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近代沪西小沙渡的工人运动看早期党组织的群众工作

2012-03-29

关键词:民意工人党组织

郭 璐

(上海市普陀区委党校,上海 200065)

20世纪初的沪西小沙渡地区是早期共产党人开展工人运动的心脏地带。小沙渡位于现在的上海普陀区苏州河南岸,道路曲折多弯道,方便材料的运送和产品的输出;空气湿度高,有利于纺织业的生产;地处公共租界和华界的交界处,劳工价格低廉。这些得天独厚的地理和环境优势使得小沙渡迅速成为日本在华纺织工业的重要地区,也逐渐成为近代上海重要的纺织业工业区和工人聚集区。这一地区的工人群众在一次次艰难的斗争中成长起来、不断完善自身,逐渐显示出强大的战斗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最终将工人运动推向高潮。事实上,工人们的成长与我党早期在沪西地区开展的群众工作是分不开的,本文希望通过对史料的整理,再现早期我党在这一地区开展群众工作的历史并总结党开展群众工作的历史经验。

一、小沙渡工人自发的革命尝试

小沙渡的工人来源于社会最底层,主要由三个方面[1]39构成,即破产农民、破产的原熟练手工业工人、城市的贫民;同时这里又聚集大量日资棉纺织企业,而日资棉纺织企业工人的工资又是上海各个产业中最低的;再加上这一时期军阀混战,物价飞涨,工人们的生活往往入不敷出。长期的苦难生活造就了小沙渡工人坚强不屈的性格,他们不愿向命运低头,但又不知道如何改变命运;虽然想到抗争,但由于缺少明确的目标和理论指导,反抗的愿望也仅仅停留在朴素的感性阶段,缺少理性的思考和行动。

在党组织成立前他们也曾用自己的方式发泄对社会和自身处境的不满,比如:将人生希望寄托于各类宗教信仰上,如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都在小沙渡地区得到兴旺发展,此外,还有沪西清真寺、中华之耶稣教会等宗教机构,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成为小沙渡工人精神寄托的地方;此外,工人还自发组织小规模罢工运动。以内外棉厂受压迫的工人们为例,因为不堪压迫他们也曾试图开始小规模罢工潮。但由于缺乏理论的指导和有序的组织,最终被工贼破坏,以失败告终;在这种情况下,工人们为了求生存,维持本身的利益,防范别人的欺侮,往往都想尽办法在同乡之间拉关系、攀亲戚、结同盟,以求得互相帮助。帮会组织很自然成为当时工人群众中参加较普遍的组织,仅内外棉十五厂就有湖北帮、安徽帮、苏北帮等地域派势力,此外还有青帮等其他帮派,这些帮派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不难发现,这些抗争手段都缺乏理论指导,不能触及苦难的根源,更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工人的工作和生活状况。

二、党组织富有特色的群众工作方法使小沙渡工人逐渐显示出强大的战斗力

小沙渡工人有着苦难的经历,但缺少将苦难转化为苦斗的决心和信心。为此,早期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充分了解中国革命形势的情况下,着手在小沙渡的工人中开展群众工作,逐渐总结出这一地区工人的特点,并确定了开展群众工作的基本点、关键点以及突破点,使这里的工人们逐渐具有了革命的韧性和自觉性,从弱势逐渐转变为强势。

(一)坚持群众工作的基本点:教育和启发工人

教育和启发是党组织在这一地区开展群众工作的基本点。在党组织的启发与教育下工人群众逐渐掌握革命的武器。小沙渡的工人们文化水平较低,以内外棉七厂为例,“男工700多人,能勉强看报的不过十几人。女工3000多人,能识字的只有50-60人”。所以,有限的文化水平限制了工人们与社会接触的渠道,更不懂得如何与资本家开展斗争,争取自己的权益。于是,沪西小沙渡的党组织结合了小沙渡工人的特点,开展特色的宣传教育活动。

一是制定针对特定历史环境的宣传计划。第一步,在党组织组建秘密小组阶段,侧重对马列主义基本知识的灌输,以此来唤醒工人阶级的觉悟。第二步,在二月罢工后,逐渐开始对工人进行罢工斗争、建立工会、团结斗争等方面进行教育,让工人们逐渐掌握斗争的武器。第三步,以重大事件为契机,发动工人进行大规模的反帝斗争,带领工人们走上历史舞台。如“顾正红惨案”就成为“五卅运动”的导火线。

二是组织针对工人特点的宣传力量。特意安排了有工人运动经验的骨干力量。如蔡和森、瞿秋白、邓中夏、恽代英、向警予、李立三、项英、刘华、杨之华等等都曾经到小沙渡进行过讲课或演讲。他们在演讲的过程中紧密结合工人群众的特点,受到大家的欢迎。

三是确立针对不同对象的宣传途径。针对不识字的工人,开设了识字班,在让工人掌握文化知识的同时认识受压迫的根源;针对已经识字的工人,兴办了许多通俗刊物来宣传马克思主义,比如《劳动界》、《上海工友》等;针对女工开设了女工学校,在关心女工工作家庭的同时教育女工,并且宣传党的理论;针对年轻工人,开设了工人游艺会,凝聚并启发年轻工人;针对小沙渡江浙一带的工人较多,组织大家听家乡戏,在娱乐中宣传党的主张。

(二)强化群众工作的关键点:深入和组织工人

组织和组织化管理是群众工作运行过程中必须的物质载体。由于沪西小沙渡地区工厂林立,比较分散,所以党组织不可能很快地在某一个工厂形成足够的力量。于是便以宣传教育工作为依托,进一步扩大党的组织工作。

党组织在宣传教育的基础上,结合工人们的所思所需,在沪西小沙渡的群众中发展各类组织。通过有序地引导把工人群众的热情和积极性调动起来。党组织最初在沪西小沙渡地区开办了工人补习班,主要是满足工人识字的需要,又在只有几个人参加的补习班的基础上开办了有几十人参加的工人夜校,随着参加的工人越来越多,党组织主要负责人项英等人迅速改变宣传方法,成立了以“互相帮助,共谋幸福”为主旨的沪西工友俱乐部,在开展补习班和夜校的工作同时,进一步在工人中间开办讲演会,书报室、游艺会、储蓄会、救济会、职业介绍所等项目,目的是将马列主义的基本知识以及党的理念以多样的方式灌输给工人。这些切合工人利益的活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工人欢迎,加入沪西工友俱乐部的人也越来越多,“短短三个月的时间,加入俱乐部秘密组织的会员就将近两千人”[2]37。随着沪西工友俱乐部在工人中的影响不断增加,党组织又一次调整工作的重点,在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的同时,从俱乐部会员活动的工人中挑选了一批的骨干加以培养。如孙良惠、孔宵南、陶静轩等都是在这一时期培养起来,并且成为后来上海工人运动中的重要成员。

(三)打开群众工作的突破点:渗透和利用帮会

针对早期小沙渡工人普遍加入帮会的这一情况,早期的党组织也认识到了在小沙渡工人中开展工作,帮会是最大的问题,据统计20年代初,仅上海“拜老头子的青帮与洪帮有十数万人”[2]31。帮会是一把双刃剑,其成员很能勇敢奋斗,但又有破坏性,如引导得法,可以变成一种革命的力量;若不能发挥其积极作用则会给党的工作和工人运动带来阻碍。

为了清除帮会障碍,建立现代工会组织,党组织一方面组织宣传,教育工人不要为帮派的利益互相残杀。李启汉在《劳动周刊》第14号发表了题为《工友们,我们为什么要分帮》一文,从封建帮口、帮会对工人阶级团结的问题来分析,告诉工人们要依靠工人自己团结的力量来保护自己;另一方面研究对策,确定了党员先加入帮会,再开展工作的工作策略。于是劳动组合书记部决定“到青帮里去拜老头子,到洪帮里去当小兄弟,先低首下心去学他们的清规戒律,然后再转弯抹角,开展工作”[4]66-67。劳动组合书记派李启汉到小沙渡开展组织工会的活动也正是通过打入了青帮组织,充分利用青帮系统的关系,到工人中去交朋友、搞串联,广泛联系小沙渡工人群众,终于把工会工作开展起来。沪西小沙渡的陶静轩也是通过在“厂内联络五大帮口首领(安徽帮、湖北帮、苏北帮、山东帮和绍兴帮),并与其结拜”[5]的方法来扩大党组织在工人中的影响。事实上,这种打入帮会、再开展工作的方法是一种策略,这种策略为我们党赢得了更为广泛的群众支持,也为后来组织工人罢工、发动工人运动扫清了障碍。

三、经验总结及现实启示

在党组织的带领和指导下,小沙渡的工人们与资本家的斗争发生变化:逐渐从不自觉到自觉、从盲目到有组织、从感性到理性、从弱势到强势最终走上历史舞台,在这个过程中党的群众工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总结这一时期群众工作的方法和特点,能够为当前新的形势和条件下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的群众工作提供新的视角和启迪。

(一)创新教育宣传的途径,拓宽群众工作的外在环境

理论必须为群众掌握,才能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正因为如此,早期党组织确定在小沙渡开展工作时,首先确定的就是对广大工人群众的思想启蒙和教育工作。这项工作为党日后在发动和组织工人群众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不同于那个年代,今天的社会是互联网发展的时代,人们的价值取向也越来越多元了。如何顺应时代的发展,创新教育宣传的途径,从内容和形式上更好地吸引、启发和教育群众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因此,党组织要在加强传统宣传途径如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宣传效果的同时,进一步开拓宣传教育的网络途径,利用互联网这一新兴媒体及时的将党的路线方针、先进典型等有效地宣传出去,同时借助互联网的互动特性,进一步深化党的宣传教育效果。

(二)完善民意表达的渠道,培植群众工作的内在动力

党组织在小沙渡开展群众工作过程中巧妙地把工人们对苦难生活和社会环境的不满情绪以及工人自身的需求和渴望转变为革命斗争的内在动力。党组织在沪西小沙渡开展群众工作时注重将党的政治主张与群众的个人利益相结合。工人们为了改变命运,在党组织的启发和教育下自觉地团结在党的周围;随着学习和革命的不断深入,党组织又再次引导工人自觉调整价值观,从追求眼前的生活改善、工作环境改善等个人利益逐渐上升到追求共产主义全人类的利益;将一时的革命冲动逐渐演变为长期的革命韧性。早期的党组织还十分看重对工人群众利益需求的调查,如杨之华、邓中夏、稽直等多次深入工人甚至和工人生活在一起,目的就是了解需求,为进一步开展群众工作提供依据。

正是党组织始终注意将工人群众需求和党的政治主张有机结合,才能够实现既满足工人们自身利益又实现党组织的自身发展和谐局面。直到今天,党的群众工作仍旧直接关系到党的自身发展和群众利益的实现。要更好地开展群众工作,就必须完善民意表达的渠道,建立新型的沟通机制,进一步培植群众工作的内在动力。

首先,要继承传统民意表达渠道的有利因素。通过继承和完善,达到疏导民意表达渠道,广泛搜集民意的目的。如人大代表的选举方法保证了不同利益主体能够通过代表的形式参与政治;政协在参政议政的基础上对政党的监督畅通了民意表达渠道。人大和政协是民意表达的重要渠道,也是目前主要渠道,因此,要继续加强人大和政协的作用,确保民意表达的畅通。

其次,完善并建立新的民意表达机制。利用互联网扩大群众对公共事务参与度,开发网络环境下执政的新平台,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保障群众利益。在畅通民意表达机制过程中,党和政府应以迅速应对、主动引导、积极运用三个层面来发挥网络民意的正面效应,实现网络民意表达渠道与传统民意表达渠道的有效结合。建立迅速应对网络的反应机制,主动应对网络;以主流的意识形态,强化正面的舆论引导,抑制网络信息传播的负效应。在以主流意识形态引导网络民意的导向时要注意方式方法,针对网络民意表达的特点,采取柔性的“疏”,而非刚性的“堵”;整合网络民意表达的资源,为科学决策提供搜索可能。确定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定期定时对网络民意进行搜索及时上报,并形成制度;将代表真实民意的网民代表的意见与人大代表、政协代表的意见一起纳入到讨论、研究和决策的范围,并通过实践及时反馈,以激励网民表达意见的积极性。

再次,转换观念适应民众对于公共权力的诉求。政府应当重新定位角色、转变观念、发挥优势,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电子政府,为群众提供更多的细节服务。

(三)扩大组织工作覆盖面,发掘群众工作的现实载体

党组织在小沙渡开展群众工作的过程中曾经因为忽视帮会等封建组织而导致工人运动失败,后来党组织及时调整方法,采取了融入帮会、影响帮会、利用和转变帮会的策略,为我党赢得了更多群众的支持。这一方法为我们今天开展党的组织工作也提供了借鉴意义。当前社会组织大量兴起也同样要求党的组织工作要进一步深入完善,确保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

第一,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要牢固。组织体系建设,事关党的执政基础。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习近平同志强调基层组织建设,就是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因此,要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在完善传统的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基础上,开展党建创新工作。如楼宇党建、社区党建、电子党务、网络支部生活等等。

第二,社会组织的发展要健康有序。在社会主义制度中,社会组织的存在是为了代表和实现特定群体利益(工会利益、团体利益、不同年龄组的利益等等)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他们为社会主义社会补充了大量的、内容丰富的社会生活。通过社会组织,人民群众能够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民主权利和自由。因此,要进一步规范社会组织的发展,使之成为党组织开展群众工作的有益补充。

总之,早期共产党在开展群众工作,尤其是在小沙渡开展群众工作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群众工作的经验。以史为鉴,总结这段时期群众工作的经验,有助于我们在新时期新条件下更好地开展群众工作、密切党群关系提供借鉴和参考意义。

[1] 《上海纺织工人运动史》编写组.上海纺织工人运动史[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

[2] 刘贯之.关于1924-1925年上海工人运动的回忆[J].中国工运史料,1960,5(1).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工运史组[M].北京:工人出版社,1960.

[3] 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政治报告选辑(1922-1926)[R].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1.

[4] 包惠僧.包惠僧回忆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5] 陶静轩烈士[J].上海党史资料通讯,1985(5):39-41.

猜你喜欢

民意工人党组织
清华党组织公开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建议究竟代表多少民意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做一个“巨晓林式工人”
直接民意、间接民意及司法应对——分类学视角下对司法与民意关系的再审视
基层关工人的梦
对症下药 强健基层党组织
一名关工人的中国梦
汇聚民情 畅达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