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活劳动耗费节约理论刍议

2012-03-19

关键词:节约马克思劳动

冯 华

(湖北大学 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430063)

马克思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加入商品的总劳动时间,即过去劳动的时间和活劳动的时间”[1]290。劳动时间是作为生产力要素的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相结合运行的时间,是生产力发挥作用过程的时间,它是商品生产过程所经历的循序渐进的时间中最重要的时间。马克思着重从产业资本的生产过程来阐述节约的具体内容。本文拟对马克思活劳动耗费节约理论的内容、实质及其意义进行梳理与阐明。

一、马克思活劳动耗费节约理论的内容

价值创造是由过去劳动和活劳动使然,或者说,创造财富的劳动时间包括物化劳动时间和活劳动时间。过去劳动又称物化劳动,是以生产资料的形式存在的过去的劳动;活劳动是再生产过程中新投入到劳动对象中的抽象劳动。活劳动时间的节约,主要表现为直接生产过程中的劳动时间节省,如排除多余的无效的劳动等,其主要是通过科学技术和高效率的生产设备投入生产实践等途径来实现的。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生产使用价值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只能是一定社会生产条件下的必要劳动时间,超过必要劳动时间的额外时间不形成价值。“每种商品的价值都是由提供标准质量的该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决定的”[2]201。马克思主要从减少劳动者所引起的节约等四个方面来论述活劳动耗费的节约。

(一)减少劳动者所引起的节约

马克思在分析节省活劳动和增加利润的关系时指出:“节省劳动——不仅节省某种产品所必要的劳动,而且也节省所雇佣的工人人数——和更多地使用死劳动(不变资本),都表现为经济上完全合理的行为,看来决不会损害一般利润率和平均利润。……而且在某些情况下反而会表现为增加利润的直接源泉。”[1]190这就是说,减少直接生产过程中的劳动者能够降低生产费用,从而相应地增加利润并提高劳动生产率,因为“较高的劳动生产率表现在:资本只须购买较少的必要劳动,就能创造出同一价值和更多量的使用价值,或者说,较少的必要劳动能创造出同一交换价值,使用更多的材料,并创造出更多量的使用价值”[3]363-364。

(二)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的节约

李嘉图在《价值和财富,它们的特性》一章中说:真正的财富在于用尽量少的价值创造出尽量多的使用价值。换句话说,就是在尽量少的劳动时间里创造出尽量丰富的物质财富[4]。财富是人类劳动时间的凝结,劳动时间的凝结形成商品的价值,价值是财富的存在形式和载体。马克思认为:“劳动时间的每个相应部分都由一部分必要劳动和一部分剩余劳动构成。”[3]576-577由此可知,仅从劳动时间而言,它就是由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这两部分所构成的;对于劳动者而言,两者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工作日。马克思把生产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时间称为必要劳动时间,即用于生产维持人自身的劳动力所必需的物质生活资料的必要劳动所花费的那部分时间,而剩余劳动时间则是超过必要劳动时间之外、用于剩余价值生产的时间。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是呈相反方向相关变动的两种劳动时间。也就是说,必要劳动时间越长,剩余劳动时间就越短,反之亦然。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四篇中表明,节约劳动时间实际上相当于减少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地,资本家追求的是尽可能延长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从而不断攫取和占有剩余价值或利润。相对剩余价值正是以发展生产力、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以及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为特征。在工作日长度一定且不变的前提下,剩余劳动时间的延长必然是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相对剩余价值是由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和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那么,怎样才能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呢?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四篇第十章中对此作了详尽的阐释。他认为,要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就必须降低劳动力价值,即降低劳动者维持生存所需的必要生活资料的价值量,因为劳动力价值决定着再生产劳动力价值所必要的劳动时间。那么,又怎样才能降低劳动力价值呢?不言自明,要降低劳动力价值就必须提高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可以缩短单个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而使较小量的劳动获得生产较大量使用价值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工人所消耗的生活资料的数量不减少,但生活资料的价值下降了,从而使劳动力的价值也下降了。所以,要进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就“必须变革劳动过程的技术条件和社会条件,从而变革生产方式本身,以提高劳动生产力,通过提高劳动生产力来降低劳动力的价值,从而缩短再生产劳动力价值所必要的工作日部分”[2]366。

(三)劳动力本身带来的劳动时间节约

马克思认为,劳动力本身带来的劳动时间节约的前提,要求劳动力应该在正常条件下发挥作用,“就是劳动力本身的正常性质。劳动力在它被使用的专业中,必须具有在该专业占统治地位的平均的熟练程度、技巧和速度。而我们的资本家在劳动市场上也买到了正常质量的劳动力”[2]228。活劳动时间的节约主要表现为直接生产过程中劳动时间的节省,同时排除多余的无效的劳动等。

马克思认为,资本家为了节约活劳动,必须采取多种措施。第一是对工人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统筹管理。资本家小心翼翼地注视着工人,生怕工人有半分钟不劳动而被浪费掉。资本家侵占了“个人受教育的时间,发展智力的时间,履行社会职能的时间,进行社交活动的时间,自由运用体力和智力的时间”,还“侵占人体的成长、发育和维持健康所需要的时间。它掠夺工人呼吸新鲜空气和接触阳光所需要的时间。它克扣吃饭时间,尽量把吃饭时间并入生产过程本身,因此对待工人就像对待单纯的生产资料那样,给他饭吃,就如同给锅炉加煤、给机器上油一样”[2]306。第二是实行严格的分工。通过严格的分工提高劳动者的劳动技能,从而缩短了制造单件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资本家用协作产生的种种新生产力来缩短制造产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第三是提高劳动强度。主要是凭借改进和加快机器运转速度以及增加工人看管机器的数量。第四是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资本家付出必要的学习和训练费用,对工人进行严格的训练和管理。第五是将科学的劳动组织和工资制度结合在一起完善竞争和激励机制。这些都使得劳动者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单位产品劳动时间得到了极大的节约。

(四)资本与劳动的对抗性节约

对抗性节约是指资本家靠牺牲活劳动者即工人而实现的节约。马克思指出:“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一切提高社会劳动生产力的方法都是靠牺牲工人个人来实现的;一切发展生产的手段都转变为统治和剥削生产者的手段,都使工人畸形发展,成为局部的人,把工人贬低为机器的附属品,使工人受劳动的折磨,从而使劳动失去内容,并且随着科学作为独立的力量被并入劳动过程而使劳动过程的智力与工人相异化;……并且把工人的妻子儿女都抛到资本的扎格纳特车轮下”[2]743。资本家为了节约不变资本,不顾工人的生命安危,压缩生产活动空间。“这种节约的范围包括:使工人挤在一个狭窄的有害健康的场所,用资本家的话来说,这叫作节约建筑物;把危险的机器塞进同一些场所而不安装安全设备;对于那些按其性质来说有害健康的生产过程,或对于像采矿业中那样有危险的生产过程,不采取任何预防措施,等等”[1]101。这些虽然为资本家节约了不变资本,提高了利润,但它却是以牺牲工人的健康甚至是生命为代价的。因此,资本家的发家致富和一切提高社会劳动生产力的方法都是靠牺牲工人个人来实现的。资本主义社会内部人与人之间充斥着不平等,存在着尖锐的阶级利益冲突和不可调和的阶级对抗。关于这种对抗性的节约,马克思一针见血地指出:“资本主义生产尽管非常吝啬,但对人身材料却非常浪费。”[1]10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迫使每一个企业实行节约,但是它的无政府状态的竞争制度却造成社会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最大的浪费,而且也产生了无数现在是必不可少的、但就其本身来说是多余的职能”[2]605。

二、马克思关于活劳动耗费节约理论的实质

时间,这个东西被奥古斯丁称为:“没有人问我,我倒清楚,我想说明,便茫然不解了。”[5]但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文本中,时间得到了清晰的阐发。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曾经指出:“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空间和时间,时间以外的存在像空间以外的存在一样,是非常荒诞的事情。”[6]时间作为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表示物质运动的过程与连续性——这是从哲学的视角来言说的;马克思则从哲学与经济学的结合点,联系经济与人文,运用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来言说时间。马克思指出:“时间实际上是人的积极存在,它不仅是人的生命的尺度,而且是人的发展的空间。”[7]而“真正的经济——节约——是劳动时间的节约(生产费用的最低限度——和降低到最低限度)。而这种节约就等于发展生产力”[8]107。也就是说,一切节约都是时间的节约,而活劳动耗费节约就是劳动时间的节约。

“哲学上的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展开,是物质运动规律性的表现。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人类劳动也是一种运动,这种运动形式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因此,社会的时间和空间就是人类劳动这种运动以及由它发展出来的各种其他实践活动的持续性、顺序性和广延性、伸张性”[9]。马克思认为,劳动者和生产资料是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从在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物质方面来看,每一个资本都分为生产资料和活的劳动力;这种构成是由所使用的生产资料量和为使用这些生产资料而必需的劳动量之间的比率来决定的”[2]707。 马 克 思 在 《经 济 学 手 稿 (1857-1858年)》中指出,社会时间源于人的社会劳动。因此人们在劳动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持续性和广延性就是这种社会的时间缩影。劳动的持续性就是劳动的过程即活劳动,而劳动的广延性就是劳动呈现的状态,即对象化劳动。马克思也正是基于劳动的这种二重性,把时间划分为两种形态:一是作为对象化劳动在空间上存在的“物化的劳动时间”即生产资料;一是作为活劳动在时间上存在的“主体的劳动时间”。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版的第一卷中曾经谈到:“我们现在知道了价值的实体。这就是劳动。我们知道了价值的量的尺度。这就是劳动时间。价值的形式(正是它使价值成为交换价值),有待分析。现在先要较详细地阐明那些已经发现的规定。”[10]明确指出形成商品价值实体的是抽象劳动,只有人类劳动才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使用价值或财物具有价值,只是因为有抽象人类劳动对象化或物化在里面。那么,它的价值量是怎样计量的呢?是用它所包含的‘形成价值的实体’即劳动的量来计量。劳动本身的量是用劳动的持续时间来计量,而劳动时间又是用一定的时间单位如小时、日等作尺度”[2]51。

根据马克思关于原料和辅助材料中所含劳动量的减少,就是 “来自原料和辅助材料的价值部分,必须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减少,因为就这些材料来说,这种生产率正好表现在:它们的价值已经下降”[1]290,一方面,反映了原材料利用率的提高、凝结在生产资料中的劳动时间节约、经营管理的加强以及浪费的减少,等等;另一方面,则是固定资本价值的转移。马克思从固定资本方面分析,认为劳动时间的节约或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特征表现在:生产中固定资本部分大大增加了,因而其中由于损耗而转移到商品中的价值部分也大大增加。那么,如何证明劳动时间的实际节约呢?这里的关键就是“必须使固定资本由于损耗而转移到单个商品中的追加价值部分小于因活劳动的减少而节约的价值部分”[1]290,即 “正因为固定资本的价值转移增加的部分小于它所代替的活劳动的部分,商品的价值总量才会降低,因而也就实现了劳动时间的节约。劳动产品同样是活劳动的物化,所以在消费过程中对产品的节约,也是对生产产品的劳动时间的节约”[11]236。

在《资本论》中,从探讨商品的二重性——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开始,马克思提出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抽象劳动,其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2]52满足人类衣食住行需要的物质资料是人类劳动的结果,劳动是社会财富的源泉。而物质财富的积累又是经济增长的基础。构成社会财富物质内容的使用价值是人类具体劳动的结果。而劳动消耗的多少以劳动时间来衡量,抽象劳动的耗费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范围内凝结为商品的价值。加入商品的劳动总量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都可还原为一定数量的劳动时间。所以,在商品生产的社会里,一切生产过程的节约、生产资料的节约和活劳动耗费的节约,归结起来,也就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节约。人力的节省就是活劳动的节约,物力的节省就是物化劳动的节约,财力的节省就是活劳动和物化劳动节约的货币表现。而物化劳动归根到底可归结为活劳动,活劳动量由劳动时间来计量。正因为社会财富是劳动时间的凝结,所以一切节约归根到底都可以还原为时间的节约,对形成社会财富的人力、物力、财力诸因素的节约,也都是劳动时间的节约。

三、马克思关于劳动时间节约理论的意义

马克思关于劳动时间节约理论的意义,普适于自有商品经济以来的所有社会经济形态,也适用于社会经济运动的每一个环节。经济效率增长就是反映一个经济以最小的投入(成本)生产一定水平的产出,即反映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节约。“所谓经济效益,是指经济活动中劳动耗费与劳动成果之间的对比。经济效果可以有两种表现,一种表现是生产要素的利用率,一种表现为社会劳动的节约程度。在社会生产中,时间的节约不仅意味着物质资源的节约和充分利用,而且意味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时间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劳动生 产 率 与 经 济 效 益 成 正 比”[11]165-166。经济效益或者说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取决于生产的多种因素,而对各个生产要素的使用及综合运用,又全都表现在企业生产的单位产品所耗费劳动时间的节减上,即提高本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在市场竞争中,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高于同行业的社会平均水平,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则获取超额利润而大赢;低于同行业的社会一般水平者,则亏损生产成本而挫败。在商品生产的流通所经历的时间中,只有劳动时间才创造价值并增殖价值。对生产中物质要素的合理利用,是对凝结于这些物质资料中的已经消耗掉的劳动时间节约。劳动时间节约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类从事物质资料的生产,没有劳动时间的节约就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劳动时间的节约可以在同样多的劳动时间生产出更多的产品,使得剩余产品增多,从而增加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增加社会财富。劳动时间愈节省,生产经营所耗费的费用就愈低,而劳动生产率和剩余产品率或剩余价值率则愈高。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剩余产品率或剩余价值率愈高,积累率就愈高,因而扩大再生产和经济增长的速度也就愈快,社会发展的速度也会相应愈快。又因为劳动时间表现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结合,节约劳动时间就等于加速资本循环与周转,其结果将会使企业从多方面获利。企业经营者时时处处抓紧单位产品劳动时间的节减,如通过提高劳动技能熟练程度来节省,通过对生产资料在生产过程中的高效利用来节省,通过生产流程、生产管理的优化增效来节省,尤其是通过科学技术在生产要素上的应用来更多节减单位产品的劳动时间。可以说,劳动时间节约是降低生产经营费用、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率的别称。在一切经济规律中,劳动时间节约规律是其他一切经济规律发挥作用的基础。

撇开资本主义生产目的不说,从社会化生产和市场经济运行的角度考察,马克思劳动时间节约理论中有关劳动时间节约的原则、方法以及资本节约具有异化性质的论述,一样能给人们有益的启示,其理论贡献和意义重大。劳动时间节约是解决资源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矛盾的一种手段。劳动时间节约规律,本质上是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社会物质活动各要素之间的一种内部联系。劳动时间的节约大大发展了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率,创造出了更多的价值,由提高社会生产力节约出闲暇时间来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和可行性,更为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最有价值的时间保障。劳动时间节约能使劳动者获得充分的自由时间。“自由时间——不论是闲暇时间还是从事较高级活动的时间——自然要把占有它的人变为另一主体,于是他作为这另一主体又加入直接生产过程。对于正在成长的人来说,这个直接生产过程同时就是训练,而对于头脑里具有积累起来的社会知识的成年人来说,这个过程就是[知识的]运用,实验科学,有物质创造力的和对象化中的科学。”[8]108由此可见,自由时间是直接为发展社会生产力而进行的科学活动时间,是从事较高级的脑力劳动的时间。只有具备了不断扩大自由时间这样的条件,人类的类特性和每个社会成员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马克思指出:“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和在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范围内生成的。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它是历史之迹的解答,而且知道自己就是这种解答。”[12]297因此,社会主义劳动的效率与公平,是根源于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价值尺度,是社会主义劳动的本质规定,是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现实要求的适时回应。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一方面,意味着在劳动量不变即劳动者人数、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不变的条件下,单位时间内得到更多的劳动产品;另一方面,意味着劳动者由此更主动地发挥自己的劳动能力和创造能力,更好地满足个人和社会的需要,以及拥有更多的闲暇时间供自己自由支配。反对通过延长劳动时间、增加劳动强度的办法来提高劳动生产率。

劳动时间缩短就意味着自由时间的增加,这就是说,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与自由时间的扩展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成正向关系。可见,人类只有不断缩减劳动时间增加自由时间,才能为自身的自由活动和发展开辟广阔天地,才能逐步由必然走向自由。人类只有充分地获得自由时间,才能消除异化现象,“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就是说,作为一个总体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12]303。

[1] 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3]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3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281.

[5] 奥古斯丁.忏悔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242.

[6]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92.

[7]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532.

[8] 马克思,恩斯格.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9] 张雄,鲁品越.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及其当代意义[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3:31.

[10]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4.

[11]王进.现代经济哲学[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3.

[1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节约马克思劳动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论马克思的存在论
节约
节约
节约
热爱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