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卒中单元治疗脑出血疗效观察

2012-03-17杨小艳汤建平马庆庆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年11期
关键词:致残率住院费用脑血管病

杨小艳 罗 勇 汤建平 马庆庆

贵州航天医院神经内科 遵义 563000

脑出血是指脑血管本身病变引起的自发性脑实质出血。高血压合并细小动脉硬化是本病最常见的原因,病情凶险,致残率高,病死率在急性脑血管病中最高。卒中单元作为脑卒中新的治疗管理模式,是其治疗的最佳方法。本文通过观察脑出血患者普通病房管理模式和治疗方法与卒中单元相比较,以探讨卒中单元的病房管理模式给患者及其家庭和医院带来的积极作用。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7-06-2011-12在我院神经内科(三级乙等医院)脑出血患者46例进行卒中单元病房管理和治疗(卒中单元组),与2005-06-2007-06采用普通病房管理治疗方法46例患者(传统治疗组)相比较。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时间、病因和伴发疾病、并发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1)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诊断标准;(2)经头颅CT证实为单一病灶的脑出血患者;(3)病程<72 h,均存在肢体运动功能障碍;(4)且无严重的心、肝、肾等脏器疾病。排除标准:入院时为深昏迷、GCS<7分,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下血肿、肿瘤卒中者及幕上出血≥25mL,小脑出血≥10mL(转外科手术治疗)和既往有脑卒中病史且留有后遗症者,年龄>75岁。

1.3 研究方法 2组均行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卒中单元组(人员:神经内外科医生、针灸医生和责任护士共同组成)具体流程:可疑卒中—立即评估(获得院前卒中资料:言语困难、面瘫、肢体乏力等)—CT是否显示脑出血或SAH—经神经外科会诊非手术治疗者—立即进行生命体征及神经功能评估,确定昏迷程度(Glassgow coma scale)、确定卒中严重程度、一般神经功能评价(日常生活能力评定)—血常规、凝血功能、血糖、电解质、肾功能、ECG—进行卒中监护—监测血压、降颅压及补液支持治疗—早期进行卒中康复治疗,与家属沟通,进行健康宣教—神经系统监测,如病情恶化,即刻行CT。针灸医生加强病人康复治疗;责任护士负责对病人进行健康宣教及心理护理。传统治疗组:传统神经内科治疗(按照或部分按照全国脑血管病治疗指南)及护理,即基础治疗及并发症治疗,部分病人接受针灸或短程康复治疗。

1.4 观察指标 入院、出院时日常生活能力评定(按照修订的Barthel指数分法)及NIHSS治疗前后评定,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见表1、2。

表1 2组Barthal指数评分及NIHSS评分比较

表2 2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比较 (±s)

表2 2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比较 (±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

3 讨论

由于脑血管病的高致残率和高病死率使其成为我国居民最主要的疾病经济负担之一[1],为此,国家卫生部将其列为必须报告住院费用的20种疾病之一。急性脑出血的治疗目标是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控制出血的再发率。卒中单元是上世纪源自欧洲的病房管理模式,是以偱证医学为根本的脑血管病指南作为工作基础,经偱证医学证实具有生命支持、药物治疗、肢体康复、言语训练、心理治疗、健康教育的功能病房管理模式[2],其中包括了多学科的合作。偱证医学Meta分析结果显示,目前脑血管病的治疗中,最有效的是卒中单元(OR值为0.71)。因此,建立卒中单元是卒中治疗的必然趋势和方向。

按照卒中单元收治的对象和工作方式,卒中单元作为四种基本类型:急性卒中单元、康复卒中单元、联合卒中单元和移动卒中单元。我院自2007-06根据实际条件开展了基层卒中单元的病房管理模式,与传统病房管理模式相比较,卒中单元患者的NIHSS、BI等指标与传统病房管理模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卒中单元病房管理模式可降低致残率、改善预后,减少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日常生活能力,降低致残率,与国内外报道一致[3-7]。本文2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和平均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卒中单元组可提高存活者的生活质量,有效减少了患者出院后的护理费及社会服务费用。卒中单元医疗管理模式和普通病房最大的区别在于进行有组织、更为严密的医学管理,集临床多学科技术人员共同参与对卒中患者进行医疗服务,为脑卒中患者提供生理指标的监护、药物治疗、肢体康复、语言训练、心理指导和健康教育,是一种组织化的卒中医疗病房管理模式。卒中单元病房管理模式集中收治卒中患者,系统规范地遵循偱证医学要求的诊疗程序,改变以往我国长期以来对卒中治疗以药物为中心、被动接受治疗的医疗模式。

综上所述,在不增加患者经济负担的基础上,各级医院根据实际情况开展规范、有效的卒中单元病房管理模式能有效降低脑出血患者的病死率,提高其临床疗效,减轻其病残程度,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减轻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也减轻了后续治疗的经济负担,是卒中医疗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方向。

[1] 胡善联,龚向光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的疾病经济负担[J].中国卫生经济,2003,22(5):18-20.

[2] 王拥军.卒中单元[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1.

[3] Sinha S,Warburton EA.The evolution of stroke writs towards a more intensive approach[J].QJM,2000,93:633.

[4] 王少石,杨建道,朱鑫璞 .综合性卒中单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5,20(11):827-829.

[5] 吴和平,刘亚玲,高天.脑出血卒中单元治疗初探[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7,35(2):128-129.

[6] 梁红萍,崔亚平,马丽,等.卒中单元医疗管理与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4,7(3):38.

[7] 杨金锁,李建刚,茹则熙,等.综合性卒中单元治疗115例脑出血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12):30-32.

猜你喜欢

致残率住院费用脑血管病
急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与动脉自旋标记的应用价值
分析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
新生儿肺炎患者(日龄<1 天)住院费用及影响因素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介入治疗的疗效分析
我国脑卒中患者住院费用及影响因素研究
北京市医保局:部分住院费用 4月1日起“无纸化”报销
急诊脑卒中识别评分量表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院前急救分析
第17次中国脑血管病大会2017’通知
国家卫计委:2017年实现住院费用异地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