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痔切除缝合内痔结扎术治疗混合痔100例临床观察

2012-02-24杜燕红赵宏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12年2期
关键词:痔核外痔内痔

杜燕红 赵宏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江苏苏州 215000)

70多年来,混合痔的手术是以经典的Milligan-Morgan术为基本术式。2008至2011年,我科采用外痔切除缝合内痔结扎术治疗非环状混合痔10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根据2006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外科学组制定的《痔临床诊治指南(2006版)》诊断标准,我科选择200例Ⅱ~Ⅳ期非环状混合痔患者为研究对象,排除伴有肛瘘、肛裂及结直肠炎症等其他疾病患者。其中男68例,女132例,年龄21~70岁,平均48.5岁,病程2个月至30年。按患者入院顺序随机分成两组。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试验组:采用外痔切除缝合内痔结扎术治疗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 Milligan-Morgan术治疗100例。

1.2 手术方法 两组均采用侧卧位,术前清洁灌肠,术中常规消毒铺巾,2%利多卡因10m L加生理盐水20m L局部麻醉。试验组100例:采用外痔切除缝合内痔结扎术治疗,先手法扩肛到3~4指,探查痔核位置、大小及分界,合理选择内扎和外切的位置(一般多选截石位3、7、11点母痔区)。然后提起混合痔痔体,在外痔边缘作一“V”形放射状切口,钝性剥离、切除曲张静脉团块及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至齿线上0.2~0.5cm,弯血管钳钳夹内痔痔核,基底部“0”号丝线结扎,距结扎线约1cm处剪去痔核,然后用4-0可吸收线将外痔切口连续缝合,术后不予拆线。但缝合时不宜过深,间距不宜过大,打结不宜过紧,尽可能消除死腔。同法处理其他位点混合痔。注意创面不宜剥得过深,切口间保留皮桥,齿形结扎内痔痔核,防止术后肛管狭窄。无菌纱布覆盖、塔形固定。对照组100例:采用传统Milligan-Morgan术治疗。先手法扩肛到3~4指,探查痔核位置、大小及分界,合理选择内扎和外切的位置。然后提起混合痔痔体,在外痔边缘作一“V”形放射状切口,钝性剥离、切除曲张静脉团块及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至齿线上0.2~0.5cm,弯血管钳钳夹内痔痔核,基底部“0”号丝线结扎,距结扎线约1cm处剪去痔核,同法处理其他位点混合痔。

切口间保留皮桥,齿形结扎内痔痔核。外痔切口不缝合,充分止血,凡士林纱布引流,无菌纱布覆盖、塔形固定。

1.3 术后处理 两组术后均予抗炎、止血对症处理1~3d,控制大便2d,2d后保持大便通畅,每日排便1次,若有便秘可适当口服缓泻剂。我院自制中药洗剂坐浴,每日换药。切口一般疼痛可不做处理,疼痛剧烈者适当服用止痛片以保证休息。鼓励患者进行提肛运动。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 果

2.1 治愈率 疗效标准(1)治愈:症状消失,创口愈合;(2)好转:症状明显好转,创口愈合欠佳;(3)未愈:症状及创口无明显改变。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结果[n(%)]

2.2 创面愈合时间 以创面闭合、新生皮肤完全覆盖为标准。试验组平均愈合时间14.93±1.83d;对照组平均愈合时间18.56±2.00d。

2.3 术后疼痛评分采用VAS法 在纸上画一条直线,长度为10cm,两端分别标明“0”和“10”的字样。“0”端代表无痛,“10”端代表最剧烈疼痛。让患者根据自己感受疼痛的程度,在直线上标出相应位置,然后用尺量出起点至记号点的距离长度(以cm表示),即为评分值[1]。计算术后14d VAS平均值,试验组VAS平均值3.01±1.36,对照组4.67±1.97。

2.4 术后出血及水肿评分标准见表2。试验组出血、水肿积分分别为1.25±0.31分、0.58±0.21分,对照组出血、水肿积分分别是1.97±0.65分、1.14±0.26分。

2.5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3。

表2 出血及水肿评分标准表

表3 两组创面愈合时间、疼痛VAS指数、出血及水肿评分比较()

表3 两组创面愈合时间、疼痛VAS指数、出血及水肿评分比较()

注: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指数 出血积分 水肿积分试验组(n=100)组别 愈合时间(d) 疼痛VAS 14.93±1.833.01±1.361.25±0.310.58±0.21对照组(n=100) 18.56±2.004.67±1.97 1.97±0.651.14±0.26 P值 <0.05 <0.05 <0.05 <0.05

3 讨 论

痔是直肠末端黏膜下和肛管皮下的静脉丛发生扩大曲张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民间有“十人九痔”之说,好发于20岁以上的成年人。混合痔是指同一方位上的内外痔静脉丛,相互沟通吻合,使内痔部分和外痔部分形成一整体者,多发于截石位3、7、11点处,以11点处最多见[2]。混合痔的治疗方式多种多样,在保守治疗无效时手术治疗还是目前效果确切的常用方法。经典的Milligan—Morgan痔切除术一直运用至今,主要因担心缝合切口易感染而直接开放外痔创面,但术后并发症较多。因手术损伤较大导致疼痛剧烈且持续时间长,局部血液淋巴回流障碍导致创口易水肿,创面愈合缓慢。本术式通过无菌消毒,肠道准备,精细缝合,可避免术后感染(试验组100例缝合切口仅4例感染)。而由于采用了外痔切除后连续缝合切口,通过临床对比观察,具有术后愈合时间短、疼痛轻、出血少、水肿轻微的特点。现代医学认为,创口愈合一般分为凝血、炎症反应、肉芽组织形成和重组四个阶段[3],这四个阶段任何一个环节受到影响,都可能影响创口愈合时间。本术式组织缺损少、创缘整齐、无感染,而且缝合后创面对合严密,形成的血凝块少,炎症反应轻微,表皮再生及肉芽组织生长填充迅速,伤口较快达到一期愈合。开放的伤口因组织缺损大、创缘不整齐,不能整齐对合,炎症反应明显而愈合缓慢,形成的瘢痕也大[4],严重者可影响肛门功能。痔术后疼痛的原因与术后创面暴露、神经受外界刺激、术后排便时肛管扩张、粪便直接刺激或摩擦伤口等密切相关。创面缝合后,能有效地隔离直肠内容物与创面的直接接触,避免了对创面及神经的刺激,缓解肛门括约肌的痉挛,减轻患者的疼痛。另外,由于排便肛管扩张和粪块的机械物理刺激,易导致开放的伤口撕裂而出血。而缝合的切口,因缝线自身抗张力,可防止伤口撕裂出血。而且由于切口缝合后渗出少,对合严密,组织修复快,微循环迅速恢复,有助于水肿的吸收和消退。

综上所述,外痔切除缝合内痔结扎术治疗混合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吴在德.外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44.

[2] 李日庆.中医外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254.

[3] 张东铭.大肠肛门病学[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812.

[4] 杨光华.病理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4.

猜你喜欢

痔核外痔内痔
系统干预对外痔切除术疗效的影响
自动弹力线套扎术在内痔治疗中的应用
保留皮肤痔核切除加原位肛管皮肤重建手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效果观察
藏药痔疮栓治疗外痔病的临床研究
老年重度混合痔应用PPH术结合外痔切除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内痔直肠下端黏膜环切吻合,肛垫悬吊术(PPH术)180 例的分析
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联合外痔切除与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效果对比
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对Ⅳ度内痔的临床分析
∧形皮瓣痔核剥离注射肛垫固定术治疗环状混合痔60例临床观察
便秘与内痔的关系:附261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