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图法》第5版体育舞蹈、国标舞、交际舞类目修订分析

2012-02-15

图书馆学刊 2012年6期
关键词:国标舞中图法交谊舞

孙 林

(肇庆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广东 肇庆 526061)

孙 林 男,1974年生。硕士,讲师。

1 相关类目修订分析

1.1 新增下位类目

《中图法》第5版在体育舞蹈类目,即J722.8及J732.8交际舞(交谊舞)下增设了J722.81摩登舞、J722.82拉丁舞、J732.81摩登舞和J732.82拉丁舞4个下位类,说明该运动项群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发展都达到了独自成类的水准。新增类目对分编人员的实际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如《华尔兹史话》一书,按《中图法》第4版只能归入J732.8,而按《中图法》第5版,则可以准确地赋予J732.81(565)。

1.2 新增交替类目

《中图法》第4版没有为体育舞蹈或国标舞设置类目,仅在J722下注释“体育舞蹈入G8有关各类”,但G8中并没有适于体育舞蹈类的类目。第5版弥补了第4版的缺陷,为体育舞蹈(国标舞)设置了交替类目,即:[G889]体育舞蹈(国际标准交谊舞)宜入J722.8、J732.8等有关各类。该类目的设置为一直以来无类可循的体育舞蹈提供了准确标引依据。

1.3 类目注释的修订

类目注释修订的表现之一是类目注释的改变。《中图法》第4版在J722下注释“体育舞蹈入G8有关各类”,对国标舞,第4版根本没有提及。第4版的类目注释牵强模糊,不能明确地作为事物标引的依据。第5版中,G831.3健美操类目下明确注释“体育舞蹈入J722.8、J732.8等有关各类”,同时在J722.8、J732.8类目下分别注释“体育舞蹈(国标舞)入此”,再加上[G889]体育舞蹈(国际标准交谊舞)交替类目的设置,可以说,为体育舞蹈(国标舞)的准确标引提供了多条指示途径。类目注释的修订不仅使运动项群的多个项目被集中,也有利于编目人员准确理解文献内涵与外延,进行文献标引。如《体育舞蹈》(寿文华等主编,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1),按照第4版,它应该归入G8,但依上文分析,G8的下位类没有设置体育舞蹈类目。按照第5版,本著作就可以标引为J722.8。

类目注释修订的另一体现是舞种名称的列举。第4版中,J722.8类目下没做任何注释,J732.8注释“华尔兹、探戈舞、标准舞、拉丁舞等入此”,该注释本身就存在着上下位概念和项目属分混淆、名称不规范等问题——华尔兹和探戈舞属于摩登舞,拉丁舞与摩登舞属于华尔兹和探戈的上位概念,标准舞的规范称呼应是国际标准交谊舞(简称国标舞)。第5版中对这一现象予以纠正。在J722.81及J732.81摩登舞类目下注释“华尔兹、探戈、狐步舞、快步舞、维也纳华尔兹等入此”,J722.82及J732.82拉丁舞类目下注释“恰恰、桑巴(森巴)、伦巴、斗牛舞、牛仔舞等入此”,这两条注释符合事物的客观存在,一方面理清了该运动项群各项事物的属分关系,另一方面也对规范项目名称起到了指导作用。

2 修订体现了项目发展的科学性

第5版的修订侧重于运动项群各项目属分关系的明晰,在明晰关系的同时,以项目的理论与实践发展现状作为设置类目的科学依据,与事物发展的科学性、实践性相统一。

2.1 体育舞蹈、国标舞、交际舞(交谊舞)的发展渊源佐证了J722.8交际舞(交谊舞)及J732.8交际舞(交谊舞)作为运动项群所有项目上位类的合理性

交际舞英文原名即Social Dance,它最早起源于欧洲,指在公开场合集会所跳的具有广泛交际意义的社会性舞蹈,最初包括队列舞、方形舞、圆圈舞、对舞等。随着社会交流的增加,更多的舞种被纳入交际舞的范畴,如15世纪出现在欧洲的华尔兹[1]、19世纪中后期在西班牙出现的探戈[2]、1914年间在美国产生的狐步舞[3]等。随着舞蹈形式的增多,出现了专门从事教学和研究的专业人士及舞蹈团体。英国皇家舞蹈教师协会于1924年成立舞厅舞分会,对舞厅中流行的各种舞蹈技术进行整理,将各舞种的舞姿、舞步、技法、方位术语等进行规范,统一了标准,并命名为“International Standard Ballroom Dance”,国内译为国际标准交谊舞,简称国标舞。内容包括华尔兹、探戈、狐步、快步等。后来5种拉丁风格的对舞伦巴、恰恰、牛仔、桑巴和斗牛也相继被整理规范。

随着国标舞竞技性逐渐得到强化,其健身功能也得到重视。同时,奥运会等强势国际体育组织对国标舞的体育化产生了推动作用。前西德最先将这种规范化的国标舞称作体育舞蹈,于20世纪60年代将其纳入体育系统。20世纪80年代,国际业余舞蹈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Amateur Dancers,简称ICAD)明确了会旨——积极争取国际奥委会内的单项资格,并于1990年将组织更名为国际体育舞蹈联合会 IDSF(International Dance Sport Federation)。至此,体育舞蹈这一名称出现[4]。这样看来,交际舞(交谊舞)为国标舞和体育舞蹈的前身,而且当前它仍按自己的路径持续发展。国标舞和体育舞蹈的技术动作、音乐、服饰、竞技风格等雷同,只是分属不同的组织而采用不同的名称而已。

2.2 项目的发展现状表明该运动项群达到独立成类的水平。体育舞蹈、国标舞、交际舞(交谊舞)3种项目的发展都呈现出科学性、合理性

首先,这3种项目都有各自的政府或民间组织。1989年中国舞蹈家协会国际标准舞蹈总会成立,该组织于1992年更名为中国国际标准舞协会,归属文化部;1993年民政部批准了中国国际标准舞学会的登记注册;2001年3月两个组织联合并更名为“中国国际标准舞联合总会”,归属中国文联。1991年5月中国体育舞蹈运动协会成立,1993年10月中国业余竞技舞蹈协会在民政部登记注册成立,2002年两个协会合并成“中国体育舞蹈联合会”,归属体育总局社体中心,这也是迄今为止国内唯一个官方体育舞蹈组织。交际舞则由各地方的交谊舞协会进行日常管理和项目培训、比赛等推广活动。其次,这3种项目都各自举办了各种级别的赛事。如:1987年5月中国舞协举办了首届“国际标准舞锦标赛并延续至今。1991年举办首届“体育舞蹈锦标赛”并延续至今。2002年9月在辽宁抚顺举行“首届全国交谊舞大赛”并延续至今。

2.3 体育舞蹈学科日渐发展成熟,与第4版相比,《中图法》第5版对其类目做了适当的修订

1991年国家教委将体育舞蹈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计划》,体育舞蹈成为高等院校的正式课程。1993年国家教委核准北京舞蹈学院设国标舞专业,2002年武汉体育学院率先成立体育舞蹈专业,至今全国14所体育院校开设了体育舞蹈专业,部分院校设置了体育舞蹈专业硕士点,说明该项群作为一门学科已经发展成熟。

与第4版相比,《中图法》第5版对体育舞蹈等类目的修订解决了以下问题:①集中了体育舞蹈、国标舞、交际舞(交谊舞)等相关性事物,便于分类检索;②规范了体育舞蹈、国标舞、交际舞(交谊舞)、摩登舞、拉丁舞等上位类目名称,同时也初步规范了华尔兹、恰恰等单项舞蹈的名称,增强了标引的专指性;③理清了体育舞蹈、国标舞、交际舞(交谊舞)/摩登舞、拉丁舞/华尔兹、恰恰等的属分关系;④明确了该运动项群的属性,即归属于艺术类。项群属性的确定在一定程度上更利于事物的科学发展。

3 修订的不足与建议

3.1 存在的不足

第5版对体育舞蹈等类目的修订相比第4版有了较大改进,符合项群的实践现状,但仍存在不足之处:

3.1.1 常用名称和通用名称混淆。①J722.8及J732.8的类目名称为交际舞(交谊舞),将交际舞作为常用名称,交谊舞作为通用名称略显不妥。二者皆源于英文“Social Dance”,交际舞具有明显的功能色彩,自项目进入国内之初使用“交际舞”较多,之后在学校、城市则较多使用“交谊舞”。随着发展,此名称已被广为接受。②J722.8、J732.8类目下注释“体育舞蹈(国标舞)入此”,将体育舞蹈作为常用名称,国标舞作为通用名称,也不尽科学。实际上,国标舞这一名称先于体育舞蹈出现,二者位置互换为宜。③J722.82、J732.82拉丁舞类目注释“桑巴(森巴)等入此”,桑巴作为常用名称符合事物的特征,但将森巴作为通用名称却不科学。森巴只是同一事物的不同汉译名,使用范围和人群均不广泛,不能作为通用名称。

3.1.2 第5版的类目设置忽略了交谊舞的分支之一大众交谊舞。交谊舞自进入我国以来,与国内舞蹈文化有机融合,在我国的本土化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我国舞蹈从业人员结合丰富的舞蹈资源,创编了一系列在群众中广受欢迎的新型舞蹈,如北京平四、武汉三步踩、南京小拉舞等,如今舞蹈的参与人数、组织组建等都已形成规模。被群众称为慢三、中三、快三、慢四、中四、快四、吉特巴、方形伦巴的各种舞蹈,以及具有本土特色的创新性舞蹈,这些舞蹈在J722.8及J732.8中仍无类可循。

3.1.3 单项舞蹈的名称尚未完全规范化。J722.81及J732.81类目注释中“狐步舞、快步舞”、以及J722.82与J732.82类目注释中“斗牛舞、牛仔舞”等名称中的“舞”字实属多余。诸多国际舞蹈组织和大型舞蹈赛事均采用“狐步、快步、斗牛、牛仔”称谓。

3.1.4 类目名称前后不一致。第5版的G8类中为体育舞蹈(国标舞)设置的交替类目的类名为“体育舞蹈(国际标准交谊舞)”,在J722.8与J732.8中却是“体育舞蹈(国标舞)”,前后名称不一致,前者为项目全称,后者为简称。

3.2 建议

综上所述,笔者建议对《中图法》第5版体育舞蹈等类目修订如下:

3.2.1 在J722.8、J732.8类目下增设下位类“J722.81大众交谊舞”、“J732.81 大众交谊舞”。

3.2.2 将交谊舞作为J722.8及J732.8类名的常用名称,交际舞作为通用名称。同样,由于国标舞早于体育舞蹈出现,而且国标舞的艺术性明显优于体育舞蹈的艺术性,建议将国标舞作为常用名称,体育舞蹈作为通用名称。另外,将J722.82及J732.82类目注释中“桑巴(森巴)”中的“森巴”删掉。

3.2.4 将J722.81及J732.81类目注释中“狐步舞、快步舞”、及J722.82与J732.82类目注释中“斗牛舞、牛仔舞”名称中的“舞”字去掉,改为“狐步、快步、斗牛、牛仔”。

因此,结合体育舞蹈、国标舞、交际舞(交谊舞)3种项目的起源、组织结构以及发展现状,对J722.8、J732.8的类目建议按如下结构进行重新设置:

①J722.8 交谊舞 (交际舞)

J722.81 大众交谊舞

慢三、中三、快三、慢四、中四、快四、吉特巴、方形伦巴、北京平四、武汉三步踩、南京小拉舞、萨萨等入此。

J722.82 国标舞(体育舞蹈)

J722.821 摩登舞

华尔兹、探戈、狐步、快步、维也纳华尔兹等入此。

J722.822 拉丁舞

伦巴、恰恰、桑巴、斗牛、牛仔等入此。

②J732.8 交谊舞 (交际舞)

J732.81 大众交谊舞

慢三、中三、快三、慢四、中四、快四、吉特巴、方形伦巴、北京平四、武汉三步踩、南京小拉舞、萨萨等入此。

J732.82 国标舞(体育舞蹈)

J732.821 摩登舞

华尔兹、探戈、狐步、快步、维也纳华尔兹等入此。

J732.822 拉丁舞

伦巴、恰恰、桑巴、斗牛、牛仔等入此。

[1](法)雷米·埃斯著;郑慧慧译.华尔兹史话[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5.

[2]欧建平.欧美舞蹈史[J].尚舞,2009(8):82-85.

[3]于平.舞蹈文化与审美[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324-326.

[4]孙林.体育舞蹈国标舞交谊舞发展探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1(5):25-27.

猜你喜欢

国标舞中图法交谊舞
纸筒里的“秘境”
浅析国标舞在南昌市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我国国标舞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
试论交谊舞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体育舞蹈与交谊舞的一致性与差异性浅析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未成年人图书馆版)》(第4版)文学类目修订管见
浅谈交谊舞对大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的影响①
现阶段国标舞的艺术性探究
《中图法(儿童版)第3版》TP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类目修订刍议
知识图谱视角下《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研究演进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