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控制与管理”课程创新性教学改革探索
2012-03-29张国强
王 昊,陈 峻,张国强
(东南大学 交通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6)
一、“交通控制与管理”课程教学模式亟待改革
“交通控制与管理”是交通工程本科专业的主干课程,主要讲述在既定的道路交通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条件下,如何运用现代化先进手段和理论来管理、控制城市及高速公路的交通运行,以提高交通效益与交通安全。这门课程产生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与交通工程专业其它专业课程相比,具有内容信息量大、知识更新速度快、实践能力要求高等特点。
长期以来,“交通控制与管理”课程在本科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传统的演绎式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知识体系陈旧,教学评价方式单一。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道路交通问题日益凸显,各种新的交通问题层出不穷。“交通控制与管理”课程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在这一新形势下逐渐暴露出来,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仅注意对教材内容的记忆,以应试为导向,缺乏对交通控制与管理的基本概念、思想和方法的理解,因而导致学过的知识容易遗忘。
第二,学生对交通控制与管理方法的理解仅限于对教材涉及方法的认识,缺乏实际应用环节的训练,导致在实际工作或研究中遇到新问题后不知所措,理论与实践之间脱节现象严重。
第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演绎式教学法,不符合知识构建过程和认知规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被灌输的被动角色,不利于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第四,传统课程教学评价模式主要采用命题考试的方式,形式单一,且试题以考察学生对教材内容掌握的情况为目的,答案确定,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评估,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第五,现有课程教材的内容组织形式单调,且在典型例题介绍和课后习题部分缺口较大,阻碍了对学生创新意识和批判、质疑意识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
二、创新性教学模式的课程综合教学改革
现代教育学理论强调对教学活动中学生主体的尊重,倡导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学生,已成为时代对当前教育工作的要求。为此,作者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和教材建设四个环节对“交通控制与管理”课程进行了创新性教学改革的全方位探索。
1.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最基本组成部分。在对“交通控制与管理”课程的教学进行全方位改革时,首先应按照新时期交通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对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新定位。具体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处理好引进吸收与本土化改进之间的关系
现代交通控制与管理的系统理论源自西方发达国家,我国在该领域的教学和科研起步都相对较晚,长期处于学习和借鉴的阶段,教学内容也以国外经典理论为主。然而,“交通控制与管理”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应充分认识到我国交通环境与国外的巨大差异,对传统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第一,明确经典理论的适用条件。“交通控制与管理”课程中无信号控制交叉口和环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经典分析模型是基于欧美国家的交通规则发展起来的。然而,我国目前的无信号控制交叉口和环形交叉口的通行规则与欧美国家的通行规则并不完全相同。因此,在讲授该部分内容时,应告诉学生经典模型的适用条件,不可盲目套用。
第二,经典模型的本土化改进。首先是针对模型本身的改进。“交通控制与管理”课程中很多经典模型都是在西方国家以小汽车为主的交通环境下发展起来的,而我国城市交通的显著特点是自行车和行人交通占有很高的比例,机动化交通和非机动化交通在道路网内混合行驶。因此,在讲授经典模型时,应强调对经典模型的本土化改进,在模型中更多地纳入非机动化交通的影响因素。其次是针对模型参数的改进。经典模型中的参数取值都是在西方国家的交通环境下标定的。由于我国城市交通系统在道路设计、交通组成、车辆性能以及驾驶人行为等诸多方面与西方国家都存在差异,因而经典模型中参数的并不符合我国的实际状况,应针对我国交通环境进行重新标定后方可使用。
第三,增加我国原创理论的介绍。虽然我国交通控制与管理学科起步较晚,但近年来,通过我国交通科研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一批优秀的原创理论成果相继产生,并经过了实践的检验。在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中,应当吸收进这些理论成果。它们源于我国交通控制与管理工作的实践,更符合我国城市交通的特点。同时,增加我国原创理论的介绍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2)立足于基本知识原理,着眼于未来发展趋势
“交通控制与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知识和方法一直处于快速发展之中。知识更新速度飞快,无论如何扩充新知识、新方法都无法跟上现实中层出不穷的新问题。因此,唯有立足于对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的讲授方能以不变应万变。这就要求在梳理“交通控制与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时首先要理清基本知识和派生知识。在教学内容安排上注重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讲授,以及对交通管理和控制基本思想和方法的理解。对基本知识和原理的讲授应做到强化、深化、细化,要求学生深刻理解常规方法和经典理论但又不拘泥于常态和范式。培养学生通过基本知识获得派生知识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创新性思维习惯。
作为高等院校的专业课程,其教学内容除了重视基本知识原理的介绍之外,还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对于交通控制与管理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应在教学内容中给予足够的关注,如智能交通控制技术等前沿技术领域,使学生了解该学科的未来发展方向,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教学方法
创新性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一个显著区别在于前者更注重过程而非结果。因而,对于“交通控制与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而言,探索适合该课程特点的创新性教学方法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1)建立归纳法教学方式
归纳法与演绎法是教学中常用的两种思路[1]。以往人们普遍认为归纳法教学对于理解能力较差的中小学阶段学生具有较好的效果,而大学阶段学生具有较高的理解能力,采用演绎法授课可提高教学效率,增大知识量。事实上,归纳法教学同样适用于大学课堂。归纳法教学的优势在于信息的传递和组织过程符合人的思维习惯,符合知识的构建过程。因此,对于“交通控制与管理”课程中涉及的重要方法的教学内容可进行归纳法教学模式设计。从常见交通问题分析开始,鼓励并帮助学生提出不同解决方案,引导学生对各种方案的优劣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归纳出一般方法,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2)建立问题导向性教学模式
哈佛大学有句名言,“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地提出问题、思索问题”。创新性教学中,问题是学习活动与过程的核心。学习活动从实际问题入手,而学科知识则隐含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2]。建立问题导向性教学模式具体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对于每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根据知识点的内在逻辑顺序进行启发式问题设计,以若干设问环节为主线,层层递进,组织教学内容;第二层次,针对课程中涉及的重要概念和方法设计教学案例,引导学生自发地进行案例分析,并对案例提出质疑,培养学生的怀疑意识、批判精神和创新能力。
(3)建立专题研讨型教学方法
针对“交通控制与管理”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设计无标准答案的课程专题讨论题库,安排学生分组进行交通调查以及交通管理与控制方案的设计,并就各组的研究成果进行研讨。研讨以小组为单位,采取一组介绍成果,其他组提问质疑的“答辩”模式。研讨结束后各组根据研讨结果完善方案。专题研讨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和质疑思辨的创新精神。
3.教学评价
创新性教学的改革不仅体现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对于教学评价方法同样需要改革。教学评价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手段,其最终目的是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3]。课程以往的教学评价方法主要采用的是标准答案式命题考试的方法。这种课程考核方式的缺点在于,一方面无法全面评价学生对课程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挥。
因此,对“交通控制与管理”课程的教学评价改革中,引入了多元化考评模式[4]。在学生的课程成绩中,期末考试成绩所占比重为50%,专题研讨课程的成绩占20%,平时作业成绩占30%。在期末试卷命题时增设考察学生创新能力的无标准答案试题。多元化考评模式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创新性学习的意愿,培养了学生创新性学习的习惯,另一方面为全面评价创新性教学的效果提供了途径。
4.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是学科和专业建设的重要环节,是教学活动的基础工作和教学改革成果的结晶[5]。与中小学教育相比,大学阶段的学习更强调独立性、自主性和创新性。学生应有充分的时间去阅读教材、独立思索,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职能更多地体现在引导、解惑、评价等方面。因此,教材的质量对于创新性教学活动的整体效果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配合“交通控制与管理”课程的创新性教学改革,笔者编写了一套全新的课程教材。与传统教材相比,新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注重对交通管理和控制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阐述以及对交通管理和控制理论中核心思想的介绍。
第二,在组织知识点时充分考虑了知识构建过程,使新讲义在逻辑上更符合认知规律和知识的构建规律,有助于学生理解。
第三,在知识点后大量增加典型例题以及习题和思考题。典型例题用于配合重要知识点的理解,习题用于巩固和熟练主要方法与技能,思考题用于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习兴趣。
三、创新性课程教学改革成果与展望
高校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摇篮,是认识未知世界、探求客观真理、为人类解决面临的重大课题提供科学依据的前沿,是知识创新、推动科学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力量,是民族文化与世界先进文明成果交流借鉴的桥梁。教育是培养人的工程,教育创新要着眼于培养具有创新品质的人,而具有创新品质的人正是社会创新的原动力。作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传播中国先进文化的高校教师,必须树立创新思想,具有创新能力,才能培养出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适应新世纪需要的人才。传统的教育模式其表现形式有限,内容比较机械,往往导致理论与实际应用的脱节。新时代的高校教师应该彻底解放思想,在教学中既要认真钻研教材,又不被教材所束缚;既要运用现在成功的教学经验和方法,又要大胆地进行尝试和创新;要充分发挥教师教学的主导作用,更要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要学生努力接受前人的知识,更要学生勇于对知识提出质疑。只有这样,我们在教学中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创新性教学落到实处。
自2008年起,笔者每学年都承担“交通控制与管理”课程的授课任务。2010—2011学年,首次采用教学改革后的创新性教学模式进行该课程的授课,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升,学生对课程核心概念和理论的理解更加深刻,解决问题时对课程介绍的主要方法的应用更为灵活。与实施教学改革前一学年的学生相比,教学改革后学生的平均考核成绩由教学改革前的74.3分提升至82.7分。从试卷分析结果来看,对于试卷中教学改革前后相同的考题,教学改革后学生回答的正确率比教改前平均提高了33.3%。本次课程教学改革收到良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交通控制与管理”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新时期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创新性教学模式的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实践证明,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导向,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教方法以及教材建设等各环节着手实施的创新性综合教学改革模式已在该课程的教学中初见成效。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应继续推进创新性教学模式,将课堂实验与课外实践环节纳入课程的创新性教学体系中,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创新性教学改革,并尝试将该创新性教学模式逐步向交通工程专业的其他课程推广,从根本上保证实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
]
[1] 张西方.教学创新的内容体系与创新性教学模式[J].洛阳示范学院学报,2008(6):157.
[2] 孙刚成,田伏虎.谈创新性教学的理念、原则和方法[J].教育探索,2008(7):33.
[3] 荀振芳,汪庆华.教学评价的理论再构与实践创新[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9(4):51.
[4] 祝遵宏.论高等学校考试制度创新[J].江苏高教,2008(1):81.
[5] 阮秋琦.以研究性教学培养创新性人才[J].中国大学教学 ,2008(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