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虚拟社会管理实效的对策探索——以网络舆论为着力点
2012-03-29陈梦薇
陈梦薇
(福建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一、思想政治教育在虚拟社会管理中的使命和现状
自1994年4月,我国正式成为接入国际互联网的国家,海量、高速、便捷的信息传递渠道便渐渐把我们每个人深深融入到互联网之中,虚拟社会已经渗透到现实社会的每个角落。作为新生事物的虚拟社会的即时性、交互性和开放性的特性使人们受益匪浅,但同时,其衍生出的一系列现实的网络问题,如网络色情、暴力信息传播、网络违法犯罪、个人隐私泄露等社会问题却也令人堪忧,都是社会管理工作无法回避的问题。2011年,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时,特别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也是社会管理的一种方式,它是与物质管理不能分开的特殊的管理手段。其通过引导人们的思想意识,进而改变人们的行为,以实现管理的目标。因此,对于探索创新社会管理的途径,思想政治教育难咎其职。
思想政治教育涉及网络以来,经过了十余年的发展,对于虚拟社会的应对,从最初遭遇网络负面信息冲击而被动适应到如今在现实需求的强力驱动下主动应战、自觉深入,思想政治教育在虚拟社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得到重视和彰显。肩负着历史时代使命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管理创新的关键时期,如何深刻准确把握和定位虚拟社会,找准着力点,是工作的关键。
二、网络舆论成为虚拟社会管理着力点的可能性
网络舆论是整个社会舆论的一部分,是指公众(网民)以网络为平台,通过网络语言或其他方式,对某些公共事务或焦点问题所表现出的意见的总和。互联网在民众中强劲的扩散势头,使它成为人们感受舆论、表达意见的又一重要平台,并呈现出不同于传统舆论的特征:(1)网络舆论主体的泛化和分散。在虚拟空间内,传播者不占有绝对的话语主导权,每个人以匿名身份成为舆论的主体,在网络中自由交流、发表意见,造成网络舆论的主体出现泛化和分散,并且弱化了传统舆论“把关人”的权限。(2)网络舆论客体多样复杂。网络具有海量信息存储和快速的信息汇总整合的能力,由于信息来源的多样复杂,除了网络新闻舆论,大部分来自网民意见舆论,这便使得海量信息良莠不齐,因此造成舆论的内容的复杂性。(3)网络舆论形成迅速、不易掌控。网络信息实时更新,并且任何人都可以依托网络在第一时间接收 、捕捉到所关注的新闻焦点并通过互动表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经过层层传播,时时转发,大大加快了舆论形成的速度。
网络舆论的这些不同于以往的新特点,其影响力无可比拟,俨然已经成为虚拟社会乃至整个社会的隐患:许多网络舆论事件与突发事件相伴而生、相互影响,使得简单问题复杂化,局部问题全局化、个体问题公众化、一般问题热点化,不仅严重地干扰了人们的网上活动,败坏了网络信誉,更造成重大的社会影响,增加了虚拟社会管理的难度。面对网络信息的广泛传播,尤其是面对负面信息的冲击,怎样变被动为主动,牢牢掌握网络舆论主动权和主导权,是虚拟社会管理的关键。胡锦涛总书记也曾明确提出虚拟社会管理要求“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息管理网络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这既充分体现了中央对迅猛发展的网络“虚拟社会”的高度重视,也表明网上舆论引导之于虚拟社会管理的重要性。思想政治教育在虚拟社会管理工作中,如何做到不辱使命,发挥有效作用,为社会管理创新贡献力量,不可不牢牢把握网络舆论。
三、牢牢把握网络舆论,有效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虚拟社会管理中的作用
“舆论工作就是思想政治工作,是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所系的工作”(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引导网络舆论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导向功能在网络空间的延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真正深入虚拟社会,有效发挥其巨大的管理价值,就必须站立在时代发展的潮头,全面而准确的把握复杂多变的网络舆情,以全新的教育管理理念、创新有效的工作手段,全程作用于网络舆论产生发展到结束的始终。
(一)开展网上舆情分析,掌握网络舆论引导的主动权
有针对性地进行网络舆论舆情分析是有效引导舆论的基础。只有宏观把握整体舆情动态,准确了解具体舆情信息,及时、全面把握网民思想动向和关注焦点,并仔细研究 ,认真分析,才能掌握网上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才能有的放矢。通过协调统一、反应灵敏、高效畅通的网上舆情收集、分析、研究、回馈机制,能够及时把握网络舆情动态和倾向,做到心中有数,为虚拟社会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下一步工作占领主动地位。
1.成立网络舆情调研队伍,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舆论监测能力。网络舆论不同于大众媒介舆论,有必要建立起专门的网络舆情调研队伍,准确、全面地对网络舆情进行调查、监测。有效的网络舆论调查要求调研人具有很高的信息、热点敏感度,同时掌握一定的网络调查工作技巧和方法。定期对各大BBS、论坛、留言板的信息进行广泛收集、整理,在特定网站上进行问卷调查,特别是各大门户网站和主流新闻网站,借助电子邮件进行抽样调查等都是网络舆情调研专员必不可少的工作。
2.建立科学的网络舆情评估机制,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舆论分析能力。由于网络舆论所依托的平台“网络”具有即时、可复制、交互、可匿名等特点,因此,要对其进行有效的分析,我们有必要运用一套指标体系来科学描述网络舆论的特点,对网络舆论的形成、发展动态、特点、影响等进行评估:(1)网络舆论的促发因素、背景;(2)舆论的传播成本,网民对此信息的易得程度,如果此信息相关资料在网上不易获得,就意味着传播成本较高;(3)网络舆论的扩散速度和持续时间;(4)网络舆论的显著度和意见分布特点。舆论所传递的信息有多大的显著性,获得的关注度和对此舆论网民意见的分布特点。通过这四个基本的维度,分类、提炼、分析、总结所搜集的网络舆论信息,客观地评估舆情的特点和发展态势。
(二)正确引导网络舆论,营造网上正面舆论强势
胡锦涛总书记说过:“必须坚持党性原则,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舆论引导正确,利党利国利民;舆论引导错误,误党误国误民。”由此可见,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党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必须在互联网这条新路径上增强引导舆论的本领,正确引导网络舆论,营造网上正面舆论强势,在实践中积极探索一种发展的、宽容的方式进行引导,以达到推动网络舆论的良性发展,保障建设健康和谐的虚拟社会的目的。
1.科学正确地引导网络舆论的原则
(1)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性原则。思想政治教育的阶级性、党性要求在网络舆论宣传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突出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以正为主、先声夺人”,扩大正面信息的范围,积极主动地弘扬社会正气,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氛围。
(2)“宜疏不宜堵”的原则。思想政治教育的“疏导原则”同样适用于网络舆论的引导。网络舆论所依托的“虚拟社会”平台是一个开放的空间,信息的传播突破了时空的界限,因此以采取“堵”的方式拦截信息是不可能的,反而会蒙蔽了真相,使不明情况的群众产生逆反和不信任的心理。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引导网络舆论应坚持疏导原则,打造优质的沟通平台,为大众参与和意见表达疏通渠道,通过正确有效的利益诉求表达,从而把大众的思想行为引导到规范的轨道上。
(3)“宜快不宜拖”的原则。速度就是效率,尤其是在能够迅速形成强大网络舆论的虚拟社会中,面对突发事件,引导管理者更应该在“第一时间”积极主动了解情况、解决问题,以客观公正的态度直面困难,处理问题不推不拖,采取最切实有效的方式去控制网络舆论,占据网络舆论的制高点,使不良信息不攻自破,有力地打击非法造势者。
2.营造网上正面舆论强势,做网络舆论的“引导者”的对策
(1)有针对性地建立网上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网络舆论既有具有网络新闻发布权的网站发表的“网络新闻舆论”,也有网民在一定的网上意见表达平台,以网上文本形式表现出来的意见的“网民意见舆论”,两类舆论发表主体和发布方式的不同,思想政治教育应有针对性地进行主阵地的建设。首先,大力加强网络党的宣传“喉舌”的主阵地建设,并且建立具有鲜明政治立场和观点的宣教网站,扩充宣传内容,提高宣传艺术,保证党和国家的思想政治文化在虚拟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其次,加强主流意见的引导,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在虚拟社会中的“意见领袖”,带动正确的网络舆论形成。“意见领袖”在某些领域上具有一定的权威性,有巨大的引导舆论的能量,因此对于“网民意见舆论呢”的引导,需要培养一批政治素质高的网络意见表达平台的“意见领袖”,利用其自身独特的身份,在网络互动交流中影响和感染其他群体,特别是在网络舆论混乱不明的关键时刻“意见领袖”更能发挥引导主流舆论的作用,强化主流言论,孤立非主流言论,弘扬正确的价值观和理想信念。
(2)建设社会主义网络文化,形成抵御不良思想文化的虚拟社会氛围。网络在思想文化宣传乃至整个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强,已成为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领域。思想政治教育进入虚拟社会,必须净化网络世界、优化网络舆环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时事政策、先进人物、先进事迹丰富社会主义网络文化的内容,利用互联网开展和加强宣传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理论;坚持传播和发展求真、求实、理性、创新、怀疑和批判精神的科学精神,同时传播和发展对人的价值、尊严、权力的肯定,对主体地位、处境的关心,对人类美好理想的追求的人文精神。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正本清源、抵御不良思想文化,形成和谐健康的社会主义网络文化。
(3)建设网络道德规范体系,加强网络主体的道德教育,形成自觉自律氛围。提升网络舆论主体的自我控制能力,这是加强网络舆论管理和引导引导的重要环节。网络的异质性导致价值观的倾斜、网络的虚拟性导致道德人格的缺失,面临这些挑战,思想政治教育在引导网络舆论的同时,肩负着提高网络主体道德认识水平,建设网络道德规范体系的任务。一方面要对网民加强道德、法制、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教育,特别是网络道德和网络法规教育,提高其思想素质和政治鉴别力,使网民自觉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讲求社会公德,积极传播健康信息,自觉抵制有害信息和低俗之风。通过网民引导网民,用网民自己的声音引导、感染网民,实现网民自我教育、自我引导,使网络舆论引导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一方面,要推动互联网从业单位自律,积极引导网站和网络服务商自觉遵守行业道德公约,提高网络专业和广大应用人员的伦理道德水准,以及引导网民理性思考、文明发言、有序参与,营造健康网络舆论环境。
]
[1] 张再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274.
[2] 何明升.叩开网络化生存之门[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3] 苏振芳.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4] 贺善侃.网络时代:社会发展的新纪元[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
[5] 杨雄.网络时代行为与社会管理[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
[6] (美)曼纽尔·卡斯特.网络社会——跨文化的视角[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7] 薛宝志.论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管理的价值目标契合[J].法治与社会,2008.1:193.
[8] 李钢.虚拟社会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行政管理改革,2011.4:7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