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欧社会保障制度的效用分析

2012-02-15刘晓玲

特区实践与理论 2012年6期
关键词:高福利北欧国家北欧

刘晓玲

(作者:深圳市委党校副教授)

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依据一定的法律和规定,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予以物质保障的一系列社会安全制度。北欧的社会保障制度堪称世界典范,对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稳定社会的“安全阀”

社会保障的原始作用是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长期以来,北欧社会民主党致力于建设“一种把个人自由与计划经济,把民主与社会主义结合起来的制度”,建设一个让人们可以感到真正民主、富裕、公正、互助互爱的社会。实践证明,这种理想之花已经在北欧大地盛开。

(一)健全的社会福利体系使每个人生活得踏实

伴随着稳定的政治制度和渐进的经济发展历程,北欧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走过了平稳发展、逐步完善的历史阶段。19世纪以前是社会福利发展的萌芽时期。19世纪以后政府开始在社会救济方面发挥作用,但更多着眼于人道,而不是作为一项社会经济政策。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30年代是社会福利扩展的时期。各国先后在工伤、疾病、养老、失业保险等诸多方面通过了立法。像芬兰的养老金法、瑞典的失业保险法、挪威的养老金保险法、失业保险法等都是在20世纪30年代通过的。应该说,20世纪30年代北欧国家初步确立了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的基本架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是现代社会福利体制建成和完善时期,确立了“公民权利、普遍性和统一性”三个原则,社会福利项目趋于齐全,福利标准的制定日渐科学,福利水平日益提高。至70年代形成独具特色的北欧福利模式。

北欧国家各种福利补助内容复杂、体系庞大、名目繁多,涵盖了儿童津贴、病假补助、医疗保障、住房补贴、失业救济、养老保险等各项内容。公民“从摇篮到坟墓”的生老病死都由国家提供保障,一生几乎样样都由国家“包起来”。北欧国家都切实做到了幼有所托,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人们无需为孩子上学、个人就医、赡养老人发愁,也不必攒钱养老,所有弱势群体生活有保障,甚至移民、难民也能享受到多种福利。

在北欧,一个人从出生开始就有了充足的生活保障,在就业前由国家供养,其生活费用不是一般的衣食无忧,而是能够保证富足的生活水平。在丹麦①,政府规定了儿童居住环境必须保证一定的空间,要有足够的活动范围,如果其父母为了节省费用住房的面积小于规定的标准,就会被强制搬进符合标准的住房,因为政府是按照这样的标准发给抚养费的,必须用于儿童的生活,保证儿童的健康成长。孩子从进幼儿园,上小学、中学到读硕士、博士的学费和医疗费用都是全免的。到了就业的时候,如果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政府会发给社会救济金,其标准是每人每月9000克朗,按照当地的物价水平,足够一个人住房、吃饭、乃至用车。同时又规定了较高的最低工资水平,丹麦人的月平均工资收入约25000克朗,最低工资标准是14000克朗,而且必须保证每年享受相当长时间(大约是45天)的带薪休假。这样一来,整个社会的贫富差距就很小,可以说几乎没有“穷人”。

更何况,每一位公民都能获得公正的政治、经济、社会、教育等等待遇,享有作为一个人应有的富足而有尊严的生活以及天赋的不可剥夺的人权。北欧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免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不仅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需要,也是人权保障的重要内容,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二)“高福利,高税收”制度构建了一个平等和谐的社会

北欧国家普遍实行“收入均等化”政策,就是利用累进所得税和转移性支付,使社会各个阶级之间的收入与消费水平通过再分配趋于均等化,这种高福利、高税收的结果必然是共同富裕。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公布的人类发展指数,北欧诸国的基尼系数历年来都在0.25至0.26之间,属于收入差距最小的国家,是世界上最公平、公正的地区。有关资料表明,北欧这些国家最高收入阶层与最低收入阶层税前相差17倍,税后只相差3倍多一点,因此贫富没有太大悬殊。

国家通过赋税对国民收入实行有利于劳动者的再分配,这样也就实现了社会各阶层收入的均等化,缩小了贫富差距。北欧各国从生产到消费的每个环节都要缴税,个人所得税的税率为30~50%,政府靠庞大的税收支付各种各样的福利开支。“羊毛出在羊身上”,福利来自纳税。不过,纳税的多少是不一样的,收入高的人纳税多(由于税收累进制,瑞典高收入者70~80%所得用于缴税),收入少的人纳税少,但所有的人享受社会福利的权利是平等的。高税收又与高工资紧密相连,目前北欧诸国的平均月工资在3000欧元左右。可见,“高税收,高福利”政策真正起到一种“减富补瘦”、“劫富济贫”的作用,使整个社会的贫富差距通过再分配方式得到有效调节。

再者,北欧国家社会安全除了以上提及的内容广泛、繁琐而全面的保障制度,除了给付现金津贴外,还提供医疗、护理等服务,具有较高的保障水平。同时,国家通过举行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公共卫生医疗保健、家庭补助、养老金以及住房补贴等方面的保障,来实现充分就业,消灭经济和社会的不平等,消灭无保障、匮乏、贫困等现象,充分体现其保障体系的完备。

二、国民精神的“维护器”

北欧的富裕和公平不仅体现在物质层面,而且渗透到“骨髓”里,体现到精神层面,体现到制度、教育、文化和社会风气中,成为维护国民精神的支撑。

(一)全方位的教育保障提升全民文化水平和整体素质

正是全方位的教育为北欧全民文化水平和整体素质的提升提供了重要保障。北欧政府十分重视教育,早在19世纪初就实行了义务教育,现在从小学到大学(私立的除外)都是免费教育,对符合入学条件的外国留学生也不例外。只有2500多万人口的北欧,现有近400所高校,还有众多的在职培训和成人学习机构②;基本上做到了大多数成年人受过高等教育,多数人懂两种以上外语,国家重视科研人才培养,企业重视人才培训。国民的学习达成率在世界范围处于领先地位。以丹麦为例,丹麦的教育事业发达,奉行使每个社会成员在文化方面得到发展的文化方针,并鼓励地方发展文化事业。1973年起就实行九年制义务免费教育。每年国家教育经费开支占到当年财政预算的13%以上。这个只有4万多平方公里(不包括格陵兰和法罗群岛)、500多万人口的国家,全国共有中小学2419所;高中153所;综合性大学5所;师范、技术、农业、商业、艺术、音乐等院校102所。最著名的高等学府有哥本哈根大学(建于1479年,有学生近3万人)、奥胡斯大学(建于1928年,有学生近2万人)。学生基本是不用交学费的,而且对丹麦学生来说,政府每月都有补助,其金额足以支付每月的开支。丹麦公民可以自由迁移、自由选择受教育方式,学习不分年限,而且丹麦人上学享受政府的补贴,对政府来说是一种解决失业的办法。

丹麦高等教育的特色是教育的国际化。国际化教育在丹麦的高校十分普遍,许多丹麦学生去国外学习,同样,许多国外的学生也到丹麦留学。丹麦的成人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也比较发达。1844年,由著名教育家格罗维(N.F.S.Gundtirig)倡议创办的人民高等学校为世界各国的成人教育提供了一个范例。丹麦职业技术教育紧密结合生产实践进行,这成为丹麦职业技术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

由于北欧国民普遍文化水平高,整体素质也比较高。北欧人普遍待人接物热情大方,乐于助人,彬彬有礼,遵守秩序,讲求卫生,遵守公共场合礼仪。北欧各国的社会也是安全和稳定的。北欧人包容性更强,地域偏见少,具有国际性的人文环境。

(二)社会保障原则推动政治清明和对等的人际关系

北欧国家享有“最廉政国家”的美誉。如芬兰自1952年发生一位部长腐败丑闻以来的几十年中,没有再发生一起政府官员严重腐败案。自1995年起,“透明国际”每年发布世界各国清廉状况排名,北欧国家清廉指数一直名列前茅,芬兰已连续五年被透明国际评为全球最廉洁政府。这些国家都实行“三权分立”政治体制,行政透明公开,舆论监督到位,所以权力得到了有效的制约和监督,公务员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现象鲜有发生。芬兰、瑞典、丹麦、挪威腐败案件每年仅有几十件,而冰岛自1918年以来,90年中只有四名高官因腐败而辞职,联合国反腐败组织发布全球腐败指数,冰岛在全球最廉政的国家中居第一位。在北欧,官员每年都要公布收入情况,北欧的公共部门一切开支和每个人的收入都是公开的,所有档案都对公众开放,接受市民和媒体监督。

(三)不断完善的福利制度成为提升向上进取的精神力量

北欧的社会保障制度不仅在抑制贫富不均和收入差距扩大方面取得显著成效,而且取得“刺激劳动积极性”与“实现社会公平”的平衡,做到劳动机制与福利机制的调节。首先,为防止滋生“懒人和不劳而获者”,北欧各国社会保障所需资金筹措一直是采取多元渠道,即由政府、雇主、个人和保险市场共同负担。公民要想享受较高的福利水平,就必须参与劳动,缴纳税金,以获取高质量的生活。其次,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和涵盖范围的不断扩大,提高社会整体效率,北欧国家对社会福利制度建设的原则进行了改革,使其在保障公民基本生存权利和发展条件的同时又能够激发其劳动热情和创造性,并鼓励居民自助。因此,社会保障体系在保障公民权益的同时激发了劳动积极性,成为提升国民精神的重要力量。

北欧模式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让尽可能多的人工作和纳税,尽可能少的人寻求高成本的社会福利。北欧模式的目标和先决条件同为:每个人都工作。北欧模式还包括基本的实用主义和自愿参与解决问题的趋势。努力工作是社会风气,如果一个健康的人不好好工作,而靠吃政府救济金,将受到社会鄙视。北欧人对生活的质量要求绝不是简单的基本社会保障,他们追求的是一个家庭要有带花园的宽敞住房,汽车是基本的代步工具,出门旅游要有自己房车和游艇,而且要有足够的时间去享受阳光、享受大自然。要满足这样的需要,必须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付出辛勤劳动,在为社会作出贡献的同时,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

三、持续发展的“均衡剂”

(一)强大的内需是经济持续前进的动力

北欧的福利实践开创了一种新型的福利社会发展模式。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奠定了北欧国家居民的消费信心。很少有人节衣缩食进行储蓄。虽然税率确实很高,但是与之相应,孩子的抚养费、教育费以及健康保健方面的费用都是由政府机构负担,即使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失业率不断攀升之时,北欧地区的消费下降幅度却极低,高福利保证了居民的消费支出,这基本决定了整个经济体系运行的平稳。

但当新自由主义经济模式席卷全球,当许多新兴市场国家迫不及待地服下自由市场的灵药,甚至将传统的公共服务领域大规模私有化的时候,北欧坚持社会保障和社会公平并非经济竞争力势不两立的天敌,政府甚至担负起更多的社会公共服务职责,使福利制度成为经济稳定和繁荣的坚定保障。社会保障措施释放消费能力,消费能力导致内需强劲,内需强劲可预防金融危机,金融危机的消除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积累雄厚的财力,雄厚的财力又进一步提高社保水平,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发展链条。

(二)公平的价值观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一方面,社会保障是市场经济国家保持社会公平的一个重要手段,使社会成员在没有后顾之忧的情况下参与市场的公平竞争,减少社会分配结果的不公平。另一方面,薪酬水平相等,意味着该地区人工成本大体一致,这对于一个高度依赖贸易的小型经济体来说,则意味着要想在竞争中取胜,提高生产率是唯一途径。北欧国家依靠生产率和经营效率取胜,平均化的薪资结构迫使生产率低下的公司破产,因此北欧地区经济增长的动力一直十分强劲和健康。

北欧的国际竞争力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位于前列的。北欧五国的人均GDP都高高地列在世界前20位以内。而北欧训练有素的人才、安定的社会环境、技术革新等在世界范围备受赞誉。在产业上,北欧在汽车、IT、医药品等诸方面建树颇丰。瑞典除了有沃尔沃汽车、通信业中的爱立信之外,还有宜家家居、成衣品牌H&M等,而这些都是在全球范围很有竞争力的品牌。

(三)对生活的高品质要求是发展的原动力

高工资、高福利的社会制度,让北欧人从小到大无忧无虑,居家生活品质世界第一。高工资、高福利同样要求高效率。高效率的工作来自于北欧人的“创造”热情,为提高工作效率,北欧人总是绞尽脑汁,思考着如何改良技术,北欧人总是想着如何让机器或工具多做一点,人少做一点。因此,北欧人有很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丹麦设计为例。在国际设计界,丹麦设计风格是极为吸引眼球的。尽管丹麦是一个小国,它却以绝对一流的设计闻名全世界,无论是工业产品还是手工艺品,丹麦的设计堪称无与伦比。丹麦人以他们的认真与智慧创造了一种简洁、温馨、自然而富于人情味的人居环境。

(四)福利产业产生良性循环的福利经济效应

北欧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经进入高龄化,从那个时候开始他们就一直致力于高龄化问题的解决,并且在此过程中创造出了北欧式的智慧和经验。在高龄化趋于定型后,对于福利产业的需求就变得很大。由于促进了福利产业的发展,生产和需求保持了一致,所以很少出现失业者。在幼托和看护等福利领域,女性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这也推动了女性的就业率和社会参加度。而由于幼托服务作为社会的基础服务设施被确定了下来,生育率的下降就得到了有效控制。

历来以高福利、高税收著称,曾经“北欧病”缠身的北欧国家却在21世纪初被世界经济论坛评选为“世界上最有竞争力的经济体”,其体现出来的不仅仅是经济发展速度、人均GDP水平,还有社会的进步。全面考察北欧国家的人均收入、国民健康状况、教育水平、人均寿命、经济竞争力、社会福利、民主制度、环保意识、诚信建设等经济社会指标,北欧国家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和高福利制度赋予了这些国家出类拔萃的竞争力。因为,没有公正,就无法建立诚信的社会基础,就难以保证有理性而安全的交易,也就不可能有基于交易的繁荣。北欧国家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和高福利制度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而2009年末由希腊引发的欧债危机,对北欧福利制度是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欧债引发整个欧元区的经济震荡,进而影响全球经济复苏进程,高福利问题再次成为热议话题,高福利制度毋庸置疑是欧洲各国沉重的财政负担,而且阻碍着经济的发展和影响社会创造力,欧债危机的持续使高福利制度笼罩着巨大阴影。相比之下,北欧特别是丹麦、瑞典、挪威和芬兰等则依然享受着“高福利和高税收”带来的国泰民安的和谐稳定。在遭受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连连打击,世界各国经济都被卷入寒冬,北欧也难逃此劫。但是,北欧国家在坚持一直实行的“从摇篮到坟墓”的高福利制度的同时,各国相继推出完善福利体系的种种改革措施,而且根据不同的国情选择适合自己的经济发展模式,不断提升产业机构,在继续发挥北欧模式高福利政策的全面效用的同时,增强了该区域抵御经济危机的能力和化解欧债危机影响的能力,正如丹麦劳动力市场经济学家佩尔·孔斯霍尔·玛森的评价:“高福利制度既是负担,也是一种资源。由于有完善的失业保障体系,丹麦劳动力市场高度灵活,这使丹麦经济体制具有竞争力。”③亦如丹麦议会主席莫恩斯·吕克托夫特所说:“福利制度已成功地使丹麦成为世界上最富有和最和谐的国家之一。这证明了高竞争力和高福利制度并不冲突。”④

注释:

①②关山:《北欧四国社会模式的见闻与思考》,《炎黄春秋》2007年第7期。

③④《北欧国家:改革高福利模式应对欧债危机》,《经济参考报》2012年3月6日。

猜你喜欢

高福利北欧国家北欧
北欧投资与风险防范
北欧有个“军火库”
西方发达国家高福利的几点思考
西方福利经济公共管理体系的问题分析
简约的北欧风格
北欧国家福利政策的改革及存在的问题
垃圾窝
发现不一样的北欧——北欧家具品牌专辑
北欧奇迹背后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探究
“高福利”引发蝴蝶效应好兄弟情断“职场红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