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庭筠词“寄托说”再认识

2012-02-15宫则瑾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2年7期
关键词:温庭筠创作

宫则瑾

(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240)

温庭筠词“寄托说”再认识

宫则瑾

(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240)

温庭筠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词的流派。温词在词史上有着特殊的范式作用。温词人们关注最多也是存在争议之处,则是其词有无寓意与寄托。本文在阐释前人评说基础上进行分析,认为温词无刻意的命意与寄托。

温庭筠;词体;“寄托说”;创作;认识

温庭筠,字飞卿,晚唐诗人,是中国文坛上第一位专力作词的文人。词的萌芽状态持续到温庭筠,终于发生了突变,以温词为“核心”形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词的流派——花间词派。温庭筠亦被后人奉为“花间鼻祖”。

温庭筠的词主要收录于后蜀五代赵崇祚所辑《花间集》中。温词往往以女子之姿容为对象,多诉男女之恋情,形成了绮艳细密、精丽唯美的艺术特色。温词在词史上有着特殊的范式作用。有关温词的研究,历来是词学研究的一个重点,近年来也是一个热点。而人们关注最多也是存在争议之处,则是其词有无寓意与寄托。

清代词评家张惠言、陈廷焯认为温词多为“代言体”,借女子之口诉士子心中不得志,是写“感士不遇”,所谓“有寄托者”。此种“寄托说”发扬了屈原《离骚》的抒情传统。这一观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吴梅《词学通论》云:“唐至温飞卿,始专力于词。其词全祖风骚……”张惠言、陈廷焯、吴梅等人,从词中读出“寄托”之意,乃是将诗词文本放入整个汉语语境加以查考、基于文本相对于作者的独立性而言的,将词中字句责实,对所用词语加以文化意象上的参考比附,从中见出屈骚怨忍。

第二种解读认为温词即写“闺怨”。张惠言之后,陈廷焯之前,刘熙载在其所著《艺概》中写道:“温飞卿词,精妙绝人,然类不出乎绮怨。”唐圭璋先生亦认同此观点。二十世纪初期王国维在《人间词话》、李冰若先生在《栩庄漫记》中均对以“比兴寄托”之意解温词予以反驳。

也有人持一种折衷的观点,认为张惠言之说虽然未免牵强,但持说也有一定根据。如叶嘉莹先生认为,温词虽未必有心存托喻之想,然其所叙写的精美饰物,隐然与托喻之传统有暗合之处。

此种解释也可以说明,张惠言等人是在中国古代以美人思念君子以表达怀才不遇之情这种文化语境下来解读温庭筠词的。刘熙载、王国维、李冰若及唐圭璋等人认为,诗词应以作者的生存境遇为依归,从温庭筠与政教思想和传统文化教育相背离的行为看来,其词中未有命意。

中国古典诗学有着非常明显的传统,即对社会政治和道德价值的强烈关注,这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比较独有的现象。古代文学批评家认为,诗歌乃至其它文学样式所表现的主要是作者的情志,而这种情志表现之所以必要和有价值,则是因为它合乎社会政教需要的性质,甚至应该能够代表某种高尚的情操与理想人格。正因为此,长期以来的温词评价,无论褒贬,都习惯于从社会功用的角度出发。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有一种现象极为普遍,中国古典诗人在面向自然或生活时,尤为注重主观情思的抒发。笔下景物常为感情所笼罩,是情感的造境,即景物的安排常常是为了作者情感抒发的需要,从而形成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情景二元”结构。如杜甫的《秋兴》八首。然而,温庭筠的词的创作却打破了这种情景的对应关系,不作有意的寓意与寄托。

首先,晚唐五代词大都为娱宾遣兴之作。词人作词缘是为了宣泄他们在声色犬马的生活中被引逗起来的激情和冲动,也是为了给这样的生活添采助兴。其创作情景往往是:“绮筵公子,绣幌佳人,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指,拍按香檀。”在这种情景之中,文人为词,常怀乎游戏的心理和闲咏的态度。从温词的创作环境和创作目的看,温词即为应歌而作,游戏之作,实用功能在于配合歌声舞容,俏酒佐欢,娱宾遣兴。在这种环境中,温庭筠自然会合时宜,专注于物象容声的鲜艳协调,追求直观的美感,以达到娱人的目的,而不求有深刻的社会人生内容。再者,此种情景下产生的词,多切合应歌者的身份口气。歌者不一定要深入地表现某种思想,或注入某种寄托,而是最好地展现自身的容貌、舞姿、情态和装饰打扮,给听者观众较高层次的美感享受。常州词派对温词的推崇,超过了温词本来的历史局限,不足以服人。

其次,与诗相比,词一直都处于被轻视、不重要的地位之上。词被称作“侧词艳曲”,文人始作词,没有把词当作能与诗文相提并论的正统文学,不过是业余的娱乐消遣,是随意性的应酬。这种创作态度一直延续道北宋初期。“晏元献、欧阳文忠、宋景文,则以其余力游戏为词”,“东坡先生以文章余事作诗,溢而作词曲”,不会像在诗文中那样,有意识地借词抒发个人之怀抱或寄托政治上的理想和感情。

温庭筠对诗与词的态度亦不例外。在他的心目中,诗与词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具有不同的社会功能。温庭筠把诗作为抒情写志的工具,尽力在诗中表现自己的才学,而词是不能与诗等量齐观的,只是末枝。他在《上盐铁侍郎启》中说道:“强将糜鹿之情,欲学鸳鸯之性。”温庭筠轻视词的另一点证明,是他在词中很少使用典故,这与其诗的创作不同。这些都表明,温庭筠在作词时,是处于一种主体性隐退的状态之中,没持有什么深刻的用心。

再者,从温庭筠个性气质来看,其非严肃认真之人,情感境界也少深沉热烈。温庭筠本性浪漫,放纵不羁,虽仕途穷困,却并不似抱才而困、负剑空叹的知识分子一般终日长吁短叹,过着苦行僧般的生活。相反,他混迹于秦楼楚馆,投身于城市游乐生活,在文学创作中寻找自我价值。李冰若先生认为:“以无行之飞卿,何足以仰起屈子?”值得注意的是,蕴藏于温庭筠生平为人其中的,还有一个更为深层的心性特征,即其性格中缺乏一种执著、强烈的人生追求。他有建功立业之心,也有超然物外之想,可是他在哪一个方面都没能坚持下去,而是徘徊游离于两者之间。终其一生,温庭筠都生活在对人生理想的怀疑与惶惑之中。以疑虑的眼光看世界,就势必不能一往情深。

综上可见,无论从温词的创作环境和创作目,亦或是温庭筠对词体之体认,再或是温庭筠的个性气质、情感境界来看,温词实无刻意的命意与寄托。

温庭筠虽在词中无刻意的寓意与寄托,然而温词的语汇,却能引人生许多寄托联想的意蕴。此种现象,笔者认为有如下几方面原因:

其一,人们往往站在自己所处时代的文化背景下去解读过去的文学作品,有时不免出现这样的情况,即以某种文化批评定式去套古人的作品。温词中刻意化妆的描写恰好与屈原《离骚》的“进不入以离忧兮,退将复修吾初服”有着某种相似之处,张惠言、陈廷焯等人于是说温词是“《离骚》初服之意”,是“变化楚骚”。如此评论温词,与其说是在解读温词,不如说是借温词阐发常州词派欲推词为“尊体”的词学主张。

其二,从温庭筠、韦庄、冯延巳,到北宋的晏殊、欧阳修,他们的作品尽管写男女之间的感情,之所以为美,在于词体独特的美学特质:“兴于微言,以相感动”。词的篇幅是短小的,所写的感情是细微的,但就是从闺阁女子情感的微言中,引起人的兴发感动,与“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产生共鸣。这是小词特殊美感的妙处所在。而能从词中有所会意感发,也与读者的性情、修养、人格的涵育有关。

其三,文学创作的心理机制与心理过程非常复杂。飞卿之为人,自不足以“仰企屈子”,然而,其内心中却也蕴含有“文人失志”的悲慨。作为诗人词客,在词中代男女表现他们的生活与情感时,偶或把自己的一些感受,于不太自觉的情况下,流露词中,甚至有所发挥,任凭其与男女之情自然融汇,也非没有可能。

在文人词初始形成的这一时期,温庭筠等词人只把小词看作应歌遣兴的工具。在把歌词付诸歌伎之喉时,作者多追求形似与神似,淡化了自己的主观情感,模糊了词人与歌伎在精神上的联系。虽如此,这种精神上的相通点并未消失,而是在意识的深层次上,给读者以微妙的触动。正是在这种情形下,温庭筠等创作的代言体小词,孕育了一种更为幽微深长的情感意蕴,它给后人的启示是深远的。

作为词史上第一个大力作词的文人,温庭筠无心创作的这些小词,蕴涵了丰富的、不尽的韵味。温词的艺术风格与表现手法,奠定了词抒写幽情的基调和香软婉媚的艺术风格,开辟了词为艳科的传统,形成了词所独具的“要眇宜修”的美感特质。

[1]刘学锴.温庭筠全集校注[M].中华书局,2007.

[2]赵崇祚.花间集[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3]张惠言,董毅.词选续词选[M].华夏出版社,2006.

[4]刘熙载.艺概[M].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5]杨海明.唐宋词史[M].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

[6]王兆鹏.唐宋词汇评[M].唐五代卷.浙江教育,2004.

Recognition on“the Theory of Bailment”from CI Works by Wen Jingjun

GONG Ze-jin
(Tianjin Railway Vocational Technical Institute,Tianjin,China 300240)

Wen Tingyun pioneered the genre of the Ci works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Ci works by Wen plays a special paradigm role in the history of Ci.Most focus and controversy over Wen Ci lies in whether his Ci embodies moral and bailment.Based on interpretation of the previous comments,the paper deems Wen Ci without deliberate life meaning and bailment.

Wen Tingyun;Ci;“theory of bailment”;creation;recognition

I207.23

A

1673-582X(2012)07-0103-03

2012-05-15

宫则瑾(1979-),女,天津市人,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猜你喜欢

温庭筠创作
咱也过回『创作』瘾
《如诗如画》创作谈
诗的倒装(外一篇)——温庭筠的《碧涧驿晓思》
傲骨
《一墙之隔》创作谈
诗的舞蹈(外一则)——温庭筠《商山早行》
唐朝“作弊高手”温庭筠
考场上的免费『枪手』温庭筠
咸阳值雨
创作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