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层探析外语院校90后大学生群体特征及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

2012-03-20刘建锋周晓琳

外国语文 2012年1期
关键词:外语院校政治

刘建锋 李 佳 周晓琳

(1.四川外语学院 基建处,重庆 400031;2.四川外语学院后勤集团,重庆 400031)

1.调研背景

如何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是新时期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为了提高外语院校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感染力,需要探讨的问题很多。在本次调研工作中,我们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分层来探析外语院校90后大学生的群体特征,找准针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影响和制约其发展的突出问题,创新该项工作科学发展的思路,健全该项工作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构建高效有序和谐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方可真正提高领导该项工作科学发展的能力,才能真正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长期性和坚定性,实现高校的跨越式发展。

2.调研安排

根据《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分层探析外语院校90后大学生群体特征及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的工作安排,小组制定了调研工作实施办法,于2011年5月至8月,对全国13所外语院校90后大学生进行了调研,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电话调查、走访调查和召开调研座谈会四种方式,同时通过学校网站发布了问卷网络调查,被调查人员超过3500人,直接参与调研工作的人员共10人。

3.调研内容

围绕研究主题,采用问卷调查和调研提纲两种形式,调查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分层了解外语院校90后学生群体特征。

此次问卷调查共设计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总体情况调查,选择题目10项,涉及思想政治教育分层及覆盖面。第二部分是对政治层面调查,选择题目4项,涉及国际和国内政治基本要求。第三部分是对思想层面调查,选择题目12项,涉及生理、心理、行为和情感等问题。第四部分是对文化层面调查,选择题目13项,涉及思维、认知、专业知识、社会知识等问题。第五部分是对择业层面调查,选择题目5项,涉及择业思考及打算等问题。

4.调研情况汇总及分析

4.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外语院校90后大学生总体影响情况汇总及分析

根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外语院校90后大学生总体调查情况可以看出,大多数被调查人员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评价是非常大、比较大和一般的占74.5%,影响不大和没有影响的人员相对较少,占25.5%,可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外语院校90后大学生的影响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的。表明参与调查人员既给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较为客观的评价,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表达了一种希望有所改进,同时又寄予一定的关注和期望。主要原因是: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身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众口难调,品味差异”,要做到完全满意本身就有较高的难度;第二,被调查人员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期望值肯定是千差万别的,同样的教育质量,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带给人的感受也必然是有区别的;第三,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满意的情况在外语院校是一个较为普遍存在的现象;第四,外语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确实存在尚待完善、逐步改进的地方。由此可见,就总体评价而言,数据显示,被调查对象对外语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总体是满意的,但还有待加强和改进。

4.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分层中政治层面、思想层面、知识、文化层面和择业意向对外语院校90后大学生影响情况汇总及分析

通过汇总分析,根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分层中政治层面、思想层面、文化层面、知识层面及择业意向对外语院校90后大学生的调查,表明这些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充满信心;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发展,充满了爱国激情和民族自豪感;注重自身素质的完善,对自身的成长成才表现出比较强烈的愿望。当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其中一些人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价值取向扭曲、艰苦奋斗精神淡化等问题;二是功利主义和个人主义对其思想有一定冲击;三是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当然,外语院校也存在着思想政治教育尚待改进的问题:一是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不够强,脱离实际的倾向依然存在,一些外语院校对于实践活动在90后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作用认识不足、投入不够,行之有效的实践教育途径不是很多;二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比较单调,学生党团活动创新不够、吸引力不强;三是辅导员队伍数量不足、素质参差不齐、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一些学生对辅导员工作不满意或不了解。

在调查中,我们看到:被调查者希望外语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能站在学校发展的高度体现90后大学生的要求。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看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在于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这就需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针对其成长规律,加强研究,从多渠道入手,拓宽教育途径,创新教育方式。

4.3 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分层探析外语院校90后大学生群体特征

90后一般通指上世纪90年代出生的中国公民。他们出生在社会转型加剧、改革深入、开放扩大和信息飞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既是经济发展的受益者、网络时代的体验者,也是社会不良风气和文化传媒的受害者。因此,90后大学生,特别是能有效、多渠道接触多文化的外语院校90后大学生,有着不同于前人的价值观、思维、行为和认知方式。因此,在中国社会繁荣发展的历史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他们,在政治、思想、文化、知识等方面,都展现出了独特的群体特征,亟待我们研究分析。

4.3.1 政治方面

4.3.1.1 政治观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

从政治观结构层面上看,主要有政治心理和政治理论。而政治心理又由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态度三个要素构成。政治认知是对政治实施与政治现象的一种主观反映。政治情感是在政治认知的基础上阐述的对政治事实与政治现象的一种内心体验。政治态度则是在上述两种心理基础之上产生的,通过对政治事实与政治现象的评价来体现的一种综合性的心理反应。调查表明:他们的政治观总体上是健康稳定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表现在:政治认知基本正确,认同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政治情感趋于理性,饱含爱国主义情怀;政治态度比较明确,对新世纪社会主义建设充满信心,他们政治观的主流应该给予肯定。

4.3.1.2 政治观存在的问题

经过调查,对他们的政治观有了一个立体、客观的认识,其政治观主流健康发展、积极向上。但是,他们已不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听话的乖孩子”,在面对一场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中,他们的政治观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我们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表现在:政治理论缺乏,政治取向出现功利化趋势;政治参与热情降低,政治信仰出现冷漠化倾向。

4.3.1.3 政治观的特征

大学时期是人生旅途上的黄金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政治观日益成熟的重要阶段。外语院校90后大学生在政治观念、政治思想上表现出的多样性与个性化的特点,是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必然结果,呈现出这个时代的特征。表现在:政治观的矛盾性、政治观的功利性、政治观的自主性、政治观的可塑性、政治观的不成熟性。

外语院校政治观教育也只有立足他们的思想实际,贴近他们的生活,深化传统理论教育,拓宽社会实践教育,引导他们政治观上的矛盾性和功利性,完善他们政治观上的可塑性和不成熟性,预防他们政治观出现盲目冲动性,培养他们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和正确的政治立场,从而把他们造就成为未来社会的合格接班人。

4.3.2 思想方面

每一个时代的青年都被赋予这个时代的鲜明特征。外语院校90后大学生成长于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并面临社会化、国际化大背景下,因此,其思想呈现出新的特征:

4.3.2.1 明确理想信念,但凸显价值观趋于多元化。从思想现状的分析来看,他们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多元化。随着当今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传统价值观赖以生存的同一性文化已让位于现代多元化的异质性文化,西方价值观不断冲击着他们的价值观的选择,致使他们对集体和国家利益的关注程度不断下降,而对个人利益过分强调,从而出现其价值追求的现实化倾向。

4.3.2.2 关注心理健康,但凸显心理问题严峻。从心理健康方面来看,他们关注心理健康,但不能正视心理问题。

4.3.2.3 表现行为自主性,但依赖性强、抗挫力差。他们在行为上表现出很高的自主性,渴望独立也表现得过早成熟,但实际依赖心理强,抗挫能力差,假性成熟。

4.3.2.4 外显张扬情感,但凸显情绪化严重。表现在:情感强烈,外显而又张扬,但深度不够,具有情绪心境化、隐蔽性差的特点;个性张扬,心理承受力较差。他们表现得更为自信,是一个更年轻、更自我、更自信、更张扬的青年群体;拥有丰富的情感经历,这与通常意义上“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生形象有明显出入。同时,当各种虚拟媒介成为了其主要的交际工具,也使得他们在交往中不注重表达方式,团队协作意识极其淡薄。

4.3.3 文化方面

4.3.3.1 文化思维前卫,但凸显成熟不够

受到各种思潮熏染的他们思维前卫、观念超前、“世故圆滑”。在信息爆炸时代成长起来的他们,接受的海量信息使其思想更为早熟,对事物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善于表达,存在强迫自己用成年人的思维考虑问题的倾向。信息和知识丰富,内心的空虚,导致更多的人,从童年就开始变老,懂得成人世界的规则。受到负面效应冲击的他们,看似复杂圆滑,却又表现得直接暴露,多给人班门弄斧的感觉。看似复杂圆滑的他们其实是冲动又极端,单纯而又脆弱。

4.3.3.2 文化认知创造力强,但凸显区分度不够

他们善恶分明但有时善恶不分;他们敢爱敢恨,果敢直接,但却是无法真正判断是非对错,经常是错号入座。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他们思想和价值观更加趋于功利性,常常以自我为中心,趋利避害,这是他们这一代人自我矛盾的集中体现。聪明的他们都有一技之长,但大多数人对学习没兴趣,并且有强烈的叛逆意识。他们平均智商高、好奇心强、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强,富有创造力,具有创新精神。

4.3.3.3 诚信意识有所加强,但凸显内容缺失。由于社会正处在转轨期,在我们的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中,如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商业欺诈、坑蒙拐骗等。缺失诚实信用的现象时有发生,他们同样受到诚信缺失的影响。

4.3.3.4 审美意识雅俗共赏,但凸显审美情趣有待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运用美的力量和审美的原理来丰富和改进自身的工作,对于增强教育效果、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把崇高的人生理想和精神用具体生动的形象树立起来,使他们通过感情的体验和生动的直观作出审美判断,使人生的理想找到依托,高尚的情操得到肯定,而自身也就受到了激励与鞭策,并在现实中转化为自己的意志行动。

4.3.3.5 规则意识得到强化,但凸显法律责任有待加强。教育他们拥有一定的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的教育,能以胡锦涛同志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中就指出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公民要“以遵纪守法为荣,违法乱纪为耻”为准则,高度重视法律意识教育及有关树立规则意识教育。

4.3.4 知识方面

4.3.4.1 学习定位

调查显示,他们关注度最高的是学习,学习在他们心目中的重要性是其他方面难以比拟的。绝大多数学生将“学习”和“增长才干,锻炼能力”列为目前自己最关注的首要问题。尽管都是关注学习,但关注中也存在差别。首先,女生比男生更加关注学习成绩的好坏和在校的收获;其次,学习内容倾向于实用;第三,他们学习心、事业心和竞争意识都很强,但在学习态度积极、努力的背后,存在学习动机和目标不明确的问题,在学习目的上缺乏社会责任感和远大目标。他们处于竞争激烈的时代,思想、观念被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他们具有较强的危机感和竞争意识,并随着年级的增加有所增强,他们为适应社会、实现自我价值而努力进取,越来越认识到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意义,但在理想的定位和选择上,更偏重现实的个人发展,存在着严重的现实化、功利化倾向。

4.3.4.2 学习途径

他们的学习途径是通过外在的知识体系经过主体的输入、储存、加工,在头脑中内化形成的智力因素联系起来的多要素、多系列、多层次的动态综合过程。这是一个不断进行调节、完善、优化,使之不断趋于合理的动态过程,具有自我生长功能、自我完善功能、知识迁移功能和创造性功能。表现在:能充分利用互联网;能充分利用图书馆;能充分抓住机会倾听讲座;能充分掌握方法进行自学;充分扩大知识面内化实力。

4.3.4.3 存在问题

然而,由于受到传统的思维方式和教育观念、体制的影响,当前部分外语院校90后大学生形成了在单一专业基础上构造的单向、线型、平面、封闭、低功能的知识结构。具体表现在:着重专业知识,基础知识薄弱,知识面狭窄,文理分割严重,局限于某一专业领域,缺少一些最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修养;片面重视外语、计算机等实用技能性知识,热衷于过级考证,忽视了其他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打好基础;知识体系内部缺乏有机联系,知识庞杂、松散、相互孤立、死板、僵化,缺少系统性和有机联系性;信息封闭,知识吸纳力不足,知识更新慢等等。这些都使他们明显缺乏创新活力,也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表现在:理论与实践脱节、对专业技能掌握不全;专业课程设置与社会要求对接不够;就业选择过于理想化,考虑因素过多;求职途径过于狭窄,“等、靠、要”思想依然存在。

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分层探析出的外语院校90后大学生的群体特征,反映了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他们的思想、心理、个性成长、行为活动的影响,也从一个侧面映射了高等教育改革和创新的趋势,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性、针对性、时效性提供了科学依据,对今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本次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分层探析外语院校90后大学生群体特征的调研,覆盖面是有史以来最广的一次,通过四种不同的调研方式,基本涵盖了外语院校90后大学生各层面的被调查对象,调查结果具有层次性、全面性和客观性,是对外语院校90后大学生各层面状况的综合评价,能充分反映出目前外语院校90后大学生各层面的真实状况和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建议和要求。综合四种调研方式,外语院校90后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总体评价较为满意。在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分层来创新外语院校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方面,需要提高其实效性、规范性、条理性和专业性。

总的来说,这次全面的调研活动,帮助我们摸清了“家底”,理明了“思路”,让我们很客观地“看”到了对外语院校90后所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绩和差距,同时为今后的工作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和奋斗的目标。

5.对策和建议

胡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坚持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十七大报告也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据此,我们应明确“12510”的工作思路,即:紧扣一个主题: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要深入学习贯彻中央16号文件精神,不断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切实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校各项工作的全过程,努力开创大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构建“一体化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大力支持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主要是学校、社会与家庭教育协同运作的一体化;思想政治教育领导、决策、管理与实施的一体化;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任务、内容、方法、途径、渠道的一体化;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制度、基地建设的一体化。突出两个重点:进一步转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和运行体制。落实五化项目:实现培养目标具体化、主题教育工程化、教育管理制度化、工作载体系统化和工作创新特色化。建设十大工程:与思想品德紧密相关的思想教育工程、与学业提升紧密相关的学风建设工程、与专业训练紧密相关的科技创新工程、与指导规划紧密有关的创业就业工程、与心理健康紧密有关的教育咨询工程、与助困助学紧密有关的资助服务活动工程、与素质拓展紧密有关的社会实践工程、与陶冶情操紧密有关的文艺体育工程、与辅导员团队、学生骨干团队紧密有关的队伍建设工程、与学生工作紧密相关的其他各类思想教育工程。

夯实思想政治教育事业发展基础,优化配置社会和外语院校的各种资源,构建与高校发展相适应的高效有序和谐的新型思想保障体系。

要完成以上目标,需要明确三个“四”的思维模式和正确处理好六种关系。

5.1 明确三个“四”的思维模式

“四个明确”:理清目标和任务,即明确建设目标、明确发展计划、明确职责、明确任务;“四个结合”:把握特色的工作方向,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与学校以学生为本的办学思想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与学校育人目标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学生心理需求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学生特点相结合;“四个落实”:狠抓建设重点内容,即落实建设目标、落实发展计划、落实职能、落实工作任务。

5.2 正确处理好六种关系

一元化与多元化的关系、政治教育与知识传授的关系、理想教育与生活实践教育的关系、继承传统与改进创新的关系、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关系、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的关系。

6.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分层创新外语院校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政治教育等多项内容。这已经成为学界的共识。武汉大学沈壮海教授在《中国教育报》撰文指出:知识教育是思想教育不可缺少的环节和载体,并具体分析了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各自与知识教育的关系。同时,我们认为,可把文化教育(或人文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工程之中,把文化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环节。这样,就可以把思想政治教育分为四个环节或四个层次内容:即文化层面(基础环节)、知识层面(连接环节)、思想道德层面(直接环节)和政治层面(最高环节)。

6.1 文化层面:基础环节——打造改革探索尝试启迪陶冶人文精神的桥头堡

文化是一个民族、国家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抽象和概括。一个民族的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民族区别的重要标志,也是民族发展的重要根基。

文化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包括物质、精神的所有成果,狭义的文化包括语言、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内容。笔者认为,把狭义定义中的文化的相应内容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层面是合适的,尤其是语言、文字、文学、史学、哲学等内容。

文化层面的内容之所以可以作为基础环节,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工程,根本依据就在于其功能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或确立一种人文精神和民族精神,凸现文化“化人”功能,起到启迪和陶冶人的作用。所谓人文精神,是指对人的生存意义或价值的关注,是为把握终极价值而不懈努力。人文素质是指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品质,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人文精神的内涵包括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自由尊严、良知行善的人道精神,公道平等、民主法制的理性精神。人文精神是一个人之所以成为人的灵魂,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基础,它决定着社会发展的活力、导向及目标,是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

中国文化在民族的统一、繁荣、发展中,在个人的成长、种族的繁衍中,在民族观念的树立以及民族的振兴中,所起的巨大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在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的基础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对此,俄罗斯经济学院教授弗拉基米尔·波波夫进行过深入研究。他在2004年10月11日的俄罗斯《政治杂志》上发表的题为《在途经巅峰的途中》一文中指出:“中国文明在三个方面是独一无二的。第一,象形文字。令人惊叹的不是来自图形的象形文字,几乎所有古文字都来源于象形文字,而中国象形文字一直保持到今天。第二,中国保存了浩瀚的古代文献,记录了5000年历史。历史学家们认为,中国对历史事件记录之详尽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罕见的。第三,世界上没有一种文化能够像中国那样崇敬祖先,它对精神生活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汉学家叶尔马科夫说过:“中国文明的独特性在于继承性这根不断的红线,它将古老与现实联接起来,为子子孙孙保留着数千年历史的特征,建立起中国智慧的宝库并通过历史折射未来”。“正是由于中国传统的继承性,才得以保留了‘不方便’的象形文字,而且象形文字则保住了思想和文化的同一性,继承性还有助于适应力的形成。尽管政治不断变迁,但伟大中国却是永存的。”

6.2 知识层面:链接环节——争做凝炼学识培养特色彰显素质能力的排头兵

知识教育是育人中的基本教育,是培养人全面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知识教育、能力培养、素质培育三者是一个有机整体。在素质教育范畴内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样与知识教育、能力培养密不可分。知识教育的直接功能是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科学思想,知识教育的间接功能是树立科学精神、理性精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提升其吸引力、说服力,引导学生在学习掌握知识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正如沈壮海教授所指出的:“经由知识而不囿于知识,这是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教育的基本关系定位。离开知识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便会缺少具有说服力、感召力的载体,缺乏实施的形式和条件,流为空洞的说教;止于知识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便会失去提升理想、铸塑信念的功能,从而失去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知识教育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思想政治理论方面的知识教育,如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教育、法学知识教育、国内外时事政治知识教育、伦理道德知识教育等内容。另一部分是属于科学文化知识或专业知识教育,这类知识教育要特别注意挖掘其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思想政治觉悟。

教育家赫尔巴特指出,世界上没有“无教育的教学”,也没有“无教学的教育”。这表明,单纯传授知识的课程是不存在的,同样单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也是不存在的。思想政治教育总是建立在知识基础之上的,学校教育尤其如此。

在这方面,一些国家的经验值得借鉴。例如,日本特别关注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衔接和渗透,引导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探求事物的过程中,培养毅力、科学态度、思维方法及寻求真理的精神。在日本文部省颁发的《学习指导纲要》中,明确规定了各门课程应培养什么思想品质的任务。

6.3 思想道德教育:直接环节——开垦加强实践拓展思想强化教育的试验田

思想道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的直接环节,是进行思想道德理论教育,培育思想道德能力,形成思想道德素质的活动。

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思想道德教育的终极目的是“育人”,使受教育者学会“做人”。因此,教育的第一任务,便是传授思想道德理论知识,使受教育者懂得和掌握基本的思想道德规范。最重要的是开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教育。通过知识的传授和掌握,调动学生在思想道德修养上的主体意识,成为思想道德教育活动的主体,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成为互动角色。囿于此,我们非常有必要在相应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要联系实际,贴进生活和学生,真正做到“把系统教学与专题教育结合起来,把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结合起来。”

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是东西方各国都普遍重视的一种教育模式,它对于帮助学生了解必要的知识和规范是十分重要的。我们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通过相关知识的掌握,进而提高思想道德的判断能力,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水平。因此,学校教育必经重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进行师生互动、学校与社会互动,帮助学生在思想道德相关问题上,能够明辨是非,申明态度,选择立场,决定取舍。

思想道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中重要的一环,是我们相对比较熟悉的环节,也是应该最有创新、有所突破的环节。《意见》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思路和原则,我们要结合学校自身情况,创造性地学习和贯彻。通过努力,进一步完善思想道德教育的领导和管理体制,营造全员育人的校园氛围,优化思想道德课程体系和教材结构,健全学校与社会、家庭相结合的运作机制,提升思想道德教育理论的水平,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成果和经验,努力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思想性、针对性和操作性上下功夫,开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6.4 政治教育:最高环节——凝神静气加强内涵建设营造良好政治教育氛围的欢乐园

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中的最高环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中难度相对较大的环节。政治教育“就是教育者依据教育的目的,择用合意的教育方法,使教育对象接受相应政治观点、政治立场、掌握相应政策,形成相应政治素质的活动”。目前,学术界比较一致的观点是:“政治是植根于经济的复杂的社会现象,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在阶级对立的社会中,政治主要表现为以政权为核心的阶级斗争和阶级关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政治主要表现为以政权为核心的人民内部的全面关系。”

笔者认为,可把“政治”理解为“以公共权力为核心,以利益配置为目的,以社会矛盾、冲突的解决为途径从而形成的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即政治的核心是权力(政权问题),政治的实质是利益关系(在阶级社会表现为阶级关系),政治的表现途径是社会问题的处理,政治就是这样一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按照以上理解,就可以把政治看成涉及政权、政治制度、政党、国家等问题,以及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意识、政治态度等相关内容。因此,政治教育就可理解为是一种“以政治为内容,以政治参与为主要方式,以培养人的政治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活动。”而这种政治教育又必须符合党提出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大局和方向,符合《意见》中明确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在高校的政治教育中,尤其需要强调对以下几个问题的认识和处理:

6.4.1 政治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1)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一定的政治理论知识,帮助学生认识和分析国内外政治现状,提高政治素质和关心政治的自觉性。在对国家制度、政党制度、民主政治建设等重大政治问题上,有一个客观正确的认识和态度,做政治文化的建设者。

(2)使学生积极参与政治。在政治参与中提升学生的政治意识,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保持正态的政治情感,做关心政治、推进政治文明的生力军,成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政治制度的实践者、拥护者、支持者。

(3)推进民主政治建设。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任务十分艰巨,要实现政治的民主化、法制化、科学化、公开化、清廉化,必须依据全党和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而其中政治教育则起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前导性作用,特别是在教育、科技、文化等知识界中尤为重要。

6.4.2 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1)政治理论教育内容和形式。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法律、国际政治、时事政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内容的理论教育。这种内容的教育要坚持理论的宣传讲解,同时注重学生个体的感受和体验,不断提高理论教育的实际效果。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政治生活、政治活动的实践。使学生在政治参与中,培养政治意识,树立正确的政治心理和政治信念,培育正确的政治价值观,规范自己的政治行为。引导教育对象积极的政治参与是政治教育的基本形式,与政治理论教育二者构成政治教育的最重要的两个环节。因此,高校的政治教育,要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参加党团组织、公民选举、民主办学、校务公开等具体的政治活动,从中培养学生的政治意识和觉悟。

(3)注意引导学生借鉴西方政治文明成果。在扩大开放的新形势下,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的相互交融越来越多。我们在建设自己的政治文明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是借鉴吸收西方政治文明成果。同时也要分清并过滤不适宜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内容,比如,西方的多党制就不能引进,其道理也要让学生有深入地认识。这些都要通过政治教育的途径帮助学生提高认识,采取正确的态度。

6.4.3 政治教育的深化与改革

(1)要体现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和高校政治教育中的指导地位。这应该是社会主义大学办学导向和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无论怎样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这一点不能动摇、不能改变。

(2)要体现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在“两课”教学和政治教育其它形式中,特别要把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展示给学生,并推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工作。

(3)要体现当代政治文明包括西方政治文明的成果。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伟大任务的同时,特别强调借鉴吸收西方政治文明的成果。这一点也对高校深化政治教育拓展了眼界和视野,对推进政治教育的现代化提供了条件和借鉴。

(4)要体现“以人为本”。在政治教育中,要把学生作为主体来对待,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作用,形成师生互动、高校社会互动的育人氛围,为学生的健康成才服务,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

[1]马振清.中国公民政治社会化问题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95.

[2]郑永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Z].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199.

[3]王玄武.政治观教育通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73.

[4]曲燕,刘胜荣.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研究[J].经济管理者,2009(3).

[5]龚艺华.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成就动机的相关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7(7).

[6]李东明,刘家竹.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教育创新多元价值观与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N].光明日报,2010-02-03.

[7]白玉平.新时期学生管理工作探讨[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3).

[8]李玲.“90后”大学生与高校德育途径[J].新学术,2008(2).

[9]王极盛.青年期心理学[Z].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10]孙其昂.思想政治工作基本原理[Z].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

[11]杨琳.90后大学生信息行为研究——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例[J].新世纪图书馆,2010(2).

[12]刘德寰.年龄论:社会空间中的社会时间[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7.

[13]杨振斌,冯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教程[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4]杨雄.当前须关注的青少年四大问题[J].当代青年研究,2008(1).

[15]刘志礼,魏晓文.提升文化软实力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基于社会结构变迁的视角分析[J].学术论坛,2008(4).

猜你喜欢

外语院校政治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