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助产专业学生临床综合能力培训方法探讨

2012-03-19李亚兰

卫生职业教育 2012年17期
关键词:助产岗位职业

李亚兰,郎 宾,赵 婷

(宝鸡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宝鸡 721013)

高职助产专业学生临床综合能力培训方法探讨

李亚兰,郎 宾,赵 婷

(宝鸡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宝鸡 721013)

临床技能培训是高职助产专业教学中的核心内容。按照助产职业岗位能力需求,高职助产专业学生临床综合能力包括三大部分,即助产能力、基础护理能力、孕产妇保健能力。明确岗位能力,以助产岗位工作项目为主线确定课程结构;以岗位工作任务为引领确定课程设置;以岗位职业能力为中心确定课程内容;以职业活动为单元组织教学,重视学生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临床综合能力。

高职;助产专业;临床综合能力;培训方法

高职助产专业培养的是临床一线直接从事助产士工作的人才,和本科教育相比,它与职业岗位的关系更具直接性,更需要具备适应临床一线工作的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1]。高级助产技术课程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较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能在各级医院从事助产、护理、妇女保健、计划生育工作的技能型助产人才。本课程承担着助产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中的三大主要任务,故高级助产技术课程是助产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最重要的临床核心课程。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临床综合能力,我们开展了“助产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模式及实训方法研究”院级课题研究。

1 以助产岗位工作项目为主线确定课程结构

助产专业高级助产技术分助产、护理、保健三大模块,各模块再细分具体的工作项目。

2 以岗位工作任务为引领确定课程设置

在临床医院,助产士主要在产房工作,而产房有如下工作任务:正常产的接生,异常产的配合,新生儿的护理,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的识别及抢救配合,产后出血的识别、处理配合及护理,产后2小时观察。其余岗位工作任务类推。

3 以岗位职业能力为中心确定课程内容

通过不同方式将岗位工作项目、工作任务、职业能力转换为课程及课程内容。

(1)将岗位工作项目、工作任务、职业能力与教材内容对接。教材中的妊娠并发症、合并症妇女的护理采取整体护理,主要对孕妇腹部检查、接生、会阴侧切缝合等操作项目进行教授。

(2)将不同工作岗位用到的相同知识合并到一个岗位讲授,如在助产岗位的产前病房、待产室、分娩室关于识别和监护正常和异常产程(第一、二、三产程)的工作任务的完成都需要“孕妇腹部检查、骨盆外测量”,而在产科门诊、产前病房、待产室、分娩室岗位都要用到,现将这部分内容合并到产科门诊讲解。

(3)将填写孕产妇保健卡、产程观察记录、分娩记录等记录内容可分解到产科解剖、生理及孕产妇管理等内容中讲授。

4 以职业活动为单元组织教学,采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在具体授课中,以职业活动为单元组织教学,采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突出学生临床综合能力培养。如助产岗位中的分娩室,讲授完正常和异常产程的识别和监护理论知识后,即利用仿真的实训室和实训模型进行相应的技能训练,利用高级母婴分娩与急救模型的功能,对学生进行综合技能训练,然后到医院分娩室见习、实习。其他职业活动依次类推。

5 在教学过程中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课程教学手段强调现代化,教学方法强调多样化。将课程教学内容分解为若干职业活动单元,每个单元又包含若干个知识点,根据知识点的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突出高职教学的特色。

5.1 依据岗位职业任务特点选用适合高职生的教学方法

5.1.1 启发式教学法 按照人类认识事物的思维模式,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顺序(概念—病因—病理—临床表现—治疗—护理)进行修改,按临床表现—病理—病因—概念—诊断—治疗—护理的顺序讲解。

(1)通过多媒体展示临床案例,激发学生好奇心,调动学生主动探索的积极性。教师利用设疑、寻思、暗示、点拨等方法,运用多媒体边展示边引导学生观察临床表现、导致临床表现的病理基础,然后引导学生寻找引起这些病理改变的病因并总结概念。

(2)将学生引入临床诊断的思维过程,展示体检、辅助检查的方法及结果,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逐步展示治疗过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护理诊断、护理措施,最后利用多媒体以总结的方式逐步将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展示出来。这种教学方法可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成师生互动,锻炼学生观察病情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5.1.2 案例教学法 可采用课前案例导入、课中案例插入和课后案例测评的方式进行。通过临床鲜活的案例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进行演示,吸引学生注意力,培养其想象力和思维力,有利于知识的记忆与巩固。比如教师先展示案例、提出问题,然后展开教学,精讲基础知识—回放案例—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案例。妇产科常见疾病部分的知识均有相关的案例补充。

5.1.3 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法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参与性不强,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基于工作过程的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PCLL)是设置疑问—引导学生思考—教师反馈、认定。此教学方法的最大特点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性,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在全面掌握知识的同时加强了素质和能力培养。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强调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2]。

5.1.4 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学方法上,摈弃“先理论后实验”教学模式,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即“理实一体化”,将理论与实验相结合,边讲边看、边学边做,使理论与实验密切结合,既可以节省总课时数,也增加了教学内容[3],同时使学生对知识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如在讲解女性生殖器解剖内容时,可直接在一体化教室进行,通过骨盆模型示教,使抽象的名词概念具体化,解决了以往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

5.2 实践性较强的工作任务可依据其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5.2.1 仿真实训法 重视实训室示教,加强学生模拟操作。妇产科涉及病人隐私,临床教学中找病人示教较困难,因此,采用实训室模拟人示教及实训是基本技能训练必不可少的手段。如妇科检查、产科腹部触诊、骨盆测量、会阴切开缝合等都可在模拟人上示教及实训,并要求学生视模型为病人,检查过程与病人要有必要的语言沟通,态度严肃,动作得体、到位、轻柔,特别强调男医生检查病人时,要有第三者在场等注意事项。教师按照临床实际情况营造仿真的环境,利用模拟人开展实验,给学生提供完整的工作过程,让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反复进行各种操作技能训练,保证实践教学的有效性[4]。

5.2.2 角色扮演法 有些实训项目可在学生身上相互练习,达到真实的效果。如产前检查项目中的“骨盆外测量”内容,可让学生相互扮演孕妇和医生、助产士,通过相互测量各自的骨盆径线完成工作任务。

5.2.3 同学相互指导实训法 将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设有小组长,课余时间相互练习,由小组长负责课余时间的技能考核,以强化学生的操作能力。

5.2.4 引导式教学法 即教师演示、讲解,进行传统的示范性操作。在一些助产技术技能学习中,仍采用这种教师“教”、学生“做”的经典方法,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5.2.5 病例讨论法 以医院的真实病例为基础,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学生的临床水平,选择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相对典型、难度适中、资料齐全的病例,通过小班的形式,组织学生按护理程序讨论护理诊断、护理目标、护理措施,加强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提高其临床实际工作能力。

5.2.6 任务驱动、项目引领、行动导向教学法 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5]。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引领、行动导向”教学法,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和评价者,熟练掌握专业技能,锻炼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

5.3 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

5.3.1 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多媒体播放视频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化,复杂的知识简单化,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提高其学习兴趣,保证教学效果。

5.3.2 多媒体教学弥补了临床见习的不足 我院护理专业学生较多,而附属医院距离校区较远,所以,临床见习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为弥补见习不足,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临床实景,提高教学的直观性,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5.4 与助产专家委员会一起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

5.4.1 制定职业能力评价标准 单项知识点:实践能力考核按照准确熟练、准确欠熟练、准确不熟练、不准确不熟练进行评价。综合能力考核根据职业活动制定综合实践能力评价标准,通过判断问题是否准确、处理是否正确、职业素质高低来衡量。

5.4.2 按岗位模块设计课程综合实践能力评价标准 妇女保健占25%,助产占50%,护理占25%,每一岗位模块包括实验报告(3%)、课堂考勤(2%)、平时测评(素质及能力)(20%)、课堂表现(2%)、学习态度(2%)、创新意识(1%)、结果性评价(素质及能力)(70%)。

5.5 建立程序化试题库,改革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也被称为临床多站考试,被认为是目前评价学生临床能力最好的方法,近10年在国际上备受推崇。通过模拟实际病例编制涵盖病史采集、病历分析、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结果分析、诊断、鉴别诊断、治疗、预后等实践能力的程序化试题库,以计算机为工具进行考试,并结合在模拟病人身上进行体格检查及基本技能操作,训练和考核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具有客观性、公正性和可行性。

[1]赵敏珍,金庆跃.高职助产专业循序渐进式技能培训模式对毕业实习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32):4003~4004.

[2]贺艳敏,周立华,林崇华.浅谈助产专业教学改革的必要性[J].中国妇幼保健,1991,6(3):17~19.

[3]李娟,范芹,万学英,等.不同层次学生对护理学基础教学方法兴趣差异性的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9,24(9):28~30.

[4]杨玉杰.助产专业产科实践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06,3(18):131~132.

[5]姚伟妍.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J].学理论,2011(24):183~185.

G420

A

1671-1246(2012)17-0100-02

注:本文系宝鸡职业技术学院院级科研课题(BZK-2010010)

猜你喜欢

助产岗位职业
宫底按压助产法在产房助产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无保护会阴助产术配合分娩镇痛对促进自然分娩的积极作用
联用气囊仿生助产技术与分娩球为产妇助产的效果
职业写作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我爱的职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