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高职英语教学及其改革探析*
2012-08-15梁敏
梁 敏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河南新乡 453000)
随着我国教育模式由精英式向大众化的转变,人才市场的竞争也日益激烈。按照社会需求,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迫在眉睫。在“技能+实用”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如何有效地实施教学改革,使高职院校英语课程更大程度地将实用性体现出来?又如何将高职英语与专业紧密结合发挥更大的功效?这些是本文最为关心的问题。下面将分别从高职英语的课程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改革三大方面进行探析。
1 课程设计
高职院校要正确地定位人才培养模式,就必须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宗旨,突出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的办学特色,培养社会所需的专业人才。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不仅要具备从事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等与本专业相关的一线技术,还要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必需的阅读本专业相关的外文资料能力。这就决定了高职英语课程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的课程设计。课程设计包括课程定位和课程目标两大部分。
1.1 课程定位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教学大纲服务于专业人才培养,坚持“实用为主,应用为目的”的原则,实现高职英语在人才培养模式中的课程定位:高职英语不仅是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的基础课和各个专业均需开设的必修课,重点在于它是学生涉入专业英语领域的桥梁,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课程联系:高职英语与其他课程密不可分,它的先修课程为中学英语,而后续课程则是以基础英语为主稍涉专业的行业基础英语(以《机电行业基础英语》[2]为例),和与本专业相关的专业英语。整个学习过程呈阶梯趋势,先修课程有了提升的空间,后续课程有了循序渐进的根基,中间的高职英语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课程定位决定了在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的课程功能:高职英语是以社会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为方向,以简单的语言和语法知识为根基,以摄入的文理工综合知识为平台,以日常生活场景为载体,以听说读写译五种技能稳步全面发展为阶梯,以高职英语与专业紧密结合为渠道,来最终实现预期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1.2 课程目标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高职英语课程从三个方面来辅佐技能+应用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目标。知识目标:扎实的英语基础,稳固的专业知识,真正使英语和专业相互融入,紧密结合。能力目标:将高职英语的听说读写译技能在日常生活中学以致用,借助工具书能阅读和翻译相关外文书籍,从而不断拓展各种职业能力。素质目标建立在扎实的知识目标和较强的能力目标之上,通过高职英语的具体环节的学习来润物细无声培养出专业人才所具有的良好的职业道德,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全面的职业基础素质。
2 教学实施
高职英语的教学实施以社会需求和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在高职院校教学大纲的指导下,是实现专业人才预期目标必不可少的教学行为。高职英语所遵循的“5+X+1”的课程教学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即以听说读写译五种技能为主线,不同主题为X个载体,“实践+能力”为途径来实现预期目标。具体实施主要包括教学内容、课程实施、教学评价三个环节。
2.1 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上,以高技能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打破传统的学科型课程体系,按照知识+能力+素质的结构来构筑课程体系。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不能照本宣科,要根据实际需要对教学内容体系进行重组、整合和优化。一方面,教学内容要有很强的针对性。根据职业能力培养规律分析,课程内容要以专业培养目标为基础,不同的技能要有不同针对性的培训。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以《实用英语》为例),可将每单元中的两篇精读改为一篇精读一篇泛读,强化学生的变速阅读能力,快而准确地把握中心大意,在最短时间内以最小的误差获取最大信息量。
另一方面,授课内容要有很强的实用性。这可以从三方面来体现。第一,授课内容板块要体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每个单元都有听说读写译相关的专项和综合技能训练,使五种技能能够在稳中提升。第二,授课题材要贴近生活,体现发散式思维,使五种基本技能得以运用,从而缩短英语课堂与现实生活的距离,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第三,按照课程设计理念,对不同文体标示出不同的重点和难点,使学生有的放矢、循序渐进地实现预期培养目标。
2.2 课程实施
课程实施过程中,高职院校英语老师要有“三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
首先,备教材。高职院校英语教师要熟悉掌握教材,按照不同的题材扬长避短,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无论是传统的板书教学模式还是现代的多媒体教学模式都包括导入部分—新课传授—能力拓展—复习训练—反馈巩固等符合记忆规律的教学环节,加以运用网络教学资源、英文广播、视听课、英语角等不同形式,让学生与英语进行零距离接触。
第二,备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对其充分把握:一方面,他们对未知领域有较强的好奇心;另一方面,他们处于被动地位,没有独立的思考时间和空间,缺乏自学能力,不擅长于独立思考,缺乏独立获取知识的自主创新能力。教师在备学生中要熟悉掌握不同主体存在的共性和差异。
第三,备教法。教师要根据不同主体、不同内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1)启发性教学法。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引导他们主动把学习内容与生活结合起来。(2)任务型教学法。设置一些任务让学生以组为单位亲自参与,增加真实感和兴趣感,从中发现问题并找到答案。(3)实践教学法——角色扮演。把抽象的理论概念运用到实践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性。(4)情景语言教学法。设置情景—找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巩固知识,把实践性、开放性与高职院校培养的职业性要求统一运用到语言学科教学中来。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但各种教法都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另外,师资力量在课程施教中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只有不断加强师资队伍的力量,才能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只有一流的老师才能带出一流的学生。高职院校英语老师要通过各种方式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文化修养:(1)教学相长。教学过程也是提高和完善自己的过程。(2)坚持集体备课,相互讨论,以学生为中心,科学利用反馈信息及时改进和完善教学中的不足。(3)坚持终身学习制,通过参加讲座、深造、培训等多种渠道提高师资团队综合实力。
2.3 教学评价
英语不同于其他课程,没有系统的语言知识只有相应的能力定位,所以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中要做到科学的双向教学评估。首先,对学生的考核评价包括:(1)暂时性教学考核评价:通过提出问题、角色扮演、分组讨论、课下作业、课前演讲、小测验等考核方式来作为平时成绩,及时发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科学地分析反馈信息,强化学生的薄弱环节,促进教学效果的增强。(2)终结性教学考核评价:期末考试为闭卷,试卷结构为65%知识构成+35%能力发挥,最终成绩为试卷分数80%+平时成绩20%,这样可以全面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也可以确保教学评价的客观公平。另外,对老师的评教要建立完善教学的教务评教和学生的网上评教体系,从而以学促教,以教促学。
3 教学改革
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有准确的课程定位和到位的教学实施,还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以便更好地回报社会。此过程包括教学理念改革和教学内容改革。
3.1 教学理念改革
在“5+X+1”课程设计理念下,高校英语教师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理念:(1)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以学生为根本,老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2)要求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进行有效教学,不要求把每一项技能在每节课都应用到,但是面对具体情况要能做出有效的处理;(3)老师要不断地检验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与环境相适应,不断提高教学水平;(4)要积极吸收国内外最新英语教学研究成果,为我所用,提高教学的先进性;(5)内容的实用性,既要体现为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又要密切结合学生毕业后实际工作的需要[1],真正做到学有所用;(6)注意通用性,兼顾各科知识的相互融合;(7)应该科学地对待定量与定性的关系,全面反映出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教师的工作表现,要反对拒绝量化又要反对过于注重量化。
3.2 教学内容改革
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就要敢于打破传统,尝试创新的教学内容改革。第一,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要紧密结合,立足实际运用,结合专业和行业基础英语,充分吸收国内外先进知识,形成一套完整的引导性教材。第二,要突出教学内容的真实性、时代性和趣味性,打好英语语言基础,提高阅读信息的准确性。第三,注重课堂活动的目的性和可操作性,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实践,提高英语综合能力。第四,突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在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第五,围绕同一话题,强化五种基本技能的训练,增强学生对内容的掌握,提高学生的认知和应用能力。
4 结束语
本文从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的课程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改革三大方面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高职英语教学展开了论述,高职英语教学的完善需要在实践中进行,需要有更多的人参与其中,使高职英语的教学满足社会对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责任编辑杨文忠)
[1]实用英语编写组.实用英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冯宜丽,张全政,等.机电行业基础英语[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3]郑树棠,胡全生.新视野英语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4]李绍选.论创立我国自己的外语教学法模式[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