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垫高位悬吊术治疗环状混合痔56例
2012-03-27重庆市南岸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外科重庆400061曾四清
重庆市南岸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外科(重庆 400061) 曾四清
基层园地
肛垫高位悬吊术治疗环状混合痔56例
重庆市南岸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外科(重庆 400061) 曾四清
混合痔;肛垫悬吊术;黏膜缝合术
自2002年以来,我们采用肛垫悬吊术治疗重度混合痔56例,并同传统外剥内扎硬化剂注射术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全组共112例,按治疗时间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6例,男25例,女31例;年龄26~68岁,平均45.4岁。病程3~28年,平均14.2年。伴有脱垂及出血43例,嵌顿52例,有1次以上手术者14例。对照组56例,男29例,女27例;年龄28~71岁,平均42.5岁。病程4~32年,平均16.35年。脱垂伴出血39例,嵌顿45例,有1次手术者8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并发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治疗方法 术前常规清洁灌肠。骶麻或持硬膜外麻醉,膀胱截石位。常规扩肛至4指,先观察内痔分布情况。治疗组:于内痔上用手指扪及痔上动脉搏动处,一般在3、7、11点处,于11点用2-0羊肠线缝扎。钳夹2/3内痔,用7号丝线“8”缝扎。在靠近齿线处剪一小口,以利丝线结扎。剪去部分内痔约1/3;将痔上动脉缝扎线的一端向上行扣锁缝合拉紧,针距1~1.5 cm,缝合2~3针打结。缝合时可少带少许肌层,向上悬吊肛垫。同法于3、7点位处理内痔。内痔处理后,用1∶1消痔灵于柱状缝合周围黏膜下点状注射,以使悬吊固定更加牢固。如果其他部位内痔明显,可如法处理。直肠下端黏膜还有松弛的,可点状缝合结扎提升。根据外痔分布情况行切口设计,一般先于7、11点行放射状切口,切口向上不超过齿线,剥离外痔。如为环状,在放射状切口外缘弧形连接7~11点剥离外痔上皮肤,提起曲张静脉或结缔组织外痔,将其从扩约肌浅面剥离向上至齿线,切除。结扎出血点,修剪皮瓣平整,无张力缝合弧形切口。11~12点,6~7点外缘稍作小切口,剥离皮下曲张静脉和结缔组织外痔,稍修剪平整缝合。放射状切口不予缝合,以作引流。2~5点位同法处理。伴发肛裂者,于5或7点位,行扩约肌部分切断。
对照组采用外剥内扎术,分别在3、5、7、11点提起外痔,行“V”形切口,剥离外痔至齿线上0.5 cm。用止血钳连同内痔钳夹,7号丝线“8”字缝扎,并剪去痔体。结扎点不要在同一平面。并在5或7点位行内扩约肌松解。术后能轻松放入2指,并确定肛内无束带感。
两组患者均在切口缘用利多卡因、亚甲蓝、布比卡因封闭,直肠放置马应龙痔疮栓2枚,凡士林油纱蝶形纱布包扎。
1.3 术后处理 术后当日即可进流质饮食;次日即可进正常饮食;正常排便。便后用金玄痔科洗剂(马应龙公司生产)熏洗坐浴;坐浴后给予马应龙痔疮膏和马应龙麝香痔疮栓换药,1次/d。静脉滴注3~4 d抗生素,口服地奥司明片。排尿困难者给予导尿。肛缘缝线4~5 d拆线。
1.4 疗效评定 术后肛缘水肿:局部水肿明显,影响活动。复发:手术创面愈合后出现肛门出血,肿物突出为复发。
1.5 统计学方法 两组间比较统计方法为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隨访2~8年,平均 4.9年。近期肛缘水肿,术后复发情况见表1、表2。
表1 两组环形混合痔手术后近期水肿比较
表2 两组环形混合痔远期疗效比较
3 讨论
近代概念认为,肛垫内动静脉吻合调节障碍和Treitz退变,可导致肛垫肥大或脱垂,即形成痔。肛垫指齿线上方宽约1.5 cm的直肠柱状区,齿状线也包含痔肛垫内,是排便运动的诱发区。手术破坏此区域,可出现肛门下坠,感觉性失禁等。传统的外剥内扎硬注术治疗重度环状混合痔,由于对肛垫未作处理,已下移的肛垫极易导至痔的复发。且由于切口多,齿线附近皮肤损伤多,术后易致肛门失禁、狭窄、黏膜外翻等并发症。现在的PPH手术仅是通过有限的直肠黏膜(2~3 cm)切除向上提拉肛垫(痔),但已松弛断裂的Treits肌并未因此而修复,也就是说肛垫只是由于黏膜的上提贴附而非固定于肛管。随着时间的推移及致病因素的持续存在,原已上提的直肠黏膜可能因粘连固定的相对薄弱而再次下移,出现复发。本组改良操作方法,通过悬吊肛垫,使肛垫上移固定于肠壁。同时用消痔灵黏膜下注射,发生无菌性炎症,使固定更加牢固,减少了痔的复发几率。
痔上黏膜柱状缝合,高位悬吊肛垫外痔切缝整形术,与传统外剥内扎术有明显的不同:⑴肛垫上提固定,明显降低了痔的复发。本组经2~8年隨访,仅2例复发,原因可能与手术未能妥善悬吊肛垫有关。⑵痔上动脉缝扎阻断母痔区血供,减少了内痔脱落出血的风险。⑶黏膜柱状缝合,周围点状注射消痔灵,增加了黏膜同肌层的粘连,减少了黏膜下脱,且操作简便。⑷肛缘放射状加弧线切口,使肛缘皮瓣呈扇形,外痔结缔组织、静脉剥离充分,肛缘皮肤修剪后无张力的缝合,充分保留齿线附近的皮肤组织,保护了触觉和排便放射装置,从而减少了术后肛门下坠、漏气漏液并发症。肛缘皮下结缔组织、曲张静脉剥离完整,减轻了术后肛缘水肿。⑸7点或5点位内扩约肌侧切,缓解肛门痉挛,避免了术后肛门狭窄。
本研究中,治疗组在术后复发,肛缘水肿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伤囗愈合时间、术后疼痛、术后肛门漏气漏液、脱落期出血均减少,效果较好。此方法充分固定了直肠下端黏膜,对黏膜内脱垂引起的大便困难、大便不尽感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对年老患者直肠黏膜脱垂有一定的预防作用。术中应注意:内痔缝扎要牢靠,扣锁缝线要拉紧,这样上提效果才明显。外痔结缔组织、静脉剥离充分,扇形皮瓣修剪后无张力缝合。
(收稿:2011-10-20 修回:2011-12-26)
(责任编辑 司呈泉)
R657.1+8
A
1007-6948(2012)01-0096-02
10.3969/j.issn.1007-6948.2012.0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