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认知语言学角度试论大学英语教学
2012-03-29顾莹
顾 莹
(上海海洋大学 外国语学院,上海 201303)
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认知语言学作为一种新的解释语言的范式,在西方特别是在美国蓬勃发展。它主要是从语言的角度来研究人脑中的概念内容,或根据语言分析来推测人思维中概念内容的特点。赵艳芳在《认知语言学概论》一书中指出“认知语言学是以前语言学研究的继续和深入,是对传统语言学理论的补充与发展,是目前研究者最新的,最具有创见的语言理论 ”[1]。
认知语言学以认知为出发点,研究语言形式和意义及其规律,研究与认知有关的语言的产生、习得、使用和理解过程中的一些共同规律及其与思维、记忆有关的语言知识结构模式。它大体上可以分为认知语义学、认知语法学和认知语用学等分支。从语言与教学发展的历史来看,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必然为外语教学带来新的触动和思考。事实上,认知语言学理论及其相关概念已经给第二语言习得和教学等诸多重要领域带来了很多有益的启示。
一、认知语言学的主要内容
认知语言学包括以下的研究领域:
1.原型范畴理论
原型范畴的概念由两个因素构成:即原型(具有“家族相似性”的自然范畴)和范畴成员代表性程度(维量)。语言的范畴化具有双重含义:一是语言使用者对客观世界进行分类;二是语言学家对语言本身进行分类。
2.意象图式理论
意象图式(image-schema)理论是认知语言学广泛使用的一个概念,是认知语言学家用来描述和解释语言意义形成过程的基础理论。意象图式是语言和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赋予人类认知世界的能力,在理解过程中具有预测和推理的作用。它是人们在与周围环境互动中产生的动态的,反复出现的组织模式。它包括意象和图式两方面。意象即人类的大脑通过意象联想,建立起关于外部世界的投射世界,形成系统的概念并在概念之间建立起逻辑联系;图式指结构化了的意象,是人们形成概念范畴的基本途径,组织思维的重要形式。意象图式是概念体系的基础,因为它是人类思维中先于语言,首先出现的图式概念。
3.概念隐喻理论
概念隐喻理论起始于Lakoff和Johnson的《Metaphors We Live By》一书。他们在书中表明:隐喻普遍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不但存在于语言里,而且存在于我们的思想和行为中。我们赖以思维和行动的一般概念系统,从根本上讲是隐喻的。在概念隐喻的理论框架下,隐喻的理解涉及两个认知域:源域(source domain)和目的域(target domain)。概念隐喻就是以一个认知域的经验来理解另一个认知域的经验,源域的部分特点被映射(mapping)到目的域上,后者因前者而得到部分理解。所以,“隐喻的实质就是用一类事物来理解和体验另一类事物”。概念隐喻理论还提出了概念隐喻(conceptual metaphor)和隐喻语言(metaphorical expression)的区别。前者是两个认知域之间的映射,在英语中通常用大写字母表示,后者是概念隐喻的具体隐喻表达式。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的本质是一种认知现象,是人类观察世界的重要途径,是认识新概念、表达新思想、创造新意义的主要方法。
4.相似性理论
在认知语言学中,相似性(iconicity)是指语言形式和与意义之间具有相似关系,是指人们感知到的现实形式与语言成分及语言结构之间存在相似之处。语言成分之间的距离反映了所表达的概念成分之间的距离,也即语言的表层形式在编码时距离越近,它所反映的概念成分也就越近。一般而言,反映事物最主要和最本质特性的修饰成分距离中心成分越近。认知语言学认为认知具有体验性,受身体和经验约束,形式的意义来自人类基于身体和体验的概念化过程。意义和形式有着不可分离和密切的必然联系。相似性研究就是要探讨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之间的理据性(motivation)关系,因而,相似性被看作是语言符号的基本特征之一。认知语言学除以上四大研究领域外,还有心理空间、一词多义和构式语法等方面的研究。
二、认知语言学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作为一种语言使用的模型,认知语言学对外语教学产生的影响日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它主要是从语言的角度来研究人脑中的概念内容,或根据语言分析来推测人思维中概念内容的特点。与传统语言学不同,在认知语言学框架里,语言知识和语言使用之间不存在严格的界线语义、概念与认知密不可分,意义不仅仅是事物客观的语义特征,还包括人观察事物的角度及其主观认识、大脑形成的心理意象等。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为以下几个方面:
1.英语听力教学
根据认知语言学的理论,人们是通过完型感知、动觉、意想来感知外部世界,从而形成了意象图式和认知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常会遇到学生因为对英语语境、文化背景的不了解而产生的听力理解上的困难。不同的生活方式、对外部世界不同的感知方式必然会导致不同的文化风俗习惯,这也是学生在听力理解上的一大障碍。因此,教师在讲授这些文化背景不同的课程时,就应该尽量利用图式理论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背景知识,建立和充实他们的图式结构。教师还要尽量激活学生已有的图式,利用预测、联想等方法引导他们来提高听力与理解能力。
2.英语口语教学
认知语言学认为,同一个词、句子的意义不是一成不变的,人们通过认知联想对不同语境中的词、句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解。比如,人们在口语交际中经常会遇到用双方已知的事物特征去转喻该事物,或是在交际中常常省略要说的话等种种情况。这就需要对话双方要根据词的原型意义和语境,去拓展其含义做出相关的回答。因此,教师在平时课堂的口语训练中,要尽可能地利用多样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使训练接近真实的语言环境。教师可指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听英文歌曲,观摩英文原声电影等活动,通过良好的语言环境,真实的语言实践,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实际的语言对话,学会用推断、联想来进行合适的应答,从而锻炼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分析能力。
3.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语言学中的范畴理论认为人们已有的知识构成一个认知结构(即知识体系),各个范畴系统所包含的内容是人们感知世界的基础,由不同范畴的知识构成的系统被称为“图式”,图式是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或对过去经验的积极组织。在阅读过程中,当大脑感知了外部信息后,储存在记忆库中的图式便被激活。当被激活的图式与被感知的图式相吻合,图式知识就会被表征出来,对比感知的信息进行加工和解释,读者便读懂了相关信息。阅读理解从认知意义上来说是读者的信息重构,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是积极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阅读理解的核心首先在于对意义的理解,而对意义的正确理解离不开广博的知识积累。因此,教师应该重视文化背景知识的输入,帮助学生填补知识结构中文化背景知识的欠缺。其次,教师可以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完型和整体理解心理机制,指导学生认真分析文章标题和论点,预期所读文章的内容,使学生先用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对未知信息作合乎逻辑的推断,从而预期意义并在阅读中进行验证。读者的这种以自身的认知行为为基础的文本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基于已有的经验进行推测或利用已有信息对所读内容进行信息加工,激活学生大脑中与文章内容相关的图示,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状态,通过推理得出语境意义,达到理解目的,改变传统阅读教学中学生作为信息接受者的被动地位。
4.英语写作教学
写作是一项需要长期训练,不断积累和大量实践的复杂心理语言过程。熟练的写作技能也是衡量语言习得的一项重要技能。写作教学从“认知”角度出发,遵循科学的认知原理,采取正确的认知策略,充分发挥人脑的智力潜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一定要在观念上牢固树立写作训练是大学英语课程主体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的观点。其次,在写作形式上也可以有所突破,可以充分发挥大学英语课程读写结合的优势,结合不同的教学阶段,鼓励学生根据所掌握的信息进行思考,找到适合自己写作的命题。
三、结 语
总之,认知语言学以经验主义哲学为理论基础,以意义为中心,从经验和认知的视角揭示语言事实背后的认知规律。广大英语教师对于英语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公式化的结构转化的训练上,应该多从心理、认知角度来研究如何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质量。随着研究的深入,认知语言学的实际应用领域必将更为广阔,在外语教学实践中也将发挥更大的价值。
]
[1] 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2] 王远新.语言理论与语言学方法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3] 王寅.认知语言学之我见[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9).
[4] 孟宏.认知语言学与大学英语教学[J].科技信息,2008,30.
[5] 郝亦佳.从认知语言学角度谈大学英语教学[J].英语教学,2008(5).
[6] 陈桦.从认知语言学试谈大学英语阅读[J].吉林教育学院学报,2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