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师生角度浅谈医学生课外科研活动
2012-03-19张其威赵素慧钮红韩桂圆万成松
张其威,赵素慧,钮红,韩桂圆,万成松
(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广东 广州 510515)
从师生角度浅谈医学生课外科研活动
(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广东 广州 510515)
课外科研活动是培养大学生成为创新型人才,启发其创新思维,培养其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学生和教师两个不同的角度,探讨医学本科生参加课外科研活动的特点及存在的共性问题,并结合实例,分别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今后对医学生及指导教师有所借鉴。
教师;医学生;课外科研活动
创新型人才,即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并能取得创新成果的人[1]。培养大学生成为创新型人才,启发其创新思维,培养其科研能力已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目前国内各高校都将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作为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重点工作,而大学生课外科研活动则是目前大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培养创新精神和协作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突破了长期以来只有研究生才能参与科研实践的局限[2,3]。作为医学院校,主要目标是为祖国的医疗卫生岗位输送大批的医学人才,无论是临床还是教学科研工作都离不开科学探索,因此,医学院校更要注重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培养。我校于2000年推出了“大学生课外科研训练计划”,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组织机构和实施程序[4]。2005年,我校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被评为“广东省反恐技术研究中心”,开展了一系列科研性质的医学综合性实验活动[5],受到本科生的热烈欢迎,他们积极参与,收效甚好。但在开展本科生科研活动的过程中,一些问题与不足随之浮出水面。本文从学生和教师两个角度,对各自在课外活动中扮演的角色分别进行总结分析,以供借鉴。
1 本科生:积极参与课外科研活动
本科生的主要任务是学好基础课,但参与课外科研活动可了解更多研究领域的前沿动态,培养其对科学研究的浓厚兴趣和科学严谨的思维,锻炼百折不挠的探索精神;可以研学相长,扩大知识面及开阔视野。但是,本科生参加课外科研活动应摆正心态,明确目的,正确认识课外科研活动的重要性并处理好基础课学习与实践的关系。
1.1 以兴趣为主导,主动寻找科研机会
大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为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可通过主动查阅各种文献资料,了解许多研究领域的前沿动态,培养对科学研究的浓厚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但在科研过程中难免会有枯燥的重复,这就需要大学生以浓厚的兴趣作为持之以恒的动力。
1.2 拓宽人际关系,大胆适应科研环境
对本科生来说,在实验室进行科研活动的时间非常分散,学生应尽快适应科研环境,积极投入到科研活动中。本科生刚到实验室学习时,由于环境陌生,往往比较胆怯,不敢放手大胆地做实验。因为缺乏专业知识背景,对实验技术感到陌生,也对实验感到迷惑。由于科研小组的课题研究分散在多个实验中,通常学生会无法理解步骤与步骤之间的关系,从而难以从整体上理解课题。因此,本科生在实验室应该不耻下问,使自己更快地融入到新的环境,轻松快乐地学习。这样,学生可锻炼胆量和社交能力,从而拓宽科研中的人际关系。
1.3 兼顾理论学习,合理分配时间
医学院校课程多任务重,如果一味地只搞科研而忽视专业课学习,舍本逐末,最终影响学业,得不偿失,这并非所学之初衷。医学生应发扬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的精神,学会挤时间,抢时间,以课本理论知识来指导实验,以科研实践来巩固理论知识;以学业为重心,课外科研为辅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相得益彰。
1.4 体会科研活动的意义,领悟科研思维
课外科研有别于日常课程的实验课,身为课外科研的主体,大学生应学会从整体的角度理解实验,体会科研活动的重要意义。实验课程由于有固定的步骤,学生更多的不是理解实验而是急于得到一个实验结果。课外科研则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自己设计与实践,这要求他们具备严谨的科研思维。因此,除了掌握实验室各种仪器使用的基本技能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科研思维是课外科研活动的核心,是组织开展科研活动的思想基础,是科研的灵魂。研究结果的不确定性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分析实验结果,面对异常结果,能够从实际出发,以理论为指导,综合分析,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所谓的“完美”结果。
2 教师:影响课外科研活动质量的关键
在课外科研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充当引导者角色。由于本科生的科研经历、实力和时间都有限,因此,需要教师悉心教导,引导学生探索未知,鼓励学生主动实践,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教师有目的地创造条件,以及对实验结果的讨论分析,让学生接触新事物,启发其提出新问题、新看法,并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独特性、新颖性,鼓励其标新立异。对于他们探索过程中出现的偏差,教师应及时帮助分析、引导,鼓励学生大胆实践、勇于探索、推陈出新。搞好课外科研活动,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查阅大量资料,并将新的科研成果及时应用到教学中,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2.1 筛选合适的学生
每位学生都有参加课外科研活动的机会,但并不是每位学生适合所有的研究课题。大部分报名参加课外科研活动的学生单凭科研题目来选择,但由于他们的知识背景有限,教师在组建课题小组时要适当进行筛选。除了兴趣,教师同样需要考虑学生是否学有余力,以免增加他们的负担;另外,还需综合考虑学生专业等各方面情况。
2.2 定期组织学生作阶段性总结和汇报演说
笔者所指导的课外科研题目为《华南地区儿童腺病毒分子流行病学调查》,主要研究的是分子流行病方向,从病毒的采样收集、纯化测序,到最后的统计分析,整个过程持续时间长,实验相对比较分散。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每天做好记录,标注出不清楚的地方。教师定期组织学生作阶段性的总结分析,使他们明白该阶段在整个实验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同时鼓励他们作PPT汇报,与师兄师姐多交流;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培养创新精神。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同时也有利于他们理清思路、解决疑难,做到轻松快乐学习,实现教学相长。
2.3 带领本科生参加学术会议,补充研究经费
教师应给学生提供参加各类学术会议的机会。这对基本都在学校上课的本科生来说,是很好的学习机会,不仅能拓宽视野,接触各校研究的前沿,还能了解更高级的研究技术,从而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入的认识,有助于提高其科研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除了适当参加学术会议外,还要鼓励学生参加各类评比和比赛。研究课题经学院学校评审通过,一般会获得2000~3000元赞助经费,但实际上这远远不够,大多数实验性研究课题的开支,还必须由指导教师补充。因此,指导教师最好有其他的配套经费,以保证学生的课外科研活动顺利进行。学生在参与申请和评比研究课题的过程中,也会对其他研究课题组有所了解,从而对自己开展的研究课题有宏观的定位。
2.4 教书育人,科研活动中渗透做人的道理
在带领学生进行课外科研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等重要。教师除了悉心指导学生实验外,还要教导学生有正确的求学态度,进而渗透为人处事的道理。本科生的实验课程一般都是短期的并且实验结果都是显而易见的,但科研是长期的积累,需要不断创新。在科研活动初期,学生通常非常积极,怀着满腔热情;但随着时间推移,有些学生难免会急于求成,面对缓慢的实验进度和差强人意的实验结果,厌倦气馁的情绪逐渐出现。这时教师必须及时对实验结果作出总结分析,并适当调节学生的不良情绪,让学生能够冷静地分析原因,排除不良因素,坚持实验。同时,不论是科研教学还是日常工作,教师应时刻铭记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切记:优秀的教师才能带出优秀的学生。
3 结语
医学本科生在校期间参与科研活动是难能可贵的,其对学生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和动手能力等多方面的提高是有目共睹的。尽管许多院校已把开展课外科研活动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来抓,但在现实中要真正搞好课外科研活动并不容易,特别是当前部分教师在此过程中投入的精力较大,而学校投入的专项经费有限,资助力度不够,使得活动难以大范围扩展,只有少数经费充足的教师可以开展。因此,学校应建立大学生课外科研活动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例如,可以根据大学生的科研成果给予学生和指导教师合理的物质奖励。但是,尽管有许多不足,不可否认,高等医学院校在本科阶段实施课外科研活动,既有利于学生毕业后在岗位上衍生出专业技术创新能力、制度创新能力、管理创新能力等,也可为他们进入研究生教育奠定重要的基础。
[1]肖川.纵览中外探索大学创新教育之路[J].高等教育研究,2006,27(2):105~107.
[2]石文惠,张轶欧.医科大学本科生科研实践的现状调查[J].卫生职业教育,2005,23(17):22~23.
[3]林周孟,王亚惠,李建勇,等.循环导师制及课外科研对应急型预防医学生培养的意义[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09,8(6):680~681.
[4]夏欧东,曾志嵘,杨军,等.大学生课外科研训练的实践与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06,14(5):493~494.
[5]李建勇,林周孟,梁玲波,等.浅谈课外科研对大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08,7(11):1222~1223.
G 424.28
A
1671-1246(2012)17-0008-03
注:本文系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2011本科生课外科研活动重点资助项目(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