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能力培养倾向性研究
2012-02-15李远航
李远航,秦 丹
(唐山师范学院 物理系,河北 唐山 063000)
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能力培养倾向性研究
李远航,秦 丹
(唐山师范学院 物理系,河北 唐山 063000)
教育技术学专业是教育领域的新兴专业,随着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在近年获得了极大地发展壮大。以唐山师范学院教育技术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利用SPSS软件统计,论述了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学生的能力倾向性,为专业发展提供一定借鉴。
教育技术专业;SPSS;能力倾向性;调查
教育技术学专业自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创办以来,20多年间经历了迅速的发展。由于我国学术界对教育技术本身定位认识的不确定性,许多学校在创办这一专业时难以形成统一的人才培养方向,课程设置的差异性很大。本文以唐山师范学院2004级本科生共45人的27门专业必修课为研究对象,以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基本原理为基础,利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1 数据统计及分析
以专业能力倾向为导向的课程设置应体现出模块化的趋势,即某些课程的设置是以一个共同的能力发展为前提的。本研究采用因子分析,探寻课程之间的关联性。
1.1 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及结果
本研究选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学生的成绩进行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如表1。
Kaiser认为当KMO值大于0.7时,适合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本研究统计结果中的KMO值为0.764,大于0.7标准,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同时,本研究的Bartlett球形检验的卡方统计量为1 015.595(df=351),其显著水平值小于0.01,因而可拒绝零假设,“相关系数矩阵是一个单位矩阵”,即原始变量有共同因素存在,适合使用因子分析方法。
1.2 因子提取结果
在数据统计中,提取因子对总方差的解释情况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旋转后的第一个因子解释掉的方差占总方差的21.921%。所提取的四个因子的累积解释方差达到76.340%,也就是说这四个因子可以解释原有27门课程的76.340%,因而考虑提取四个因子较为适宜。
1.3 因子旋转结果
为了使因子变量更具有可解释性,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Varimax旋转,得到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见表3。
由表3可以看出:第一个因子在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教学系统设计、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网络教育基础方面有较大的载荷;第二个因子在C程序设计、电工学、高等数学、普通物理方面有较大的载荷;第三个因子在电视广播发展史及未来、数字动画制作、远程教育方面有较大载荷;第三个因子在摄影技术基础、信息技术基础方面有较大载荷,具体分配如表4所示。
1.4 主要因子得分矩阵及协方差矩阵
(1)主要因子得分矩阵
根据因子得分矩阵可以得出下面的因子得分函数:
F1 = -0.067 * C程序设计 - 0.170 * 电工学 - 0.013 *电视广播发展史及未来 + 0.148 * 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 0.063 * 远程教育 - 0.031 * 专业数学 + 0.007 *专业英语。
F2 = 0.287 * C程序设计 + 0.253 * 电工学 - 0.005 *电视广播发展史及未来 - 0.047 * 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 0.536 * 远程教育 + 0.076 * 专业数学 - 0.002 *专业英语。
F3 = -0.094 * C程序设计 - 0.004 * 电工学 + 0.031 *电视广播发展史及未来 - 0.026 * 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0.953 * 远程教育 - 0.039 * 专业数学 - 0.002 * 专业英语。
F4 = -0.061*C程序设计 + 0.014 * 电工学 - 0.005 *电视广播发展史及未来 - 0.030 * 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 0.139 * 远程教育 + 0.127 * 专业数学 + 0.015 *专业英语。
(2)因子得分的协方差距阵
从因子得分的协方差矩阵来看,这4个因子之间是相互独立的,说明该专业人才能力培养中四个模块互不交叉。
2 研究结果及讨论
2.1 因子命名
经过数据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唐山师范学院教育技术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呈现出四个能力培养重点。
(1)因子1中包含电视教材编导、教学系统设计、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网络教育基础、计算机教育基础六门教育技术学基础课程,我们将其命名为“教育技术学专业基础能力”。
(2)因子2中的课程可以细分为两个层次,其一,包含C程序设计、电工学、高等数学、普通物理、专业数学课程,这些课程以数学、物理为基础,体现了教育技术起源于物理学的历史源头,同时与我院教育技术专业设置于物理系之下有关;其二,因子2中包含了教育传播学与心理学,体现了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因此,我们将因子2命名为“教育技术学学科基础能力”。
(3)因子3包含了广播电视史及未来、视听媒体与教学、动画数字制作以及远程教育,这些课程以媒体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为主,体现了教育技术“技术”层次的发展前途,我们将其命名为“数字媒体技术应用能力”。
(4)因子4包含了信息技术基础、信息技术与教育、艺术基础、摄影技术基础等课程,是当前教育技术在中小学中应用最广泛的领域,我们将其命名为“信息技术教育能力”。
2.2 结果与讨论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因子1与因子2集中体现了教育技术专业过于宽泛的学科基础;而因子3与因子4则体现了唐山师范学院教育技术专业的专业能力培养。结合我国教育技术学科发展与设置的情况,在课程设置与人才能力培养的匹配上存在一些问题。
(1)学科基础不明确。教育学专业是教育学的二级学科,属于师范类学科之一,但是,在目前的课程设置中,师范类课程过于缺乏,而将重点放在了物理学、数学类的学科之上。这使得我们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以正确对待“师范生”的角色,将大部分的时间放在对于操作技能的学习上,而针对例如表达能力、书写能力、交流与沟通能力的重视不够。物理学、数学作为教育技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针对传统电视、电影等媒体的应用必不可少,但当前我们将教育技术的发展落足于计算机、网络以及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使得物理类学科缺少后续课程,成为静止的知识片断,难以形成知识体系。因此,我们认为可以适当删减或压缩物理、数学类课程,增加教育学、心理学等师范生必要的知识学习。
(2)“数字媒体技术应用”因子存在偏差。当前,唐山师范学院教育技术专业的方向分为“电视编导与制作”与“信息技术教育”两个方向,但是在对课程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我们并没有将“电视编导与制作”作为发展的重点,甚至缺少与之相关的课程与后续课程。我们认为,电视编导与制作可以作为数字媒体技术中的一个方面,在发展的同时加强对于其他媒体的学习与使用。教育技术专业以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为主要研究内容,我们应在本科阶段给学生提供更广泛的接触媒体、了解媒体的机会,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提供潜在的知识储备。因此,在新的课程设置中,可以考虑添加部分其他媒体的课程,加大媒体应用的实践性课程。
(3)专业发展课程设置存在偏差。综合因子分为结果,我们认为当前的课程设置存在着重复性大、区分度小的问题。由于教师专场的限制,我们难以开出适合专业发展、有利于学生就业的课程学习,而将许多相似课程重复化,这无疑是浪费资源的误区。我们认为应在因子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信息技术教育能力”与“数字媒体技术能力”的发展趋势,因地制宜、结合该专业教师的能力特色,细化课程设置、增加其专业特色,减少随意性。
[1] 胡咏梅.教育统计学与SPSS软件应用[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5-36.
[2] 于承敏.SPSS的因子分析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应用[M].统计应用,2007(5):37-38.
[3] 杨改学.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发展-路在何方[J].中国电化教育,2006(7):8-11.
[4] 李雄波,沈宵凤.教育技术学专业基础课的因子分析[J].统计教育,2006(10):16-18.
[5] 李龙.教育技术学专业的系统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 2002(2):5-14.
[6] 徐福萌.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建设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3(12):28-32.
[7] 李龙.论我国教育技术的定位[J].中国电化教育,2001(1): 13-17.
[8] 沙景荣,王林,黄荣怀.我国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规范研究的导向作用[J].中国电化教育,2004(9):22-25.
(责任编辑、校对:韩立娟)
Tendency of Talent Training in Specialty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LI Yuan-hang, QIN Dan
(Department of Physics,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Tangshan 063000, China)
The area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can be characterized as technology and media.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in 21centary, educational technology develops rapidly. The paper focus on the ability training of students that study i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course, the paper gives some advises to improve the effect of instructional in the college.
technology education; SPSS; direction; investigation
G710
A
1009-9115(2012)02-0110-04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2YJC880080),唐山师范学院科学研究基金项目(10C20)
2012-01-19
李远航(1976-),男,河北唐山人,硕士,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