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对医院跌倒预防相关环境安全管理的认知现状调查1)
2012-03-19鲍美娟
鲍美娟,董 宁,张 林
Bao Meijuan,Dong Ning,Zhang Lin
(Public Health Clinical Center of Shanghai City,Shanghai 201508China)
跌倒是指病人身体的任何部位(不包括双脚)意外地“触及地面”[1]。跌倒的发生是病人生理、病理、药物、心理、环境、文化等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2]。防范住院病人跌倒一直是医院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评价医院医疗护理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而在预防住院病人跌倒的过程中护士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研究旨在调查护士对医院跌倒预防相关环境安全管理的认知现状,分析影响因素,以期为制订预防住院病人跌倒相关知识培训计划及安全制度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调查我院2010年11月—2011年5月部分科室的注册护士(临床工作时间>1年)共142人,均为女性;年龄20岁~41岁(29.79岁±5.03岁);学历:中专47人,专科85人,本科及以上10人;职称:护士90人,护师50人,主管护师2人;工作年限:1年~22年(8.48年±5.27年);科室:内科63人,外科28人,妇产科28人,ICU 23人。职务:护士长10人,科护士长3人。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及工具 采用问卷调查法。①护士一般资料调查表: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学历、职称、工作科室、工作年限、职务等。②医院跌倒预防相关环境安全管理调查问卷:该问卷为复旦大学护理学院住院病人跌倒预防临床实践指南小组制定。问卷的内容主要涉及护士对医院跌倒预防相关环境安全管理制度的了解,共20个条目,采用5级计分法,1分为非常不同意,2分为不同意,3分为中立,4分为同意,5分为非常同意。其中第3个条、第16个条为反向题,采用反向计分。量表得分范围为20分~100分,以总得分的高低表示护士对医院跌倒预防相关环境安全管理制度的掌握情况。该问卷的研制经过上海市4所三级综合性医院和复旦大学护理学院的9位护理管理者、科研人员、教师进行评审,经检验问卷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910,重测信度为0.995。
1.2.2 资料的收集与处理 由复旦大学护理学院住院病人跌倒预防临床实践指南小组成员及相关病房的护士长共同进行问卷的调查和回收。共发放问卷160份,回收有效问卷142份,回收有效率为88.75%。所得资料以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与分析,采用统计描述、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士对医院跌倒预防相关环境安全管理的认知现状 142名护士量表总分为22分~76分(50.02分±17.81分),20个条目得分排序见表1。
表1 医院跌倒预防相关环境安全管理调查问卷得分情况(n=142) 分
2.2 不同特性护士在医院跌倒预防相关环境安全管理得分比较(见表2)
表2 不同特性护士医院跌倒预防相关环境安全管理得分比较(n=142,±s)
表2 不同特性护士医院跌倒预防相关环境安全管理得分比较(n=142,±s)
项目 分组 人数 量表评分 统计值P年龄 20岁~18 53.06±16.19 25岁~ 96 47.70±17.43 F=2.740 0.068 35岁~41岁 28 56.04±18.98学历 中专 47 47.47±16.56专科 85 50.92±18.20 F=0.891 0.412本科及以上 10 54.40±20.36工作年限 1年~ 49 47.33±17.98 6年~ 48 47.50±16.47 F=3.028 0.032 11年~ 33 53.30±18.63 16年~22年 12 62.08±15.34职务 护士 129 49.01±17.49t=-2.163 0.032护士长 13 60.08±18.52职称 护士 90 45.80±17.27t=-3.898<0.001护师及以上 52 57.33±16.45科室 内科 63 50.75±18.01外科 28 53.39±20.95 F=2.300 0.080妇产科 28 42.54±14.79 ICU 23 53.04±14.66
从表2可见,不同职称、职务、工作年限的护士对医院跌倒预防相关环境安全管理的认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护士长、护师及以上职称、工作年限>16年者的得分较高。
3 讨论
3.1 护士对医院跌倒预防相关环境安全管理的认知现状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士对医院跌倒预防相关环境安全管理的认知处于中等水平。其中:“我所在病房病人知道如何使用各类呼叫器”“我很清楚医院内预防跌倒的设施(如呼叫器、床栏等)如何使用”得分最高。分析原因为:病人入院时,首诊护士会对病人及其陪护人员做详细的入院介绍,包括如何使用各类呼叫器、床栏,病人需穿防滑鞋,如厕、洗澡时应小心防止跌倒等。护士宣教后,会请病人或其家属在健康宣教表后签名确认,也作为保护护士的凭证。“我经常巡视有跌倒风险的病人”得分排序第三项,这可能与我院一般主张把病情重、有跌倒风险的病人安排在离护士站近的病房,便于护士随时监护。此外,对于重病人要求护士至少1h巡视病房1次,其他病人2h巡视1次。“我所在病房有跌倒危险的病人有明显的警示标志”得分也相对较高,我院要求年龄≥65岁、病情较重的一级护理病人床头必须悬挂“防跌倒”警示牌,护士站的病人一栏信息表中也有标志,要求护士做好交接班及防跌倒措施。有研究报道,评估为跌倒高危的病人可戴上特制的有特殊颜色(如粉红色)的手圈,并在其床头墙壁和床尾贴上相应的提醒标志,告知工作人员注意预防病人发生跌倒[3-5]。此外,在一些易发生跌倒的区域可张贴相应的警示海报,悬挂警示牌/卡等,提醒病人注意安全。
“我所在病房有跌倒风险的病人随时有人陪同”该条目的认知度较低,推测可能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是部分病人的家属工作较忙,无法来医院照顾病人,而且部分病人的家庭经济困难,没有能力请护工。二是有些病人过高估计自身的能力,对危险性认知不足,下床活动或如厕时不愿意麻烦家属、护工或护士而自己单独行动。崔妙玲等[6]研究发现,病人发生跌倒时很少有人陪伴或看护。因此,对有跌倒风险的病人护士应对病人及其家属作好健康教育,争取家属安排人员陪护病人或者告知病人如厕等易跌倒的活动时请求护士的帮忙。“我能够运用预防跌倒的措施来保护我负责的病人”“我认为现有的跌倒预防措施并不完善”两条目认知度较低。这可能与我院针对病人的防跌倒措施并不十分具体有关,多数护士并未接受过病人防跌倒专业培训,部分护士有对病人进行安全管理的意识,但只告知病人或其陪护人员注意防跌倒,但具体措施却了解不多。周君桂等[7]认为,防跌倒措施的制定要针对每个病人本身存在的风险及特点才会有效,内容(包括跌倒的主要危险因素和相应的预防措施等)做到个体化,定期和持续进行,形式可包括书面材料的发放、墙报和护士等专业人士的口头讲解。黄丽君等[8]研究发现:实施“防跌五步法”(包括跌倒危险因素评估、防范跌倒知识及行为培训、设立醒目警示标志、防范跌倒措施的落实、跌倒处理及报告和考评)不仅能降低高危病人跌倒的发生率和跌倒操作率,同时也降低了跌倒损伤病人的投诉率。
“我认为病人在医院内发生跌倒都应由院方负责”该条目得分最低,而“我认为在教育和预防措施都到位的情况下病人发生跌倒时,病人应当承担责任”条目得分相对较高。霍春燕等[9]的研究也发现:对于病人跌倒护士存在没有责任或有部分责任的误区。大部分护士认为已经提前向病人、家属及陪住人员告知要预防跌倒,但由于各种原因病人仍然发生跌倒,因此护士认为这是意外,不是护士的责任。但随着“举证倒置”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要求医疗机构从因果关系和过错(包括过失)两个方面进行举证,并符合证据规则的要求,如不能排除医疗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医疗机构即要承担一定责任。为了减少不必要的护患纠纷,医院有必要组织护士学习相应的法律法规。护士在尽全力保护病人的同时,也要保护自身的合法安全。对于因种种原因家庭无法陪护的易跌倒高危病人,应详细说明病情并签字为证,以免发生医疗纠纷。
3.2 不同类别护士对医院跌倒预防相关环境安全管理的认知有差异 本调查结果显示,护士长比护士、护师及以上职称者比护士职称者对医院跌倒预防相关环境安全管理的认知上相对较好,这与霍春燕等[9]研究显示的职称、行政职务不同的护士在跌倒预防知识、态度及行为上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的结果不同。施巧完等[10]调查发现:对住院病人跌倒高危因素评估表9项内容中,5项责任护士与护士长评价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护理管理者对于跌倒相关环境安全管理措施的认识较一线护理人员要更加正性,对自我评价更为积极,所以需加强两者间的相互交流,有利于提高病房护士对相关措施的认识。
本调查还发现,工作年限>16年者比工作年限1年~5年、6年~10年者对医院跌倒预防相关环境安全管理的认知度较高。这可能与低年资护士跌倒预防知识掌握不足有关。因此,护士长应根据本专科情况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组织护士学习。冉从梅[11]研究指出,组织全科护士系统学习跌倒的主要原因、危险因素以及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使全科护士的跌倒预防知识和实际应变能力得以提高。因此,作为管理者应该主动营造良好的、积极的科室氛围,加强对护士有关跌倒预防的教育。
4 小结
部分护士对现有的跌倒预防措施认同度较低,不能够运用预防跌倒的措施来保护自己负责的病人,大部分认为病人在医院内发生跌倒不应该由医院承担责任。因此,现有的跌倒预防措施需要完善,建立明确的跌倒责任鉴定体系势在必行。护理管理者与护士对医院跌倒预防安全管理环境的认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者间的交流应加强,对跌倒的评价应建立统一的标准。目前虽然没有证实环境因素是跌倒的危险因素,但不可否认环境因素对跌倒的发生起到了一定作用。期待能设计较长期的环境干预实验来验证环境因素与跌倒间的联系,为环境的改善提供证据。
[1] 胡逢祥,译.因跌倒所致骨折的危险因素[J].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分册,1999,15(1):18-19
[2] 王秀华,何国平.老年人跌倒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J].当代护士,2004(10):91-92.
[3] 廖晓春.九江市养老机构老年人跌倒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评价[D].长沙:中南大学,2007:1-44.
[4] Kerse N,Butler M,Robinson E,et al.Fall prevention in residential care:A cluster,randomized,controlled trial[J].J Am Geriatr Soc,2004,52(4):524-531.
[5] 王柳英.住院老年病人跌倒的原因分析与护理[J].全科护理,2009,7(12B):3239-3240.
[6] 崔妙玲,应燕萍,邓家忠.住院患者跌倒危险因素分析与预防对策[J].广西医学,2007,29(9):1346-1348.
[7] 周君桂,李亚洁,钟小红.老年病专科护士预防患者跌倒的工作模式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3):249-251.
[8] 黄丽君,戴建英,邱玲丽.“防跌五步法”防范住院患者跌倒的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2B):253-255.
[9] 霍春燕,耿笑徽,郭红.对某综合医院护士预防住院病人跌倒的知识、态度、行为的调查[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16):1867-1871.
[10] 施巧完,赵水花.护患双方对跌倒预防的认知评价与对策[J].护理学报,2011,18(10A):60-62.
[11] 冉从梅.住院老年人跌倒原因分析与应用护理程序干预[J].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