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男女性老年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特点研究

2012-02-26翟凤燕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2年7期
关键词:造影显著性心肌梗死

董 华,翟凤燕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及生活方式和膳食结构的改变,老年人的身体健康越来越受到政府和人们的关注,冠心病成为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严重危害着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为探讨老年男性和女性冠心病危险因素、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特点,做好冠心病的一二级预防,本研究对72例老年男性和82例老年女性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的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来自于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医院2004年7月—2006年12月因“不稳定性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收治的年龄≥60岁的老年冠心病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的诊断标准[1],男性72例,年龄60~81岁,平均 (67.90±5.17)岁,急性心肌梗死42例 (58.33%),陈旧心肌梗死4例(5.56%),不稳定性心绞痛26例 (36.11%);女性82例,年龄60~83岁,平均 (69.27±5.60)岁,急性心肌梗死43例 (52.44%),陈旧心肌梗死2例 (2.44%),不稳定性心绞痛37例 (45.12%),男性和女性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收集所有患者的病史、血糖、血脂、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急性心肌梗死者记录梗死的部位并进行统计。高血压的患者,血压控制在>150/90mmHg为控制不满意;糖尿病的患者,空腹血糖控制在>7.0mmol/L,餐后2h血糖控制在>10.0mmol/L为控制不满意。

1.3 冠状动脉造影术 采用Judkin's法,选择性多体位、左右冠状动脉造影及左室造影,造影判断标准取直径法:左主干狭窄≥30%,其他3支冠状动脉狭窄≥50%为阳性,记录左主干 (LMA),左前降支 (LAD),回旋支 (LCX)及右冠状动脉 (RCA)的病变,同时根据阳性的冠状动脉血管数分为: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及三支病变。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0.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急性心肌梗死的梗死部位 老年女性急性心肌梗死的部位位于单纯下壁和下壁+右室+正后壁的比例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位于前壁 (包括前间壁、前壁和广泛前壁)、下壁+正后壁、高侧壁、下壁+高侧壁、单纯右室的,男性和女性无显著性差异 (见表1)。

2.2 危险因素 患有高血压病的比例以及患病时间,控制不满意的比例,男性和女性无显著性差异;患有糖尿病的比例,女性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患病时间及控制不满意的比例,男性和女性无显著性差异;吸烟的比例和吸烟量,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吸烟时间男性长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血脂水平:胆固醇 (TC)、低密度脂蛋白 (LDL-C)的水平,女性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 (HDL-C)的水平,女性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阳性家族史的比例,男性和女性无显著性差异 (见表2)。

2.3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病变血管和病变累及的血管数,男性和女性无显著性差异,病变血管数≥2支的男性58例(80.56%),女性63例 (76.83%),无显著性差异 (见表3~4)。

表1 急性心肌梗死的梗死部位〔n(%)〕Table1 Infarction position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表2 危险因素Table2 Riskfactors

表3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n(%)〕Table3 Results of CAG

表4 病变血管数〔n(%)〕Table4 Counts of lesions vascular

3 讨论

男性和女性之间的心血管系统发病率有着显著性差异,在某种程度上与两者之间的易患因素和激素水平不同有关。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在绝经前期的妇女中发病率较低,而在绝经后则升高[2]。有文献报道,女性患病年龄晚于男性7.5~10岁,女性患者心肌梗死并发症多,心源性休克多见,病情重[3-4],本研究选择的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年龄差异不明显,男性平均年龄为 (67.90±5.17)岁,女性平均年龄为 (69.27±5.60)岁,无显著性差异。任秀芬等[5]报道分析的4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梗死部位以前壁或下壁为主,男性仍是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人群,不同性别的梗死部位分布,男性发病例数均明显多于女性,差异有显著性。本研究中梗死部位发生于单纯下壁、下壁右室正后壁的,女性多于男性,差异有显著性。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主要是高龄、性别 (男性多于女性)、血脂异常、吸烟、糖尿病、高血压和冠心病家族史[6],老年人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的发病率较高,有文献报道,高血压、高血脂是老年人冠心病增加的主要因素[7]。国内外资料显示,糖尿病患者的冠心病发病率是正常人群的2~4倍[8-9],且多支冠状动脉受累及,受累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重[10]。本研究中患有高血压病的比例较高,男性为75%,女性为76.82%,控制不满意的比例也不低,男性为55.56%,女性为66.67%,但两组无显著性差异。这与我国高血压病的发病率高,而治疗率和控制率低的流行病学情况是一致的。女性老年患者中糖尿病的比例和血脂水平均高于男性,这和张雪莲等[11]观察的男性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患病率高于女性不一致。

吸烟对冠状动脉的影响,目前研究认为存在的机制为:香烟里含有尼古丁可损伤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可加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同时,尼古丁可刺激儿茶酚胺的释放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增加心肌的缺氧,干扰心肌局部血流。有些学者认为吸烟者较不吸烟者,血红细胞压积,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均增高,血液呈高凝状态,促进血栓的形成。另外,吸烟可降低冠状动脉内皮细胞依赖性血管扩张功能,增加纤维蛋白原,从而导致并加重冠状动脉斑块的形成[12]。本研究中男性吸烟的比例以及吸烟量和吸烟时间均高于女性,所以对男性患者要加强戒烟的教育。

有报道显示,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多支病变明显高于中青年组[13]。本研究中,病变血管≥2支的男性占80.56%,女性占76.83%,均占很高的比例,但病变血管以及病变血管数,男性和女性无显著性差异,和张雪莲等观察的男性较女性有更高的三支血管病变数不一致[11]。总之,老年人冠心病的特点是合并危险因素多,冠状动脉病变弥漫,预示着病情重,预后差,所以做好一级预防显得尤其重要,老年冠心病的预防需要对危险因素综合防治,如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控制体质量、保持心理平衡生活方式的干预,同时要良好地控制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综合性防治措施,孙雪岩[14]研究发现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的危害作用由强到弱的顺序为:吸烟指数 (吸烟指数=吸烟的年数×吸烟的支数/d),高血压病程,年龄,血浆总胆固醇水平,空腹血糖水平。本研究结果显示,男性要突出强调戒烟,女性要突出强调血糖、血脂的良好达标。

1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0,38(8):675-686.

2 童晓明,张靖靖.雌激素在心血管系统中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1,22:361.

3 周娟,向爱华.老年急性心肌梗塞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1,11(8):88-89.

4 Hartz RS.Gender differences in cardiovascular outcomes [J].Int Fertil,1996,41:101-108.

5 任秀芬,曾秋.急性心肌梗死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J].实用诊断与治疗学杂志,2004,18(5):375-376.

6 CastelliWP.Epidemilogy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J].the Framing ham study,1997,3:388-390.

7 Jusilahti P,Vartiainen E,Taomilehto J,et al.Sex,age,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a prospective follow-up study of 14786 middle-aged men and women in Finland [J].Circulation,1999,99:1165-1172.

8 Haffner SM.Impared glucose tole rence:is it relevant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J].Diabetologia,1997,40(Suppl2):S138-S140.

9 张银,曹树军,程国杰.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和冠脉造影特点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8,10(4):41.

10 刘红,李永江,石新国.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脉造影的临床特点研究[J].兵团医学,2008,16(2):3-4.

11 张雪莲,汪捷猛,刘和平,等.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08,6(9):674-675.

12 Kshaswa MI,Jaeob J,Joseph G.Lack of correlation between coronary risk factors and CAD severity INT [J].JCardiol,1994,47:37-43.

13 马金霞,马伟.老年性冠心病患者冠脉造影的特点探讨[J].中国医师杂志,2004,6(8):1133.

14 孙雪岩.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的关系[D].沈阳:中国医科大学,2002.

猜你喜欢

造影显著性心肌梗死
超声造影在周围型肺肿块穿刺活检中作用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基于视觉显著性的视频差错掩盖算法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一种基于显著性边缘的运动模糊图像复原方法
论商标固有显著性的认定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超声造影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