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民间青花与现代写意青花的魅力
2012-03-01余学慧
余学慧
(瓷都画院 景德镇市 333000)
艺术的源泉来源于生活,青花瓷是我们民族的骄傲,它的民族气魄,带着浓郁的东方魅力,名扬中外驰誉艺林。自元明清到现代,历久不衰。
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到奴隶社会原始瓷器,都是古代劳动人员的智慧,创造自东汉、西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没有官、民窑之别,到了五代末期才由单一民窑分化为民窑和官窑两大体。
景德年间宋真宗时期,景德镇就奉命制瓷进贡,当时只是奉命烧造并没有司务所,督窑官什么的但也称官窑瓷。元代以后,景德镇进入了民窑瓷的鼎盛时期,基本上到明代洪武年间,在珠山设厂烧造宫廷用瓷才正式称为官窑,正德年间,所建立的专门生产御用瓷的瓷厂。
民间青花艺术和官窑青花艺术语言是相对的,是人民大众生活的需要。从内容到形式,从材质到工艺从造型到装饰,它既满足了人们的生活审美情趣又给人们带来了物质生活需要,美化了人们的生活。
民间青花艺术来自于民间,根植于人民大众的土壤中和其他陶瓷装饰艺术一样有着表现中国民族图案的特点的表现手法,融进了中国绘画和中国书法艺术的精髓,以其简练生动的意韵,潇洒烂漫、自然豪迈、大胆夸张的艺术形式给人以美的想象境界陶醉人们。
在人物、山水、花卉、动物、图案、书法等表现陶瓷艺术装饰的图案中大都以寓意吉祥幸福的手法,来反映了中华民族应有的习俗爱好。赞美生活反映民俗风情。一花一鸟,一人一物,一树一石,既生动又形象,用凝练的笔法把一幅幅优美而又富有诗情画意的作品,恰到好处的布局描绘在一个个坯体之上。给人以姿态万千和诗情画意的美妙情。线条运用上刚柔并济,淋漓奔放,用笔毫不拘束,自然潇洒,像书法一样讲究快慢轻重,顿挫转折行云流水挥洒自如,毫无雕琢之感,根据画意,随手落笔,运笔坦露,不重小节,而取大势,不求形似而求神似。大处着眼信手拈来,挥笔而就。民间青花采用写意抽象形式装饰除讲究笔法,用线处还善于利用钴料,绘在坯体上烧成后,呈青色的浓淡散晕的色调变化,产生富有潇洒放逸的水墨美感。
青花采用钴料,配合不同的釉料,不同烧成温度,不同工艺技术上的掌握,产生不同青色。
元代的民间青花色彩总的来讲呈青翠,浓艳,青色中略带紫味,并兼有黑色斑点,产生一种浓而不俗,艳而不浮的青色美,明初青花色调不及元代的浓艳,凝聚,偏深偏暗,黑色,斑点较小较大,永乐宣德年色调浓艳清新,明丽,优雅,凝聚不散。正统天顺年间色调又转暗变得深沉了,似湖水清澈。成化年间色调清淡明快,清秀雅丽。嘉靖年间,色调又转为浓艳,深重,青中冷紫。明代晚期色调具有青翠幽静明朗优雅之感。
民间青花的青白釉,青料,综合效果,给人和谐统一朦胧之感。利用青白关系,形成青花艺术色彩的形式美。
民窑瓷绘,开创了中国大写意的先河,中国画给民窑瓷绘生产产生了不言而喻的影响,中国画的表现技法,融合民间艺术优秀传统,不同的风貌给人以崭新的艺术情感空间。
一朵奇葩在陶瓷的百花园中盛开青花瓷,自元明清至今,七百年的繁荣,是制瓷业的名师巧匠,以推陈出新,刻苦钻研,总结经验的艺术结晶,而它的流传,评价,影响的高度是任何一类名瓷难以相比的。青花瓷器自诞生之日起就结束了,我国瓷器的以单色釉为主的装饰局面。从白瓷时代进入了彩绘时代,更深入人心的成为有艺术价值的珍藏艺术品。
现代写意青花艺术吸取中国绘画技法技巧及景德镇民间青花营养,大胆探索,不断创新从而在色彩运用以及现代构图和造型布局上都独具魅力,意韵无穷。
蓝色的青花瓷主要原料是钴特定的材料和制作工艺而形成各不相同的品种状貌,有它自己的艺术语言。(1300℃左右)的高温烧成后呈现蓝色的矿物质。制作时再把这种矿物质色料绘制在胚胎上,然后再吹上一层透明的青白釉进窑烧成。通过绘者用青白对比的手段表现大方纯洁素雅的艺术效果堪比中国的水墨画,有过之而无不及。
映带而生写意青花瓷先承的是中国绘画和书法的笔韵。特别是中国画中文人画笔下描绘形象的同时最讲求,笔墨情趣,最典型的线条艺术,相承起伏,迹断势续,笔断会连。梅兰竹菊是藤本植物在中国画中最能体现书法的线条性格,而山水,人物的线条和书法也是。写意青花艺术家们结合青花与中国画的艺术表现特点,运笔墨技巧,使富有浓厚现代艺术气息的写意青花瓷更有中国书画的文化底蕴。
一种意境美不是一个单层的平面的自然再现,而是,境界层深的创构,也是说,特定艺术形象所触在艺术作品中,意境是艺术想象的空间不拘泥于形式,追求另一种意境,不规则形体美,神韵,情趣融为一体。使人从中感受到一种独特的装饰美,并不是一目了然,一览天余的。
当代的艺术家们踏着艺术的发展轨迹。把艺术的生命力,用满腔热情融注于笔端,描绘出一幅幅具有高度审美充满浓郁气息的画面,使陶瓷艺术在中华悠久的历史锤炼中升华。成为有青春瑰丽色彩,雅俗共赏的新时代特征艺术品。反映了每一个时代独有的风格经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