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学位论文资源建设与开发的战略思考

2012-02-15全根先国家图书馆北京100081

图书馆建设 2012年8期
关键词:博士学位硕士学位国家图书馆

全根先 赵 红(国家图书馆 北京 100081)

学位论文是学生为了获取学位向学校或其他科学研究单位提交的学术研究论文。目前世界各国普遍实行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三级学位制,相应地,学位论文可分为学士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和博士学位论文。学位论文尤其是硕士学位论文和博士学位论文作为一种重要的文献资源,已得到各国政府与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而且近年来对于学位论文资源建设与开发利用的研究方兴未艾。其中,张学福先生的《我国博硕士学位论文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构建》[1]一文及国家图书馆“网络环境下博硕士论文资源建设与服务研究”课题组提供的《网络环境下博硕士论文资源建设与服务研究报告》[2],均从战略高度对我国学位论文管理机制与资源开发提出了宏观构想,值得有关管理部门与学位论文工作者加以研究。鉴于我国多年来形成的管理体制与法律环境并非在短期内能够有所调整,笔者根据多年的学位论文工作经验,试图从整体上对学位论文资源建设与开发提出一些发展思路与建议,以期抛砖引玉。

1 构建以博士学位论文为核心的学位论文资源建设与服务体系

1.1 确立博士学位论文的核心地位

在学位论文资源开发与服务体系建设中,必须牢固树立博士学位论文的核心地位。这不仅因为博士学位是学位制度中的最高级别,也是因为博士学位论文通常具有创新内容与较高的学术水平。目前,国内外学位论文收藏机构普遍将博士学位论文作为其收藏的重点,中国国家图书馆也不例外。国家图书馆收藏学位论文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民国时期,而大规模地收藏学位论文则始于1981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3]。国家图书馆作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指定的全国唯一负责全面收藏和整理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博士学位论文的专门机构,迄今已收藏博士学位论文约40万种,收缴率达95%[2]35。除国家图书馆外,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主要负责我国自然科学领域硕士及以上学位论文的收藏,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主要负责我国社会科学领域硕士及以上学位论文的收藏,二者均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指定的学位论文收藏机构,其博士学位论文收藏都已形成规模。此外,由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与清华同方光盘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研制的中国优秀博士与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hina Academic Library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CALIS)建立的高校学位论文数据库均将博士学位论文作为其收藏重点。事实上,博士学位论文也是学位论文资源价值与品质的体现。

1.2 加强对博士后研究报告的征集力度

博士后研究报告是指博士后研究人员在完成其研究工作后,向博士后培养单位递交的研究报告。我国博士后培养事业始于1985年,目前已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管理制度,确立了国家、省市和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单位三级博士后管理体系。据统计,截至2008年底,我国已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 794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 670个,累计招收博士后60 009人,其中出站35 124人,在站24 885人[4]。然而,与快速增长的博士后人数相比,博士后研究报告的收藏与管理情况并不理想。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曾多次下发文件,要求各博士后培养单位在博士后研究人员期满出站时提交两份《博士后研究报告》,其中1份转送国家图书馆收藏。国家人事部专家司将国家图书馆确定为唯一负责全面收藏博士后研究报告的专门机构[2]37,截至目前,国家图书馆共收藏博士后研究报告2万余种。此外,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的学位论文数据库收录了博士后研究报告5 500余种,中国学位论文数据库(镜像版)收录了博士后科研报告全文近200种[5]。鉴于博士后研究报告是一种数量迅速增长、收集难度较大的学位论文衍生资源,建议各学位论文收藏机构对此予以高度重视,加强其征集力度。

1.3 保证硕士学位论文的全面收藏

硕士研究生培养在我国研究生教育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仅2010年,我国大陆地区获得硕士学位的人数就有456 051人,截止到2010年,我国大陆地区已累计培养硕士研究生约320万人[2]38。因此,数量庞大的硕士学位论文成为学位论文资源建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家图书馆共收藏硕士学位论文70万余种,入藏量尚不足全部硕士学位论文的20%。而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博士与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等收藏的硕士学位论文总量均已达到百万种以上。鉴于硕士研究生培养在研究生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以及硕士学位论文的学术价值与广泛的社会需求,笔者认为,切实做好硕士学位论文的全面收藏仍是图书馆的一项重要任务。

1.4 积极开展港澳台学位论文的收藏

目前除国家图书馆收藏有近万种台湾地区的学位论文及少数香港地区与澳门地区的学位论文外,国内各学位论文收藏机构均未收藏港澳台地区的学位论文。由于港澳台地区的学位授予不归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管理,因此国内各学位论文收藏机构未对这些学位论文进行收藏。港澳台地区与大陆有着十分密切的文化交流关系,而且香港地区、台湾地区均建有亚洲乃至世界一流的高等教育体系,因此无论是从国家统一、中华文化同根同宗的大局出发,还是从加强与港澳台地区文化交流、最大程度地满足读者需求的角度来看,各学位论文收藏机构都应积极开展港澳台地区学位论文的收藏工作。

1.5 广泛采集海外留学生及关于中国学研究的学位论文

近代以来,我国留学生人数呈不断增长的态势,而且一大批留学生均取得了国外高校的硕士乃至博士学位。据袁同礼先生所编的中国留欧、留美学生博士学位论文目录记载,20世纪60年代以前,我国就有留欧、留美的博士学位论文约4 695种[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留学生在海外获得博士、硕士学位的人数更多。目前从全国范围来看,国家图书馆在收藏海外留学生学位论文方面较为突出,现收藏海外留学生学位论文千余种,藏有美国ProQuest公司出版的1938年至今的博士学位论文缩微胶卷、平片32万卷(件)及少量德国美茵茨大学1977—1989年的博士学位论文缩微制品[2]40。此外,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迅速提升、海外中国学研究的日益开展,图书馆还应将海外学者(包括华人、华裔和非华裔)研究中国问题的学位论文纳入学位论文资源建设体系之中。

2 以学位论文数据库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学位论文资源的开发。

2.1 实施分级管理,确立开发重点。

由于学位论文具有一定的时效性,相对于其入藏量的大幅度攀升,其利用率呈现下降趋势。从国家图书馆学位论文阅览室的博士学位论文利用情况来看,流通率最高的是近5年的博士学位论文,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利用率成明显的下降趋势。对此,国外图书馆采取按年代划分进行学位论文管理的方法,如罗马图书馆仅收录了近30年的学位论文,对于收藏满30年的学位论文定期进行下架、销毁、缩微化等处理[7]。笔者认为,各学位论文收藏机构可根据本单位的实际馆藏情况对数量剧增的学位论文进行分级管理,确立学位论文资源的开发重点。对于收藏学位论文较多的国家图书馆,笔者建议采取以下办法:(1)对于每年新增的博士学位论文及博士后研究报告优先进行编目,并建立书目型数据库与全文数据库;(2)对于每年新增的硕士学位论文仍采取编目外包的方式,并建立书目型数据库;(3)对于每年新增的海外留学生的学位论文和港澳台地区的学位论文,继续做好书目数据库的建设工作;(4)对于入藏5年以上的学位论文,除提供书目型数据检索外,可不再提供阵地式服务。

2.2 强化学位论文书目数据的揭示功能

目前国内各学位论文收藏机构普遍开展学位论文数据库的建设工作,其中国家图书馆学位论文数据库、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博士与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及CALIS高校学位论文数据库的规模最大。除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外,学位论文书目数据的文献揭示功能尚待进一步提升。以国家图书馆为例,其学位论文书目数据需从如下方面进一步完善。其一,学位论文的编目尚处于客观著录阶段,应对个人名称、团体名称、学科专业及研究领域名称进行规范;其二,目前对学位论文的揭示深度不够,宜在人员许可的情况下增加提要或文摘附注(考虑到撰写提要或文摘的难度,可以用论文的章节名代替);其三,学位论文主题标引中所采用的关键词有待进一步规范,尤其是2005年《中国分类主题词表》(修订版)出版前所做的学位论文书目数据,需要特别加以维护和完善。

2.3 加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的建设步伐

目前,其他国家的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建设已取得较大进展,如俄罗斯国立图书馆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共收录博士学位论文和副博士学位论文65万种,美国国际学位论文数据库(ProQuest Dissertations & Theses,简称PQDT)可提供超过290万种的在线博士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而且每年新增学位论文75 000余种[2]101。在我国,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博士与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及国家图书馆学位论文数据库等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均已达到相当规模。其中,国家图书馆目前已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的全文影像扫描20余万种,并在国家图书馆网站提供前24页的浏览服务;中国优秀博士与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所收录学位论文总量均在百万种以上。然而,总体而言,我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建设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如缺乏统一的收藏规范与相关技术标准,尚未建立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互惠、运转良好的管理机制,没有妥善解决知识产权问题,基本未开展博士后研究报告的全文数据库建设等。这些都是我们进行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建设所必须考虑的问题。

2.4 尽快出台统一的学位论文呈缴系统

众所周知,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普及,研究生普遍采用计算机撰写学位论文,从而产生了大量的电子版学位论文。目前,美国、英国、俄罗斯等国家的图书馆均利用学位论文提交系统采集学位论文。虽然近年来国家图书馆也陆续收到了一些学位授予单位缴送的电子版学位论文,但是由于没有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持及相应的技术支持,国家图书馆对电子版学位论文的实际收藏率很低,如2009年接受呈缴的电子版博士学位论文数量仅为纸本的2.8%[2]41。因此,开发统一的学位论文呈缴系统既有利于学位论文资源建设与共享,又有利于加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建设的步伐,同时还能降低学位论文的采访成本,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各学位论文收藏机构之间的相互合作。

2.5 加强与出版单位的合作,推动学位论文的公开出版。

目前出版的学位论文(主要是博士学位论文)大致分为文摘(提要)、文库与单篇论文3类。其中,文摘(提要)类的有教育部研究生工作办公室组编的《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摘要》(1999、2000),国家图书馆编制的《中国博士学位论文提要·人文社会科学部分》(2005、2006、2007)等;文库类的有周远清主编的《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丛书》等;由于学位论文的出版是作者的个人行为,所以单篇学位论文的出版率并不高。据统计,截止到2009年,正式出版的博士学位论文达4 000种,但仅占当年博士学位论文总数的5%[2]112。即使是代表国内最高水平的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其正式出版的数量也仅占全部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26%[2]112。因此,各学位论文收藏机构特别是国家图书馆、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等学位论文收藏机构应利用自身的地位与影响力,争取国家的财政支持,推动学位论文特别是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出版工作(可优先考虑数字出版),以为广大读者最大限度地阅读与利用学位论文提供方便。

3 学位论文资源建设与开发过程中应处理好的五大关系

3.1 以《著作权法》为基础,妥善处理与作者的法律关系。

图书馆作为公益型文化机构,向社会提供文献服务是其神圣的职责。早在1931年,印度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就提出了著名的“图书馆学五定律”,其中提出“书是为了用的”,“每本书有其读者”[8]。2008年10月,中国图书馆学会通过的《图书馆服务宣言》明确提出:“图书馆是一个开放的知识与信息中心,以公益服务为基本原则,以读者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9]各学位论文收藏机构特别是国家图书馆,对于所收藏的学位论文自然也有义务、有责任为社会提供服务。此外,根据我国《著作权法》实行的自动保护原则,即只要作品完成并符合著作权法的独创性要求,就受到法律的保护。因此,学位论文自写作完成起,就成为《著作权法》保护的对象,学位论文作者享有发表权。关于在学位论文资源建设与开发中如何处理好与著作权人的法律关系,笔者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将学位论文的著作权明确为归作者所有;二是明确图书馆对于学位论文的收集与开发属于公益性质,具有法律依据;三是图书馆在学位论文资源建设与开发中,应与作者签订(通过学位授予单位)有关协议,并严格遵守《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四是建议参照世界上许多国家已经实行的版权补偿金制度,争取国家财政支持,建立学位论文数字版权管理中心,确保学位论文资源的公益开发与作者的正当权益。

3.2 加强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的信息沟通

截至2009 年,我国大陆地区共有796个学位授予机构,累计授予博士学位、硕士学位约300万个,每年产出博士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近40 万篇[10]。2010年,博士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又新增约50万篇[2]111。对于任何一家学位论文收藏机构来说,数量如此庞大的学位论文都带来严峻的人力、物力挑战。以国家图书馆为例,其现有的学位论文采访人员显然已无法完成大量的采集工作。因此,国家图书馆、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等法定学位论文收藏机构,首先应立足于现有的政策法规,通过行政手段完善学位论文呈缴制度,加强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的沟通,恳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发文件,向各学位授予单位重申学位论文呈缴的法律义务,从而保证学位论文的全面入藏;其次,应在全面调查与研究的基础上,主动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保持经常性的联系,保证学位授予信息畅通,以提高学位论文的收藏率;再次,还可以建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漏缴学位论文问题纳入学位授予单位的评估之中,以促进学位论文呈缴工作的顺利开展。

3.3 构建与学位论文授予机构的良性互动关系

学位论文授予机构既是学位论文的产出者,又是学位论文呈缴的执行者。从某种意义上讲,学位论文收藏机构与学位授予机构之间的关系甚至超过了其与学位论文作者的关系,因为学位论文收藏机构与学位论文作者的关系多数是间接关系。正是由于学位论文收藏机构与学位授予机构分属于不同的系统、没有隶属关系,所以无法通过行政手段保障学位论文的全面收藏,只能通过邮件、电话、拜访等方式采集,难免造成漏交。同时,一些作者对于国家保密制度缺乏了解,加上一些学位授予机构对保密论文的认定不够严格,延误了学位论文的呈缴。此外,一些商业数据库公司利用学位授予机构对学位论文呈缴制度不够了解的现状,以低廉的价格向学位授予机构购买学位论文,签订排他性协议,从而干扰了法定学位论文收藏机构的正常工作。为此,建议各学位论文收藏机构联合开发学位论文工作平台,作为与学位论文授予机构及其他相关部门交流的窗口,从而保证学位论文收藏与管理工作健康发展。

3.4 加强与媒体的合作,争取形成社会共识。

目前我国的学位论文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宣传不力有关。学位论文资源建设与开发利用不仅是学位论文呈缴或收藏机构的职责,还关系到国家科技发展、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当前,世界各国都把科技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持续加强科技资源的建设和共享。在这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这已成为制约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瓶颈之一。因此,加强学位论文资源建设与开发利用应成为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国力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国家图书馆、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等法定学位论文收藏单位应采用多种方式,积极与各类媒体合作,宣传学位论文资源建设与开发的重要性,使之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争取社会各界对学位论文工作的支持。

3.5 建立学位论文收藏单位之间的竞争合作关系

目前除国家图书馆外,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均为国家法定的学位论文收藏单位。同时,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博士与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及CALIS高校学位论文数据库也在对学位论文进行收藏和开发利用。不可否认,这些学位论文收藏单位之间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但是如果从国家学位论文资源建设与服务体系的角度考虑,就应抛弃狭隘的本位主义观念,在学位论文资源建设与开发中实现共建共享。进一步说,只有各学位论文收藏机构之间开展合作,才能够提高学位论文资源的整体建设与开发水平,才能营造一个健康发展的大环境,才能迎接科技进步与社会变革的挑战。

[1]张学福.我国博硕士学位论文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构建[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8(3):49-53.

[2]国家图书馆“网络环境下博硕士论文资源建设与服务研究”课题组.网络环境下博硕士论文资源建设与服务研究报告[M].北京:[出版者不详], 2001.

[3]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EB/OL].[2011-03-19].http://baike.baidu.com/view/2715243.htm.

[4]范德尚.中美博士后培养事业的比较分析[J].学术界, 2010(3):217-223.

[5]全根先.博士后研究报告的文献价值与开发利用[J].图书馆建设,2011(3):11-14.

[6]全根先.中国近现代目录学家传略[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1:260.

[7]陈慧娜.学位论文的典藏困境与解决策略[J].图书馆建设,2010(7):39-41.

[8]阮冈纳赞. 图书馆学五定律[M].夏 云,杨起全,王先林,等译.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8.

[9]黄孟黎.创新服务引领图书馆发展:关于《图书馆服务宣言》的思考[J].高校图书馆论坛, 2010(3):1-7.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统计数据[EB/OL].[2011-03-19].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09/in-fo128079 6844414209.htm.

猜你喜欢

博士学位硕士学位国家图书馆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重点图书
国家图书馆藏四种古籍编目志疑
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2019 年上半年第二次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如何写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西夏文《不空羂索神变真言经》考论
博士学位论文摘要
在美国对于就业来说最好和最差的硕士学位
图书馆中文图书借阅排行榜
博士学位论文摘要
博士学位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