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方中小学学校发展规划的背景及涵义研究

2012-03-28李美华

中小学学校管理 2012年3期
关键词:学校管理

李美华

摘要:本文介绍西方教育发达国家最近20年有关学校发展规划的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去论述:一是西方中小学学校发展规划的产生背景;二是学校发展规划的定义和特征;三是学校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关键词:学校发展规划;学校共同体;学校管理

学校发展规划(School Development Planning,通常称SDP),是近年来国外学校教育改革的一个新热点,是学校为应对教育变革和教育发展的双重挑战,通过学校共同体成员的努力,系统地诊断学校原有的工作基础,确立学校的办学方向和发展目标,分析学校优先发展项目并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学校发展规划通过强化校本管理的机制,提高社区参与的程度,充分调动各方面的资源和能动性,最终达到提高教育质量、更好地满足社会多方面需求的目的。

一、西方中小学学校发展规划的背景概述

1.西方中小学学校发展规划的产生

学校发展规划率先在英美等西方国家兴起,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20世纪50-70年代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西方教育空前繁荣的年代。但进入70年代后就出现了许多问题,特别是1973年西方国家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经济危机波及教育领域,使教育领域产生了严重的“教育危机”,到了80年代,这种危机有增无减。当时的“教育危机”主要表现在:毕业生就业困难、教育质量下降、教育经费增长跟不上通货膨胀的速度等。从学校教育本身的发展情况看,70年代早期,西方国家不再沉迷于把教育作为缓和社会弊端的万能药,人们的教育价值观发生了重大变化。不仅是校外人员,如家长等,对教育的价值产生了怀疑,学校教师对新教学很不适应,再加上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导致当时学校教学效率十分低下。1972年,世界比较教育学会在日内瓦召开大会,大会以“中学效率的高低”为主题,开始关注中学的教育质量和管理效率问题。1976年5月,英国出版所谓的《贝内特报告》,对教育的批判达到顶点。

在此背景下,学校发展规划应运而生。1977年,英国率先开始“学校效能”研究。该研究以教师为对象,后发展到以学校的自我评估为研究重点,最后转向研究学校效能技术层面的比较分析,诸如学校大小、不同学校或校内各部门之间的效能比较分析等.其根本目的就是改善学校管理、提高学校的效能,1980年,英国的学校改革显现出“自下而上”的趋向,并将教育改革定位在学校层面上,“学校发展计划”、“学校文化”等项目开始被纳入到学校改革之中。1988年英国颁布了《教育改革法》,进一步推进学校的教育改革。此后英国地方教育局和一些学校相继提出“学校改进计划”,主要是通过“草根研究模式”(Grass-rooted Research)探索学校的管理模式,它迎合了当时的“教育权力下放”(Oecentemtion)的教育改革趋势,使学校有了更多的自主权,有力地推动了校本管理局面的形成。此后不久,“学校改进计划”就为英国国家教育标准办公室(OFSTED)和—其他绝大多数地方教育当局所采纳,并逐步推广到印度等英联邦国家。

2.西方中小学学校发展规划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校发展规划在西方国家获得了很大的发展。首先,西方国家的教育变革层出不穷,在教育管理地方化趋势和“自下而上”的学校教育改革热潮中,学校教师尤其是校长开始意识到变革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系统的学校规划才能找准学校的出路和发展方向,明确学校的教育行为,因此学校教师一致认为对学校的管理、组织、教育内容和方法等方面需要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其次,由于连续不断的改革,各国中小学教育结构呈现了多样化的特点,政府或中央很难进行统一管理,就把部分地方教育委员会或教育局长享有的权责,下放给各地方学校,即出现了“教育权力下放”运动,要求学校实现自主管理,体现学校个性和特色,并提高学校的管理效率。第三,学校发展规划在一定程度上也符合了“新公共管理”的价值观,强调减少政府对学校的干预,以市场为机制,引进“优胜劣汰”的游戏规则,在强调效率和产出的同时也注重服务的品质。

1989年,由英国科学和教育部资助的学校发展规划项目研究成果即哈格利夫•D等写的《学校发展规划——给地方教育长官、校长和学校教师的建议》出版。1991年,英国科学和教育部颁布《学校发展规划实践指南》,呼吁全国中小学推广这一方法,以提高学校教育质量。这两个文本先后出台,马上使学校发展规划在英国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学校管理改革项目。随后,成为“促进学校管理变革”的一种有效策略,爱尔兰、澳大利亚、新西兰、丹麦、美国等一些国家也开始推广这一项目,成为国际性项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国际组织也积极推进学校发展规划项目,旨在通过校本管理、社区参与以及提高学校的自治能力,来提高各国中小学尤其是贫困地区学校的综合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1994—2001年期间,英国教育专家派特•布卢德赫德(Pat Broadhead)和派特•库克先生(PaT Cuelde)先后三次对505所、124所和765所英语小学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学校发展规划已成为校长日常工作一个必不可少的管理工具。

学校发展规划在全世界引起了关注,越来越多地方教育部门开始尝试这一项目。1997-1998年,欧洲教育联合会的领头项目是中学发展规划评估。1992年,爱尔兰官方《绿皮书》中提出“教育是为了不断变化的世界”,认为规划应由校长在与全体教师讨论、并由董事会同意基础上进行实施。规划应该明确表述学校的目标,陈述重要问题和有关政策,包括课程、组织、全体教师的进修和发展,以及与学校外部之间的关系等方面,以学校工作报告的形式表现。1995年,爱尔兰官方的《白皮书》再次提出,由董事会公布学校规划中的政策和规划的实施结果。教育与科学部长米切尔•马丁(Micher•Martin)写了《中学学校发展规划指导》和《中学学校发展规划简介》,作为100所学校进行学校发展规划试验陆课题的指导大纲。

二、西方中小学学校发展规划的定义和特征

1.学校发展规划的界定

根据有关教育文献资料,可以把学校发展规划定义为:一所学校根据国家或地区教育发展战略计划的要求,通过学校共同体成员的共同努力,系统地分析学校的原有基础及学校所处的环境,发现学校的优先发展项目,确定学校的发展方向和教育目标,促使学校挖掘自身的潜在资源,按照自己的价直观,提高学校的管理效能,最终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

学校发展规划强调,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必须发挥学校共同体成员的协同作用,而不能由其中某个方面独自制定。学校发展规划立足过去,指向未来,既有对过去的诊断分析,又有对未来的预测和憧憬。它非常强调要把握现在,任何一种规划都不是“为规则而规划”,它强调的不仅仅是静态的规划结果(Plan),更关注动态的规划及其实施过程(Planning)。从本质上讲,它是一种过程,而不是一种结果。

学校发展规划是一种学校管理的手段,建立在学校成功应付各种变化的基础上,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一种手段。学校发展规划是一个不断积累教育经验、不断发展的周期性过程。每一轮学校规划郎以前一轮规划为基础,并通过协调学校的各项规划活动,使之成为有内在结构的整体性规划。学校发展规划关注焦点是学生的教育需要和成绩,同时也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

2.学校发展规划的特征

学校发展规划有它自身的特点,总的来说可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系统性。正如其他社会组织一样,学校由各个部门组成,有负责教学的部门,负责课程开发的部门,负责学生课外和校外活动的部门,负责学校与家长、社区联系的部门,所有部门共同构成了学校的组织系统。学校发展规划必须协调和整合各项部门的活动,事先做好各个部门的规划,最终使其成为有内在结构的系统规划。

(2)合作性。学校发展规划在本质上是一个合作的过程,这一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长和教师的协同作用。除此之外,这工作还应咨询学校共同体内其他人员的意见,包括投资方、管理方、后勤工作人员、学生家长、管理委员会和地方教育官员等等。

(3)持续性。学校发展规划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它要求学校对自身进行系统自评,根据学校办学目标和社区需要制定、实施、评价和修订规划。

(4)递进性。学校发展规划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它产生累加和进步的结果。每一个循环都在上一个循环的基础上产生,每一个循环都是对上一个循环的否定和超越。

(5)发展性。学校发展规划是一种手段,而不是一种目的。它主要是通过成功应对教育的改革和变化,提高学校教育的质量水平。因此,学校发展规划的中心应当放在满足学生的教育需求和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上,与此同时,也应当关注教师的专业技能和专业发展。三、西方中小学学校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米切尔•马丁在《中学学校发展规划简介》一书中提到学校发展规划的根本目的是尽可能满足学生的教育需要,使学校有效地达到目标和维持最高水平的发展。为了发挥学校发展规划的作用,需要一系列准则来保证其有效性。综合各方面的情况,主要概括为学校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两个方面。

1.学校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

(1)以国家和地方教育政策为方针。学校发展规划是在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背景下,以国家和地方制定的政策为发展思路和方向,学校改革和长期发展首先要符合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要符合地方政策,体现地方特色。学校发展规划提供了一个能使学校全体成员都服从于国民教育体系中明确规定的目标和需要优先解决的国家教育问题,包括学校工作在内的统一结构。

(2)以学校具体情况为基础。学校发展规划关系到学校向什么方向发展以及如何发展的问题,它需要对学校的现状进行全面分析,明确学校内部的优势、劣势、挑战、机遇以及外部环境提出的威胁等,理清学校发展的思路。学校应立足于现在,首先对学校历史进行全面深刻的分析,然后制定规划,进行历史、现在与未来的衔接与传承。

(3)以一定的教育思想为指导。教育思想是对教育现象的理性认识,是人们对于教育现象的哲学思考,反映着人们对于教育价值取向以及教育规律的本质认识。学校发展规划应是学校教育工作者学习先进教育思想形成共识的产物,其形成和制定过程,是学校全体成员根据一定的教育观或教育理念,对学校的办学目标、办学思路以及管理方法等进行梳理和澄清的过程。

2.学校发展规划的基本原则

西方中小学校发展规划的基本原则主要有效益性、合作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等四条。效益性是学校改革所追求的根本目的,合作性是学校发展规划的主要特征,前瞻性是学校发展规划的内在要求,而操作性是学校发展规划的有力保证。这些原则并不是单独起作用,而是彼此联系,任何学校发展规划的成功都是各个原则综合运用的结果。

(1)效益性原则。学校发展规划的根本目的是在学校生存过程中追求学校生命的高质量和高效益。学校发展规划可以使学校全体成员有一个清晰的发展前景:学校将如何发展,学校将朝哪里发展,学校发展的瓶颈是什么,学校正处在什么发展阶段,遇到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学校发展规划使学校全体成员形成共同的目标意识,共同的规则以及对学校愿景的共同看法。学校发展规划为学校全体成员参与学校各方面的事务提供机会,并为达到学校的使命、愿景和目标而努力,减少不必要的人员、物质和财力资源的浪费,保证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在学校生活各个方面达到最好的效益。

(2)合作性原则。学校发展规划实质上是一个学校共同体成员就学校未来发展进行合作的过程。规划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长和全体教师的合作,包括学校共同体成员与董事会商谈和讨论。规划由学校共同体所有成员一起讨论制定,尽管各个部门规划的目标存在差异,但是应该与学校的使命、愿景和目标保持一致。这样,教师对规划有高度认同感,而校长也较容易推进这种规划。

(3)前瞻性原则。前瞻性原则是指根据社会发展形势和教育改革的需要,去除其中一些过时、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内容,增加新的符合社会发展形势需要的、符合时代精神的内容。规划就是建设的蓝图,就是学校未来努力的方向。学校发展规划以学校的使命、愿景和目标为核心,学校的愿景、使命和目标都指向学校的未来,是学校将要达到或努力要达到的一种理想状态。学校发展规划根据学校发展趋势和一定的教育思想,对学校未来进行合理性的预见。学校发展规划考虑的都是“明天的学校”,是学校发展的行动纲领。

(4)可操作性原则。学校发展规划必须要设计一系列具体的、详细的可以操作的行动计划,明确阶段性的目标,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校广大师生参与规划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可操作的行动计划包括以下的几个方面:目标必须是精确而可以测量的;具体任务的陈述必须是清晰明确的;责任的分配必须是合理到位的;时间表必须是合适的而可以利用的;成功标准必须是具体规定而可以达到的;另外还必须有严格的监督和评估过程。所有这些标准都是规划成功操作提供的前提条件,否则,规划就是一纸毫无意义的空文,就真的成了“纸上画画,墙上挂挂,嘴上话话”的摆设了。

目前,学校发展规划也逐渐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目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非常强调“均衡化发展”,各地对于中小学合理布局提出了强烈的要求。我国各地正在进行的实验性示范性学校建设、基础薄弱学校治理与改进,都非常重视学校发展规划,并把它作为改进学校管理效率的一个重要工具或手段。但我国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多是任务驱动,是校长按照上级领导的布置,为了应付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检查和评估而制定的,很多规划的制定是学校的几位校长冥思苦想所得,有的是请人捉刀代笔完成,但这样的规划实际上并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为了有效地推动我国学校教育和学校管理改革的顺利进行,我们可以从西方中小学学校发展规划取得的有关成果中得到一些启示。

猜你喜欢

学校管理
幼儿园园长管理方法探析
如何在 Visual foxpro中执行 SQL语言中的查询语句提高学校管理工作的效率
浅议学校管理艺术与校长的人格魅力关系
浅议学校管理的方法与策略
诚朴决策管理学校的探索研究
情感管理是最高效的管理
GIS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