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六省省会城市居民大众体育需求现状与发展对策*
2012-03-06齐羽涵
齐羽涵
(新乡职业技术学院,河南新乡 453006)
作为大众身体素质与健康水平的基本保证和坚实依托,大众体育的开展对深入落实全民健身计划、提高国民的身体素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逐渐增强,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较大提高,花费在食品等生活必需品上的支出比例越来越小,在非食品类方面的支出逐渐增多,加之闲暇时间的宽裕和各级政府对大众体育的普遍关注,我国很多城市的大众体育活动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为了对这一现象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本文选取了中部六省省会城市作为考察区域,综合运用文献法、访谈法和问卷法,对中部六省省会城市居民的体育需求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参加大众体育活动的比例和频率偏低,体育锻炼时长和强度呈负相关,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多样但体育消费水平较低,体育信息的获取方式停留在传统媒介上,俱乐部的运作水平有待提高。希望通过本文的工作为相关部门提供一定的智力支持,为我国大众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中部六省省会城市居民大众体育需求为研究对象。选择省府所在的郑州、太原、武汉、南昌、合肥、长沙六座城市为调查区域,在每座城市随机选取城市居民300名作为研究样本。考虑到特殊群体的差异,本研究不涉及军人和学生。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利用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等媒介查阅了相关学术研究成果,设计了调查问卷,并向每名被调查的城市居民发放封闭式问卷1份,6座城市共发放问卷1800份,回收1680份,回收率为93.33%;有效问卷1621份,有效率为90.06%。问卷的效度和信度经检验均符合本研究的要求。
1.3 研究结构
本次调查的性别构成为男性876人,女性924人,各占调查总人数的48.67%和51.33%。调查对象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业结构和收入水平分别用表1、表2、表3、表4进行表示。
2 结果与分析
2.1 中部六省省会城市居民参与体育运动的频率
通过对六省会城市居民参与大众体育的调查显示,有21.43%的居民每周参与体育运动5次以上;有39.23%的居民每周参与体育运动3~4次;有24.14%的居民每周参与体育运动1~2次;有11.58%的居民偶尔参与体育运动;有3.62%的居民从不参与体育运动(表5)。其中每周参与体育运动5次以上最多的是武汉,每周参与体育运动3~4次最多的是郑州,每周参与体育运动1~2次和偶尔参与体育运动最多的是南昌,从不参与体育运动最多的是长沙。
?
?
?
?
2.2 中部六省省会城市居民参与体育运动的时长
在参与体育运动的时长方面,中部六省省会城市居民参与大众体育活动的平均时长分别为:大于60min 的占到16.60%,30 ~60min 的占到45.44%,小于30min的占到34.63%,以30~60min为最多(表6)。其中合肥的城市居民体育锻炼时长大于60min的占最大比例,30~60min的武汉占最大比例,小于30min的太原占最大比例。
表6 中部六省省会城市居民每次参与体育运动的时长(%)
2.3 中部六省省会城市居民参与体育运动的强度
在每周参与体育运动的强度方面,中部六省省会城市居民参与大众体育活动的强度中等偏小,体育运动质量不高,大强度只占20.70%,其中,太原的体育锻炼强度最高,武汉和长沙的强度最低(表7)。
表7 中部六省省会城市居民参与体育运动的强度(%)
2.4 中部六省省会城市居民参与体育运动的动机
调查表明,中部六省省会城市居民参与体育运动的动机较为多样。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强身健体、消遣娱乐和美体塑身,所占比例分别为15.66%、12.17%和10.08%(表8)。
表8 中部六省省会城市居民参与体育运动的动机(%)
2.5 中部六省省会城市居民参与体育运动的消费情况
通过表9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中部六省省会城市居民参与体育运动的消费水平较低,有将近一半的居民参与体育运动的消费低于300元,并且,消费金额越高,涉及的人群数量就越少。这其中的原因在于,中部六省的经济发展水平对体育消费行为有一定的限制作用,此外,该地区居民的体育消费意识薄弱也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
表9 中部六省省会城市居民每年参与体育运动的消费情况(%)
2.6 中部六省省会城市居民参与体育运动的信息获取途径
经过调查发现,中部六省省会城市居民体育信息的获取方式较多,尤以电视、广播音像、人际往来居多,而通过俱乐部获取的信息相对较少,只占11.77%的比例,这与该类地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建设相对滞后有关(表10)。
表10 中部六省省会城市居民体育运动信息的获取途径(%)
3 结论与对策
3.1 结论
(1)中部六省省会城市有超过半数的城市居民每周参与体育运动3次以上,基本能够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但也有3.62%的居民从不参与体育运动,这部分人群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在具体城市方面,郑州和武汉的居民参与体育运动的频率最高,而在长沙,有相当比例的居民不参与体育运动。
(2)中部六省省会城市居民参与大众体育活动的时长主要分布在30~60min之间,占近一半的比例,合肥居民单次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最长,太原最短。在体育运动的强度方面,中部六省省会城市居民的体育活动强度中等偏低,太原的强度最高,武汉和长沙的强度最低。
(3)中部六省省会城市居民参与体育运动的动机主要是强身健体、消遣娱乐和美体塑身,但是该区域体育运动的消费水平较低,这与该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的体育消费意识薄弱有关。体育信息的获取方式以电视、广播音像、人际往来为主,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建设相对滞后。
3.2 对策
(1)应以政府为龙头,全面贯彻体育科学发展观,通过对体育工作的投入和政策的支持,使大众体育真正走向群众的生活;同时,要以《全民健身计划》为依据,将易于普及、群众基础好的大众体育项目培育起来,使居民能够切实感受到大众体育的“大众”氛围。
(2)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强化城市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将其纳入城市的建设规划中来,并通过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全社会资源的积极性和主体性,尤其要加强民间非营利性体育组织的培育和扶持,使其真正发挥服务大众体育的作用。
(3)通过各种媒介对大众体育的重要性进行密集宣传,使人们真正意识到只有拥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才能在充满激烈竞争的社会群体中赢得优势,并以此为契机,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年龄群体开发不同形式的体育需求,增加参与体育运动的居民数量,并以提升居民的运动技能和运动兴趣为基础,使其转变消费观念,增加体育运动方面的支出。
(责任编辑杨文忠)
[1]钟建伟,仇军.新中国城市大众体育发展模式的消解与重构[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6):19 -22.
[2]王新民.河南大中城市城镇居民大众体育需求现状与发展对策[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7,(6):29-31.
[3]郭建营.析和谐社会背景下农村大众的体育诉求[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10,(4):42 -44.
[4]徐志强.对我国大众健身体育产业发展背景的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7,(10):66 -68.
[5]王秉尧,罗平,叶天放.体育院校发展与区域大众体育素质提高之关系[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8):14 -16.
[6]白建超.民族传统体育与我国当代大众体育事业发展的若干问题思考[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6):57-59.
[7]龚健.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中国大众体育理论问题探讨[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9):19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