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程标准与传统大纲比较研究下的体育教学实践拓展
2012-03-17刘华锋
刘华锋,王 飞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体育部,湖北 武汉 430205)
理论与方法探索
基于新课程标准与传统大纲比较研究下的体育教学实践拓展
刘华锋,王 飞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体育部,湖北 武汉 430205)
运用文献资料法,从体育新课程标准与传统体育教学大纲比较的视角对体育新课标下体育教学的拓展作出了探讨。研究认为,对新课标的全面认识和深入理解是其贯彻实施的前提,新课标下的体育教学在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目标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评价方式这几个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和拓展。本文的研究旨在为新课标的学习、认识、贯彻及落实提供借鉴和参考。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体育教学大纲;体育教学;拓展
1 前 言
从发展历史上看,“计划经济型”的传统的体育教学大纲实行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单一通道和刚性的框架模式,这严重束缚着体育教学的空间,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我国学校体育教学的滞后。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型”的体育新课标应着时代的呼声破土而出。体育新课程标准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所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相对于传统的体育教学大纲而言,新课标在对体育教学的指导上,突出的表现为体育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目标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上,这些变化对新时期学校体育教学将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当前,新课标面临的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那就是其贯彻实施的问题。在今后的体育教学中,全面、合理、正确地贯彻落实新课标,这是体育教学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的标志和检验标准。否则,新课标的制定和出台就失去了实践意义。然而,体育新课标的实施是以对新课标的全面、深入、正确的认识和理解为前提的,在当前的体育教学中,对新课标认识不全、不深甚至错误的现象可谓屡见不鲜,究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多数体育教师对新课标与旧大纲二者对体育教学的不同指导作用认识不清、片面乃至错误。因此,从体育新课标与旧大纲比较的角度来研究新课标下体育教学的拓展问题,就显得尤为必要。
2 体育新课标下体育教学的拓展
2.1 教学指导思想的拓展
体育教学大纲主要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为学生传授运动技术和技能”为指导思想,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不太重视,过多地强调掌握运动技术和技能,比较讲究课的规范性和程序性,追求教学的结果,忽视教学过程。
课程标准强调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坚持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三维体育观,淡化运动技术和技能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由于指导思想发生了变化,对我们体育教师来说是个新的任务和新的挑战。从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中我们可以看出,体育教学的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以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教师教什么,学生跟着学,学生消极地接受知识与技能。在新的课程标准中,教师不应被看成“知识的授予者”,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应当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好地发挥教学活动组织的作用,并发挥重要的导向作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把学生作为主体的地位,更多地关心学生的学法,而不是教师的教法,教师应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还需要考虑如何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适应能力。教学中强调学生为主体并不是削弱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和否定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而是在强调了学生在教学中主体作用的同时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2 教学目标体系的拓展
体育大纲的目标是从3个方面提出来的,即锻炼身体、学习知识和技能、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虽也涉及到学生的身心和品德方面,但它提得比较笼统、含糊,教学中综合目标可操作性不强,目标方法体系较为混乱;在确定学校体育目标任务上,比较侧重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过分强调社会的需要,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需要。
新的课程标准总目标分为5方面:(1)增强体能,掌握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2)培养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表现良好的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4)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在总目标下面分为课程目标、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并提出完成目标后的具体表现,课程目标更具体化、更清晰,教学中可操作性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本地方的条件,如地器材和学生的行为习惯等按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选择教学内容,进行改进教学措施,体现了教材的多样性,为教师的教学创造性提供了较大的空间。新课程标准目标和任务产生最大的变化是转变课程的功能,大纲强调的是向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放在首要位置,而课程标准包容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了重要的位置。例如,通过集体游戏让学生感受如何与他人合作完成体育活动的任务。通过了解人体个各系统生理保健知识,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戒除不良嗜好、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新的课程标准克服了过分强调运动技术和技能的系统性,把学习和掌握简单的运动技术作为载体,既要重视学习和掌握技术,又不是为技术而学习,在学习技术的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思和创新精神。
2.3 教学内容的拓展
体育教学大纲是根据运动项目划分学习领域的,如田径、体操、球类、武术等各个领域,可以独立存在,教学活动竞技性较强。体育好像是一堂运动训练课,过多强调运动的竞技性及规范性,特别是教学中为达到目标内容,过重强调知识的前后顺序。
新的课程标准分为5个领域,每个领域不是独立存在的,它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每个领域不能脱离其他领域独立实现目标,各个目标是连贯的、相互融合的。新课程标准体现了教材内容的多样性和可操作性,淡化运动技术和技能,强调学生的身体锻炼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教师的教学创造性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2.4 教学方法的拓展
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基本是灌输式的教学,强调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及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教师教学的方法、手段比较一致、单一,过分强调以教师为中心,而忽视了以学生为主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严重阻碍教师创造性的发挥和学生个性的发展。以往我们只强调教师的教法,而忽视学生的学法,而且把体育学习只理解为根据教师的讲解示范,模仿教师的动作。新的课程标准中教师在课堂上并不是固定的教学模式讲解——示范,而是在操场上教师和学生一起参加活动,与学生一起感受体育带来的喜悦,改变以往教师“居高临下”和“苦瓜脸”的教学行为模式,注重启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培养。例如,课堂中多采用鼓励、表扬、鼓掌等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积极性,在传授运动技术和技能时,首先引导学生完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思考、练习,然后教师总结、纠正,教师和学生一起共同完成解决问题能力的学习过程。
2.5 教学组织形式的拓展
体育教学大纲指导下的学校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单一,形象而言,犹如“苏州园林式的体育教学”。之所以说我们的体育教学像苏州园林一样经过了精雕细刻,是因为我们的体育教学课的过程是用分秒做单位来计算的,教师的活动以及学生的练习都严格受着时间的限制。学校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单一的突出表现就是体育课一成不变的课堂教学程序,即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继而造就了准备部分整理队伍、报告人数、教师讲解上课内容,然后开始做游戏;基本部分是两个基本教材的学习或复习;结束部分教师集合队伍,做些放松练习,小结上课情况这样一种因循守旧、固定不变的教学组织模式。
新的课程标准中教学组织形式体现出了多样化的特点。首先,表现为不同的编班形式,打破了传统的按行政班上课的模式,采取按水平分班、按兴趣分班、按性别分班等多种形式;其次,体现为不同的分组教学形式,如合作分组、友情分组、随机分组、同质分组等,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教材性质、学生实际、场地器材等条件的不同而灵活的运用。
2.6 教学评价方式的拓展
教学大纲对学生体育成绩的考核评价过多的强调测验学生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的量化指标,手段方法单一,不切合实际,因为学生的运动能力水平受遗传等因素的影响,有的人不用努力就可以达到标准,而有的人怎么努力都达不到标准,教师容易忽视其对学生的激励强化功能,过分强调结果性评价,忽视过程性评价,评价的主体是教师,而没有学生学生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新的课程标准体育成绩的考核评价内容包括体能、运动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感意志表现与合作精神等各个方面的综合,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心理表现的评价,努力使评价的内容与课程目标相一致。既重视学习的结果,更看重学习的过程,评价的标准是依据体育与健康目标的综合化而不只是身体能力的一个方面。
3 结束语
毋庸置疑,体育新课标的出台为当前的体育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然而为数不少的体育工作者,尤其是广大体育教师,对新课标产生了不全面、不深入乃至错误的认识,这是新课标推行实施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如何才能使这一问题得到完美的解决,使新课标得以顺利贯彻实施,需要我们广大体育工作者共同为之思考和努力。
[ 1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体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 2 ] 季浏,胡增荤.体育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 3 ] 黄文仁.新体育课程标准与体育教师教育空间的拓展[ 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3(4).
G807.0
A
1674-151X(2012)01-090-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2.01.042
投稿日期:2011-11-18
刘华锋(1976 ~),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