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图书馆精神谈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兼与否定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者商榷

2012-02-15蚌埠学院图书馆安徽蚌埠233030

图书馆建设 2012年1期
关键词:社会化图书馆精神

方 波 (蚌埠学院图书馆 安徽 蚌埠 233030)

在国外,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很普遍,而目前在我国的高校图书馆中开展此项服务的却较少,大多持观望态度。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图书馆人在弘扬图书馆精神方面做得不够。

1 关于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两大论点

高校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是否应向社会开放?有支持的,有反对(或有异议)的,双方在口头语言、理论研究上形成对立之势。2006 年7 月21 日的《人民日报》文化新闻栏发表了记者施芳采写的消息:“北京市教委负责人表示,高校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是社会公共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满足本校教学科研需要的情况下,应向社会公众开放。今后北京将鼓励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1]首都图书馆馆长倪晓建在2006年北京市第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曾提交一份关于“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开放”的建议报告。该报告指出:“高校图书馆应当突破传统的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在做好为校内教学、科研服务工作的同时,顺应时代的发展,积极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利用自身优势直接服务社会,这是新形势对高校图书馆提出的要求。”[2]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胡越在2006 年11月29 日新浪读书网访谈实录上也明确表态:“高校图书馆应该纳入到图书馆大家族, 为公众提供服务。”[2]2007 年5 月26 日吴德梁校长在中国海洋大学崂山校区图书馆开馆典礼上接受青岛电视台采访时明确表态:“我们希望这座图书馆不仅仅为中国海洋大学学生自己服务, 还要辐射周边地区……我们的图书馆应该对社会产生辐射效应,对社会也是开放的。”[3]

持反对意见者大多来自高校,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朱强明确阐明了自己的观点:“图书馆在职能上存在差别,把它们都变成公共图书馆向社会开放,显然不利于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的专门图书馆专业职能的发挥,从根本上并不利于我国图书馆事业的整体发展和进步。如果要高校图书馆像公共图书馆那样面向所有民众办证开放,这无异于取消高校图书馆,显然是不现实的。”[2]哈尔滨工程大学图书馆丛望说:“我们不向社会开放。如果政论部门确实有需要,可以持介绍信来查阅,但是不可以借书。问题不在于我们有没有这方面的能力, 而是我们没有这个义务。”[2]

笔者于2011年5月中旬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检索平台,以“高校图书馆”、“社会化”、“社会化服务”为关键词或主题组配检索,获得157篇相关论文。从检索到的所有相关文献来看,支持的占绝大多数,反对(或有异议)的占少数。绝大多数论文从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的必要性、重要性、可行性、重要意义、开放模式等方面进行阐述,支持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反对开放或有异议的有潘澜等同志,潘澜从公共产品理论出发,对高校图书馆社会化进行经济学分析,认为我国高校图书馆是一种“不稳定”的准公共产品,所以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是不可行的[4]。此外,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的武继山虽然不反对高校图书馆有条件地开展社会化服务,但是对于时下支持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的理论或理由(如高校图书馆“封闭”、“资源利用率低”及“公共图书馆事业基础薄弱”等)持不同意见[5]。

2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及其概念界定

关于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概念,目前还未形成统一认识。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是指“高校图书馆在建设、运行和服务等方面突破传统的限制,由社会多方面力量共同协作,积极参与社会信息化建设的一种过程和行为”[6]。它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高校图书馆建设的社会化、高校图书馆运营管理的社会化和高校图书馆服务的社会化。狭义上的高校图书馆社会化仅指高校图书馆服务的社会化。本文讨论的高校图书馆社会化主要是狭义上的高校图书馆社会化,即高校图书馆服务的社会化。王玉杰认为,高校图书馆服务的社会化就是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开放,接纳社会读者和团体,允许他们查阅馆藏信息资料,为他们提供服务,满足其对信息的需求[7]。付来旭等认为,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是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冲击和高校的进一步改革开放,在高校图书馆与社会经济建设联系日益紧密的前提下产生的一种观念上和实践上的开放性行为,即走出校门,为社区、社会和经济建设服务[8]。张金婷对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概念的界定为:高校图书馆在提供文献信息服务时,要走出本校校门,突破传统的仅为本校师生提供服务的固定模式,向本校之外的其他读者开放,在全社会范围内为所有社会公众提供多层次、多方面的信息服务[9]。

如果说高校图书馆为社会上学历层次较高的专门人员服务是社会化服务,那为老龄读者、少儿读者等提供相关的普及知识读物是不是社会化服务?社会人员结构复杂,学历层次不一,其需求一定五花八门。各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是有倾向性的,不可能满足所有社会人员的需要。因此,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就是高校图书馆在为本校师生的教学、科研提供服务的同时,根据图书馆的馆藏、人力、服务设施等情况,紧密结合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需求,积极主动地向社会公众提供一定层次、范围的文献信息服务,从而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3 有关图书馆精神的研究观点

我国图书馆精神来源于20世纪20—30年代图书馆先贤们济世救国、舍我其谁的使命感和进取精神。它与时俱进,具有丰富的内涵与时代精神。20世纪20年代的“新图书馆运动”,使以“智慧与服务”为宗旨的文华精神日渐深入人心,成为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基本精神[10]。“智慧与服务”是武昌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的校训,对文华学子有着深刻的影响,同时也一直影响着我国图书馆界。程焕文先生说:“‘智慧与服务’是‘爱国、爱馆、爱书、爱人’之‘图书馆精神’的一种具体表述,它强调的是知行合一,具有特别重要的实践意义”[11]。

图书馆精神研究的学术流派众多。什么是图书馆精神?我国图书馆界的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和层次上对图书馆精神进行了探索。肖希明认为图书馆精神的内涵应包括“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人文精神”,“尊重理性、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进取精神”以及“敬业乐业、矢志不渝的奉献精神”[12]。蒋永福多年来一直提倡图书馆的人文精神,他认为图书馆的发展既需要科学精神,也需要人文精神,并指出“没有科学精神的图书馆精神,是一种没有生机的、落后的图书馆精神;而缺乏人文精神的图书馆精神,则是一种少了人情味的、冰冷的图书馆精神”[12]。 代根兴认为,图书馆精神是图书馆人基于维护社会信息公平、保障公民信息权利理念的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服务精神。其外在表现为爱人(读者和馆员)、爱书、爱岗、爱馆等[12]。叶继元将图书馆精神概括为“敬业精神、爱书精神、利人精神”[12]。黄俊贵从图书馆是公益性事业的观点出发,认为为所有人服务是图书馆的基本精神,而保护读者的阅读权益是图书馆基本精神的核心[12]。程焕文先生认为图书馆精神包含3个层面,即图书馆的事业精神、职业精神和科学精神,其核心为图书馆的事业精神和职业精神。他指出,图书馆事业精神有3个基本的内容:第一,人人享有平等利用图书馆的权利;第二,人人享有自由利用图书馆的权利;第三,免费服务是平等利用和自由利用图书馆的基本保障。而图书馆职业精神就是爱,即爱国、爱馆、爱书、爱人[10]。于良芝、李超平也持与程焕文相同的观点[10]。

在以上诸位专家、学者对图书馆精神的阐述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谈到了图书馆对读者的“情”与“爱”。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迟迟不能广泛开展,主要是高校图书馆过多地考虑了“自己”,没有为那些没“权利”享受服务的社会读者提供关爱,没有唤起舍我其谁的崇高使命感和责任感。

图书馆精神是图书馆与社会互动的产物,是知识与社会碰撞的结晶。从先辈们向西方图书馆学习开始到图书馆精神形成的历史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时代精神和社会需要是培育图书馆精神的大环境。目前的网络环境为图书馆人满足社会需要、发扬图书馆精神提供了便利的舞台。由此,高校图书馆应该想方设法克服一切障碍,在满足本校读者需求的前提下,努力向社会开放服务。

4 与否定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者商榷

尽管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是历史的必然,在实践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大规模的、系统化的服务格局尚未完全形成。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思想观念、法律法规、管理体制、运行经费等方面的因素,也有馆员素质、技术手段、知识产权等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健康发展。相对全国高校图书馆数量而言,支持、理解、观望的占绝大多数,但付诸实际行动的不多。张金婷指出,国家倡导高校图书馆要实现社会化服务的同时有不少业界人士提出了图书馆实现社会化服务的对策建议,却很少有高校来响应图书馆社会化服务这一利国利民的“号召”[9]。本文提出几点疑问,与对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说“不”者商榷。

4.1 只有立法了才能社会化服务吗?

外国大多数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得以普及,与其完善的法律制度不无关系。关于高校图书馆如何为社会读者服务的问题,我国有关管理部门至今尚未出台具体的政策,导致 高校图书馆可能会因为存在顾虑和不便操作而暂缓实施社会化服务[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章第22条指出:“国家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文化事业、新闻广播电视事业、出版发行事业、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和其他文化事业,开展群众性的文化活动。”因此,开展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是宪法赋予高校图书馆神圣的权利和不可推诿的义务[14]。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指出: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15]。面向社会的文献信息和技术咨询服务,可根据材料和劳动的消耗或服务成果的实际效益收取适当费用[15]。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简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9年11月通过的《学校图书馆宣言》中规定,“学校图书馆必须向学校辖区所有成员提供平等的服务,而不论他们年龄、种族、性别、宗教、国别、语言、专业和社会地位的差异。必须向那些不能获得图书馆正常服务和咨询的用户提供特殊服务”[16]。

难道没有相关法规,高校图书馆就不能进行社会化服务吗?显然不是。事实上我国一些高校图书馆已开展了社会化服务,并且将会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

4.2 怎样发扬图书馆精神?

有人认为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公众开放师出无名,还有可能给自己带来许多“麻烦”,费力不讨好。对于馆员而言,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做多做少一个样,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其为社会用户提供服务的积极性。这是高校图书馆目前普遍存在的现象。这种得过且过、不积极、不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思想有违图书馆精神,尤其是那些有能力、有条件开展社会化服务的高校图书馆。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图书馆界广泛动员,迅速行动,通过慰问、捐款、捐书、捐物给予了灾区图书馆和图书馆人前所未有的同行帮助。5·12汶川特大地震反映出了全国图书馆人空前的行业认同感和对图书馆精神的深刻体悟。图书馆精神也因此得到了丰富、拓展和升华[17]。如何将这种“非常态”的图书馆精神变成“常态”继续保持下去,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因此笔者想问,怎样发扬图书馆精神,高校图书馆,你准备好了吗?你尽力了吗?

4.3 能否以读者身份进入?

2001年8月19 —24日,第 68届国际图书馆协会和机构联合会大会在美国波士顿召开,大会主题是“图书馆和图书馆员:知识时代的重要作用”。大会组织者应各国代表的要求,拟组织全体代表参观哈佛大学图书馆,遭到校方的婉言谢绝。校方认为图书馆是为学校教师、学生学习和研究服务的,会议代表的参观必然干扰、影响师生在图书馆的正常学习与研究[18]。针对此事例,有人感叹:“仅仅半天的参观都被拒绝,如果在我们的‘封闭 ’论者眼里,这是多么严重的‘封闭’啊”[5]!

这个事例只能说明哈佛大学图书馆非常注重保障读者的权利,并不能说它封闭。如果开会代表们不是“浩浩荡荡”去参观,而是分散的、以读者的身份进入该图书馆,也会被拒绝吗?

4.4 高校图书馆是公共产品还是“不稳定”的准公共产品?

潘澜认为,我国高校图书馆是一种“不稳定”的准公共产品,所以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是不可行的。路茂林认为,图书馆服务属于公益性服务,是一种公共产品(Public Good),它是政府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的平等的、无差别的信息服务,人们不受地位、种族、富裕程度和城乡差别的限制,均可平等享受[19]。赵国忠认为,从高校图书馆的本质属性来看,尽管它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其主要任务是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服务,但它仍属于公共物品,其馆舍建筑、资源购置、人员工资和业务工作所需的经费大多都是通过国家拨款而来的,而国家拨款大都是通过工业、农业、商业等行业的产值和公民的税收获取的[20]。因此,高校图书馆没有理由不向社会打开大门,没有理由不向社会成员提供知识服务。

4.5 “公共资源”会“浪费和毁损”吗?

高校图书馆作为公共资源,为公众服务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但是今天的公共资源不是原始社会的公共资源,因为简陋的资源可以用简单的方式共享;今天的公共资源本身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的体系,如果对任何公共资源都不加区别、不加限制地开放,让公众利用,只能造成使用的混乱,最终导致公共资源的浪费和毁损[5]。现在的问题是掌握公共资源的高校图书馆是绝对的主动者,向社会开放的项目、时间、对象等都由高校图书馆说了算,这种社会化是有限制的,不是全面无条件的。而社会公众则是被动地接受服务。即使将来高校图书馆全面开放,可能出现的“混乱”和“毁损”也都能在高校图书馆的有效控制范围之内。

5 弘扬图书馆精神,因地制宜服务社会。

5.1 弘扬图书馆精神、树立社会化服务理念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既是建设和谐社会、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也是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现状所要求的,同时网络化、信息化技术的大力发展也为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因此可以说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是历史的必然趋势[21]。

弘扬图书馆精神,首先要树立社会化服务理念。不仅仅是高校图书馆员,高校的学校领导、图书馆馆长都应有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理念。因为在我国现有人事体制、图书馆管理体制下,领导的观念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5.2 因地制宜服务社会

因地制宜服务社会,是要探讨社会化服务怎么做的问题,如健全社会化服务管理模式、方法、措施等。这需要有关专家、学者做深入的研究,本文仅对此提出几点浅陋建议。

5.2.1 借鉴国外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重要经验

国外高校图书馆历来重视面向社会服务。在经济发达国家,大多数高校图书馆是对公众开放的。美国高校图书馆被公众称为大学里的公共图书馆,如俄亥俄州大学图书馆,任何人都可以自带书包进图书馆看书、复印文献。在美国举办的图书馆奖项(包括高校图书馆)评奖中,获奖图书馆无一例外都很重视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功能。而耶鲁大学更是树立了一种理念,即帮助纽黑文(耶鲁大学所在地)成为“人人读书的城市”,从理念到行动,使耶鲁大学图书馆完全成为社会化的图书馆。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采用全部开架的服务方式,无论是总馆、专业图书馆还是学院、系、研究中心的图书馆,对校外读者都是完全开放的[22],校外读者不必提供任何证件就可以与校内读者一样享有除外借图书以外的其他权利,包括免费上网等,甚至经常会看见学龄前儿童在家长陪同下来到剑桥大学图书馆阅览图书。德国等许多高校图书馆也全方位地向市民开放,与公共图书馆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完全打破了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的壁垒,如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图书馆校内服务量占60%,社会服务占40%[23]。早在1990 年,日本向社会开放的大学图书馆就达97%[24]。

我国高校图书馆在如何面向社会服务方面还面临很多的问题,非常有必要借鉴当前国外高校的先进经验,以提升我国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能力。

5.2.2 向国内成功开展社会化服务的高校图书馆学习

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区的一些高校图书馆已开始尝试开展不同程度的社会化服务,此外也先后在各种媒体中出现过有关厦门大学、武汉大学、新疆大学、信阳师范学院等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的报道。同时,一些地方院校图书馆也已开始对外服务,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如嘉兴学院图书馆[25]、宁波高校园区图书馆、浙江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等。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社会化应该大有作为,“广州大学图书馆就是一个成功个案”[26],成了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一面旗帜”[27],是全国高校图书馆学习借鉴的典范。

5.2.3 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基于高校图书馆实施社会化服务的重要社会作用和对国家民族发展进步的重要意义,高校图书馆不应继续等待、观望,而应该积极主动地承担起这份重要职责,快速行动起来。虽然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在客观上存在许多困难或阻力,但是可以因地制宜,根据自身的条件和能力适度地、有条件地向社会读者开放;要扬长避短,根据自己的馆藏资源优势来选择服务;同时要处理好对内服务与对外服务的关系,避免社会化服务给校内服务带来负面影响。

5.2.4 “智慧与服务”

“智慧与服务”是文华精神,也是图书馆精神。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人要不断“智慧”自己,利用新的技术、新的服务手段,让每个社会公民的“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均可以获得任何图书馆的任何信息资源”的理想得以实现。

[1]施 芳.北京将鼓励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EB/OL].[2011-08-07]. http://www.eol.cn/20060721/3200927.shtml.

[2]张学军.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问题的研究述评[J].图书馆学刊,2008(3):4-7.

[3]大学图书馆能否向公众开放[EB/OL].[2011-08-07].http://pkunews.pku.edu.cn/sdpl/2007-08/31/content_116045.htm.

[4]潘 澜.高校图书馆社会化不可行的经济学分析[J].图书馆杂志,2009(6):50-52.

[5]武继山.应当避免对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误读[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9(3):16-19.

[6]杜先锋.关于高校图书馆社会化的几个问题[J].图书馆,2004(5):54-57.

[7]王玉杰.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化的理论探讨[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5):168-169.

[8]付来旭,屈福梅,李剑桥.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功能定位[J].山东图书馆季刊,1996(2):16-18.

[9]张金婷.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问题之理性思考[C]//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文化强省战略与科技支撑论坛文集.郑州: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2008:266-267.

[10]龚 军.图书馆精神述评[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3):20-21.

[11]张新鹤,于淑霞.从文华精神谈我国图书馆精神的培养[J].图书馆建设,2008(4):89-91.

[12]金美丽.对百年图书馆精神的思考[J].云南图书馆,2009(3):16-21.

[13]李 英,朱 慧.论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可行性和障碍性[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8(2):61-63.

[14]千学技,金红敏.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法律地位探讨[J].情报资料工作,2004(S1):38,29.

[15]赵国忠.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平衡机制研究[J].情报探索,2009(12):33-36.

[16]孙淑宁,刘延平,丘东江.学校图书馆宣言[J].图书馆论坛,2001(4):108,110.

[17]尚 庄.5·12汶川地震引发的对图书馆精神的丰富、拓展和升华[J].当代图书馆,2009(3):21-25.

[18]黄宗忠.服务是图书馆的永恒主题:兼评国外图书馆服务的新理念、新方法[J].图书馆论坛,2005(6): 24.

[19]路茂林.创建高校图书馆开放服务新思想[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9(3):214-216.

[20]赵国忠.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提供知识服务探析[J].情报资料工作,2008(3):97-100.

[21]赵国忠.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研究综述[J].网络财富,2009(8):129-131.

[22]万文娟.中外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社会化比较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09(2):73-76.

[23]于俊青.知识经济时代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9):46-47.

[24]魏治国.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新契机[J].情报资料工作,2007(4):92-94.

[25]王火红.地方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社会化现状与对策探析:以嘉兴学院图书馆为例[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 2010(20):73-75.

[26]张白影.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社会化的理论与实践:以广州大学图书馆为例[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9(4):29-32.

[27]张白影.地方高等学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1(4):54-57.

猜你喜欢

社会化图书馆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企业退休人员移交社会化管理的探讨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拿出精神
图书馆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