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尿激酶与重组链激酶治疗普外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比较

2012-03-06

中国药业 2012年11期
关键词:酶原纤溶尿激酶

(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人民医院药剂科,浙江 舟山 316100)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腔内凝结,阻塞静脉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从而引起相应临床症状的疾病。深静脉血栓常发生在外科大手术或术后长期卧床患者,以腹部或盆腔广泛手术及下肢手术多见,轻者可以致残,而重者可发生肺栓塞而致死,故有效的防治措施非常重要。重组链激酶(recombinant streptokinase,r-SK)和尿激酶(urokinase,UK)均属于非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广泛用于临床。笔者对比观察了国产重组链激酶与尿激酶治疗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和安全性,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8年2月至2009年12月住院患者52例,均为首次发病,病程7 d以内,均有明显的下肢肿胀、疼痛,伴有股内侧及腓肠肌压痛,浅静脉曲张;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排除出血性脑梗死,明显意识障碍,严重的心、肝、肾、肺疾病和明显感染,出血性疾病、活动性溃疡,妊娠,未控制的高血压(血压大于180/110 mmHg)的患者。其中男23例,女29例;年龄20~62岁;左下肢37例,右下肢15例;行下肢手术12例,盆腔手术15例,髋关节手术7例,腰椎手术8例,其他手术10例。将52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28例和B组2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栓塞部位、发病时间和病情轻重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A组给予注射用重组链激酶(商品名思凯通,上海实业医大生物技术有限公司)50万IU溶解于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中静脉滴注,B组给予注射用尿激酶(商品名优凯,苏州新宝制药有限公司)50万IU溶解于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中静脉滴注,均每日1次,疗程为5 d。治疗开始后,两组均皮下注射肝素80 mg,每12 h给药1次,连续给药7 d;第6天开始口服华法林3 mg,每日1次(首剂加倍),连服3个月。

1.3 疗效评价与观察指标

痊愈:肢体无疼痛,肿胀消褪,血栓全部溶解;显效:肿胀明显消退但久立后仍有肿胀,血栓部分溶解;无效:肢体肿胀及疼痛均有一定程度减轻,但下肢深静脉无血流再通,依靠侧支循环[1]。每日测量患肢大腿周径(膝上10 cm)。于溶栓前及治疗1~7 d内,每日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g)、尿常规和大便隐血;并于溶栓1周和3个月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患肢深静脉情况。每日观察用药后不良反应,如皮肤或消化道出血、发热、皮疹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数据采用 t检验和 χ2检验。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结果见表1。治疗1周后,A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大腿周长改变

A组用药2 d后大腿周长开始缩小,第7天时患肢大腿周长缩小(2.57±0.61)cm;B组用药第3天开始缩小,第7天后患肢大腿周长缩小(1.71 ±0.73)cm,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 <0.05)。

2.3 安全性评价

A组有6例出现发热、皮疹等过敏反应,4例出现牙龈出血、皮下出血或消化道出血。B组有4例出现出现过敏反应,4例出现牙龈出血、皮下出血或消化道出血。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5.71%和33.33%,差异无显著性(P >0.05)。

3 讨论

外科手术是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有严重外伤史、恶性肿瘤需行腹腔或盆腔的广泛手术、下肢(特别髋关节)大手术的患者属高危人群,发生率为10% ~20%[2]。有报道称,手术持续时间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关系密切,手术持续时间1~2 h时发病率为 20.0%,2~3 h为 46.7%,3 h以上 62.5%;并发现50%在术后第1天发生,30%在术后第2天发生。因此,要及早做好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防治工作。

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明确后需明确是否存在纤溶治疗的禁忌证,否则首选溶栓治疗[3]。链激酶和尿激酶是最早应用的溶栓药物之一。链激酶与纤溶酶原以1∶1克分子比结合,可将纤溶酶原激活成纤溶酶,催化血栓主要基质纤维蛋白水解,从而使血栓溶解、血管再通;其溶栓作用因纤维蛋白的存在而增强,但由于链激酶是从溶血链球菌中提取,纯度较低,易出现过敏反应。而重组链激酶是采用基因工程方法在非致病性大肠杆菌中合成的,是高度纯化的基因工程产品,可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上述缺点[4]。尿激酶是从健康人尿中分离,或从人肾组织培养中获得的一种酶蛋白,直接作用于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催化裂解纤溶酶原成纤溶酶,从而降解纤维蛋白凝块,亦能降解血循环中的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Ⅴ和凝血因子Ⅷ等。尿激酶半衰期仅15 min,需反复给药,临床上常见不良反应为出血倾向[5]。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国产尿激酶和重组链激酶静脉溶栓治疗下普外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两药在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早期均未能完全溶解血栓,但重组链激酶组溶栓后早期下肢胀痛消失或减轻及大腿周长缩小程度均明显优于尿激酶组;两组均出现过敏反应和出血症状等不良反应,重组链激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于尿激酶组,但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患者的出血症状轻微,主要表现为穿刺部位血肿、皮肤瘀斑、牙龈出血等,一般对症处理后可恢复,无严重内脏出血、颅内出血等并发症。

综上所述,与尿激酶相比,国产重组链激酶在深静脉血栓形成溶栓治疗中,临床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程度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溶栓剂。

[1]龚 凯,黄道景,范跃祖.重组链激酶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3,22(7):402-405.

[2]郭劲松,倪良宏,唐军建,等.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静脉溶栓治疗[J].中华临床医学实践杂志,2004,3(2):177-178.

[3]孙敏莉,张柏根.急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治疗的选择及评价[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6,26(10):757-758.

[4]张华山,严峻鹏,齐义鹏,等.链激酶研究概况及其进展 [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06,28(4):71-73.

[5]武 欣,古涌泉,齐立行,等.国产重组链激酶与尿激酶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溶栓中的疗效观察[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6,27(3):174-177.

猜你喜欢

酶原纤溶尿激酶
不同浓度尿激酶在PICC导管堵塞再通中的应用进展
不同孕期孕妇蛋白C、蛋白S、纤溶酶原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和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与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纤维蛋白原联合D二聚体检测对老年前列腺增生术后出血患者纤维蛋白溶解亢进的应用价值
超声针联合微泡干预尿激酶溶解体外血凝块
人微小纤溶酶原cDNA在毕赤酵母中的高效表达及活性检测
脑血栓患者尿激酶溶栓疗法治疗的效果分析
骨折患者术前凝血及纤溶功能对术后血栓栓塞症的风险预测
肌动蛋白清除系统与凝血—纤溶系统在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中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