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视角下的小城市总体规划探索——以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城市总体规划为例
2012-03-07姚凯
姚 凯
0 引言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是文化的载体。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民族众多,造就了丰富多彩的城市文化。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与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许多城市,特别是广大中小城市正面临着盲目建设、特色消失的境遇。在此现象背后引发了对于规划的思考,特别是在法定的城市总体规划领域,缺乏整体而全面的文化视角。
1977年国际建筑协会发布的《马丘比丘宪章》强调了城市作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文化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城市的个性与特征取决于城市的结构和社会特征,因此不仅要保存和维护好城市的历史遗存,而且还要继承其文化传统”①陈占祥.马丘比丘宪章[J].国外城市规划.1979(1)。。《马丘比丘宪章》开启了将文化视角重新引入规划领域的先河,文化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普遍得到重视,一系列旨在推动城市经济多样化,提升文化旅游和解决当地居民就业的城市文化政策在西方国家应运而生②黄 鹤.文化政策主导下的城市更新——西方城市运用文化资源促进城市发展的相关经验和启示[J].国外城市规划.2006(1)。。在国内,近年来规划领域对于城市文化的重视也日渐加强。本文以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城市总体规划为例,旨在探索文化视角下小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新思路。
1 循化文化特色分析
1.1 循化概况
循化县位于青海省东南部的黄河谷地,西距西宁164公里,东距兰州175公里(图1)。县域总面积约1815平方公里,2010年底,全县总人口约13.1万人,下辖3镇、6乡,县城为积石镇。循化是全国唯一的撒拉族自治县,其地处边远,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国家级贫困县),但文化保留较好,民族特色浓郁,具有特色发展潜质。
1.2 特色文化分析
循化民族特色鲜明,地域特征突出,历史源远流长,其文化可以归纳为3个部分:撒拉民族文化、黄河地域文化和历史名人文化。
(1)撒拉民族文化:撒拉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也是青海独有的少数民族,是古代西突厥乌古斯部后裔,自中亚东迁至循化,经过发展融合,在原有文化基础上吸收了周边文化的特色,形成了由3个层次整合而成的撒拉文化:第一层属于古突厥游牧部落的自然崇拜文化;第二层是伊斯兰文化,占有主导地位;第三层则是定居循化之后撒拉人吸收了藏族、回族、汉族等外族文化后形成独特的融合文化。
(2)黄河地域文化:黄河在循化境内水量充沛、水质良好、两岸有丰富的生态湿地、农田和白杨林,远处雄伟的丹霞地貌,千奇百怪、造型各异,共同构成了黄河上游红山绿水、生态田园、充满野趣的生态文化基底(图2)。同汉族一样,撒拉族也把黄河作为自己民族的母亲河,地理环境与民族文化结合自然形成了独特的黄河地域文化。
(3)历史名人文化:循化县历史悠久,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历史人物。这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爱国宗教领袖十世班禅大师——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十世班禅大师出生于循化县文都藏族乡,并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时期。目前在循化县城还保存有十世班禅大师的故居和纪念馆。此外还有著名佛教爱国人士喜饶嘉措大师、五四运动中首倡解放女子学禁的先驱者邓春兰女士等,构成了循化底蕴深厚的历史名人文化。
2 文化对循化发展的作用评价
2.1 无形影响
2.1.1 民族文化影响下的崇敬自然、田园化的聚落模式
关于撒拉族的起源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表现了他们对于生存环境的特殊情怀:撒拉先民原居住于中亚的撒马尔罕,其祖先尕勒莽兄弟因而遭到当地统治者的忌恨,便带领同族18人,牵了一峰白骆驼,驮上《古兰经》向东迁徙。尕拉莽一行翻山越岭,历经险难终于走到了位于黄河上游峡谷的循化地区,这时天色已晚,暮色苍茫中走失了白骆驼。天亮以后,他们发现这里有山有水,土地肥沃,而走失了一夜的白骆驼则化为一泓清泉,旁边则是树林、农田,于是撒拉族不再迁徙,世代在此繁衍生息④雷 波.骆驼泉传说: 撒拉族的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8)。(图3)。传说揭示了撒拉族在从游牧向农耕的转变过程中崇敬自然、逐水而居、田园牧歌的特殊追求,这早已深深植根于民族文化之中,也构成了循化山水田园的基本聚落格局。
2.1.2 宗教文化和地域环境熏陶出慢节奏、悠然安逸的发展模式
循化的各民族对于宗教是非常虔诚的,不论是穆斯林的礼拜还是佛教徒的朝圣均是当地民族的重要日程。在宗教文化的影响下,形成了循化人慢节奏的生活状态。另一方面,虽然地处青藏高原边缘的高寒地区,但由于黄河河谷造就了循化相对温暖湿润的小环境,植被茂盛、物产丰富,被誉为“青海小江南”。温润而闭塞的地理环境逐渐积淀出循化人悠然安逸、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模式。
2.1.3 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循化不仅有特色的民族物质文化遗产,还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撒拉族独特的曲艺文化“花儿”和“骆驼戏”,以馓子、手抓肉、牛肉拉面等为代表的撒拉美食。非物质文化构成了循化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2.2 有形影响
2.2.1 宗教建筑
在循化县城内,随处可见极具伊斯兰特征的清真寺、邦克楼(图4),其中在位于街子镇撒拉圣地骆驼泉旁的街子清真大寺规模宏伟,建造精湛,是撒拉族的祖寺,也是青海省第二大清真寺。清真寺构成了撒拉民族居住、活动的中心,“围寺聚族而居”是典型的居住布局模式,以主要清真寺为中心形成了至今保留较好的积石草滩坝和街子骆驼泉两大历史文化街区。
2.2.2 特色民居
在数百年的发展过程中,撒拉族对其民居进行了丰富和改良,造就了独特的民居形式——“庄窠院”。从中既可以看到来自中亚的伊斯兰庭院的遗迹,也可以发现有汉族北方四合院的影子,甚至还有汉藏结合的木构装饰。庄窠院也蕴含着巧妙的地域气候应对策略,与循化昼夜温差大、日照强的气候特征相适应⑤孙 宇.撒拉族传统民居——庄窠院[C]//2010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高峰论坛专刊. 2010。。可以说撒拉族庄窠院具有明显的地域性、民族性和社会性属性,凝聚了撒拉文化的智慧(图5)。
表1 区域竞争力评价小结
3 文化视角下的循化总体规划思路
3.1 扬长避短, 摒弃大而全的发展思路, 塑造具有文化品位的特色小城
简单照搬我国中东部的快速工业化、城镇化发展道路的模式并不适用于循化。《循化县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以下简称总体规划)从文化视角出发提出:扬长避短,摒弃大而全的发展思路,塑造具有文化品位的特色小城。
3.1.1 从区域比较分析入手找准发展定位
总体规划对循化及其周边11个县,选择涉及经济、社会、交通、资源(包括文化和自然资源)四大部分,25项评价因子,采用加权评分法进行位次排名,进行区域竞争力综合比较(表1)。
区域竞争力评价表明,循化目前所具备的突出优势为文化资源优势。未来循化应以文化资源优势为突破口,以“做优做特”为发展模式,挖掘、保护、发展、弘扬民族传统文化资源,使其成为带动城市发展的重要条件。总体规划将循化城市性质定位为“撒拉文化发祥地、黄河上游特色旅游休闲胜地和生态园林城市 ”。城市远期规划人口不宜贪大,预测控制在7万人以内,形成特色小城。
3.1.2 根据资源条件,构建以旅游业为主导的绿色产业体系
依托循化丰富的农产品资源、旅游资源、民族和历史文化资源,确定低碳、生态化的产业发展思路,凸显民族文化特色,构建以高原特色生态农牧业、旅游业、特色轻工业为支撑,以旅游业为主导的绿色产业体系。
严格控制对生态环境有污染的工业项目引进,仅在县城西部规划一个轻工业集中区,以民族工艺品加工业、清真食品业和特色农副产品工业为主。将产业发展重点放在旅游体系的构建,依托县城撒拉民族文化旅游区、孟达高原生态旅游区和公伯峡黄河风光旅游区,形成融民族文化体验、自然景观游览为一体的特色旅游发展格局。
3.2 因地制宜, 保护生态基底和村落, 营造符合地域文化的田园城镇
依据撒拉民族崇敬自然、山水田园的文化诉求,规划因地制宜,保留生态基底和原始村落,营造具有田园风光和浓郁地域文化的城市空间。
3.2.1 沿黄河统筹城乡发展,保护原始生态格局
根据地域环境特征,将位于黄河谷地的积石、街子和清水3个乡镇划为城市规划区。对规划区内进行城乡统筹规划,划定城镇之间的生态缓冲带,避免城镇建设空间的无序蔓延;整合原有园地和林地,结合旅游规划和黄河两岸景观整治工程,整理农村居民点,以生态农业用地和黄河生态湿地为背景,形成5处旅游服务中心和若干个特色民族体验村落(图6)。
3.2.2 构建城乡融合、田园特征突出、双城结构的中心城区
规划循化城市由积石和街子两城区共同构成,积石城区定位为循化政治经济中心,街子城区定位为撒拉文化集中展示区。规划严格保护两大城区之间的农田、河谷林地和滩涂湿地,从维护黄河地域文化的宏观格局出发,打造沿黄河滨水景观带,形成田园环城、亲近黄河、风光如画的双城结构。这样的空间布局,一方面符合循化县实情,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对文化的关怀,塑造城市特色。
3.3 特殊关怀, 尊重民族宗教习俗, 完善特色公共服务设施配置
作为撒拉族自治县,循化具有特殊性,因此在城镇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城镇重大活动组织等方面,同时需要尊重民族宗教习俗,继承和发扬民族特色文化,体现对民族的特殊关怀。
3.3.1 加强民族文化、民族医疗、宗教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规划中加强民族文化、民族医疗和宗教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撒拉族群众能歌善舞,民俗丰富,因此在规划中特地增加了街头绿地、广场的配置,为撒拉族群众提供了日常活动、聚会和民族宗教节日活动的场所。同时,考虑到撒拉族的民族习俗和宗教信仰,在规划中强调对清真寺等宗教建筑的保护,完善宗教服务设施布局。
3.3.2 发展特色民俗旅游,助推城市旅游业发展
规划引入多种多样的民俗旅游开发模式,开发撒拉特色民俗旅游。例如通过“主题附会式”开发模式,扩大完善基础设施和功能,借助民俗节日和庆典活动,举办原生态的撒拉文化艺术节;通过“原生自然式”和“农家乐”开发形式,挖掘撒拉族历史文化,打造原生态的撒拉族民俗文化村落,扶持和培育具有一定规模的撒拉族民俗和建筑风格的旅游接待点;通过对城区内某些具有撒拉民族特色的街道进行修复改造,塑造集展现民俗文化和餐饮、娱乐为一体的民俗商业街,从而助推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同时也为撒拉族群众发展第三产业,提高生活水平创造了良好的平台(图7)。
3.4 文脉相承, 引入总体城市设计, 延续传统城市历史风貌
规划强调历史文化保护和风貌特色引导,引入总体城市设计手法,将城市用地布局与城市文脉传承、历史街区风貌保护、城市风貌区域建设引导等紧密结合,延续传统城市历史风貌,打造西部民族特色文化城镇。
3.4.1 总体城市设计重点一:文化提炼,归纳城市整体风貌特征
规划通过对撒拉族民族文化、黄河地域文化和循化历史名人文化的总结与提炼,将循化城市整体风貌特征归纳为“黄河之水、丹霞地貌、撒拉风情、十里画廊”四大核心要素。紧紧抓住这四大要素,规划确定“东西双城+特色组团+十里画廊+旅游通道”的区域整体空间组织模式,并合理组织功能、交通、绿化景观等,建立有序的空间体系,形成人文山水相辉映,撒拉风情溢满城的整体空间形象。
3.4.2 总体城市设计重点二:沿黄河景观带设计
循化城区位于黄河谷地,背山靠水,规划尤其强调城市与山体、黄河的关系研究,对河谷景观视线进行控制。规划中确定了周边山体的山峰及山形,从城市通道景观视线廊道和城市节点控制上,与山峰主峰产生联系,将多层次的山峰引入城区,同时根据山的高度来控制城市高度,以求城市与山的和谐统一。规划中对黄河的控制,首先是控制黄河两侧的绿线,以堤线为基准,堤线外绿地为沿黄生态绿地,堤线内结合功能,规划生态绿地与之衔接。其次是控制黄河的岸线,打造黄河两岸的城市景观,结合黄河两岸功能,形成7大主题段。根据不同主题,对应不同的岸线设计,形成缓坡生态型驳岸、平台型驳岸、台阶型驳岸、人工型驳岸和半人工型驳岸等多种驳岸形式,打造沿黄河十里画廊发展带(图8)。
3.4.3 总体城市设计重点三:城市风貌分区
结合循化城市功能分区及城市特色总结,规划划定特色景观风貌区,旨在加强城市风貌控制,彰显民族特色。其中积石城区分为六大功能风貌区,包括老城中心风貌区、草滩坝撒拉历史风貌区、西街新型居住风貌区、临山居住风貌区、东城滨水居住风貌区和加入风貌区。街子城区也分为六大功能风貌区,包括街子公共服务风貌区、城东生态人文居住风貌区、滨河现代居住风貌区、撒拉小镇核心风貌区、绿色产业风貌区和农业示范园风貌区。结合城市功能布局,分别对各功能风貌区提出不同的风貌控制要求,构筑具有黄河上游具有民族文化特色小城的整体风貌(图9)。
3.4.4 总体城市设计导则
为保证总体规划的可实施性,规划采用总体城市设计导则的形式,对重要城市功能风貌区的建设进行引导。总体城市设计导则包括了对各功能风貌区街道界面、街巷空间的引导;对各功能风貌区绿地、广场等公共开放空间的引导;对各功能风貌区内的建筑形式、材料、色彩、界面以及屋顶形式等的引导。集中展现城市文化特色,强调人文性、特色性、民族性。
3.4.5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规划在城市开发建设的同时,也强调对中心城区内部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分别在严格保护班禅大师故居等文物保护单位的基础上,对积石草滩坝和街子骆驼泉两大历史街区进行重点保护与综合整治提升。
积石城区草滩坝历史风貌保护街区:该区域围绕草滩坝清真寺加以重点保护,以现状上、下草滩坝的原生态庄窠民居为载体,进行保留、梳理与改造。以内部步行街道串联,风貌区内部局部放大出小广场,设计标志性雕塑、喷泉等景观节点。风貌区内部步行街道两侧原生态撒拉人家结合居民意愿,改建为民居旅馆或小型民间博物馆等,营造观光休闲与原生态相结合的撒拉风貌区。围绕中央民族广场布局旅游综合服务中心、旅游纪念品商店、宾馆酒店、民族文化馆、民族手工艺术工坊等旅游服务设施(图10)。
街子城区骆驼泉历史风貌保护街区:该区域包括两部分——中央为撒拉之源核心风貌区,包括现有的街子清真寺、古兰经收藏馆、骆驼泉、仙人墓(尕勒莽兄弟)等历史人文节点,修旧如旧,以原生态的撒拉族风貌为主。外围的风貌区以保护为主,结合现状情况,增加一些小型广场节点,对内部步行街巷进行梳理、完善,构成商业休闲服务环境。
4 结语与延伸思考
4.1 文化视角引入城市总体规划的必要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在第四条中明确提出“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应当保护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持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传统风貌”,预示着规划从经济决定论下的技术工具向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多元关怀下的公共政策的转型。回溯城市规划学科发展史,不难发现规划产生之初便是与社会心理、价值观念、传统习俗等文化因素紧密相连的,保护和传承城市文化是城市规划的基本目标之一,因此将文化视角引入规划(特别是法定的总体规划)是完全必要的。
4.2 文化视角引入城市总体规划的难点
首先要解决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城市文化建设并不是一味的因循守旧和固步自封,尽管保护与发展存在一定矛盾,但必须看到保护与发展也存在共同交集,如循化在传统居民保护与民俗体验旅游方面就找到了契合点,实现了历史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共赢。其次要解决好特色与包容的关系,文化并不是静止孤立的,城市文化特色不是个体特性的简单叠加,而是个性与共性的和谐统一,包容与吸收逐步发展,在继承中传承与发扬方是文化建设的最佳途径。
4.3 文化视角引入城市总体规划的操作性
文化视角引入城市总体规划必须破除文化规划是一项专项规划的局限思想,从文化视角客观冷静地审视城市发展。诚如循化总体规划中所探索的那样,从规划开始,文化就成为贯穿始终的主线。从文化引导下的城市定位与发展模式选择到田园化的空间布局,从对民族特色公共服务设施的关怀到文化与旅游的有机结合,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到总体城市设计的导入。由于文化视角全面引入城市总体规划,由此也为接下来的控制性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甚至具体项目建设提供了明确指导依据,使得城市文化建设从虚入实具有可操作性。
References
[1]陈占祥. 马丘比丘宪章[J]. 城市规划研究,1979(1): 1-14.
CHEN Zhanxiang. Charter of M iachu Picchu[J].Urban Planning Research, 1979( 1): 1-14.
[2]黄鹤. 文化政策主导下的城市更新——西方城市运用文化资源促进城市发展的相关经验和启示[J]. 国外城市规划,2006(1): 34-39.
HUANG He. Cu ltu re-po licy-led U rban Regeneration: Experience and Insp iration o f Developm en t o f Western C ities Based on Cu ltural Resou rces[J]. U rban Planning Overseas, 2006(1): 34-39.
[3]雷波. 骆驼泉传说: 撒拉族的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J].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4): 36-38.
LEI Bo. Legend o f Cam el Sp ring: Sala’s H istorical M em ory and Ethnic Identity[J].Journal o f Shanxi Datong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2008(4): 36-38.
[4]孙宇. 撒拉族传统民居——庄窠院[C]//2010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高峰论坛专刊. 2010.
SUN Yu. Sala’s Traditional Dw elling——Zhuangke Courtyard[C]//Summ it Forum on Protection o f Chinese Cultural Heritage and Inheritance. 2010.
[5]王颖,孙斌栋. 城市规划中的文化策略与作为[M]. 理想空间.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6.
WANG Ying, SUN Bindong. Culture Strategies in Urban Planning [M]. Ideal Space. Shanghai:Tongji University Press, 2006.
[6]余亮茹,陈琳. 基于规划视角的城市文化特色思考[J]. 城市规划学刊,2008(c00):112-115.
YU Liangru, CHEN Lin. A Study on City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in the View of U rban Planning[J]. U rban Planning Forum, 2008(c00):112-115.
[7]白雪茹. 突出文化引领,提升城市品质[J]. 上海城市规划,2011(6):90-95.
BAI Xueru. Strengthen the Culture Guiding in Regulatory Planning,Enhance the Cultural Quality of Cities[J]. Shanghai Urban Planning Review,2011(6):90-95.
[8]梁洁,胡志华. 小城镇特色塑造和规划应对——以江苏省半城镇规划为例[J]. 上海城市规划,2011(5):78-83.
LIANG Jie, HU Zhihua. Character Creation and Planning Solution of Small Tow n——A Case Study of Bancheng Town in Jiangsu[J].Shanghai U rban Planning Review,2011(5):78-83.
[9]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循化县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R]. 2011.
Shanghai Tongji U 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Xunhua’s M aster Plan(2011-2030) [R].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