聚会上,麦凯里自称具有死后灵魂转世的特殊本领。也就是说,他可以成为新约或旧约先知的灵魂转世。麦凯里穿着印第安服饰,自称亚当转世。杨百翰并没有降罪于他,而是把他赶出了营地。但麦凯里并没有就此罢手,而是偷偷的回到营地附近,建立自己的摩门教会,拉拢圣徒,实行一夫多妻制。这使杨百翰和其他圣徒极为震怒,尤其是那些被麦凯里拉拢过去的女性信徒的亲戚,发誓要枪毙这个祸害。麦凯里无奈逃到密苏里去了[5]84-86。麦凯里事件之后,即1848年,该教会开始禁止黑人教徒成为牧师,但并没有颁布官方禁令。1852年1月16日,杨百翰在边疆立法会上做了如下演讲,他宣称,“如果以前的先知没有讲到这件事,那么我现在要以耶稣基督的名义告诉大家,任何人哪怕是他的血管里有一滴该隐的血统,他都不能成为牧师。”[6]3511852年2月,在犹他州奴隶制度合法化的问题上,杨百翰还提到“黑人不能在州政府任职,没有选举权,白人与非白种人通婚,要想获得救赎,是要用血来偿还的。”[2]91杨百翰的这些讲话被认为是摩门教不许黑人成为牧师这一禁令的开始,因此,尽管摩门教从1848年就开始禁止黑人成为牧师,但禁令却是从1852年开始实行的。
在杨百翰担任教会会长的30年间,不但开启了禁止黑人教徒成为牧师,而且为禁令找到了“依据”。他在多种场合下不止一次的重申,“黑人是该隐的后代,上帝诅咒他们,赋予他们以黑色的皮肤,扁平的鼻子。由于该隐弑兄,上帝诅咒他是‘仆人的仆人’,废奴主义者无法改变神圣的法令”[7]290-291。虽然杨百翰在黑人问题上言辞激进,但有一点值得一提的是,他从来就没有把禁令的起源归结于先知史密斯,从来就没有引用史密斯对《亚伯拉罕书》的译本来捍卫他对黑人教徒的政策。关于奴隶制问题,在史密斯生前,他本人也从没向其咨询过相关问题[2]97。
三、杨百翰之后的主要会长继续奉行禁令
1880年杨百翰会长逝世后由约翰·泰勒(John Taylor)继任会长。他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涉及是否恢复黑人教徒埃利加·艾贝尔的牧师身份。尽管艾贝尔拿出了牧师执照,还有老约瑟夫·史密斯的教长祝福,但还是没有得到泰勒的认可。1884年,艾贝尔病逝。虽然艾贝尔不在了,但有关于黑人牧师的问题还远没有得到解决。
1894年,会长威尔福特·伍德拉夫(Wilford Woodruff)针对黑人教徒不能参加圣殿仪式的问题,接待了又一位虔诚的摩门教徒简·詹姆斯。同样,作为黑人摩门教徒简无法参加正常的圣殿仪式。1901年,约瑟夫F.史密斯(Joseph F.Smith)继任教会第六任会长。针对黑人政策的问题,又有几个新的发展,那就是,禁令的实施又加入了先知史密斯的观点和《无价珍珠》作为理论基础[2]106-108。此外,教会当局还碰到了另一个棘手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定义黑人血统。如一位白人教徒,他的太祖母是黑人,那么他算不算是黑人。约瑟夫F.史密斯会长还是一如既往的坚持杨百翰会长的决议,“任何人哪怕是他的血管里有一滴该隐的血统,他都不能成为牧师。”进入60年代民权运动以来,犹他州也加入了种族隔离政策的行列。可以肯定地说,教会针对有关黑人问题有时是松动的,如早期的黑人牧师问题、奴隶制问题,以及后来的民权运动。但针对黑人与白人通婚的问题上,教会却始终如一的坚持着他的一贯立场,坚决反对与打击。尤其是二战之后,大量的黑人移民涌入犹他州,黑人人口增至战前的二倍,一下子使教会当局不知所措[2]114-116。早在1939年,犹他州就以立法形式禁止白人与其他种族通婚,这里的其他种族不仅包括黑人,还包括亚裔人和黑白混血儿,无论他是1/4,还是1/8血统是黑人血统[8]。为此,即便是在全美都掀起民权运动风暴的情况下,摩门教会依旧坚定不移的贯彻着他特有的种族隔离政策,禁止黑人教徒加入牧师的行列。
摩门教会的这种做法,不仅违背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且也遭到了社会各界进步人士的强烈反对。1965年,美国有色人种促进协会号召所有非洲、亚洲和拉美国家拒绝为后世圣徒教会的牧师签证,禁止他们入境传教。同时在1960—1970年教会创办的杨百翰大学面临多家学校的指责和抗议。摩门教会的教堂唱诗班成为整个国家抗议的众矢之的。在危急时刻,教会宣称上帝为他们带来了新的启示。
四、教会会长斯宾塞W.金博尔废除禁令
1978年6月9日,教会第十二任会长斯宾塞W.金博尔(Spencer W.Kimball)宣称得到上帝的启示,上帝要他改变教会原来禁止黑人成为牧师的政策,即所有年满12岁的男性教徒包括黑人,都可以成为牧师。具体内容如下:
亲爱的教友们:
上帝听到了我们的祈祷,并通过神示确定人们渴望已久的日子到来了。从此,每一位忠诚并符合条件的男性教徒都可以成为牧师,有权利行使牧师的神圣权利,向他们所挚爱的人给予祝福,其中也包括教会给予他们的祝福。因此,所有符合条件的男性教徒无论肤色与种族都有权成为牧师。无论是遴选初级牧师还是高级牧师,对候选人进行面试的领导人,要谨慎遵循这项政策以确保他们符合现在的政策[9]。
不难看出,摩门教会正是基于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而将政策作出适时的改变。笔者认为如果不废除禁令,教会在海外的传教事业就会受到重创,当然在美国本土也会受到很大冲击。虽然禁令废除了,但黑人教徒在教会内部的地位并没有得到太大的改观。白人种族优越论的存在始终是个不争的事实。
五、余 论
白人的这种种族优越论不仅仅是因为他们肤色白皙而优于其他种族,同时白人的观念、知识体系、价值取向与宗教信仰都是一切行为准则的标准。美国人对历史文化、文学艺术的欣赏价值以及大众文化的流行趋势,无一不是围绕白人这一中心群体展开的。美国人电影里的英雄形象几乎都是白人,有色人种扮演的形象不是恶棍就是伙同犯,以衬托白人的光辉形象。大众传媒,包括报纸、书籍、杂志以及广告牌,甚至是贺卡和儿童玩具也都是白人再唱主角戏[10]148-163。白人的这种优越性,在社会上成为理所当然。自美国建国以来,白人就是以主人的身份支配其他种族,而有色人种总是处于从属地位,白人对于他们享有的特权从来就没觉得这是一种特权,仿佛他们生来就是要支配统治别人一样。因此,在美国社会,白人虽然拥有种族优越性,但他们并不觉得有什么不正常,就连有色人种也没觉得有什么不正常,仿佛他们已经习惯了被统治支配的地位。美国的社会环境尚且如此,后世圣徒教会作为土生土长的美国宗教,其内部环境可想而知。所以,虽然大家普遍认识到了种族优越性的存在,但要彻底消除它的存在,还是个任重而道远的问题。白人从他们统治地位确立的那天开始就已经习惯了以主人的身份发号施令,恐怕他们不愿意改变现状。而有色人种,尤其是黑人,似乎还没有改变现状的能力。虽然当今黑人的社会地位、受教育程度与以前相比有很大改观,但真正与白人平起平坐恐怕还不是一时可以实现的。现在美国已经出现了一位黑人总统,他是代表全体美国人的利益,当然也包括黑人的利益,但如果后世圣徒教会有一天也能产生黑人教会总长,那真是历史的一大飞跃。
[1]Claudia L Bushman.Contemporary Mormonism Latterday Saints in Modern America[M].Praeger Publisher:Westport,2006.
[2]Lester E Bush Jr and Armand L Mauss.Neither White Nor Black:Mormon Scholars Confront the Race Issue in a Universal Church [M].Signature Books:Midvale Utah,1984.
[3]Stephen G Taggart.Mormonism's Negro Policy:Social and Historical Origins[M].Salt Lake City:University of Utah Press,1970.
[4]Joseph Smith.Gen Smith's Views on the Government and Policy of the U.S.[J].Times and Seasons.Vol 5No.10 City of Nauvoo,Illinois,May 15,1844:528-533.
[5]Newell G Bringhurst.Saints,Slaves and Blacks:The Changing Place of Black People Within Mormonism[M].Greenwood Press,Westport,1981.
[6]Matthias Cowley.Wilford Woodruff[M].Salt Lake City,The Deseret News Press,1909.
[7]Brigham Young.Otc 9,1859Intelligence,ETC[J].Journal of Discourses,Vol 7:290-291.
[8]Patrick Q Mason.The Prohibition of Interracial Marriage in Utah,1888-1963.http://history.utah.gov/historical_society/membership/documents/Spring%202008%20article.pdf,2011-11-08.
[9]LDS Church First Presidency Statement Affirming the
Right of the Priesthood to Black Mormon Males,June 8,
1978[N].Deseret News.Salt Lake City,9June,1978.[10]Darron T Smith.Unpacking Whiteness in Zion:Some Personal Reflections and General Observations[A].Black and Mormon[C].ed.by Newell G.Bringhurst and Darron T.Smith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Urban and Chicago,2004.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K712.5
A
1001-6201(2012)05-0243-03
2012-03-20
[责任编辑:赵 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