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孝敬与支配:中西祭祀观及宗教活动比较

2012-03-20

外国语文 2012年1期
关键词:波塞冬奥德修崇拜

杜 荧

(四川外语学院 研究生部,重庆 400031)

我们知道,古代的人类尽管他们肤色不同,地域各异,文化相差,互不相通,但是却始终保持着同样的一种活动——祭祀。所谓祭祀,就是为了追念死者,祭奠神灵、鬼怪,表示崇敬并祈求保佑而举行的仪式。那时的人们,由于对千奇百怪的自然现象很不了解,只好把它们归类于鬼神。既然有鬼神,又对他们不了解,那么就只好献上人类自己中的一分子,或献上各种牲畜、食品,以祈求神灵能保佑自己这一族人类或这一方土地。由于文化的差异,尽管祭祀的形式大同小异,但其目的却不尽相同。因此,在考察我国和西方的祭祀观和宗教学思想时在注意到其间的共同性或普遍性的同时,对其间的特殊性或差异性也予以充分的注意,始终是必要的和有益的。

在中国传统宗教的活动中,其核心内容就是祭祀,它是伴随着神灵观念的产生而产生的,是人们希望各种神灵在支配自身运动时能有利于氏族的生存和发展,因而将最好的礼品奉献给神灵,以期实现这种愿望,天长日久就形成了祭祀的习俗。而在西方宗教中,人在神面前,人命如草芥,极端地践踏生命、摧残身体的圣战殉道或朝圣祭祀至今不绝,常有发生。玛雅神职人员在向神祈求雨水和肥沃的田地时,会把小孩活生生扔进神圣的灰岩洞。对玛雅人来说,这些灰岩洞是他们的水源,并被视为通向阴间的一个入口。这样的情况也广泛出现在欧洲大陆。在欧洲史前噃地发掘的石雕中,囚犯们光着身子、流着血、套着绞索,被带进举行仪式的广场。一名穿戴着黄金饰物的莫切男祭司,一个接一个地将囚犯的喉咙划开。女祭司用一只高脚杯盛接囚犯的血,供男祭司饮用。对他们来讲,牺牲就是为了满足神的欲望,让神服从于人类的首要目的。那么,祭祀也就变成了一种合理交换的巫术模式,一种人支配神的工具。

中国人常说的,是“敬天法祖”,则中国人的祭祀观便自然地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则是祭祖,一则是祭天。中国人在世界各民族中,差不多是一个最讲祖先崇拜的民族。古时候,差不多每一个家庭所供奉的神灵牌上所写的“天地君亲师”中,就有一个“亲”字。

中国人是讲究孝道的。孝道产生了中国独特的祭祀文化,表征着中国传统中对于血亲和人伦情感的体认与尊重。人们视祭祖活动为“孝道”的一项基本内容。孔子认为“孝”的问题实际上是一个“事亲”的问题,而“事亲”的关键则在于有始有终。因而,他在对樊迟解释“孝”时,便列举了“孝”的三项内容,即“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2]79而这就意味着:一个人是否孝敬父母,不仅在于父母在世时他能否千方百计地关心照顾父母,也不仅在于父母去世之后,能否按照葬礼安葬父母,而且还在于在安葬过父母之后,能否按照宗庙制度祭祀父母。其次,一些人还进一步视祭祀为“孝道”的最高尺度。《中庸》第19章中所谓“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即是谓此。这不仅是因为,如荀子所说,“厚生薄死”是“敬其有知而慢其无知”,是“奸人之道”,而且还因为“葬”无论如何只是一个短期行为,而“祭”则构成一种长期活动。而只有在这样的年复一年的长期祭祀活动中,生者一方面才能显示出自己的孝敬之心,另一方面在其灵魂深处才能日益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即为自己所在血缘大家族中的一员,自己即为本家族血缘绵延系列中的一环,从而深情地缅怀先辈的精神和业绩,“以鬼为神”(冯友兰语),以继往开来的历史责任感或历史承担意识,把前辈开创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中庸》第19章讲“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即是谓此。

祭祀中的另一项重大内容是天帝祭祀。《论语·尧曰》中有“唯天为大,为尧则之”的说法。《尚书·尧典》在谈到舜时,也说他“肆类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遍于群神。”在对天帝、诸神及祖先的祭祀活动中,中国人强调一个“敬”字。所谓“祭思敬,丧思哀”[2]74,即是谓此。所谓“敬”,至少有三层意涵:其一是强调对鬼神的“孝敬”。孔子曾说:“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2]79其对鬼神的“孝敬”态度,与当年的大禹毫无二致。其二是强调对该祭祀的都应当祭祀。一次,卫国大夫孙贾问孔子:“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孔子则以为对奥神和灶神都当祭祀,否则,“获罪于天,无所祷也。”[2]79其三,也是最重要的是“诚敬”,亦即他所谓“祭思敬。”孔子及其门徒强调“祭如在,祭神如神在”,要人们在祭祀时心情特别虔诚,要自觉神就在自己眼前。而且,凡当参加的祭祀活动都应当自己参加,由别人代替不得;因为“吾不与祭,如不祭。”[2]79综上可知,中国人的祭祀观包括“孝”与“敬”两层含义,祖先与天帝是中国人的自然的保护神,是保证中国人驱魔避邪、吉祥如意的灶君。

古希腊人生活在一个虔诚的时代。古代“希腊七贤”之一的哲学家泰利斯·封·弥勒特曾经说过:“神充斥一切!”他指出,古代的希腊人几乎都认为世界是神衹创造并由神衹统治的。美籍物理学家贝特在分析欧美社会的生命现象时指出:对一个具体的个人说来,生命从诞生到死亡,从清晨到夜晚,从家庭到社会,始终穿戴着宗教的外衣。没有一幢房子里没有祭奉神衹的场所,没有一天,没有一餐膳食,没有一场音乐会,没有一次集会不带祭祀,不带对神衹的问候。人们遇到每一件活动,信奉每一次欢乐,遭遇每一场烦恼,无论是幸福的欢呼或是痛苦的颤抖时都会感到神衹就在身前脚后,都会渴望地呼唤他们。一切艺术、建筑、绘画、造型、诗歌、音乐和舞蹈都围绕并且服务于宗教,应宗教的需要而发展,连运动员和养马人的体育比赛也是为了表彰神衹和英雄而举办的。[6]

在希腊人的信仰领域里,神话意味着神衹般英雄的传说和故事。如同神话一样,宗教崇拜也是从信仰神衹的意识中产生的,它们两者都牵涉到信仰的原始现象。人们试图在宗教崇拜中寻找一种可能的机会,以便用隆重的仪式把自己和神衹连接一道。希腊人成功地从早期巫术风俗中寻得了宗教崇拜的途径,而希腊的政治家们却把它们统一成为对于神衹的崇拜。宗教崇拜反映了人们对不可知势力以及神衹的信仰。他们试图以崇拜的方式跟神衹建立一种默契和关系,用尊重对方的办法获得对方的恩惠或宽恕。

与中国人相比较,古希腊人并不十分注重祖先崇拜。可是,他们却发展出带有自身特点的英雄崇拜。祖先崇拜往往是某一个家庭的事,而希腊人把一些重要的死者,即英雄看作是整个民族的公共祖先。他们不仅把历史上一些重要的个人当作崇拜的英雄,甚至连一些神话中的人物和古老的神衹,如赫拉克勒斯、珀罗普斯,都被树为全民族崇拜的英雄偶像。希腊人相信,他们取得战胜波斯人的辉煌成果,除了应该感谢众多的神衹以外,还应该感谢保佑地方的诸位英雄。感谢神衹和感谢英雄的办法就是向他们祭供牺牲。希腊人甚至相信可以通过大宗的祭供买得神衹的恩惠,他们感到祭供愈大,愈会受到神衹的宠爱。

然而,在荷马史诗中,牺牲既是对自然神的供奉,也是用来防范自然神的基本措施。波塞冬(Poseidon),这个奥德修斯的自然之敌,其本人就曾考虑过等价交换的问题,因为他一再抱怨说,奥德修斯在他航行的每个阶段里所收到的礼物,都要比他从特洛伊获得的全部战利品多得多——正是波塞冬本人允许他可以随心所欲地这样做。规模庞大的百牲祭就是为了祝福众神而举行的。如果交换物本身就是一种牺牲的世俗形式,那么,祭祀也就变成了一种合理交换的巫术模式,变成了一种人支配神的工具:对众神的僭越恰恰是通过遵奉众神的制度而实现的。

奥德修斯用祭供的鲜血向提瑞西阿斯换来了他成功回归祖国的可喜消息:奥德修斯,你希望我告诉你回归祖国的可喜消息。可是有一个神衹在阻拦你,你不能逃脱他的手掌。这是海神波塞冬。你曾经深深地得罪过他,把他的儿子波吕斐摩斯的眼睛戳瞎。因此,你的归程不会平安。但你不必失望,最后你仍能回到故土。你首先在特里纳喀亚岛登陆。如果你不动太阳神养在那里的圣牛和圣羊,你就能平安回家。如果你伤害它们,你的船和你的朋友就会遭殃。即使你一个人侥幸逃出,也要孤独可怜地过上许多年才能由外乡人的海船载回故乡。你回家后,仍然悲愁和烦恼,因为骄横的男人在挥霍你的财产,向你的妻子珀涅罗珀求婚。你将用计谋或武力杀掉他们。不久,你又得漂流,来到一个地方。那里的人不知道大海,不知道船只,也不知道在食物中放盐调味。在那个遥远的国家里,有人会奇怪地问你为什么在肩上扛一把木铲。这时,你就把船桨插在地上,并向海神波塞冬献祭,请求海神谅解。你把航海知识传给异国的民族,这时海神将会息怒。

祭祀中的欺骗因素就是奥德修斯式的狡诈的原形,也就是说,奥德修斯的许多诡计都有牺牲自然神的背景。他的奥林匹亚同盟恰巧利用了波塞冬出访埃塞俄比亚的机会(这些蛮荒之地的人们不仅依然遵奉波塞冬,还向他供奉了大量的牺牲)[7],安全护送了他们的居民。正是这些让波塞冬爱不释手的牺牲,已经包含有欺诈的因素了。因为借助这种牺牲,波塞冬不仅可以把游移不定的海神限制在特定的地区或神圣领地之内,也可以限制他的权力;而且,为了侵吞埃塞俄比亚的牛群,他也不得不压制住他发泄在奥德修斯身上的怒火。一旦所有人的牺牲被有条不紊地付诸实行,那么所有这些牺牲所造就出来的神就会受到欺骗:它们让神服从于人类的首要目的,并以此瓦解了神的权力。

由此可见,中国传统祭祀活动,是“孝道”的一种表现方式,是对逝去的祖先及天帝的一种尊敬与崇拜。而在西方宗教中,祭祀是为了满足神的欲望,让神服从于人类的首要目的,因此,祭祀变成了一种人支配神的工具。

[1]水影武士.2012末日的沉思[EB/OL].[2009-12-31].(2010 - 01 - 04).http://novel.hongxiu.com/a/190861.

[2]朱熹.四书集注[M].长沙:岳麓书社,1985.

[3]冯友兰.新理学[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

[4]胡平生.孝经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9.

[5]杨伯峻.论语译注[M].上海:中华书局,1980.

[6]古斯塔夫·施瓦布.古希腊神话故事[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06:145.

[7]马克斯·霍克海默,西奥多·阿尔道诺.启蒙辩证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41.

猜你喜欢

波塞冬奥德修崇拜
古蜀国的宗教崇拜
我崇拜的那条“龙”
波塞冬时间
西夏天崇拜研究
论《奥德赛》中奥德修斯的过度自我言说
我最崇拜的人
谁骗谁
奥德修斯的苦难
谁骗谁
POSEIDON海神波塞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