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个旧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现状与对策探析— 基于大屯村的调研
2012-03-20陆烨,何婷
陆 烨,何 婷
(昆明医科大学,云南 昆明 650500)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下文简称“新农保”)是国务院为贯彻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真正解决农村居民养老保障问题推行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也是继取消农业税、农业直补、新农村合作医疗等政策之后的一项重大惠农政策[1]。其基本原则是“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目标是探索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新农保制度,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与家庭养老、土地保障、社会救助等其它社会保障政策措施相配套,保障农村居民老年基本生活。2009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在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保障功能弱化后,以新农保为核心的非家庭养老保障体系将迅速发展起来并发挥重要作用。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云南省60岁以上人口508.7万人,占总人口的11.07%,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350.6万人,占总人口的7.63%。按国际社会划分老龄化社会的标准即 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7%以上来看,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不容忽视,农民养老问题迫在眉睫[2]。
1 对个旧市大屯镇大屯村新农保的调查
2011年是个旧市举办新农保的第二个年头,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地新农保的现状,分析存在问题、找出对策,本研究选取个旧市大屯镇大屯村进行调查。全村辖8个村民小组,有农户2763户,人口8261人。2011年符合参保条件的6705人中有5699人参保,参保率为85%,其中60岁以上1009人,16~59岁4690人。
1.1 调查对象和目的
为了解农民对新农保的认识和参保程度、缴费状况,发现问题并找出对策。本次调查选取大屯村村民为调查对象,按农村户为单位随机抽样发放调查问卷。共发出267份问卷,回收267份,回收率为100%,有效率为100%。
1.2 调查结果
1.2.1 参保者基本情况
年龄30~59岁占82%,16~29岁占18%,除去未满16周岁、在校生及其它不符合参保条件的人,参保者年龄偏高,男女比例基本持平,文化教育程度偏低,小学占26%、初中占57%、高中/中专占13%。
1.2.2 参保家庭情况
参保者没有子女的占13%,有1个子女的占32%,有2个子女的占52%,有3个及以上子女的占3%。
1.2.3 收入及来源
参保者家庭年收入超过7000元的占78%;82%的参保者收入来自外出打工及自主经营,仅 18%的收入来自传统农业。
1.2.4 期望的养老方式
65%的受访者希望依靠子女养老,23%表示靠自己储蓄养老,7%购买商业保险养老,仅5%的受访者表示依靠新农保养老。
1.2.5 缴费档次
65%的人选择最低缴费档次100元/年,2%的人选择200~400元/年的档次,33%的人选择500元/年的缴费档次。
1.2.6 选择缴费档次的原因
6%的参保者考虑的是今后提取的养老金数目而选择目前的缴费档次,1%的人考虑政府的补贴,82%的人考虑的是现有经济的支付能力。
1.2.7 养老金保障力
被调查者中95%的人表示,预期获得的养老保险金并不能满足其生活需求,5%的人表示能基本满足生活需求。
2 存在的问题
2.1 部分农民对新农保制度缺乏信心,参保热情不高
凡属于自愿保险都必然面临如何长期维持农民的参保意愿这一难题,对于新农保制度来说更是如此[3]。传统“养儿防老”的养老方式在农民心中根深蒂固,受访者65%的人希望依靠子女养老。调查显示16~29岁的年轻人中只有 18%参保,大部分年轻人对“几十年里自己的钱只进不出”的做法鲜有热情和兴趣。近年来通货膨胀、货币贬值,很多农民表示对养老金保值增值的担忧,也对新农保制度是否能长期持续下去持观望态度,即使参保也不选择高保费档次。
2.2 没有运用多档次投保的弹性缴费方式
新农保以人为本地设置多个缴费档次供参保者灵活选择,然而投保100元/年最低档次会使投保人未来领取的养老金非常有限,保障力度弱。调查显示,65%的受访者选择最低缴费档次,他们清楚自己目前的缴费尚不能满足未来养老的需要,但绝大多数人对此寄希望于依靠政府增加养老金补助,而非自己主动改变投保档次增加保障力度。因此,最低档次成了很多农民的最佳选择,多档次投保的弹性设计的作用甚微。
2.3 宣传方式单一,农民对新农保政策理解不足
大屯村的村干部采取宣传和收取保费同时进行,方式仅为发放宣传单。调查中发现,该村 78%的家庭年收入超7000元,大部分村民不是没有经济能力多缴费,而是对新农保政策不了解不愿意增加保费。村干部对新农保政策也存在理解不透彻,未能解释弹性缴费的优势,使宣传效果大打折扣。
2.4 地方筹资困难制约着新农保的发展
《指导意见》指出:地方政府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贴不低于每人每年30元,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的基础养老金给予全额补助,同时鼓励地方政府根据实际情况提高和加发养老金。个旧市政府为体现多缴多得的原则,对选择较高缴费档次的参保人增加缴费补贴。这个惠民举措会挤占其它财政支出,给地方财政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如何平衡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缓解地方财政压力依然是一个紧迫的问题[4]。调查中还了解到绝大多数受访者期望政府增加补贴,而短期内地方政府增加养老金补贴难以实现,地方财政筹资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农保的发展。
3 建议与对策
3.1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民收入
农民的养老问题既要靠政府的政策和财力,也要靠农民自身增加收入。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农民养老问题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保障和改善其生活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5]。建议在云南省可因地制宜发展旅游业、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等,政府积极创造契机引导农民创收增收,治标治本地解决农民的养老问题。
3.2 多种宣传方式并用,加强宣传力度
每年新农保启动前统一培训村干部,使其全面、正确地理解新农保政策并向村民宣传。利用多渠道宣传,如通过电视、广播平台介绍新农保政策,组织专题活动,工作人员下乡,与村民面对面宣传解答相关问题等多种宣传手段并用,让农民了解新农保政策,正确认识多档次缴费的优势和意义所在,增加农民对新农保信任和参与。
3.3 重视养老基金管理工作,提高其保值增值能力
尽快实现新农保基金集中到省级统一管理,发展多元化投资渠道,以基金安全性和流动性为前提,把基金推向市场进行市场化运营[5]。可持续发展新农保事业以及多档次缴费意义的实现,需要农民群众对新农保认可和参与,保障基金安全、增加参保者的信心是重要前提。
3.4 处理好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分担
新农保的个人、集体和政府三方筹资模式对政府的财政投入和分担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央政府可以按照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给予不同保费补贴和财政支持力度,地方政府合理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多方配合,使资金优化配置,达到政策效益最大化[5]。
3.5 探索新农保与其它保险制度的衔接与配合
引入商业保险到农村开展养老保险事业,既能使保险公司开辟新的市场、增加业务和收益,又能将商业保险先进的经营理念和运营方式运用到新兴的农民养老保险事业上来,促进新农保的发展。
[1] 余少祥.新农村养老保险改革与发展[EB/OL].[2012-04-15]http://www.iolaw.org.cn/showArticle.asp?id=2976.
[2] 杨 凡.云南省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调查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1.
[3] 苏宝芳.“新农保”试点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与对策[J].前沿,2011,(3):145.
[4] 崔 凤,李红英.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可能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政策建议[J].西部人口,2011,(2):31.
[5] 杨 丽,李 娟.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基于云南数据的分析[J].热点透视,2011,(3):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