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BL教学法在临床—病理讨论课中的应用

2012-03-19熊美燕

卫生职业教育 2012年17期
关键词:病理学病理病例

熊美燕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江西 抚州 344000)

PBL教学法在临床—病理讨论课中的应用

熊美燕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江西 抚州 344000)

病理学是一门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采用传统教学法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此,笔者尝试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PBL)教学法,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思考能力。

病理学;PBL教学法;医学教育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化规律,阐明疾病本质的医学基础学科,是一门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过渡的桥梁课程。我校的病理学课程安排在大学的第二学期,此时,学生有了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对于涉及临床病例的内容非常好奇,有本能的探索欲。作为病理学教学中很有特色的“临床—病理讨论课”,其目的是通过课堂临床病例讨论,一方面加深学生对已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并将其运用于临床,解释临床表现;另一方面学生在分析病例的过程中可以锻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医学思维,为后续临床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1]。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虽然学生对临床病例很感兴趣,但由于他们还未系统学习临床知识,临床知识匮乏,对病案所提供的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不理解,教师需花很多时间去解释,而实验课时间有限,给教学带来困难。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在教学中尝试采用以问题为基础(PBL)教学法,因其是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为指导思想,在临床—病理讨论课中有很大的推广和应用价值。PBL教学是强调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提倡以问题为基础的讨论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2]。

1 PBL教学法在临床—病理讨论课中的具体实施

1.1 课前准备阶段

将学生分组。为了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相互讨论,将同一宿舍的6人分成一组,每组安排一个小组长,组长实施轮换制。在上每个章节前,将选择好的病例资料和精心设计的问题资料发给学生,并推荐相关的参考书和网络资源以便他们查找。例如,在病理学各论学完后,提供这样的病例:病史摘要:刘某,男,30岁。突发右下腹剧痛12小时急诊入院。患者于入院前一天下午,因家庭琐事与家人争吵,晚餐饮酒,入睡时感觉胃部不适。约至午夜,突感右下腹部剧痛,呈持续性,顿感心跳加快,全身出冷汗。腹痛2小时后,出现频繁呕吐,腹痛由右下腹逐渐扩展至全腹,患者自感发热,小便短赤,经当地卫生所诊断为“急性阑尾炎穿孔并发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转来本院。患者以往无右下腹疼痛史,自25岁起常有心窝部疼痛,嗳气、反酸频繁,服胃舒平等胃药能缓解,但常反复发作。去年春天曾解出柏油样大便,经医院检查大便隐血试验强阳性。体检:体温38.5℃,脉搏90次/分,呼吸37次/分,血压130/85毫米汞柱。患者呈急性病容,面色苍白,四肢湿冷。心肺检查无异常。皮肤无黄染及出血点。腹部略膨隆,腹肌紧张,有明显压痛及反跳痛,未闻及肠鸣音。化验:血红细胞400万/立方毫米,白细胞总数13500/立方毫米,中性白细胞90%,淋巴细胞10%。X线检查:全部肠襻明显充气,膈下游离气体可疑。治疗经过:入院后,立即剖腹探查,打开腹腔,未闻及粪臭,有黄色混浊的液体总量约500毫升。于胃小弯距离幽门约2厘米处见到一直径2毫米圆形穿孔,遂作胃次全切除术,共住院21天,痊愈出院。设计问题:(1)本病例的诊断是什么?依据是什么?(2)为什么起病时很像急性阑尾炎的症状?(3)患者是否发生休克?属何种类型的休克?(4)患者为什么会出现这些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间有何联系?(5)患者有无出现并发症?出现了哪种并发症?

学生在阅读上述病例内容和问题后,一方面在教师教授消化系统疾病时,会集中精力听讲;另一方面课后会积极复习消化系统疾病,着重理解慢性胃溃疡的病变特点。同时查阅相关临床参考书,理解一些临床术语,包括实验室检查及其正常值,判断和整理他们不理解的内容,并对其中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

1.2 课堂讨论阶段

每组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相互提问,竞相回答;讨论强调自由发挥,不分主次阐述自己的观点,并可针对病例提出自己的问题。此阶段分歧可能很大。如针对上述病例,有的学生初步诊断为慢性胃溃疡,而有的学生初步诊断为胃癌。每组组长总结、归纳众多观点和解释,并以书面形式总结初步结论。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其逻辑思维,又能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教师进一步提示本病例主要问题是正确作出初步诊断,诊断的依据在于患者入院时的临床表现、体征及辅助检查。根据病例提供的资料应诊断为慢性胃溃疡。学生对本病例的初步诊断进一步达成共识,把主要问题锁定为慢性胃溃疡。然后主动复习慢性胃溃疡的病理变化特点,针对学习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如提出患者出现了哪种并发症的问题,学生和组内其他成员共同讨论,以实验报告的形式记录讨论的问题。最后,教师检查实验报告判断讨论是否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同时对一些重要的概念、内容及需注意的问题等进行补充。

2 PBL教学法在临床—病理讨论课中应用的体会

PBL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用于临床—病理讨论课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自学能力等非常有效,但也存在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2.1 实施PBL教学法的优点

(1)这种以讨论为主的教学模式,通过临床病例调动学生综合运用已学知识,有针对性地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既可以激发学生对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探求欲,培养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可以让学生将实际问题与病理学基础理论知识紧密地联系起来。

(2)在PBL教学中,每位学生都要参与问题的分析和讨论,要学会聆听别人的意见、发表自己的意见,当观点不一致时还要学会交流与互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

(3)设计的问题应紧密联系临床,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培养他们的临床思维。

(4)PBL教学以小组为单位,小组中的每位成员既要陈述自己的观点,又要通过相互讨论、交流来达成一致观点,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3]。

(5)在PBL教学中,学生通过查阅相关临床参考书和利用网络资源查找信息,可以很好地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2.2 应用PBL教学法需要注意的问题

(1)教师要选择合适的典型病例。由于学生尚未学习临床医学课程,也没有接触过具体的临床患者,因而对疾病缺乏感性认识。因此,所选的病例要紧密结合实际,既要源于教学目标又要高于教学目标,有利于学生展开思考和讨论,具有一定的未知性。

(2)教师要精心设计讨论问题。设计的问题应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激发学生讨论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3)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在PBL教学中,虽然大部分时间是学生作为主体进行分析、讨论,但还需教师认真加以组织和引导,使学生能开展充分、有效的讨论;同时,还要在学生提出各种疑问时,给予适当的指点和解答。

PBL教学法引入到临床—病理讨论课中既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又与单纯的讨论式教学法有所不同。它是一种着重讨论与交流、讲授与自学的启发式教学法。这种教学法用于临床—病理讨论课,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法。

[1]刁鑫伟,叶明福,张哉根,等.强化临床病理讨论教学的体会[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5,14(3):185.

[2]沈建新,王海燕,王海江.PBL: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J].国外医学(医学教育分册),2001,22(2):36~38.

[3]谢永红.浅谈PBL教学法在病理实验课中的应用及意义[J].右江医学,2004,32(4):387~388.

G424.1

B

1671-1246(2012)17-0050-02

猜你喜欢

病理学病理病例
病理诊断是精准诊断和治疗的“定海神针”
开展临床病理“一对一”教学培养独立行医的病理医生
“病例”和“病历”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流行株感染小型猪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一例犬中毒急诊病例的诊治
不一致性淋巴瘤1例及病理分析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病理学和影像学研究进展
WST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实施
妊娠期甲亢合并胎儿甲状腺肿大一例报告
Meckel憩室并存异位胰腺和胃黏膜并出血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