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SNS在MyLibrary的应用策略

2012-02-15陈秋婷

图书馆学刊 2012年6期
关键词:功能模块个性化图书馆

陈秋婷

(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陈秋婷 女,1988年生。2011级研究生。

1 MyLibrary概况

1.1 MyLibrary简介

为帮助用户解决信息超载的问题,美国北卡罗莱州数字图书馆项目的Keith Morgan、Doris Sigl和Eric Lease Morgan于1997年首次提出MyLibrary这一术语[1]。美国图书馆信息技术协会(LITA)对MyLibrary的解释是:值得关注的提供数字服务的一种趋势,同时伴随服务网络化、用户化、交互式的特点[2]。当前学术界较为普遍的观点认为,MyLibrary是一个图书馆提供的由用户需求驱动的、可对特定图书馆的信息资源进行个性化定制的服务系统,也是图书馆提供给用户的本馆信息资源的一个门户。系统的目的是通过允许用户选择定制自己所需信息资源,并自己进行资源组织以减少信息过载[3]。MyLibrary系统将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进行整合并以个性化方式提供给用户,被看作是数字图书馆提供定制和个性化服务趋势的重要元素。

国外MyLibrary发展较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北卡州立大学图书馆的MyLibrary@NCState、康奈尔大学图书馆的MyLibrary@Cornell以及弗吉尼亚联邦大学图书馆的MyLibrary[4]。国内于2000年开始了MyLibrary系统的研发,其中浙江大学图书馆、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深圳图书馆ILASⅡ、国家图书馆的MyLibrary系统较具影响力[5]。根据目前国内外MyLibrary系统现状,可将其功能概括为以下3类:①资源选项类:图书馆链接、搜索引擎链接、个人链接、定制图书馆资源及其他Web资源、个人参考书架、个人教育资源、数据库等;②服务选项类:最新信息通知、新书或新资源推荐、图书馆书目查询、个人借阅查询、联合目录查询、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书签功能、虚拟参考咨询等;③其他个性化选项:购买协议、个人图书馆管理、与图书馆自动化系统OPAC的接口、共享图书馆、我的收件箱、本站快速检索(仅限某学科资源)等。

1.2 MyLibrary的缺陷及不足

MyLibrary系统经过10余年的发展,与传统的图书馆相比,形成了内容丰富、应用便捷、服务定制、针对性强等特征,已在世界范围内被很多图书馆广泛应用。但在实践中,作为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系统的MyLibrary也显现出缺陷和不足:①缺乏对用户需求的精确描述;②缺乏对用户行为的分析;③缺乏人性化的参与;④仍然停留在简单的个人信息整合和信息推送层面,深层次的信息服务还很欠缺,信息挖掘不到位;⑤缺少用户模型分析[6];⑥提供服务功能相对较少;⑦缺少用户间的沟通交流机制。

此外,笔者总结出3个制约MyLibrary发展的主要问题,分别是使用率低、个性化服务存在缺陷和系统功能有待完善。

1.2.1 使用率低

目前,国内外MyLibrary个性化服务系统普遍存在实际使用用户过少的问题。例如,美国较为成功的北卡州立大学的MyLibrary系统,虽然注册用户数量超过5000人(全校师生约30000人),但大部分是不活跃用户,据该校图书馆统计,活跃用户数量仅占注册用户的5%到10%[7]。有学者指出,MyLibrary系统利用率低主要有以下原因:其一,系统要求学生花费一定的时间注册成为系统用户,每次登录系统需要输入用户名和密码,操作较为繁琐。其二,MyLibrary系统对其服务和功能的宣传不足,如果学生意识不到自己能从MyLibrary系统中受益,他们就不会再次使用该系统。其三,系统所提供的资源一般是专门针对某一主题或学科的,对大学老师和研究生有较高价值,但对专业以外信息需求较强的本科生而言却不太适合[8]。

1.2.2 个性化服务存在缺陷

MyLibrary系统是数字图书馆向用户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的重要途径,但很多系统却没有能够提供真正个性化的服务。首先,很多MyLibrary系统对用户需求的研究不足。现有的系统多是通过用户显示方式获取用户兴趣和偏好,缺乏主动学习、提取用户行为和个性特征的能力。用显示描述方式获取的用户兴趣是静态的、粗略的,而用户的真实信息需求是多方面的、动态变化的,这让现有系统很难准确把握用户实际兴趣和信息需求,从而无法有效开展个性化的信息服务[4]。其次,很多MyLibrary系统都暴露出系统和用户交互性不足的问题。国内大部分MyLibrary系统所提供的功能缺乏用户交互性,例如,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的系统中参考咨询服务存在使用障碍,阻碍了系统(或馆员)与用户的互动交流。再次,当前绝大多数MyLibrary系统是针对单个用户,缺乏用户间的共享性服务[9]。笔者认为,完善的MyLibrary系统不仅要满足单个用户的个性化信息需求,还应提供便捷的用户共享功能,让用户间可相互推荐资源并进行交流,但目前大部分系统功能共享性不足。

1.2.3 系统功能有待完善

当前的MyLibrary系统功能仍有待完善。一方面,一些系统存在提供服务操作繁琐,或者所提供服务无法正常使用的情况。例如,武汉大学的MyLibrary系统的“馆际互借”和“参考咨询”两项服务需要填写复杂表单,不能与馆员实现实时交互,须等待数日才能得到答复,并且个人界面中多项服务项目为空,使读者的服务请求得不到响应[3]。另一方面,很多MyLibrary系统的功能设置和界面设计不够人性化,没有充分考虑到用户信息需求心理。用户在寻求信息时通常表现出一定行为模式,卢泰宏将其总结为:最小努力法则、期望法则、匹配法则、适度满足法则和无意识法则。然而当前很多MyLibrary系统没有针对用户的信息需求进行研究,降低了系统的实际可用性和用户满意度[5]。

2 MyLibrary引入SNS可行性分析

2.1 SNS简介

SNS,即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社会化网络服务),被维基百科定义为旨在为一群相互联系的人建立的并反映其社会网络或社会关系的服务,是一种以用户为中心、通过一系列社会网络软件或工具、为用户建立社会化的关系网络群的互联网应用服务。SNS近几年在网络用户中迅速流行,截至2010年初,世界第一大社会化网络站点Facebook在全球范围内的活跃用户已超过4亿[10],国内的人人网和开心网的注册用户也分别达到近8000万[11]和2000万[12]。

SNS的原理建立在六度分离理论(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之上,该理论于1967年由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Stanley Milgram提出,他认为在大多数社会关系网络中,任意两结点之间,通过人际关系的“弱纽带”为媒介,都存在一条极短的路径,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世界上任两人之间只需通过六个人的链接便能相识”[13]。SNS正是以个人为节点,通过真实社交关系(Facebook、Myspace等)、共同关注及共同兴趣(Youtube、豆瓣等)或者某种利益关系(电子商务、婚恋交友网站)等不同关联方式,促成社会化关系网络的形成,同时添加博客、视频分享、RSS订阅等Web 2.0应用,用以扩展社会化网络范围并维护其相对稳定。

2.2 SNS在MyLibrary应用可行性分析

将SNS应用于MyLibrary系统是切实可行的。图书馆和社会化网络存在着天然联系,这是因为图书馆本身就蕴含着两个不同却相互联系的网络。一个是以馆藏为核心的知识网络,这也是图书馆已被开发并不断完善的网络。图书馆的藏书经过编目组织后按作者、分类、主题等方式彼此相连,形成层次分明的关系网,现阶段用户可通过OPAC检索这个知识网络中的信息资源。另一个则是尚未被开发的用户社会关系网络结构。主要是指用户通过借阅、咨询等服务和图书馆员产生的联系,以及用户和用户之间因借阅同一本或同一类书形成的关系网络[14]。而SNS的出现,必将推动图书馆开发用户社会关系网络,并逐步实现与知识网络的融合。

将SNS应用于MyLibrary系统,旨在依托SNS的载体和形态,整合系统各种服务和资源,通过交流、互动、参与等用户自发行为,吸引更多用户加入到图书馆服务的体验中来,从而更好地提供个性化服务。有学者已对SNS如何应用于图书馆门户进行研究,认为数字图书馆门户有必要为用户提供SNS功能模块,该模块应包含个性化首页、个性化定制、分类标签、社区群组、评论和留言、用户创造内容等具体功能[15]。可见,在MyLibrary系统中添加SNS功能模块是MyLibrary利用SNS较为合理和高效的途径。

3 MyLibrary中SNS的应用策略

3.1 MyLibrary系统构建SNS功能模块的意义

在MyLibrary系统中添加SNS功能模块有利于整个系统功能的优化,对系统的个性化服务体系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1 吸引更多用户,增加用户黏性

SNS具备“去中心化”、交互性强、信息发布者即信息接受者等传播特质,这不仅加快了信息传播的流动性,也拓宽了信息传播的广度。MyLibrary系统可借助SNS的信息传播的优势,通过SNS给用户推送信息,与用户进行互动,和用户建立更深的关系。不仅有利于吸引更多用户加入到系统的个性化服务体验中来,还可增加系统和用户之间的黏性,提高用户的忠诚度[16],从而改善MyLibrary系统利用率低的现状。

3.1.2 强化系统交互性

SNS是一种交互性很强的Web2.0应用,MyLibrary系统可通过添加SNS功能模块弥补系统交互性不足的现状。首先,允许用户创建个性化首页、进行个性化定制,可提高用户利用MyLibrary系统的积极性,让用户切实参与到系统服务中来。其次,SNS不仅可改善系统和用户的交互性,还能促进用户间的沟通与交流,有利于实现系统内信息交流的同步性和实时性。再次,SNS的评论和留言功能可在一定程度上鼓励用户对资源进行评价,使用户可将更多的时间用在评价数据、信息或知识的价值上,而不是简单地查找它们的位置上[6]。

3.1.3 增加系统共享性

Web2.0的灵魂在于“分享”,SNS是一种高度共享化的Web2.0应用。SNS所提供的社区群组和分享功能有利于推进数字图书馆资源的共享化,用户可根据不同的信息需求特征创建和加入不同社区群组,在社区群组框架下互相分享和推荐资源,使MyLibrary系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共享图书馆”,进而形成较为成熟的知识社区(Knowledge Community)。

3.1.4 有利于完善各项其他服务

SNS具有前台页面简单、后台系统强大的特点。MyLibrary系统可根据用户使用SNS功能的情况,对后台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分析用户动态变化的信息需求,从而较为准确地获取用户兴趣和个性化信息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信息推送服务。较之当前静态的显示描述方式,动态的SNS数据方式可更为准确地反映用户个性化信息需求,从而有利于信息推送等其他服务的进一步完善。

3.2 利用SNS优化MyLibrary系统应注意的问题

利用SNS对MyLibrary系统进行优化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具体构建SNS功能模块的过程中,应重视SNS功能模块的定位和用户隐私保护问题。

3.2.1 SNS功能模块在系统中的定位

图书馆在MyLibrary系统中添加SNS功能模块,应准确定位该模块在系统中的位置。笔者认为,SNS功能模块应该是MyLibrary系统提供个性化服务时所依托的载体和平台,通过该模块整合各种服务和资源,改善MyLibrary系统的各项服务。同时,图书馆还应明确,MyLibrary系统本质上是以资源和服务为核心,SNS功能模块只是优化MyLibrary系统的途径,有必要与当前的商业SNS站点区别开来。

3.2.2 用户隐私保护问题

MyLibrary系统利用SNS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必然需要手机用户的很多隐私信息,同时SNS的高度开放性和共享性增加了用户隐私问题的风险。如果用户隐私没有得到有效保障,会直接影响到用户对MyLibrary系统的信任度和使用率。所以图书馆也应根据法律制定出完善的用户隐私保护策略,并在页面明显位置进行隐私权申明,解除用户的后顾之忧,而MyLibrary系统研发者也应高度重视用户隐私保护问题,运用先进技术对用户信息进行切实有效的保护。

4 结语

利用SNS对MyLibrary系统进行优化对完善MyLibrary个性化服务系统具有重要意义,MyLibrary系统的SNS化是数字图书馆个性化门户的发展方向之一,对这一领域的深入研究具有较高的价值。

[1]Eric Lease Morgan.MyLibrary:A Digital Library Framework and Toolkit[J].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Libraries,2008(9):12-24.

[2]郑惠玲.Cornell大学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方式——MyLibrary[J].图书馆学刊,2003(5):59-60.

[3]刘足之.国内MyLibrary的研究现状[J].图书与情报,2006(2):104-107.

[4]杨晓湘,孙坦.中美图书馆MyLibrary个性化服务系统的比较研究[J].情报纵横,2005(10):218-221.

[5]陈莉.国内外MyLibrary系统现状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07(2):40-43.

[6]秦飞飞.“Personal Digital Library”与“MyLibrary”辨析[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1(6):122-126.

[7]Karen Ciccone.MyLibrary@NCState:A Library Portal after Five Years[J].Journal of Library Administration,2005(1):19-35.

[8]于淑霞.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方式——MyLibrary[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33):3-5.

[9]郭琳.国内MyLibrary个性化服务系统优化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07(7):79-82.

[10]Facebook新闻中心.[2011-08-19].http://www.facebook.com/press/info.php?statistics.

[11]人人网注册用户已近8000万.[2011-08-19].http://www.techweb.com.cn/news/2009-09-16/439901.shtml.

[12]开心网用户数逾2000万.[2011-08-19].http://www.techweb.com.cn/news/2009-04-28/402439.shtml.

[13]Wikipedia.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2011-08-19].http://en.wikipedia.org/wiki/Six_degrees_of_separation.

[14]郑陈律.图书馆SNS服务的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10):7-10.

[15]刘分明.高校数字图书馆门户应用SNS的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4):97-99.

[16]图书馆2.0工作室.图书馆2.0:升级你的服务[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196-200.

猜你喜欢

功能模块个性化图书馆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图书馆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基于ASP.NET标准的采购管理系统研究
输电线路附着物测算系统测算功能模块的研究
同桌宝贝
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