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声调习得研究综述
2012-03-20张洪健
张洪健
(四川外语学院 留学生部,重庆 400031)
1.引言
声调是一种音高变化,它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是汉语语音最显著的特征。一般来说,汉语每一个音节都有四个声调。汉语声调的这种复杂的音高变化,对于对外汉语教学来说,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因此,对外汉语学界研究者历来把声调研究作为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对外汉语声调习得研究取得越来越多的成果。本文拟从汉外声调对比研究、外国学生声调偏误研究、声调习得规律研究、声调教学研究四个方面对当前的对外汉语声调习得研究进行粗略地梳理,以期能理清对外汉语声调习得研究的脉络,找出声调习得研究的重难点,从而为对外汉语声调习得研究的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
本文的参考文献下载于中国期刊网(www.cnki.net),本文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27篇论文作为本文考查的对象。由于对外汉语声调习得方面的论文很多,参考文献本文难以做到穷尽,这也是本文的疏漏和遗憾之处。
2.汉外声调对比研究
泰语、越南语等某些外语是具有声调的,把它们和汉语声调进行对比,找出异同点,对于母语有声调的汉语学习者有重要的作用。目前进行汉外声调对比研究,就研究范围来说,仅限于汉泰声调对比和汉越声调对比,主要有李红印(1995)《泰国学生汉语声调的偏误分析》,蔡整莹、曹文(2002)《泰国学生汉语的声韵调的偏误分析》,吴门吉、胡明光(2004)《越南学生汉语声调偏误的溯因》,陈玉、武青春(2008)《越南留学生的汉语声调学习难点探究》和韩明(2005)《越南留学生声调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五篇,对其他声调语言和汉语对比研究尚未见有论文发表。
2.1 汉泰声调对比研究
泰语有五个声调:中平调、低平调、降调、高平调、升调,调查值分别为33、21、41、45、14。泰语的中平调和汉语的阴平很相似,泰国学生发音时总是习惯性地用泰语中平调来模仿发阴平,因而把阴平的字发得低,调查值达不到55。泰国学生常用升调来代替汉语的阳平,但泰语的升调是低升调,调值为14,音节时长比汉语阳平要长,所以泰国学生发阳平时给人的感觉是阳平拉得过长。泰语的降调和汉语的去声很相似,泰国学生发去声时,总是用泰语的降调来代替汉语的去声。
2.2 汉越声调对比研究
和泰语相比,越南语的声调系统更复杂,它有六个声调,即:平声44、玄声32、问声323、跌声325、锐声45(445)和重声31(331)。越南学生在学习汉语声调时,习惯用母语的声调来代替汉语的声调,用平声代替阴平,用锐声代替阳平,用问声代替上声。越南语的声调起点都比较低,没有全降调,去声的起点比较高,越南语的高起点声调只有平声44和锐声45。因而对于越南学生来说,去声是最难的。“越南学生在母语声调中找不到全降的感觉,只能依靠起点的高来发去声,而锐声是高升的,于是就很容易将去声发成越南语的平声。即使知道了全降的要领,也受高点为4的影响,发成 41、42、43。”(毛丽,2007)
世界上很多语言都有声调,汉藏语系中的语言大都是声调语言,瑞典语也有声调。但近几年的研究成果仅仅局限于汉泰、汉越声调对比研究,研究的范围比较狭小。此外,汉外声调对比研究仅局限于语音层面的对比,重视理论研究,没有提出相应的克服母语干扰的有效学习和教学方法,缺乏切实可行的实践性研究。
3.外国学生声调偏误研究
对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来说,他们有不同的母语背景。有的母语中有声调,在习得声调时会受到母语声调的干扰,表现为习惯性借母语声调代替汉语声调。对于母语没有声调的学习者来说,习得声调时出现的偏误往往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共同性。
3.1 母语为声调语言的汉语学习者的主要声调偏误类型及成因研究
目前对母语为声调语言的汉语学习者声调偏误分析的研究主要有:李红印(1995)《泰国学生汉语声调的偏误分析》,蔡整莹、曹文(2002)《泰国学生汉语的声韵调的偏误分析》,吴门吉、胡明光(2004)《越南学生汉语声调偏误的溯因》,韩明(2005)《越南留学生声调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陈玉、武青春(2008)《越南留学生的汉语声调学习难点探究》,赵金铭(1998)《调查学生母语声调对学习汉语声调的迁移作用》等。对声调语言的汉语学习者声调偏误分析主要集中在对泰国和越南学生的声调偏误分析上,对其他声调语言的汉语学习者的声调偏误研究尚未见有论文发表。
3.1.1 泰国学生的主要声调偏误类型及成因研究
“泰国学生的声调偏误类型主要是:一声调不够高,四声调太长。”(李红印,1995)造成泰国学生声调偏误的主要原因是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在学习汉语语音的时候,泰国学生大多使用母语的声调来替代汉语的声调。泰国学生发音时总是习惯性地用泰语中平调来模仿发阴平,用升调来代替汉语的阳平,用泰语的降调来代替汉语的去声,因而把阴平的字发得低,发阳平和去声时给人的感觉是拉得过长。
3.1.2 越南学生的主要声调偏误类型及成因
毛丽(2007)认为,“越南学生的声调偏误类型主要有:去声不够降(43)或发成阴平(44);阳平起点偏高,上升不平滑(45、445);上声发音前面拖的长,尾音升的短、急促(2212),或只降不升(211)。阴平发音较好,但调值偏低(44)。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去声的偏误。”造成越南学生汉语声调偏误的主要原因也是来自于母语的负迁移。越南学生在学习汉语声调时,习惯用母语近似的声调来代替汉语的声调。由于越南语中没有全降调,越南学生常常借用锐声来发去声,因此很容易把汉语的去声发成越南语的平声。受越南语锐声的影响,越南学生常把阳平发成45或445。受越南语跌声和问声的影响,他们则把汉语上声发成211或2212。越南学生阴平发得比较好,但受母语平声的干扰,常把阴平发成44或442。
3.2 母语为非声调语言的汉语学习者的主要声调偏误类型及成因研究
目前对母语为非声调语言的汉语学习者的声调偏误分析研究主要有:刘艺(1998),高玉娟、李宝贵(2006)等人对日韩学生汉语声调的偏误分析;沈晓楠(1989)、王韫佳(1995)等对美国学生汉语声调的偏误分析;张金梅(2006)、张瑞芳(2008)等对蒙古学生汉语声调的偏误分析;徐瑾(2006)对俄罗斯留学生汉语声调的偏误研究;余瑾、王华(2005)对尼泊尔学生汉语声调的偏误分析以及贺晨吟(2009)对西班牙留学生汉语声调的偏误分析等。
研究者的研究对象虽然不尽相同,分别来自日本、韩国、美国、西班牙、尼泊尔等国,但他们都是来自非声调语言国家。对于这些国家的汉语学习者来说,虽然母语背景不同,在习得汉语声调时出现的偏误不同,但他们在习得汉语声调时出现的重难点,表现出的偏误总体上是一致的。笔者考查了针对不同国家的非声调语言的汉语学习者声调偏误研究,发现他们研究者得出的结论都是大同小异,“来自不同的非声调语言的学习者在学习汉语声调的过程中,表现出了声调偏误类型的共性”(毛丽,2007)。他们出现的偏误集中在阳平和上声相混、去声与阴平的相混,出现声调偏误最多的依次是上声、阳平、去声和阴平。
3.2.1 阳平和上声相混
王韫佳(1995)的调查表明,美国学生常把阳平和上声发成介于两个声调之间的324。刘艺(1998)研究发现:“日韩学生的阳平和上声之间的高低对比小于中国人,它们的声调曲线极接近,有时极其难以分辨。”余瑾、王华(2005)调查结果显示,尼泊尔留学生上声习得最难,经常把上声和阳平相混淆。徐瑾(2006)对俄罗斯留学生汉语声调习得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俄罗斯留学生常把阳平读成上声。
3.2.2 去声与阴平相混
王韫佳(1995)注意到了美国学生去声、阴平相混的问题,“调型错误主要是把去声读为调值与阴平相同的高平调和调值与阳平相同的中升调”。刘艺(1998)也发现日韩学生常把去声发成低平调的或者低降调,而对于高平调的阴平他们则往往念成低平调。这一情况和美国学生的高平调十分相似。徐瑾(2006)也发现俄罗斯留学生常把阴平读成去声,把去声读成阴平。对于尼泊尔留学生,也经常出现阴平和去声相混的情况。
之所以出现上述带有普遍性的声调偏误,主要是因为:学习者的母语都是非声调语言,语言上的差异导致了学习者习得汉语声调时出现语际的负迁移。汉语声调是一种高音变化,学习者缺乏音高变化的经验和感知,“发音时就难免忽高忽低,找不到基调,尤其是音高变化幅度较大的声调,如上声、阳平、去声等,常常出现偏误”(徐瑾,2006)。此外,学习者的母语虽然没有声调,但却有语调,受学习者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学习者习得汉语声调时受母语语调的干扰。王韫佳(1995)、桂明超(2000)等人的研究表明英语语调对美国学生习得汉语声调有一定的干扰作用。刘艺(1998)通过对日韩学生的调查发现,日语和韩语的语调对学习者习得汉语声调有负面的影响。徐瑾(2006)也指出:“客观上俄、汉两种语言发音的差异,决定了以俄语为母语的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时主观上的接受障碍。”
4.声调习得难度研究
笔者检索了大量的论文,并没有发现有人专门探讨声调的习得难度问题,只是在某些研究者的论文中零星地发现了一些关于声调习得难度的研究成果。目前关注声调习得难度的研究主要有:余瑾、王华(2005)对尼泊尔初中高级学生汉语声调习得难度的研究;沈晓楠(1989)、王韫佳(1995)等人对美国学生习得声调的难度顺序的研究;韩明(2005)对越南学生声调习得难度顺序的研究等。
由于学习者的母语不同,受母语的干扰作用不同,加之研究的侧重点和选取语料的不同,研究者最后得到的难度顺序则不完全相同。余瑾、王华(2005)通过对11名尼泊尔学生习得声调的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初级水平的学生习得上声和去声最难,阴平最容易习得;对于中级水平的学生上声最难习得,阳平次之,阴平最易习得;而高级水平的学生声调学习的难度递度为“上声、阳平>去声>阴平”。沈晓楠(1989)认为美国学生学习声调的难度顺序是阴平和去声要难于阳平、上声。而王韫佳(1995)通过实验调查则认为阳平和上声的习得要明显难于去声和阴平。
5.声调教学研究
在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研究中,声调教学一直是研究的重点之一。研究者们希望能找到解决声调教学困难、提高声调教学效果的良策。经过几年的努力,研究者在声调的教学顺序、声调训练模式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5.1 声调的教学顺序
针对不同母语背景的汉语学习者的声调偏误类型、成因及其习得难度,研究者们提出了不同的声调教学顺序。余蔼芹(1988)提出应该先教阴平,然后教去声和阳平,最后教最难的上声。沈晓楠(1989)通过对美国学生学习声调的难度顺序考查,则提出先教阴平和去声,然后教阳平和上声。王韫佳(1995)则认为应该先教阴平和去声,最后教阳平和上声要。虽然他们有细微的差别,但总体上是类似的。根据由易到难的教学原则,大多数研究者比较支持下面的声调教学顺序:针对日韩学生,可以采用一、四、二、三的声调教学顺序;针对欧美学生,则采用一、四、三、二的教学顺序;针对泰国、越南的学生,根据其声调偏误的类型,确定先教什么,后教什么。目前大多数教师倾向于一、四、二、三的声调教学顺序,重点是第三声的教学。
5.2 声调教学方法
通过对苏格兰学生声调偏误的实验分析,陈彧(2006)提出了“声调关键点的假设”,“不同民族、不同母语背景的留学生之所以掌握不好音节的音高变化,是因为他们对各声调的关键部位掌握不到位;如果他们能够把握住这些关键部位,即使总体音高变化还是存在问题,但至少在很大程度上不影响听音人对其声调调类的正确判断。”基于这个假设,陈彧提倡“声调关键点”的教学方法。王安红(2006)则在其《汉语声调特征教学探讨》中倡导“声调特征教学法”,首先引入“高、低、升、降、平”五个概念,接着在“高、低、升、降、平”的示范练习中让学生明白汉语声调的“高低”只是相对的差别,并无固定的音值,接着讲清每个声调的声调特征,最后进行声调训练。蒋以亮(1999)在进行音乐与对外汉语音教学的研究中提出了用音乐来进行声调启蒙教学,学习每一个声调都用唱歌的办法把他们哼出来。
5.3 声调训练模式
王汉卫(2003)在其《基础阶段声调教学四题》认为声调训练应与意义相结合,倡导“四声诵读法”、“以单音节为主的声调练习”、“声调练习中的最小对比原则”、“跟课文生词的结合”等。喻江(2007)则从以学生为中心出发,提出利用人类的通感效应,以“音乐”和“感情”作为引导学生领悟声调的中介桥梁。王韫佳(1995)、关键(2000)则提倡声调教学要“由单字、词语过渡到语流”的训练模式。徐瑾(2006)则提倡先建立留学生的语流语感,在学生有了一定语流语感的基础上再对语流进行切分,即先定调,再分解,再扩展。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该,实验仪器的精细化,研究者对声调教学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关于声调教学方法、训练模式的研究越来越科学化。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声调教学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留学生也能摆脱“洋腔洋调”的尴尬。
6.结论
声调是汉语语音的一大特色,声调教学是汉语语音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也是语言学家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经过研究者多年的努力,声调教学与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声调偏误分析、声调习得规律、声调教学研究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为声调教学提供了极大的指导作用,促进了声调教学水平的提高。本文从汉外声调对比、声调偏误研究、声调习得难度研究、声调教学研究四个方面对近年来的声调教学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希望能对以后的声调习得研究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1]蔡整莹,曹文.泰国学生汉语的声韵调的偏误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2002(2).
[2]陈彧.苏格兰留学生汉语普通话单字音声调音高的实验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06(2).
[3]陈玉,武青春.越南留学生的汉语声调学习难点探究[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8(12).
[4]池杨琴.对外汉语声调教学研究述评[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1).
[5]杜明超.再论美国英语语调对美国学生学习汉语声调的干扰[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3(1).
[6]高玉娟,李宝贵.韩国留学生汉语声调习得偏误的声学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6(1).
[7]关键.声调教学改革初探[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0(4).
[8]韩明.越南留学生声调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5(2).
[9]贺晨吟.西班牙留学生习得汉语声调偏误实验分析[D].暨南大学优秀硕士论文,2009.
[10]蒋以亮.音乐与对外汉语的语音教学[J].汉语学习,2009(3).
[11]李红印.泰国学生汉语声调的偏误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1995(2).
[12]刘艺.日韩学生的汉语声调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1998(2).
[13]马燕华.初级汉语水平留学生的普通话声调误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3).
[14]毛丽.声调偏误与对外汉语声调教学研究综述[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7(2).
[15]沈晓楠.关于美国人学习汉语声调[J].世界汉语教学,1989(3).
[16]宋益丹.对外汉语声调教学策略探索[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9(3).
[17]王韫佳.也谈美国人学习汉语声调[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5(3).
[18]王汉卫.基础阶段声调教学四题[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3(3).
[19]王安红.汉语声调特征教学探讨[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3).
[20]吴门吉,胡明光.越南学生汉语声调偏误的溯因[J].世界汉语教学,2004(2).
[21]徐瑾.俄罗斯留学生汉语声调偏误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3).
[22]余蔼芹.声调教学的商榷[C]//第一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选,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88.
[23]余瑾 ,王华.尼泊尔学生汉语声调偏误分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24]喻江.声调教学新教案[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1).
[25]张金梅.蒙古国人学汉语“洋腔洋调”分析及其对策[J].语言教学研究,2006(10).
[26]张瑞芳.蒙古留学生汉语语音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9).
[27]赵金铭.从一些声调语言的声调说到汉语声调[C]//第二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