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新品种桂糖33号的选育
2012-03-22段维兴张革民方锋学何红闭少玲刘海斌李杨瑞杨荣仲谭裕模宋焕忠刘昔辉张荣华
段维兴,张革民,方锋学,何红,,闭少玲,刘海斌,李杨瑞,,杨荣仲,谭裕模,宋焕忠,刘昔辉,张荣华
(1.广西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南宁530007;2.广西甘蔗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南宁530007;3.广西农业科学院,南宁530007)
试验研究
甘蔗新品种桂糖33号的选育
段维兴1,2,张革民1,2,方锋学1,2,何红1,2,3,闭少玲1,2,刘海斌1,2,李杨瑞1,2,3,杨荣仲1,2,谭裕模3,宋焕忠1,2,刘昔辉1,2,张荣华1,2
(1.广西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南宁530007;2.广西甘蔗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南宁530007;3.广西农业科学院,南宁530007)
桂糖33号(原编号桂糖02-770)是广西甘蔗研究所从桂糖69-156×新台糖22号杂交组合后代中选育的最新甘蔗优良品种。该品种表现为中熟、高糖、丰产、易剥叶等优良特性。2008—2009年广西区试结果显示,平均蔗茎产量114.83 t/hm2,分别比对照种CK1(ROC22)和CK2(ROC16)增产13.01%和22.90%,平均含糖量为15.81t/hm2,分别比CK1与CK2增产9.64%和17.02%。其中,新植蔗产蔗量为118.92 t/hm2,分别比CK1和CK2增产16.47%和26.19%;平均含糖量为16.42 t/hm2,分别比CK1与CK2增产14.58%和21.63%。该品种适应性广,蔗茎粗大且生长均匀,增产幅度大。该品种于2011年5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正式命名为桂糖33号。
甘蔗新品种;桂糖33号;选育;特性
广西是我国最主要的甘蔗糖业生产基地,蔗糖业的发展对广西国民经济起着重要的作用,而甘蔗优良新品种的选育与推广应用,能极大地促进蔗糖业生产的发展。桂糖33号(原编号桂糖02-770)是广西甘蔗研究所采用有性杂交的常规育种方法,从2002—2010年历经9年的精心培育和筛选育成的甘蔗优良新品种。其具中熟、高糖、丰产、易剥叶、适应性广等优良特性。桂糖33号在2006—2007年广西甘蔗研究所内的甘蔗品比试验,2008—2009年广西甘蔗品种区域试验和2010—2011年广西甘蔗品种生产试验中均表现增产增糖。该品种于2011年5月通过了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1 选育方法及过程
桂糖33号是通过采用有性杂交的常规育种方法选育出来的甘蔗新品种。杂交亲本组合为桂糖69-156× ROC22。母本桂糖69-156具有中熟、高糖、直立、萌芽早、宿根性特好等优良性状;父本ROC22具有生长快,植株高,生势好,高产稳产等优良特性。2001年我所拟订崖94-32×CP57-614、ROC22×粤糖85-177、CP72-1210×粤糖84-3、桂糖69-156×ROC22等175个组合的杂交计划,委托海南甘蔗育种场杂交成穗后,于2002年春季播种培育。2002年为杂种圃(实生苗圃),当年6月上旬共定植甘蔗实生苗67752株于本所试验场大田,其中桂糖69-156×ROC22组合共定植204株实生苗。2002年12月底对实生苗进行选择,共入选5420个优良单株,桂糖02-770从桂糖69-156×ROC22组合中的204株实生苗中入选。2003年进入选种圃进行培育选择。2004—2005年进行新植鉴定圃和宿根鉴定圃试验。2005—2006年进行新植预备品比和宿根预备品比试验。2006—2007年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在品比试验中,由于桂糖02-770中熟、高糖、丰产、易脱叶等优良性状表现较突出而进入区域试验。2008—2010年分别在南宁、柳州、百色、河池、贺州、来宾、崇左、合浦等市、县的不同气候、不同土壤和不同生产管理条件下进行广西甘蔗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试验(表1),在更大的范围研究该品种的丰产性、抗逆性及适应性。
表1 桂糖33号各年培育与选择程序
2 主要经济性状试验结果
2.1蔗茎产量
2006—2007年桂糖33号在本所试验场大田进行两年新植一年宿根品比试验(表2),平均产蔗量为101.41 t/hm2,比新台糖22号(CK1)的96.01t/hm2增产5.62%,比新台糖16号(CK2)的95.82 t/hm2增产5.83%。
据2008—2009年广西区试,8个区试点两年新植一年宿根24次试验结果(表2),桂糖35号新植平均产蔗量为118.92 t/hm2,分别比CK1(102.10 t/hm2)和CK2(94.24 t/hm2)增产14.58%和21.63%;宿根蔗平均产蔗量为106.44 t/hm2,分别比对照种CK1(100.72 t/hm2)和CK2(91.62 t/hm2)增产5.68%和16.18%;新植和宿根平均产蔗量为114.83 t/hm2,分别比对照种CK1(101.61 t/hm2)和CK2(93.43 t/hm2)增产13.01%和22.90%,是当年区试综合表现最好的材料之一。
据2010年在南宁、柳州、河池、百色、来宾5个新植生产示范点试验结果(表2),桂糖33号平均产蔗量94.6 2t/hm2,分别比CK1(86.90 t/hm2)和CK2(78.61 t/hm2)增产8.88%和20.37%。
由此可见,桂糖33号是一个丰产性强的甘蔗新良种,有利于蔗农增产增收,增加制糖企业原料蔗产量。
2.2甘蔗蔗糖分
2006—2007年所内品比试验,11月至1月共9次蔗糖分分析结果,桂糖33号平均蔗糖分为15.54%,比CK2(15.30%)高0.24个百分点,与CK1(15.54%)相同;表现为中熟、高糖。
2008—2009年广西区试共72次检糖结果,桂糖33号新植平均蔗糖分为14.45%,宿根蔗为13.62%,新植与宿根平均为13.71%,分别比同期的CK1(14.37%、14.57%、14.22%)和CK2(14.28%、14.93%、14.50%)略低。
2.3含糖量
2006—2007年所内两新一宿品比试验结果(表2),桂糖33号新植平均含糖量16.84t/hm2,分别比CK1(16.02 t/hm2)与CK2(14.51 t/hm2)增产5.12%和16.06%;一年宿根平均含糖量为14.92 t/hm2,比CK1(14.12 t/ hm2)增产5.39%,与CK2(15.01 t/hm2)相仿;新植与宿根平均含糖量为15.83 t/hm2,分别比CK1(15.02 t/hm2)与CK2(14.71 t/hm2)增产5.39%和7.61%。
表2 桂糖33号与对照品种主要经济性状比较
2008—2009广西区试共24次试验测定结果(表2),桂糖35号新植平均含糖量为16.42 t/hm2,分别比CK1(14.33 t/hm2)与CK2(13.50 t/hm2)增产14.58%和21.63%;宿根蔗含糖量为14.50t/hm2,比CK2(13.72 t/hm2)增产5.69%,与CK1(14.71t/hm2)相近;新植与宿根平均含糖量为15.81 t/hm2,分别比CK1(14.42 t/hm2)与CK2(13.51t/hm2)增产9.64%和17.02%。
多年试验结果表明,桂糖33号虽然蔗糖分略低,但由于蔗茎产量较高,其单位面积产蔗量和产糖量明显高于对照种新台糖22号(CK1)和新台糖16号(CK2),是一个中熟、高糖、丰产的甘蔗优良新品种。
2.4重力纯度及还原糖
我所历年分析结果,桂糖33号在11月、12月、1月蔗汁重力纯度分别达89.24%、91.19%、92.37%。蔗汁还原糖分别降到0.57%、0.50%、0.31%。从工艺品质来看,它属于中熟新品种。
3 形态特征及主要特性
3.1植物学特征
桂糖33号植株直立,中大茎,节间圆筒形,芽沟不明显,蔗茎遮光部分黄绿色、露光为棕红色;芽圆形,芽基离开叶痕,芽尖不超过生长带,芽翼着生于芽上部、较窄;内叶耳三角形,有少量57毛群,易剥叶。
3.2主要特性
桂糖33号中熟、高产。新植蔗发芽早,萌芽率一般,但蔗茎粗大直立。产量高、易脱叶、易砍收。病虫害少,抗旱、耐寒性较强。适合水肥条件中等以上的旱地种植(表3)。
3.2.1 宿根性历年试验结果表明,桂糖33号宿根产量增产幅度明显,蔗茎粗大且生长均匀,蔗苗生长整齐,成茎率高,增产幅度大。2008—2009年度区试结果,桂糖33号宿根平均产蔗量达106.44 t/ hm2,分别比新台糖22号(100.72t/ hm2)和新台糖16号(91.62 t/hm2)增产5.68%和16.18%。
3.2.2 抗逆性桂糖33号历年田间试验观察,未发现有鞘腐病、虎斑病,病虫害较少。2008—2009年广西甘蔗品种区域试验,据田间调查结果,桂糖33号的螟虫危害率(枯心率)为2.26%,对照品种新台糖22号和新台糖16号的螟虫危害率(枯心率)分别为2.52%和2.08%,其螟虫危害率(枯心率)与对照种基本持平。桂糖33号黑穗病发病率为0.38%,低于对照种新台糖22号(3.11%)和新台糖16号(1.19%)。其耐旱性、抗寒性也较强。
表3 桂糖33号与对照品种主要农艺性状比较
4 适应性与栽培技术要点
4.1适应性
从区域试验结果来看,桂糖33号适应性较广,一般旱地、坡地均可种植,在桂南、桂西及桂中的部分地区种植表现更好,但在水肥较好的水田易倒伏。因此,在水肥较好的旱地更有利于发挥其丰产特性。
4.2栽培技术要点
(1)选择肥力条件中等以上的旱地种植更能发挥其增产潜力;(2)桂糖33号分蘖中等,下种量在10.5~12万芽/hm2为宜,播种后最好采用地膜覆盖;(3)施足基肥,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适时早施分蘖肥和攻茎肥,促其分蘖成茎,促进中、后期快速生长;(4)桂糖33号宿根性一般,宿根蔗要及时早开垄松蔸,以促进蔗蔸基部地下芽的萌发生长;(5)桂糖33号植株直立,蔗茎均匀,生长中期应注意适当高培土,促使根系深扎和根系发达;(6)生长期间要注意防治病、虫、鼠害和草害,确保丰收。
5 结论
桂糖33号从2002年至2010年历经9年的试验研究,历年的试验结果表明:桂糖33号新植萌芽早、分蘖一般;宿根蔗发株早,发株一般,但成茎率高,蔗茎粗大直立;中熟、高糖、重力纯度高。该品种是个中熟、高糖、中大茎、丰产、宿根性较好的甘蔗优良新品种。生产上应结合良法进行栽培,选择中等肥力以上的旱地种植易获得高产。
致谢:参与该品种选育的还有广西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高轶静、罗霆、梁丽琼、荣凤玉、方位宽、周会、罗志勇、黄家雍、谭芳、黎焕光、王伦旺、李鸣、梁朝旭、刘晓静、贤武等,在此一并致谢!
[1]彭绍光.甘蔗育种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7.
[2]黄家雍,张革民,刘海滨,向红,诸葛莹,谭裕模.甘蔗新品种桂糖21号的选育[J].中国糖料,2006(1):16-19.
[3]刘海斌,何红,张革民,闭少玲,谭裕模.甘蔗新品种桂糖27的选育[J].中国糖料,2008(2):1-3.
[4]张荣华,何红,张革民,刘海斌,等.宿根性特强甘蔗新品种桂糖29号的选育[J].中国糖料,2011(1):1-4.
Breeding of A New Sugarcane Variety Guitang33
DUAN Wei-xing1,2,ZHANG Ge-min1,2,FANG Feng-xue1,2,HE Hong1,2,3,BI Shao-ling1,2,et al
(1.Guangxi Sugarcane Research Institute,Nanning 530007,China;2.Guangxi Key Laboratory of Sugarcane Genetic Improvement,Nanning 530007,China;3.Guang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Nanning 530007,China)
A new sugarcane variety of Guitang 33(Guitang02-770)was bred from the hybrid offspring in cross combination by Guitang69-156×ROC22.The variety was characterized by mid maturation,high sugar,high yield,easy to peel leaves,wide adaptability and uniform thick cane.The results from regional sugarcane varieties trial in Guangxi from 2008 to 2009 predicated that:the average cane stalk yield was 114.83 t/ha,higher than CK1(ROC22)with 13.01%and CK2(ROC16)with 22.90%respectively.The average sugar yield was 15.81 t/ha,higher than CK1with 9.64%and CK2with 17.02%respectively.The plant cane stalk yield was 118.92 t/ha,higher than 16.47%of CK1and 26.19%of CK2respectively,the average sugar yield was 16.42 t/ha,higher than CK1with 14.58%and CK2with 21.63%,respectively.The variety named Guitang 33 was registered by Guangxi Crop Variety Approval Committee on May 2011.
new sugarcane varieties;Guitang33;breeding;characteristics
S566.101
:A
1007-2624(2012)01-0001-03
2011-07-11
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2009DFA30820);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CARS-20-3);国家现代农业技术体系广西创新团队(甘蔗)育种功能专家项目(nycytx-024-01-04);广西科技厅广西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建设项目;院基本科研业务项目(桂农科2011YT04);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桂科能1131B01)。
段维兴(1984-),男,山西省临汾市人,硕士,实习研究员,主要从事甘蔗育种及种质创新研究。
张革民(1968-),男,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甘蔗育种及种质创新。E-mail:zhanggm68@gxaa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