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中小学学校体育经济运行模式构想

2012-03-28张江发

中小学学校管理 2012年3期
关键词:构想学校体育中小学

张江发

摘要:本文结合我校及兄弟学校已有的成功经验并结合当前国际国内竞技体育中已有的经验,针对全民制学校体育经济运行模式如何摆脱原有的那种固定的呆板的模式提出如下构想,即如何利用社会力量和多种手段办好中小学学校体育。目的在于与同仁们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共同商讨如何寻找新的学校体育发展思路,更好的利用更多的社会力量和更多种手段,有效促进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大潮中学校体育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中小学;学校体育;经济模式;构想

学校体育文化是指在校园这一特定的范围内所呈现的一种特定的体育文化氛围,是人们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体育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它包括外在的物质文化层,表现为体育建筑环境、体育场地、器材和体育用品等方面;中间的制度层,即行为文化层,包括体育教学、健身锻炼、运动竞赛、体育制度、法规等内容;核心的精神理念层,即意识文化层,主要体现在体育的观念、精神、道德风尚和知识等方面。学校体育文化是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以学生为主体,以体育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一种群体文化。学校体育文化是一种有着深刻内涵和丰富外延的独特的文化现象,与学校德育、智育、美育以及劳动教育等一起构成了校园文化群,又与竞技运动文化、群众体育文化一起组成了广义的体育文化群。校园体育文化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体育意识和体育技能,提高体育文化素养,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并在此宗旨指导下开展多种多样的校园体育文化活动。

学校体育的目标是增强学生体质,培养身心健全的一代,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为中华民族振兴和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基础,目的是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技术技能,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学校体育的作用是锻炼学生身体,改善学生身体机能,掌握体育卫生保健等基础知识,学会一些体育运动方法。学校体育不仅是锻炼身体的需要,也是激发学生体育兴趣,培养终生体育锻炼习惯的需要,它是学校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学校体育文化是为学校体育目标服务的。

随着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体育文化得到长足的发展。为了更好地将学校体育融入到学校体育文化中去,笔者认为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在现阶段,学校体育是我国体育文化的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之一,学校体育文化肩负着我国体育文化发展的重任。在某种程度上说,学校体育文化的何去何从决定着我国体育文化的兴衰。在过去的教学模式下,我国学校体育偏重于“使学生学会运动”的教育,形成了以学科、教师、教材为中心的教育传统,在客观上造成了学校体育只重视“让学生学习运动”,从而使学校体育演变成了仅仅是体育技能训练,而忽视了“让学生在运动中学习”,忽视了学校体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在教育、观赏、参与等方面的特殊作用,严重影响了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因此,学校体育文化要发展,就要构建学校体育活动多元化的组织机制。因为学校体育内容的多元化和参与主体运动需求的多元化决定了校园体育活动内容与形式的多元化,同时也决定了体育活动组织机制的多元化。因此,要将学校体育活动变成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大舞台,要调整学校体育工作重心。因为学生是校园体育活动的参与主体,所以,作为校园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学校的工作重心应始终放在构建合理有效的组织机制和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生活等方面,既包括场地、器材的规划使用,也包括学校体育活动形式的设计,还包括指导教师的配备等。另外,要强化校园体育活动的健身娱乐功能。校园体育活动为参与主体之间的相互交流搭建了一个平台,并以此为途径实现其健身娱乐功能。一方面,它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可以使教师更直接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也使学生通过与教师的近距离接触,学到课堂上不容易学到的各种知识和教师身上的优良品质;另一方面,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之间以协作的形式相互交流,并借助行为语言和规则,完成自我表达和个性张扬。

建立参与和激励机制

学校体育的目的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让每个学生都了解体育健身的基本常识,培养出几项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逐步形成运动兴趣与习惯,并让学生自然地将这种兴趣和习惯保持终身并从中获得健康和快乐。因此,对学校体育中使用的“考试”、“比赛”、“达标”等术语,应思考它们能否促进更多的学生投入到自我锻炼中来。据此,首先应对纯竞技项目进行调整和补充,增加一些具有趣味性和有一定群众基础的项目,尽可能地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让他们亲身感受体育运动的乐趣。要建立参与、激励机制,把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进步幅度纳入评价内容,并以制度的形式落实在考核评价过程中,使全面考核有据可依。其次加强考核评价的全面性。从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全过程来看,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主要包括运动参与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运动技术掌握能力三大方面。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相对于自我所取得的进步纳入到考核评价过程中来,尤其是他们在人际交往、运动技能方面取得的进步,这是激发其体育动机、提高其体育兴趣、培养其运动习惯的有效手段。再次,改进教学过程,淡化技术考核。在制定教学大纲、安排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应尽可能彰显体育愉悦身心的功能,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到体育学习和锻炼中去。这才是真正适合我国国情的学校体育文化,因为它更具备教育性和大众参与性。

1、问题提出:

1.1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体育事业一直是由国家来举办的,在如何利用政府力量和行政手段办体育方面,我们有大量成熟的、可以继承和借鉴的成功经验,而在如何利用社会力量和多种手段办体育,目前尚处在初步的探索阶段。

1.2我国全民制学校中小学学校体育经济运行模式现状:当前我国全民制中小学学校体育在经济运作方式方面,由于受上述政府办体育的影响,仍沿用的是解放初期时实行的计划经济形式。表现在学校体育中,首先是各种校园、校际的体育活动的经费(当然也包括其他方面)必须经过一层一级的行政申请、行政审批、财务复核和行政审核之后,才能完成各种活动,中间不能有丝毫的越权越级行为,不能有一点遗漏,往往搞一项活动的时间还没的跑经费审批须要的时间长,搞一次活动动用的人还没有经费审批权动用的人多(尽管有时仅仅只有几十元),直接导致了许多活动被人为延误,甚至被迫取消;其次是体育场馆的管理体制和经营形式上仍然显得比较保守;再次,由于某些学校领导没有全面发展的眼光,对学校体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总是很少或尽可能地减少对学校体育方面进行投入等等。这些滞后的经济形式已经严重地阻碍了当前我国中小学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阻碍了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学校体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1.3我国中小学学校体育发展机遇:一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国经济模式基本实现以市场化为主体的经济模式,二是我国成功进入WTO,三是北京已成功取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等等以上这些都给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空前的机遇和挑战,同时也给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营造了一个良好空间。

1.4 1999年11月,我校成功承办了99阿尔卡特乒乓球超级联赛。当时由于学校经费比较紧张,因而在我们体育教师的提议下,学校同意走出校门寻求社会力量赞助,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和有关单位领导的慷慨相助,最终获得近20万元的企事业赞助,在经费使用和分配问题上通过了有关部门的审计并获得认可。本次比赛的成功经验启示我们,在学校体育的各项活动中,是否可以利用社会力量来搞活搞好校园体育,同时也为我们学校在以后的时间里,如何利用社会力量搞校园体育打下了良好的经验基础和与有关单位的合作基础。

2、研究方案:

2.1时间:1999年9月至2003年月11月

2.2内容:

2.2.1几年来我校结合社会力量和其他方法搞活校园、校际体育的数据统计及主要采用运作方式。

2.2.2我市市区学校利用社会力量搞活校园、校际体育调查。

2.2.3其他地区中小学校园体育利用社会力量情况调查。

2.3研究对象:城市全民制学校中小学校园、校际体育活动情况

2.4研究方法:

2.4.1实验比较法:以我校近几年来如何搞活校园体育的过程作为实验的过程。

2.4.2文献资料法:查阅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对与之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和利用。

2.4.3调查法:

2.4.3.1访谈法:通过对本地区周围学校的实际调查研究,取得有关材料。

2.4.3.2问卷调查法: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向其他地区兄弟学校发问卷调查表,发出100份,回收92份,回收率92%。

3、研究目的:目的在于与同仁们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共同商讨如何寻找新的学校体育发展思路,更好的利用更多的社会力量和更多种手段来搞好搞活校园体育,有效促进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大潮中学校体育的进一步发展。

4、结论与建议

4.1当前在我国许多地方的全民制学校中,学校体育的经济模式正在由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向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一种社会化方向转变,由传统的单一的学校独立经营的模式逐步向半市场化、市场化、商业化和社会化方向发展,打破了传统的“学校体育学校办”的思维模式,为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中学校体育的发展拓宽了思路。

4.2中小学学校体育在经济手段上与各种进步的社会力量的有机结合 ,能够搞活校园体育、有效地促进校园体育的蓬勃发展,增进学校与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之间的友谊,带动和促进社区体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从而能够将我国全民健身事业推向新的高潮。

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教学的主体。正是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体性的发挥和创造性劳动,才使体育教学成为提高学生身体机能、改善学生体质和精神状态、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发展的教育手段,才使学校体育文化建设得以顺利进行。为了加强学校体育文化建设,促进学校体育发展,首先学校要修建或筹建足够的体育场馆和设施,改善环境条件,在物质层面上满足师生的体育文化活动需求。其次要注重体育活动主题的创新,营造学校体育活动氛围。学校应不间断地举行具有不同特色的体育活动,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如学校体育节、创建有特色的课余训练队、组织有主题的体育知识讲座与竞赛、建立体育俱乐部等。这样,既可满足学生休闲时对体育的需求,又可促使他们养成终身体育的思想。再次,加大宣传力度,形成良好的学校体育文化环境。体育活动管理者要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通过各种渠道让学生了解参加体育活动的重要性,运用各种激励手段,激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热情,使学生自觉地融入到学校体育文化建设中。最后,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作为学校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规章制度要不断加以完善和改革,让它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以其规范体育场馆和体育设施的管理,引导学生的行为,以促进学校体育的发展。

总之,学校体育文化的建设与发展,能促进学校体育的发展,而学校体育作为学校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体现学校体育的教学目的,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满足教育规律为原则,以养成学生终身体育思想为宗旨,不断提升运动项目的文化内涵,满足学生对学校体育文化的内在需要。

参考文献:

[1]崔雷海.加强高校体育文化建设[J].体育科技,2003,(4).

[2]墨鸿科.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J].体育学刊,1996,(3).

猜你喜欢

构想学校体育中小学
信息技术在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论当今社会对体育教师成见问题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浅议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新策略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生态安全法框架体系完善构想
安庆广播电视台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实践与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