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偿献血血液报废原因及对策分析
2012-02-26罗昭玲
罗昭玲
血液是一种特殊的不可人工替代的生物资源,迄今为止输血治疗仍然是临床急重症患者的重要救治手段之一。近年来,虽然无偿献血工作得到大力发展,但是随着医疗保障制度的完善,医院就诊量增加,导致临床用血量也随之增加,供需矛盾尖锐,如何降低血液报废率,减少人为可控因素的血液浪费成为血站工作者的主要任务之一。笔者就本站2009—2011年的血液报废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影响血液报废的因素,寻求血液利用的安全性、充分性,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来源 收集本站2009—2011年全部血液报废信息进行统计分析。
1.2 方法 血液报废来源:(1)实验室检测不合格报废:血液检测ALT、HBSAg、抗-HCV、抗 -HIV、梅毒5项指标,各项指标均经过初检、复检2次检测,各检测项目均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凡有一项阳性者或反复两次检测结果均在灰区者按不合格处理。(2)血液非正常报废:本站在血液采集、分离制备、贮存运输过程中因管理和操作不当造成的血液报废。(3)报废血处理:每份报废血经过申请由质管科确认,由待检库工作人员对所有不合格血液进行报废处理后,再由质控科对报废血进行审核销毁。确认报废的血液按标准分类作对比,分析血液报废原因构成比和报废百分率。
2 结果
2009—2011年共采集血液36097袋,3年共报废血液4118袋,各年报废情况分别为1234袋 (11.48%),1556袋(12.57%),1328袋 (10.23%),平均报废率为11.42%,有逐年下降的趋势。其中实验室5项检测指标不合格以ALT(1.60%)为主,其次为梅毒阳性、HBSAg阳性、抗-HCV阳性、抗-HIV阳性。血液非正常报废以脂血报废 (4.66%)和不足量 (0.74%)为主。血液报废品种以血浆为主(62.09%),其次是悬浮红细胞 (23.14%)、全血、手工血小板等 (见表1~3)。
表1 2009—2011年血液5项检测不合格报废情况〔n(%)〕Table 1 Scrap situation of blood by the five-test between 2009 and 2011
表2 2009—2011年血液非正常报废情况〔n(%)〕Table 2 Scrap situation of blood by non-normal between 2009 and 2011
表3 2009—2011年血液品种报废情况〔n(%)〕Table 3 Scrap situation of blood varieties between 2009 and 2011
3 讨论
上述统计数据显示,脂血是导致本站血液报废的最主要原因,占总报废率的4.66%,占报废原因构成比的40.82%,脂血与献血者饮食、性别、年龄、体质量有关[1],近年来由于临床用血量增长明显,供需矛盾尖锐,加之街头自愿无偿献血的随意性强、不固定性大,我站在应急采供血时对脂血控制不严,致使中、重度脂血数量上升。应继续加强对献血须知的宣传,使自身和饮食因素不适合献血者主动退出或延期献血,设置专人对献血者健康、饮食进行征询,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脂血的采集率;另一方面,依据比浊法原理设计实验,按GB标准选取受试样本,统计学处理后建立统一的脂血量化判定标准[2],同时加强与受血者及其家属的沟通,使其了解轻、中度脂血是适用于临床输注的,尽量减少脂肪血报废率。
ALT是本站血液报废第二大原因,占血液检测性指标报废之首,2009—2011年分别占总报废率的 1.45%,1.89%,1.45%,占报废原因构成比的14.06%。虽然ALT是肝炎病毒感染的非特异性指标,但受多种因素影响,与献血者饮酒,服用药物,剧烈运动,疲劳等因素密切相关,与献血者性别、体质量、季节有一定相关性[3-4],有报道指出ALT升高大多由非病理性因素引起[5]。街头献血因受条件,时间等因素制约,只能对献血者做HB、HBSAg及血型的快速检测。亦有作者调查分析表明:开展献血前ALT初筛,ALT检测不合格率明显降低,ALT检测不合格在不合格总数中的比例也相应降低;而且单项ALT轻中度升高在健康献血者中并不少见,不做ALT初筛,必将导致血液报废率升高[6]。因此,笔者认为,在献血宣教中应强化献血前的合理饮食和充足睡眠,加强ALT单项不合格者的献血知识宣教和健康生活方式引导,严格执行献血前征询,同时进一步分析无偿献血者ALT增高分布和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献血者筛查策略,尝试在采血点进行ALT选择性初筛,避免非病理因素 (生理因素、年龄、性别、运动、体质量、饮食、药物)对ALT的影响,可以有效降低ALT不合格报废。
不足量报废为本站血液报废第三大原因 (0.74%),占报废原因构成比的6.51%,分析发现献血者自身的心理因素是产生不足量血液的主要原因。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由于紧张、恐惧、饥饿、疲劳、睡眠不足、对献血环境不熟悉等原因发生献血反应而被迫终止采血,针对该原因应对献血者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尤其是首次献血者的心理疏导和献血后护理;医生问询时应详细了解有无空腹、熬夜,近期身体疲乏等情况,此外,过硬的采血技术也是关键,必须不断强化人员培训,提高产品质量意识,避免采血人员因血管选择错误、穿刺失败、操作不当等造成血流不畅、血肿、血管塌陷、血管穿透等[7];改善采血环境,防止过度拥挤,合理安排人员,保证采血现场工作忙而不乱,避免人为差错。
梅毒阳性是本站血液报废第4大原因,占总报废率的0.62%,占报废原因构成比的5.42%,居血液检测因素报废第2位,2011年有下降趋势。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目前梅毒传播途径仍以性传播为主,梅毒阳性主要集中在第1次献血的人群中,低学历、低龄、无固定职业人群占大部分,且多为无症状携带者及献血者承认有不洁性行为等,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改善服务方式,保护献血者隐私,使高危人群能够主动退出献血。HBSAg阳性报废占0.44%,占报废原因构成比的3.89%。我国健康人群乙肝携带率为8%~20%,HBSAg阳性感染率为9.75%[8],说明经过献血前乙肝快速检测,已将大部分的乙肝阳性献血者淘汰,而且随着无偿献血工作的深入开展,通过首次筛选阳性的献血者再次报名时能够被排除,报废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是由于街头条件限制,还是存在一部分血液需要通过实验室检测来进一步淘汰,所以选择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快检试纸条,提高实验环境的可控性,可以保证快速筛查的准确性,降低复检HBSAg阳性报废率。丙肝和艾滋病不合格报废率分别为0.14%和0.05%,虽然变化不大,比例较低。但我市抗-HIV阳性感染率形势严峻,必须强化献血前招募咨询工作,让献血者懂得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使有高危行为者自行放弃献血或保密性弃血,严防“窗口期”血液流入临床。
过期报废率为0.38%,主要品种为手工血小板,主要原因为血小板储存期短,临床需求计划有不确定性,造成一定程度浪费。其他原因引起的报废包括破损、凝块、颜色异常、溶血、析出、絮状物等,其原因直接与采血袋质量、成分制备过程操作、包装储存运输过程不当有关。应在今后的工作中严格执行标准操作规程,在成分制备前检查血辨热合管口,准确配平,正确装杯,不留死腔,不随意增减离心速度。杜绝血液因库存管理不善而导致的报废,做好储血设备的管理和控制,保证设备正常运行,温度可控,严格执行血液发放前的外观检测。血浆在-20℃低温环境下脆性增加,要求工作人员在储存、搬动、发放过程中轻拿轻放,避免碰撞滑落;运输时有专用的运输容器,加强储存过程冷链控制。
综上所述,加大无偿献血宣传力度,建立自愿无偿献血者队伍,做好献血前征询和初筛,对采供血全过程实施质量控制和有效监督,可以减少血液报废,保证血液质量。
1 张西春,曹丽,王晓华,等.西安地区血液报废原因分析 [J].中国输血杂志,2005,18(3):237-238.
2 薛炼,刘米佳.脂肪血浆乳糜程度判断方法的改进探讨 [J].中国输血杂志,2010,23(4):295-296.
3 邢志勇,王维娜,李智新,等.武威地区献血者ALT异常情况分析及解决对策[J].中国输血杂志,2011,24(5):437-438.
4 赵彩萍,王雪峰.无偿献血ALT增高的相关因素分析 [J].医学信息,2010,9(3):2582-2583.
5 黄伯里,朱立苇,王拥军,等.献血者筛查ALT作用探讨 [J].中国输血杂志,2002,15(2):123.
6 林莉,蒋玲,周宝丽,等.2006—2009年银川市无偿献血者ALT快速筛查效果分析 [J].中国输血杂志,2011,24(2):137-138.
7 汪青山.血站血液检测现状及思考[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8(6):817.
8 杨绍基,任红.传染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