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院162份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2012-03-06

中国药业 2012年20期
关键词:注射剂注射液药品

(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剂科,江苏 连云港 222000)

近年来,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广泛,特别是在抗感染、抗肿瘤、心脑血管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1]。但中药注射剂在突破传统的口服给药方式的同时,也失去了以往口服剂型可以选择吸收的优势,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率较高。为了提高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笔者对我院近年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和分析,探讨其致药品不良反应的因素及预防措施,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资料为我院2008年10月至2011年10月临床各科室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162份,按患者的性别、年龄,药品不良反应所涉及的药品、类型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和分析。

2 结果

2.1 患者一般情况

162 例患者中,男 70 例(43.21%),女 92 例(56.79%),男女比例为0.76∶1;年龄为5~90岁,平均(60.2 ±14.7)岁,其中60岁以上人群73例(45.06%);有明确药物过敏史者36例(22.22%)。见表1。

表1 患者一般情况

2.2 涉及药品与溶剂选择

162份报告共涉及中药注射剂17种,其中居前4位的分别为丹参注射液、参麦注射液、血栓通冻干粉剂、葛根素注射液,见表 2;单一用药 101 份(62.35%),合并用药 51 份(31.48%)。在162份报告中,65例患者用药不需要配制,97例需要按照药品说明书的要求加溶剂进行配制,有31例选择的溶剂与说明书不符,占需要配制例数的31.96%,见表3。

表2 不良反应涉及的药品

表3 药物溶剂使用与说明书不符引发药品不良反应的情况

2.3 不良反应情况

162份报告中,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居首位(47.53%),其次为全身性损害(30.25%),见表 4。

表4 不良反应累及系统或器官分类

根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手册》中提供的标准,对每份病例报告进行药品不良反应严重程度分级,其中新的 10 例(6.17%),严重的 8 例(4.94%),一般的144例(88.89%)。综合分析报告资料,并参考国内外文献,对药品不良反应进行关联性评价,其中肯定者5例(3.09%),很可能150 例 (92.59%),可 能 7 例 (4.32%)。转 归 为 治 愈 140 例(86.42%),好转 21 例(12.96%),死亡 1 例(0.62%)。

3 讨论

3.1 年龄、性别因素

不同年龄、性别的个体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女性比男性更易发生药品不良反应,本组资料统计男女比例为0.76∶1。本组病例中,年龄60岁以上患者更容易发生不良反应。这可能由于老年人各器官、系统功能逐渐衰退,生理机能逐步减弱,对药物的代谢与耐受能力降低。另外,老年人一般多种疾病并存,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等,常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存在合并用药的情况,导致用药过程中更容易发生不良反应。

3.2 个体因素

患者体质的差别,病理状态及基因多态性的存在,使部分个体对某些药物耐受性差或过于敏感,易出现不良反应。同时,中药注射剂多为大分子物质,以异物形式进入人体,易引起变态反应,有过敏体质的患者更易发生药品不良反应。

3.3 合并用药

临床使用中药注射剂时,常有合并用药情况,老年人尤甚。本组资料中,因合并用药而出现药品不良反应的患者占31.48%。中药注射剂成分复杂,合并用药可致药液pH发生改变,从而使某些成分发生氧化、水解、缩合等反应,引起不良反应。如清开灵注射剂与丁胺卡那霉素及维生素B6配伍会有沉淀发生,但因其颗粒细小不易引起临床注意,使用后容易造成患者输注部位血管堵塞,局部组织发炎,引起过敏反应。

3.4 中药注射剂自身因素

药材质量参差不齐:注射剂的质量与中药材的质量密切相关,中药材品种繁多,不同产地的中药材质量差异大,导致同一品名的中药注射剂质量不同,使用混乱,易引起不良反应。只有有效鉴别中药材的真伪优劣,控制其产品质量,才能有效保证注射剂疗效的稳定性。

特殊的理化性质:中药注射剂中含有多种蛋白质、淀粉、鞣质、色素、黏液、树脂、挥发油等致敏成分,一旦进入血液,会刺激肌体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若再次接触该抗原即发生过敏反应[2]。如注射用双黄连由金银花、黄芪、连翘3味中药提取而成,其中含有的绿原酸是一种高致敏的抗原物质,作为抗原进入机体可产生高致敏反应[3]。丹参注射液引起变态反应,主要原因可能是中草药在提取过程中未除尽杂质,如鞣质等残留的杂质输入静脉后会引起过敏反应,因鞣质为多羟基芳香酸组成的化学性质活泼的物质,其进入机体后可作为抗原与血浆蛋白的氨基结合成更大成分的复合物,从而引起变态反应。

炮制、生产工艺不稳定:目前,我国中药注射剂生产技术和工艺要求尚未标准化,不合理的生产工艺可能使药品的有效成分降低,毒性成分增加,引起不良反应[4]。建议加大对中药注射剂生产工艺的研究力度,逐渐建立规范化、标准化的技术工艺标准,从生产工艺上保证去除已知致敏物质。

3.5 临床使用不当

辨证不当:未遵循中医理论应用中药注射剂,如清开灵注射液虽为治疗热病的有效方剂,但只适用于温邪入里所致的高热、烦躁和小儿痰热惊厥等,而恶寒、发热患者不宜使用;鱼腥草性凉,能清热解毒、消痈排脓,适用于痰热咳喘、痈肿疮毒等症,但不适用于寒性病症。建议严格区分中药的功能、主治与西医药理作用、适应证的概念,辨证用药。

配伍不当:中药注射剂成分复杂,合并用药可致药液pH发生改变,从而使某些成分发生氧化、水解、缩合等反应,引起不良反应。此外,溶剂选择不当,如大多数的中药注射剂用0.9%氯化钠注射液配制后,由于中药易与电解质发生络合反应,易引起不良反应。林琛贤[5]报道,22例使用鱼腥草注射液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中,18例有鱼腥草与其他药物在同一容器中混合使用史。因此,建议中药注射剂不与其他西药同时使用,两种以上的中药注射剂也不宜同时配伍使用。

临床治疗操作不当:在临床用药操作中,常存在不规范和用药疗程过长等问题。如双黄连注射液静脉滴注操作时,应先以适量灭菌注射用水充分溶解,再用稀释剂稀释,但临床上有直接用稀释剂溶解,导致溶解不充分而使微粒数增加。在输液过程中,滴注速度大于血流流速时,可引起血管壁侧压力增大、血液回流受阻,使血管壁失去正常的血液营养,进而导致静脉炎,注射部位疼痛、麻木,肌肉结块等不良反应。

4 结语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其本身的因素及制剂工艺各个环节、患者的个体因素有关,有一定的不可预测性。但加强不良反应的监控,规范药品的使用及操作,对预防和减少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有重要意义。

为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应注意按照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对症用药;用药前认真检查药品,如果出现浑浊、沉淀、变色、漏气等就不应再使用;按照说明书的要求选择溶剂;减少两种以上中药注射剂联用,避免重复使用同类品种;注意配伍禁忌,尽量避免与其他药物在同一容器中混合使用;建议用注射用水溶解冻干粉剂;控制药物滴注速度,不宜过快。

[1]张惠霞,陈建玉,宋 成.3 414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2006,3(4):232.

[2]何 勇.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与对策分析[J].安徽医药,2008,12(6):557-559.

[3]蔡浩东.双黄连针剂不良反应病例分析[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1999,1(1):36.

[4]潘月勇.探因中成药产品质量问题[J].中国执业药师,2005(11):36-37.

[5]林琛贤.鱼腥草注射剂在儿科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及护理对策[J].中华中西医杂志,2004,5(13):26.

猜你喜欢

注射剂注射液药品
是不是只有假冒伪劣药品才会有不良反应?
国家药监局关于修订辅酶Q10注射剂说明书的公告(2022年第11号)
中药师干预对医院中药注射剂合理应用的效果分析
关注氟喹诺酮类药品的严重不良反应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Protocol for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Trial Version 7)
Effects of Shenmai Injection (参麦注射液) Combined with Meglumine Adenosine Cyclophosphate Injection on Cardiac Function and Peripheral Serum Levels of TNF-α,TGF-β1 and IFN-γ in Patients with Viral Myocarditis
某院门诊注射剂药物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我院近年来中药注射剂的使用与不良反应情况分析
UPLC-MS/MS法同时测定血必净注射液中8 种成分
炎琥宁注射液不良反应的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