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境的维度理论及其对语篇翻译的影响

2012-03-31

关键词:语篇译者原文

孙 艳

(吉林财经大学 公共外语教研部,吉林 长春130117)

语境的维度理论及其对语篇翻译的影响

孙 艳

(吉林财经大学 公共外语教研部,吉林 长春130117)

翻译是一种复杂的交际活动,语篇是翻译的客体。正确的理解是准确传译原文内容的基本前提,语境是影响译者对原文正确理解的重要因素。语篇意义的实现所依赖的语境因素既是宏观的又是微观的,因此对于语境的研究应该是多维度的。本文阐述了语境的维度理论:语境的交际维度、语用维度和符号维度,以及维度理论对语篇翻译的影响。

翻译;语篇;语境;交际维度;语用维度;符号维度

翻译是在某种社会语境中进行的一种复杂的交际活动。语篇是特定的符号形式通过某种媒介从发送者传送到接收者的一组信号,是完整的语义实体,是翻译的客体[1]32。正确的理解是准确传译原文内容的基本前提,语境是影响译者对原文正确理解的重要因素,是人们理解和解释话语意义的依据,因此对语境的研究是语篇翻译的基础。在翻译领域,语境研究一直受到关注,语境涉及了全部的语言和非语言因素,语篇意义的实现所依赖的语境因素既是宏观的又是微观的,因此对于语境的研究应该是多维度的。这一观点集中体现在哈蒂姆和梅森合著的《话语与译者》一书中。书中回顾了功能语言学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其中尤以关于交际、语用和符号的三个语境维度的论述以及对语篇翻译的启示最为深刻。本文拟从这一视角切入,深入分析哈蒂姆与梅森的语境维度理论及其对语篇翻译的影响。

一、语境的概念及其理论发展

语境,即语言环境,指的是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一定具体场合[2]16。

马林诺斯基(Bronislaw Kaspar Malinowski)是最早研究语境问题的学者,作为英国社会人类学家、功能学派创始人他最早提出了语境的概念,他指出语义是由语境决定的,话语只有在特定的情景语境中才能产生意义,翻译不能脱离语境。

弗斯(J.R.Firth)继承并发展了马林诺斯基的观点,作为英国语言学家、伦敦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意义就是语言成分在语境中的功能,每一个词当用于一种新的环境,就会产生新义,他指出与参加者相关的特征、相关的事物以及语言行为产生的效果共同构成语言环境的范畴。

弗斯之后当代著名语言学家、系统功能语言学派的代表韩礼德继承了他的观点,韩礼德认为语境可大致分为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两种。文化语境主要指人类在特定文化背景中的行为模式,这种模式制约语篇的语类结构等带有宏观意义的语义结构;情景语境指的是与语言交际行为直接相关的语场、语旨和语式三种因素,这三种因素共同构成语域。语场、语旨和语式又分别影响语言的概念功能、语篇功能和人际功能。

继韩礼德之后,哈蒂姆和梅森在他们合著的《话语与译者》一书中提出了语境的维度理论,即从语境的交际维度、语用维度、符号维度来分析研究语境问题。

二、语境的交际维度及其对语篇翻译的影响

任何语篇都产生于特定的情景语境,不同的交际情景需要不同变体的语言,所以语境的交际维度关注的是语境中不同的语言变体。语言变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与使用者相关的语言变体——方言;另一类是与使用相关的语言变体——语域。

方言源于使用者在生活地域、时代和社会地位等方面的差别,分为地理方言、时代方言、社会方言、(非)标准方言和个人方言,它反映了使用者意识形态、政治权利、社会地位等方面的差异,因此方言体现了语篇交际情景的不同。译者在翻译作品时,常常会遇到翻译作品中的人物所使用的语言是方言,面对这种情况译者应该选择译语中的什么方言来译呢?如果一概使用标准语,译文会失去原文试图产生的效果,而如果译者恰当地使用了某种方言,则会使译文更加准确、形象、生动、传神。

语域是与使用相关的语言变体,首先由韩礼德提出来,主要分为三类:语场、语式、语旨。语场指言语活动发生的环境(包括话题、说话者和其他参与者的整个活动);语旨指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包括参与者的社会地位和他们间的角色关系);语式指言语交际的渠道或媒介,如口语还是书面语,即兴发言还是有准备的发言等[3]80。语域理论对翻译理论的发展是一个很大的贡献,了解语域的变化可以帮助译者更好地把握原文。

原文不仅要表达语场意义、还要表达出语式和语旨上的意义,这就要求译者翻译时能传达出原文的所有语域特征,使原文和译文在同一情景语境中达到语域等值。

三、语境的语用维度及其对语篇翻译的影响

语用学是一门科学地研究如何使用语言的学科,关注语言和语言使用环境(语境)的关系。语境的语用维度分析的是与“言之所为”能力相关的价值。在翻译过程中,译文与原文不仅要达到语言和语义对等,还要达到语用对等。语用的对等要通过分析语境中话语意义才能达到。20世纪50年代末,英国哲学家奥斯汀(J.L.Austin)创立了言语行为理论(speech act theory),探讨了句子如何超越其语言组成单位去“做事”,去影响交际目的。他认为,语言使用者说完一句话就完成了三种言语行为:言之发、言外之力、言后之果。言之发是指话语所执行的行为;言外之力是指话语所产生的交际效果,如许诺、警告、让步、拒绝等;言后之果是指话语对听者或读者产生的影响[4]65。从本质上说,使话语具有交际能力的言语行为是言外之力。语篇是由一连串的言语行为构成的。要理解每个言语行为的意义,就必须分析语境中的非语言因素。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要从语境的语用维度出发考虑言语行为的意义,在译语语篇中再现出同样的语境效果。

除言语行为理论之外,语用维度还涉及了会话含意和礼貌原则。会话含意隐藏在字面意义的背后。因为译者无法直接了解作者的意图,就必须依靠原语语境洞悉其目的。有时原语语篇的会话含意不易被译语语篇的读者所接受,译者就要根据原语语境对原文进行改造。礼貌原则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生活在不同文化中的人们礼貌原则也不同。从对等的角度看,译语语篇的读者要得到与原文读者相同的语用含意,译者同样需要根据原语语境对原文进行改造。

四、语境的符号维度及其对语篇翻译的影响

符号学是研究符号系统的科学。翻译涉及了原语语言和译语语言,实际上是一种符号转换。语境的符号维度制约着作为符号的不同话语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正是通过语境的符号维度,语言使用者的语言才有所为,而诸如语场、语旨、语式的价值才真正在特定的交际活动中得到体现。

符号学的代表人物皮尔士(C.S.Perce)认为,符号是依次发生的三重关系:其一,使联系过程开始的东西;其二,其对象;其三,符号所产生的效果(解释)。从广义上说,解释便是符号的意义。按皮尔士的观点,符号不是单个的符号,而是汇聚意义的符号实体,是一个不断更新的现象[1]70。哈蒂姆和梅森认为,翻译应以“符号实体为转换单位”[1]72。

在实际翻译过程中,我们应注意符号与符号之间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关联:

句法关联:指在同一体系里,符号与符号句法的关联。如英语不喜欢过多的重复,而汉语则喜用重复。

语义关联:指符号实体与所指的关系。如“宣传”在英语中是贬义,而在汉语中多数情况下是褒义。

语用关联:指符号与符号使用者的关系。比如说“It is a curious system indeed”可以指“万恶的体制”,如果说话者旨在批评某个制度。

为解决符号之间的上述关联,我们有如下选择:

(1)字面意义直译能指符号;

(2)只译出符号的内容;

(3)译出符号的内涵意义。

我们到底应该选择哪种方式来译取决于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其中最重要的是文类、话语、和语篇。文类指“文本的常规化形式”,如法律、讨论、书评等;话语指话语或思维的模式,表达符号的内涵意义;语篇则指承载文类和话语的具体形式,它旨在通过解决具体的问题显示话语的意义[5]18。

下面的汉英译例充分体现了影响符号翻译各个因素间的相互作用。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译文:Bian Que,a celebrated physician,was granted an audience by Caihuangong,Marquis Cai.He stood looking at the ruler for a while before he spoke.“Your Highness is suffering from an ailment,which for the moment remains in between the skin and the muscles.But it may get worse without treatment.”“I am not at all indisposed,”said the Marquis complacently.When Bian Que left,the marquis remarked,it's the medicine-man's usual practice to pass a healthy person as a sickman in order to show his brilliance.

译文中将“扁鹊”译成“Bian Que,a celebrated physician”,这样处理是合理的。“扁鹊”作为一个符号,已经不仅仅指代一个人的名字,而是带上了特定的内涵,成为一个符号实体。译者把握住了该符号的信息核心,通过增补的手段补足了原文符号的意义。把“蔡桓公”译成“CaiHuangong,Marquis Cai”是基于同样的考虑,但使用的方法是释义。第二句中用“He”代替“Bian Que”,照顾了英文避免重复的使用习惯。译文将“医”处理为“the medicine-man”而不是“the physician”或 “the doctor”,这就是受了“话语”制约的原因。因为蔡桓公对扁鹊的话不屑一顾,译者必须选择一个语义呈贬义的词,“medicine-man”(巫医)是一个恰当的词。

五、结 语

翻译是一种特殊的交际,是跨语言、跨文化、跨时空的交际。语境对翻译的作用至关重要。本文从语境的三个维度:交际维度、语用维度、符号维度论述了语境对语篇翻译的影响,意在提醒译者从新的视角处理语境问题,使翻译中的语言选择更加贴切,考虑更加全面。只有综观全文,洞悉原文和预测读者,敢于摆脱词典词义的束缚,才能使译文充分体现原文旨意和风格,收到文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1]Basil Hatim & Ian Mason.London and NewYork:Longman,1990.

[2]朱文振.翻译与语言环境[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87.

[3]Halliday,M.A.K.Language,Context and Text:Aspects of Language in a social-semiotic perspective,Deakin University 1985.

[4]Austin J.L.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 [M].Oxford:The Clarendon Press,1962.

[5][法]高概.话语符号学[M].王东亮,编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Dimensional Theory of Context and Its Influence on Text Translation

SUN Yan
(Public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Department,Jili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Changchun 130117,China)

Translation is a complex language communicative activity.Text is the object of translation.Accurately understanding a text is the prerequisite of precisely conveying its source-language text.Context is the important element that influences understanding the source-language text.The contextual elements that a text depends on involve macroelements and micro-elements,so context study should be multi-dimensional.The thesis illustrates three-dimension theory of context:the communicative dimension of context,the pragmatic dimension of context,and the semiotic dimension of context,and its influence on text translation.

Context;Text;Translation;the Communicative dimension;the Pragmatic dimension;the Semiotic dimension

H059

]A

1001-6201(2012)05-0130-03

2012-05-07

吉林省教育厅“十一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吉教科文合字2007第24号)。

孙艳(1973-),女,吉林长春人,吉林财经大学公共外语教研部教师。

[责任编辑:张树武]

猜你喜欢

语篇译者原文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元话语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
Performance of a double-layer BAF using zeolite and ceramic as media under ammonium shock load condition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
从翻译的不确定性看译者主体性
语篇填空训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