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中的应用
2012-03-19李革
李 革
(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3)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中的应用
李 革
(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3)
行动导向教学坚持“为行动而学习”的原则,尽量让学习者“通过行动来学习”。笔者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实践中以行动导向教学理念为指导,教学效果显著。
行动导向教学法;高职;概论课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作为德育的主渠道,对培养学生形成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人生观、道德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成为社会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书本化,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浓,教学实效性不高等现实问题长期存在。为改变这一现状,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笔者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毛概”)课教学实践中尝试采用了行动导向教学法,收到了显著效果。
1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思想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德国为培养具有职业能力的技术人才而建立的一种现代化职业教育模式[1]。它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学习情境为主线,以真实或模拟的职业活动为载体开展教学。它遵循“为行动而学习”的原则,即让行动成为学习的起始点,并尽可能地让学习者“通过行动来学习”。它强调:教学应以学生的学习行动为主,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管理者、协调者、监督者[2],在教学中师生互动,让学生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技能与知识,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它主张在教学中以实践性问题的方式穿插关键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对高职毛概课的教学改革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2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毛概课教学中的应用
根据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教学思想,笔者对毛概课的教学进行了一些改革尝试与探索,构建了以行动为导向的课堂教学模式。
2.1 基本思路
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规律和高职生的认知特点,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以实际问题为中心,将教材中的重点内容整合成若干专题,每个专题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分别采取讨论式、案例分析式、情境式、社会调查、专题研讨教学法开展教学,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通过自己的行动学习知识和培养职业能力,把所学的知识内化为觉悟和素质。
2.2 具体做法
2.2.1 讨论式教学法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达到对高职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关键在于让学生开动脑筋,思考问题,互相交流,取长补短,相得益彰。采用讨论式教学法,可较好地达到这一目的。
如在讲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时,笔者对学生提出了以下讨论题目:为什么要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其历史进程是怎样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给我们怎样的启示?通过巧设疑问,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得到任务后纷纷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并汇报发言。学生通过这样的自主学习了解了为什么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历史进程,并且知道了不管是搞好国家建设还是搞好个人学习、工作、生活都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能照搬照抄,要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创新。在讲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时,笔者采用同样的方法,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和教师的总结,明白了为什么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知道了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不断创新,走适合自己的路;知道要搞好国家建设和搞好个人学习、工作就要从国家和个人的实际出发,解放思想,不断创新。这就改变了毛概课教学中长期存在的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现象,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中提高了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公众演说能力,还学会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所蕴含的思想观点、认识路线和分析方法,指导自己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从而实现了毛概课的课程目标。
2.2.2 社会调查教学法 毛概课的课程目标之一是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并能自觉地接受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而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能否被学生接受,就要看他们能否感觉到、体会到其实际价值,了解其意义所在。通过采用社会调查教学法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加深理解,收到入脑入心的效果。因此,笔者在教学中把社会调查作为教学和考核的重要内容。如在讲授“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时,笔者布置了一个“改革开放前后我的家乡、我的家庭的变化”的社会调查任务。由于现在的学生大多是“90后”,对改革开放前的中国以及过去自己家庭的情况了解甚少,过着不愁吃、不愁穿的生活却不知足,不知道今天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因此,通过布置调查任务,让他们真正感受到改革开放前后自己家乡和自己家庭的变化,感受到党实施改革开放政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也看到改革开放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思考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许多要讲的课本上的理论问题学生通过调查都能得到解决,真正做到了在行动中学习。在讲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时,布置了有关“三农”问题的社会调查,学生接到任务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确定本组的调查方向、调查内容,接着制订调查计划,确定调查的步骤和程序,交给教师审查(经各组学生讨论、教师审查,最后确定的调查方向有:农民收入问题、农民素质问题、农业生产问题、农村乡风文明及村容问题、农民养老医疗问题、农村教育问题等),得到教师认可后,学生按照既定的调查步骤和程序开展调查;调查结束后,学生对调查结果进行汇报、展示,最后由教师进行检查评分。在整个调查过程中,从调查方向的确定,到调查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及最终的评价,都是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自己的调查行动真正感受到了解决好“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性,感受到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探索有利于自己家乡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措施。学生在社会调查中掌握了课本知识并真正地理解和接受了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
2.2.3 案例分析教学法 案例分析教学法是通过对一个或一组案例的描述或介绍,引导学生对这个案例中出现的问题或现象进行分析、讨论,从中得出结论的一种教学方法[3]。案例分析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式的教学法,学生在课堂上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分析问题的结果,而是积极思考案例中呈现的问题,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和讨论得出结论。如在讲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时,给学生提供“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红色山大王”、“进京赶考”3个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学生通过对这3个案例的讨论、分析,明白了中国革命为什么要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为什么要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明白了武装斗争、党的建设、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在讲授“科学发展观”时,让学生讨论、分析“修建青藏铁路”的案例,通过对案例的讨论、分析,学生进一步理解了科学发展观的内容,明白了青藏铁路是科学发展观的充分体现及怎样做才能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
2.2.4 情境式教学法 在教学中通过表演或通过影视媒体创设一定的道德情境,把学生引入情境中,让学生在情境迁移中获得道德体验,并实现道德升华。
(1)通过表演创设情境。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前给学生布置任务,要求学生自编小品,在课堂上进行表演。如在讲授“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时,让学生通过小品模拟了这样一个情境:一个学生在学校饭堂肆意浪费粮食,两个学生会的干部看到出来劝说,结果遭遇白眼和“变态、神经病、无聊”、“我自己出的钱,倒掉跟你有什么关系”等指责。这时,怎么办?同时提出下列问题要求学生讨论:你有在食堂倒饭的经历吗?你能提出减少食堂倒饭菜行为的建议吗?你是否赞成“我自己出的钱,倒掉跟你有什么关系”这一观点?建设资源节约型校园你能做什么?学生面对这一真实情境,结合日常行为各抒己见,辨别是非,评判优劣。教师因势利导,将小品所包含的道理进行归纳,并结合教材内容予以深化。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受到了“润物细无声”的道德教育。
(2)通过影视媒体创设情境。如在教学中,笔者选择了纪录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小平,您好》给学生观看。通过观看影片,使学生对毛泽东及邓小平同志的生平,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产生的背景和相关内容,特别是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和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受益匪浅。
2.2.5 专题研讨教学法 专题研讨教学法是指教学过程中以专题为载体,创造一种类似教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学法。
在教学中,选择课程内容中具有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如下岗问题、贫富差距问题、文化建设问题、环境保护问题、大学生就业问题、台湾回归的途径问题、廉政建设与反腐败问题等;联系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行业发展的实际问题,如农民看病难和看病贵问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问题、医院体制改革等问题。让学生进行项目设计,如就本地区医疗卫生制度的问题向有关方面提出建议,就本地、家乡文化建设向有关方面提出建议,就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向学校提建议,就校园环境保护和白色垃圾的污染及治理向学校提出建议等,形成有一定深度的专题化教学内容。
学生就教师提供的项目,自行分组、自行选题,自行进行专题研讨,自行完成本组的专题研讨并写成小论文,在班上进行汇报交流,在其发言后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提问,师生共同探究。最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这样,既强化了学生对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的掌握,又提高了学生收集信息、使用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培养了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3 实际效果分析研究
3.1 学生对毛概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通过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应用,学生学习意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授课过程中,学生由被动接收变为主动参与;由死记硬背变为自由讨论,积极交流;由教师“一言堂”变为学生与教师双向互动式、合作式的学习[4]。现在学生上毛概课不但不逃课,注意听讲,还对课程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据调查现在学生对毛概课的满意率达到90%以上。
3.2 课程的教育教学实效性大大增强
传统的毛概课教学,教师常常将正确的价值观和一些政治理论“教”给学生,学生虽然记住了这些观点,但不一定从心底里真正认同。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围绕课程内容,结合社会热点和学生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让学生进行调查、探究、讨论或案例分析等,学生在探讨的过程中能深刻领会书本内容,真正从心里接受那些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和价值观,并在实践中将这些知识内化成行动,教育教学实效性大大增强。
3.3 学生的综合素质、职业素养不断提升
毛概课教学引入行动导向教学法,不再是简单地让学生按照教师的安排和讲授去得到结论,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自身的知识结构和学习兴趣,围绕专题、案例或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探究等,最终得出结论。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学习,掌握了方法,学习能力、交流、表达能力不断提高,培养了团结合作精神和创新品质,提高了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为将来走向社会奠定了基础。
4 结语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将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带出困境的一种值得推荐和尝试的方法,但目前所做的探索还是初步的,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还要不断地实践、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总结,促进毛概课教学的进步,使其真正发挥德育功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1]忻洁琳.借鉴行动导向法,构建中职德育课和谐教学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1):47~49.
[2]姜大源.“行为”、“活动”与“行动”辩[J].职教通讯,2003(1):43.
[3]关新.案例及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J].教育探索,2005(12):56~58.
[4]郎振红.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运用[J].职业教育研究,2010(7):109~110.
G424.1
B
1671-1246(2012)17-005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