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人数字图书馆常用模式之比较

2012-02-15

图书馆学刊 2012年6期
关键词:个人用户个性化文献

蒋 茜

(四川音乐学院图书馆,四川 成都 610021)

个人数字图书馆的研究,最早源于1979年美国学者舒曼提出的新服务观点,此观点是由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这一思想演变而来。到了20世纪90年代,国外计算机、图书馆等行业的研究者也开始在各大期刊、会议发表自己的观点。近10年来,我国不少机构和个人也开始大量研究数字图书馆,并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在当今社会,个人数字图书馆已经成为个人信息管理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1 个人数字图书馆的概念及价值

个人数字图书馆是数字图书馆的一个重要类型,是符合人们个性化需求的一种数字图书馆,简称个人馆。然而,作为信息时代所产生的新鲜产物,个人数字图书馆作为网络时代私人拥有的藏书阁,为各行各业新型读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知识服务平台,开创了个人使用数字化信息资源的新局面和新模式。

1.1 个人数字图书馆的定义

个人数字图书馆的定义,英文表达方式有“persona digital library、virtual personal library”等形式;中文表达方式有“个人数字图书馆、个人电子图书馆、私人数字图书馆、个人网络中心平台”等,简而言之,它是指个人为了读书治学,在自己的电脑上采用免费的全文档型的数据库软件,将有关的网上信息和自创的数字化信息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存储,进而将这些资源信息有组织的进行归类存档的一种图书存储平台。

1.2 个人数字图书馆的核心价值

个人数字图书馆的核心价值主要体现在对读者的帮助和引导上,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分析:

1.2.1 按需定制、主动推送知识资源和情报

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来选择个人化的个人馆模式,由于个人馆可以在机构动态、科研项目、学术趋势、学者及热点方面为个人定制所需的信息情报,帮助个人用户自动推送更多资源方面的信息,从而可以全面满足每个用户个性化的要求。

1.2.2 个性化的知识资源检索和使用

由于个人馆默认了一个功能强大的检索平台,个人用户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来定制网络出版的总库资源,通过多种文献检索方式和文献统计报表,充分掌握专业文献每天出版状况和新增文献的内容,进而完成个人用户对检索平台及检索方式的个性化配置。

2 个人数字图书馆常用模式分析

目前,国外的个人数字图书馆基本采用个性化主页模式,通过个人用户来收集和组织常用电子资源,资源来源渠道不论是所在图书馆的网络门户还是互联网其他地方,都可以成为电子资源信息来源的途径。根据个人数字图书馆中文献信息资源的存储位置的不同,可以将个人数字图书馆分为以下两种常见模式。

2.1 远程个人数字图书馆

所谓远程个人数字图书馆,主要指的是个人用户通过终端机及网络将文献信息存储在远程服务器上,以备需要时可以及时访问和有效管理信息资源的一种电子平台。这对建立起面向大众专业网站及图书馆的个人数字图书馆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中最为突出的表现形式就是“My library”。由于My library是一个包容各类资源和信息访问的个人门户,也是直接可以享受各种服务的窗口,所以通过My library这个窗口,个人用户能够选择自己所关注领域和相关电子资料等数字资源,从而为个人减少筛选时间、实现个人定制提供了有利平台。除此之外,个人用户还可以在个人的My library上收藏常用网络链接、喜欢的搜索引擎,甚至可以将自己收集的个人其他方面的数据,通过权限设置存储在个人数据存储区中,这样的一种操作方式可以实现资源信息的及时跟踪和最新发展动态的知晓,从而享受到My library快速利用现有资源,向个人用户推送更多附加信息的便捷服务。

2.2 本地个人数字图书馆

本地个人数字图书馆,是指个人出于工作和学习需要而在自己的电脑上,采用免费的全文数据库软件,同时将有关的网络信息机自创的数字化信息进行收集、存储并最终使得这些信息资源有组织地集合在一起,成为个人高效利用的数字图书馆及本地个人数字图书馆。

目前,由于大多数本地个人馆主要是通过个人用户自己建立、维护并使用,从而满足个人学习、研究和娱乐所需的一个电子学习平台。从个人馆的使用权限上来看,它具有私密性,保护个人隐私;从功能上来看,它具有信息存储、检索、传输和控制的特点,能彻底满足个性化的需要;从知识信息内容上看,个人馆不只是包含网上知识信息,还包括许多个人数字化的知识信息。这些优点充分说明了本地个人馆的确是最贴近个人用户个性化需要的一种数字图书馆。

2.3 两种个人数字图书馆模式的区别

笔者选取了远程个人数字图书馆中比较有代表性的“My library”系统与本地个人数字图书馆进行对比分析,从他们各自的功能特征来讨论两种模式的区别所在。

①构建目的不同

远程个人馆My library的目的在于寻找一种个性化的图书馆,以解决信息过量及管理过重的困难局面,站在图书馆的立场,为个人用户提供较深层次的服务,并以实现个性化发展需要为最终目标。但实际应用中,My library屏幕依旧是用户和图书馆控制的微妙组合,有的区域无法通过用户自由操控,所以不能主动创造信息。

而本地个人数字图书馆,从系统的建立、管理、维护及运行都是用户自觉的行为,是本地个人馆满足用户学习、研究和娱乐需求的一种行为。此外,它还可以选择信息,将创造和组织知识的自由全部归为个人,真正实现个人制造下的个性化服务。

②构建过程不同

My library系统的构建过程是比较复杂的,总体上分为三级:系统管理员根据读者的请求建立起相对应的模块,用户通过Web和My library系统进行交换互通,用户输入的资料和请求通过网络送达到后台服务器,后台负责接受验证,然后将定制信息存入用户资料库,并依据这些资料调动其他模块,进而生成登录后看到的动态主页,所以模块之间协同工作最终实现My library前台服务系统各项功能的正常运转。但远程个人馆在整个构建的过程中,存在技术要求高、设备较多、资金投入较大、开发周期较长等问题。

而本地个人数字图书馆的构建是用户个体的行为,其过程比较简单,一般可为分为:根据需要确定目标→选择应用软件→实施构建个人数字图书馆→收集、存储信息资源→管理、维护个人信息资源→信息资源的输出。其中整个过程最为重要的是,用户需要根据自身的需求确定构建本地个人馆的目标,从而选择一个适合自已的应用软件,在构建的具体方法和步骤中利用软件本身的功能进行运作。在构建本地个人数字图书馆时,由于技术要求低,投资少,开发时间短,因而被广泛采用。

③收藏的文献类型及稳定性不同

My library收藏的文献类型比较单一,因为受到公众数字图书馆收藏范围的限制,不同类型文献往往依据类型格式分别建立资料库,同时受到网络及公共数字图书馆的影响,一旦文献数据库发生变化和更新,其中收藏的文献也会随之而改变,所以My library收藏文件稳定性较差。

而本地个人馆收藏文献的类型比较广泛,包括网上下载、个人文章电子文本、自已的E-mail文件等。其中格式包括TXT文件、DOC、文件,WPS文件、图形甚至动态图像、音乐等文件。同时,本地个人馆一旦建立,独立性较强,不会受网络通信的影响,也不会受软件更新、网站消失等影响而导致信息资源发生变化,所以文献资源具有实际获得性。另外,多类型、多格式、多文种、多编码的信息在同一系统集中混合建库以及数据库结构比较杂乱,但这才是贴近个人用户使用的真正需求。

④运行与维护管理方式不同

由于My library对公共数字图书馆依赖程度很大,加上公共数字图书馆具有的双向性和开放性,使得任何人对系统及内容都可以进行更改,所以有70%的病毒产生都来自于网络,且网络传播速度是单机的20倍左右,而网络服务器要想清除这些病毒需要的时间却是单机的40倍,所以在网络化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公共数字图书馆中的My li brary系统,在运行管理中相对单机基础上的本地个人馆要更加的脆弱,同时My library的运行与维护相对本地个人数字图书馆来说,需要耗费更多的人力、财力、物力。

⑤发展规模不同

My library拥有面向公众的数字图书馆的强大支撑,在技术、人力、财力、物力上都拥有坚实的后盾,所以在文献信息资源方面可以不断得到更新和补充,加上发展规模较大,能发挥相当大的社会效益。而本地个人数字图书馆具有私有性,利用范围狭窄,真正能发挥的社会作用非常有限,因为它的建立和维护本身就是一种个人行为,所以缺少持续性和稳定性,难以达到理想的规模,资源建设方面也难以实现客观知识的整体性,故资源管理的标准程度不高。

3 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得知,两种模式的个人数字图书馆都具有各自的特点,其中远程个人数字图书馆由于具有面向公众的数字图书馆作为坚强后盾,加上强大的资金、技术支持以及丰富的文献资源和科学规范的组织结构,拥有众多的用户。然而在许多网站里,特别是大学图书馆及信息服务网站里,远程个人数字图书馆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对于本地个人数字图书馆来说,由于其自主化、个性化比较突出,具有固化知识,不受任何外来网络影响的显著特点,相信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本地个人馆必将逐渐受到更多用户的喜爱。所以作为个人数字图书馆的构建者来说,二者都不可偏废,前者可快地的获取个人所需的文献信息,后者可充分组织利用所得的文献信息,自由掌握从而突出鲜明的个性化特征。

个人数字图书馆作为新生事物,面临许多问题,需要人们进行深入的研究。包括对个人数字图书馆概念的进一步辨析;个人数字图书馆与公共数字图书馆的关系以及如何去协调发展,进而使得两者相得益彰、并行不悖;个人数字图书馆所涉及的文献数字化版权、链接版权以及各种数据库版权问题等。这些都是个人数字图书馆在未来的发展历程中值得去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1] 陈光祚,等.论个人数字图书馆[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2(3):15-17.

[2] 肖雪.个人数字图书馆概念辨析[J].数字化图书馆技术论坛,2004(3):76-77.

[3] 石德万,等.本地个人数字图书馆的构建[J].广西工学院学报,2005(9).

[4] 石德万.个人数字图书馆模式的分析[J].现代情报,2005(9):93-94.

[5] 孔德超.论个人知识管理[J].图书馆建设,2003(3):17-18.

[6] 刘杰.谈个人数字图书馆[J].甘肃科技,2004(4):61-63.

猜你喜欢

个人用户个性化文献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民国期刊分类服务体系探索与实践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网络自制视频的发展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网络投资理财个人用户接受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同桌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