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及其设计、实施与评价
2012-03-22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教育局教研室518172吴金财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教育局教研室(518172) 吴金财
高中地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及其设计、实施与评价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教育局教研室(518172) 吴金财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习过程是以人的整体的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活动和情意活动相统一的过程。如果没有认知因素的参与,学习任务不可能完成。同样,如果没有情意因素的参与,学习活动既不能发生也不能维持。所以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课程的必要目标是其它目标要求所不能替代的[1]。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更缺少积极有效的行动。虽然有些教师的教学活动会涉及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设计、实施与评价,但是,大多流于形式或牵强附会。本文结合我们的课题研究,就高中地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内涵、设计、实施与评价作概要性的论述,愿与同行交流。
一、高中地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内涵
高中地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不是新课程“三维目标”中普遍意义上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是指高中学生在地理学习和研究过程中,表现在地理学业成就和学科认识方面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即作为高中地理课程目标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被赋予了许多地理学科和课程教学的元素。由于地理学科兼跨人文与社会和科学两个学习领域,地理学科的人文属性,要求在地理教育中要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发挥其熏陶渲染或潜移默化作用;地理学科的自然科学属性,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以及坚持真理、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所以,高中地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更强调人类与自然的统一,科学和人文的统一,个人和社会的统一。
综合从高中地理课程的总体目标及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具体内容,以及《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关于“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评价”建议来分析,我们把高中地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概括归纳为丰富的地理情感、科学的地理态度和正确的地理观念等三个方面的目标,其具体内容如下表。
目标具体目标内容丰富的地理情感①激发地理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体验地理学习的乐趣;②提高地理审美情趣;③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尊重自然与善待环境的情感等。科学的地理态度①养成求真、求实的地理学习态度;②增强关心和爱护资源、环境的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等。正确的地理观念①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②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③理解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④重视地理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领悟地理学的应用价值等。
二、高中地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设计与陈述
(一)表现性目标陈述法。表现性目标陈述法要求明确规定学生应参加的活动,但不精确规定每个学生应从这些活动中习得什么,更期望学生在活动中有个性化的表现,又称活动目标陈述法[2]。其主要特征是目标中的学习任务或活动是具体的,但其结果是开放性的、生成性的和个性化的。
表现性目标陈述法一般由三大要素构成:一是学习主体,即学生或学习小组,通常被省略;二是表现性任务,一般是由行为动词和名词(或名词短语)组成的动宾结构,它规定了具体的学习任务或活动;三是完成学习任务的条件或活动情景。具体目标实例见下表。
目标实例表现性任务活动情景或条件例1:收集一些与天体有关的图片或视频,在班级或校内举办一次宇宙图片图像展,畅谈自己的观后感想。收集图片或视频;布置展览;谈观后感想。利用网络、报刊、科普书籍等(隐含);合作布展。
(二)内外结合陈述法。这种方法先用描述内部心理过程的术语或短语陈述概括性的教学目标,然后列举一些反映这些内在变化的、可观察的行为作例子使这个目标具体化。这种方法虽然可用于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的陈述,但相对来说,它更适合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设计与陈述。因为它可以在一定程度将内隐性目标,通过行为样例显性化。具体目标实例见下表。
概括性目标具体行为样例例2: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①能用自己的话语表述可持续发展的含义;②能列举3个以上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实例,并指出它们的危害或防治对策;③对教师提供的包含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例子的材料或现象,能指出这些例子或现象并做出批判或评述;④能在政府行为、市场行为和公众行为中,各列举3种以上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行为实例,并说明其必要性或意义。
在教学实践中,为了使教学目标更简洁,往往会将内外结合陈述法中的具体行为样例省略。此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设计,还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科特点,以及学校和学生实际,突出重点,把握关键,避免面面俱到或流于形式。
三、高中地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施
(一)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处理方面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必须有机地渗透到课程教学内容中,并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使其成为课程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3]。例如“通过分析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感受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密切关系,增强环保意识和全球意识”。本条目标的要求是让学生在学习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的基础上,感受……,增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结合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的表现、成因、危害、防治等相关知识内容的学习,才能实现“感受……”和“增强……”的目标。脱离具体内容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肯定是形式的或空泛的。
2.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充分但有重点地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素。《课程标准》中直接作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来要求的“标准”很少,因此,高中地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主要应渗透在其它“标准”的教学过程中。例如在学习“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时,适时引入 “北斗卫星”等时政热点,是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和增强爱国情感的重要资源。
(二)在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方面
1.要立足课堂,强化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课堂教学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平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积极创设有利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教学活动情景。现代教学理论认为,课堂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内在的心理状态。积极的心理状态对于学生的认知行为具有巨大的调节功能[4]。
2.积极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拓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时间、空间和途径。《课程标准》中的“活动建议”是内容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既是新课改的课程与教学目标,也是实施和达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主要途径。因为活动总是综合的、整体的,没有哪一种活动只需要借助于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就能完成。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才能得到多方面的表现和发展的机会[5]。
(三)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方面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地理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妥善地选择教学方法[6]。不同的教学目标往往需要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实现,即目标决定教法[7]。以自主、合作、探究、体验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方法是在实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中有重要作用,如发现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问题解决教学法等注重学生探究学习的方法,以及小组合作学习法、讨论教学法和角色扮演法等注重学生合作交流学习的方法,还有地理调查法、地理观测法和地理实验法等注重学生实践活动的方法等,都是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主要方法。
(四)在教学媒体、技术的选择与应用方面
不同的教学媒体有不同的功效和适用性。教学媒体与技术的选用,首先要服务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其次要适合学生特点和学校条件,如例1目标的实施与达成离不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此外,教学媒体与技术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其选择要实用、不要华而不实或喧宾夺主,更不能替代教师的讲授或实践性的活动。
四、高中地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评价
(一)评价内容。作为高中地理课程与教学目标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应当基于高中地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内涵的要求,结合高中学生和地理学科的特点,选择一些核心内容或关键要素进行评价。我们认为,其主要的评价内容和要点如下表。
(二)评价方法。由于课程目标不同,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方式特点不同,各种评价方式的适应范围不同[8]。对于一线教师来说,高中地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评价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
?
教学目标评价项目评价标准自评生评师评所收集到的图片和视频的数量和代表性。收集一些与天体(含人造天体)有关的图片或视频,举办一次宇宙图片图像展,畅谈自己的观后感想。A.优秀(数量多、类型多、代表性强)B.良好(数量较多、代表性一般)C.一般(数量较少、类型少、无代表性)所收集到的图片和视频的质量和影响力。A.优秀(质量高、富美感、震撼力强)B.良好(质量较高、影响力一般)C.一般(质量一般、影响力较弱)图片图像布展中的表现与贡献。参与观后感想畅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略略感想畅谈中的主要观点和意识略总体评价(质性描述)综合等级
1.观察法。观察法是评价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重要方式。要注意观察学生在日常行为和学习活动中的表现,收集评价信息,为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提供依据[9]。观察法适合于评价者对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好奇心、兴趣、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创造性等方面进行观察、记录和评价,也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或情意状态做出及时的、现场的评价。观察法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评价的最基本方法。
2.调查分析法。调查分析法是指通过问卷、访谈、作业、测试等调查手段,收集评价对象的有关资料,并对相关信息进行比较分析,做出判断。这里的调查分析法,实际包括了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作业评价法和情境测试法等。调查分析法也是评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重要方法。
3.评定量表法。评定量表法是评价者根据学生在某一活动中的表现,直接对其结果做出评定的一种评价方法。主要用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状态的评定[10]。这种评价方式以教学目标或学生自身期望为标准,可以是描述性的,也可以使用程度、等级或数值等进行评定。如例1目标,具体的评价操作见下表。
4.学生自评。相对来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较其它目标更需要学生自评。鼓励学生本人参与评价,不仅有利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以及自我管理和自我调控的能力。引导学生自评时,需要教师从整体上把握好评价的时机、标准与内容。
(三)评价结果的呈现和应用。基于课程与教学意义上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不是为了惩罚,而是为了促进学生改进和发展,因此,高中地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评价,应坚持激励性评价与反思性评价相结合,以质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为主,评价结果宜采用评语和等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来呈现。此外,评价结果不应该与学生的名誉、奖惩和升学等实际利益挂钩,以使评价更具客观性和真实性。
[1][10]陈澄,樊杰.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4:62,271.
[2]张铁牛.刍议新课标下地理教学目标陈述策略[J].地理教学,2004(7):15.
[3]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276.
[4]王杰.地理教学中实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思考[J].地理教育,2006(4):7-8.
[5]杨九俊.新课程三维目标:理解与落实[J].教育研究,2008(9):40-46.
[6]陈澄.新编地理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113.
[7]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179.
[8][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32,31.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一五”规划课题2009年度研究项目“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三维目标’设计与达成研究”(课题编号:2009tjk024)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