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泪囊炎120例临床分析
2012-03-30郑剑秋
郑剑秋
慢性泪囊炎是眼科的常见疾病,以长期溢泪和溢脓为主要表现[1],对患者的生活及社交造成极大的不便,鼻腔泪囊吻合术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经典手术,也是治疗鼻泪管阻塞的最佳方法,手术成功率可达90%以上[2],为进一步提高疗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笔者以2009年7月~2011年7月期间收治的120例慢性泪囊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鼻腔泪囊吻合术的细节进行了改良,提高了手术成功率,现总结和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7月~2011年7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慢性泪囊炎的患者120例,其中男52例(60眼),女68例(72眼);年龄在16岁~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7.6±6.42)岁;病程在3个月~15年之间,平均病程为(5.8±1.48)年,主要临床表现为患眼长期溢泪和溢脓,泪道冲洗可冲洗出大量脓性分泌物,并伴有鼻泪管阻塞。86例患者经多次泪道冲洗或探通治疗无效,18例患者经泪道激光疏通治疗后再次复发。
1.2 手术和治疗方法
1.2.1 术前准备
术前给予CT检查,排除鼻腔阻塞性疾病和泪道肿瘤,给予氯霉素等抗生素滴眼液治疗3~7天,给予泪道冲洗清除分泌物。术前给予局部麻醉,鼻腔内填塞地卡因和肾上腺素棉片对鼻粘膜进行麻醉和收缩血管。
1.2.2 手术方法
自内眦上方内侧约3mm处向外下方做一长约12~15mm的弧形切口,将皮下组织钝性分离,暴露内眦韧带,将其缝线后剪断,用尖刀沿泪前嵴前缘将骨膜切开,钝性分离并暴露泪囊窝,在泪囊窝后下方用弯止血钳将泪骨骨板捅破,自破口处向前上方用小咬骨钳将泪骨咬除,制作约1.5cm×1.8cm骨孔。根据视野的大小,选择不同的吻合方法。在术野暴露好的前提下用“工”字形吻合法,尽可能地使“工”字形的泪囊瓣与鼻腔的“工”字形粘膜瓣对应,并将吻合组织对应缝合。用小针对边缝合鼻粘膜与泪囊后叶、鼻粘膜与泪囊前叶;如果患者鼻梁较塌或骨孔位置较深致使术野暴露差,则采用只吻合前叶法,沿骨孔后下缘将鼻粘膜切开,粘膜瓣呈“∪”形,沿泪囊前面中部将囊壁自泪囊顶部至鼻泪管做纵向剪开,剪开泪囊内后侧壁,泪囊瓣呈“∩”形,在鼻腔内放入凡士林纱条,头端在大泪囊瓣上,紧贴在骨壁和骨孔后缘上,留作引流用,将鼻粘膜瓣与泪囊切口前缘对应缝合,并将其固定在泪前嵴前缘的骨膜上。
1.2.3 术后处理
吻合完毕后,皮下组织间断缝合,皮肤连续缝合,用凡士林纱条填塞鼻腔并固定好,防止松动脱落。拔出时填塞纱条时动作要轻柔,拔出后立即给予麻黄碱喷鼻,防止鼻腔出血,然后给予泪道冲洗每日1次、呋麻滴鼻液每日滴鼻3次,预防吻合口出血,每日检查鼻腔并清除分泌物和血痂,5~7天后拆除缝线。1个月后复诊。
1.3 疗效判定
治愈:溢泪、溢脓症状消失,泪道冲洗通畅;好转:溢泪、溢脓症状减轻,泪道冲洗通而不畅;无效:泪道冲洗不通畅,仍有粘脓性分泌物。
2 结果
12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取出鼻腔内纱条后,泪道冲洗通畅,溢泪、溢脓症状消失,手术成功率和治愈率为100%,随访3~12个月无术后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手术方法很多,但鼻腔泪囊吻合术仍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术式,可一次性解决问题,重建泪囊与鼻腔的吻合通道,并且手术简单、成功率高,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手术方法[3-4]。
鼻腔泪囊吻合术的原理是在泪囊区建立鼻腔通道,使泪液直接流入鼻腔,从而解决泪囊溢脓溢液及鼻泪管阻塞的问题。但此种手术方式需在内眦部切开皮肤,会对患者造成或大或小的损害。笔者总结临床经验,提出以下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方法:(1)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给予患者抗感染治疗及冲洗泪道分泌物,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2)捅开骨壁时动作要缓慢而有力,防止碎骨片的移位损伤鼻黏膜;(3)使用皮内缝线和显微缝线的缝合方法,减少瘢痕的形成;(4)造骨孔的位置、大小是手术的关键,位置以低为宜,大小尽量不小于10mm×12mm,造孔过小术后容易阻塞而复发;(5)缝合鼻腔瓣膜和泪囊粘膜的切口时,要尽量吻合整齐、严密;(6)术后充分引流,并在纱条表面涂抗生素眼膏,预防感染,减少并发症。
参考资料
[1]闫静君,邢丽丽,蔡斌奇.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22例临床体会[J].国际眼科杂志,2009(6):1219.
[2]赵娟.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体会[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11,4.21(2):101-103.
[3]鲍世恩.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52例[J].当代医学,2011,17(8):76.
[4]刘继华,黄田河.可充气球囊防止泪囊鼻腔吻合术后阻塞的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11,17(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