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高校图书馆民族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建设构想*

2012-02-15赵兰香

图书馆学刊 2012年6期
关键词:保障体系文献民族

张 邺 赵兰香

(西北民族大学图书馆,甘肃 兰州 730030)

张 邺 女,馆员。研究方向:西部地方文献及民族文献。

赵兰香 女,馆员。

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文献是祖国文化的宝贵遗产,是图书馆藏书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民族院校作为培养少数民族人才的基地,其办学方向、专业设置、学科建设无不体现其鲜明的民族特色,而民族高校图书馆在民族文献收藏方面,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国现有各类民族院校10余所,这些院校一般都建立了各自特色的民族文献馆藏。例如西北民族大学图书馆以收藏藏族、蒙古族、回族等西北少数民族文献为重点,初步建立了具有西北民族特色的藏书体系;黔东南民族师专图书馆以苗、侗文献为收藏重点;西南民族大学图书馆在西南民族史、地方史、民族文化、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等方面独具特色;湖北民族学院图书馆设有土家学文献中心,注重土家族文献的搜集、整理、开发及宣传工作。

为了更好地利用民族文献,为各民族师生服务,构建少数民族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已成为目前民族高校图书馆人积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之一。

1 民族文献体现民族院校图书馆的特色

高校形成办学特色不仅是生存战略,更是发展战略,而特色办学离不开有特色的文献体系来支撑。例如:西北民族大学建立了格萨尔研究院、少数民族文字信息处理中心、伊斯兰文化研究所;西藏民族学院成立了全国高校藏学研究资源中心;内蒙古大学成立了蒙古学文献信息中心;湖北民族学院建立了土家学研究文献中心;新疆大学建立有国家教委民族学科维吾尔学及哈萨克学文献信息中心。此外西南民族大学、广西民族学院、云南民族学院分别成立了羌学、壮学、傣学、彝学、东巴文化文献资源中心。可见,在民族院校已形成了一批独具特色的民族文献信息中心,并已成为各院校的发展特色,其文献资源构成了民族院校图书馆的特色馆藏,成为研究民族文化的物质基础。

2 构建少数民族文献保障体系的动因

2.1 信息发展的广泛性和资金划拨的限制

首先,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纸质文献、电子文献、网络文献等各类型文献数量迅猛增长,任何一个图书情报机构都无法收全世界上所有的出版物。民族高校图书馆特色办学所需资金是大量的,而支持图书馆发展,所划拨的资金是有限的,因此必须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创建具有特色的文献保障体系。

2.2 读者需求的多样化

现代教育发展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民族高校图书馆要适应人才发展的目标要求,尽最大可能满足读者需求,为此,必须建立文献保障体系,提供丰富的文献资,满足教学、科研发展的需要。

3 少数民族文献保障体系的构建基础

构建少数民族文献保障系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目前,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LS)、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NSDL)、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国家中心等,在各自系统内积累了大量的成功经验,建立了信息资源建设和服务系统,集中了一大批科研技术人员。这些先期实践的成功经验,为民族文献资源保障体系的建设提供了实践基础,我们可从中找到可行性发展的思路,建立目标体系。[1]

4 少数民族文献保障体系构建设想

4.1 根据学校办学特色,确立特色文献,建立特色数据库

根据学校办学特色确立特色文献采购原则、重点、方向、方法、步骤等,制定图书馆特色文献采购计划。围绕学校的办学特色,重点建设特色文献,加强原始资料的收集,对年鉴、核心期刊等连续出版物必须收集齐全,保证其系统性和权威性,使特色办学信息资源在同行业占优势地位,成为有别于其他图书馆的独特资源。注重对馆藏特色办学资源和网上资源进行加工,开发出具有本馆特色的数据库,以满足特色办学相关专业科研人员在这方面的信息需求。如西北民族大学在格萨尔研究、伊斯兰文化研究、蒙古学文化研究领域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图书馆注重在这些方面的文献采购和收藏,并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购买相关电子文献,建立图书馆网站,购买清华同方、超星、读秀等数据库,建立电子阅览室,为读者提供阅览、下载资料的环境;注重对重要年鉴、核心刊物的订购,保持其延续性、系统性;注重对每年硕、博士学位论文的收藏;收集本校教师历年出版的专著;收集整理历年出版的有关西北民族的论文,建立民族期刊题录数据库,为各民族师生的教学和研究服务。

4.2 协调采购

首先,根据采购资金,结合学院重点学科建设,进行文献资源的合理布局和采购协调,保证必要的品种,减少不必要的重复。信息资源建设所涵盖的内容十分丰富,不仅有传统的文献,还包括电子出版物和网络信息,信息资源建设的对象不光是文献信息的收藏,还有对光盘信息、网络信息的组织、导航和租用,通过协调安排,保证各院系的文献需求。其次,与省内外的书店、出版机构多方联系,达成共识,尽最大可能满足学校教学和科研的需要。

4.3 走资源共建共享之路

民族高校图书馆受资金条件、信息来源等多方面的限制,个体上不能完全满足读者的需要,应实行横向联合、纵向发展的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模式。横向联合可以有效打破隶属行业局限,实现各类型图书馆在自愿原则基础上的合作,如馆际互借、共建共享统一的数据库,构建文献信息资源共知系统,建立各图书馆文献资源统一的检索界面,达到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共知,读者可在任意地方获知所需资料的藏处。从而克服资金、信息、人才等方面的局限性,尽最大可能地满足读者的需要,提高文献的利用率,形成馆际资源的优势互补。纵向发展是民族高校图书馆合作发展,共建共享民族资源,建立民族院校特色文献或专题文献数据库,构建民族文献资源保障体系。

民族高校图书馆除了同公共图书馆一样拥有大量的现代版文献外,还拥有一批民族文献。如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110余万册的馆藏中,民族文献约占1/3,包括地方志、民族志及罕见的各民族文字的写本、刻本、拓本、舆图,其中少数民族文字的图书有12万余册;西北民族大学图书馆142万册馆藏文献中,藏文文献、回族文献、蒙古族文献占相当一部分;西南民族大学图书馆馆藏民族文献涉及民族史志、民族宗教、民族语言、民族文艺、民族考古、民族风俗等各个方面;新疆大学图书馆收藏汉、维、哈、柯尔克孜文等十几种文字图书90万册,还有13到19世纪初察合台文献和维吾尔古文献等。民族院校藏书已成为我国民族文献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打破地域限制、打破封闭办学,走资源共享之路,所有民族院校建立统一的电子图书数据库,就可以共享各校的资源,提高民族文献的利用率。

民族文献记录着一个民族在生存繁衍的过程中与之紧密相联的各类事物、各种事件,以及他们产生发展的状态和演变过程。长期以来,由于认识上的误区和整理上的困难,民族高校图书馆一些特藏文献束之高阁,静态保存,世人难窥其貌,更是无法探究其内容。民族高校图书馆要适应社会发展,改变传统的静态服务方式,坚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努力开展特色信息服务。要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改变分散发展、小而全的模式,建立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服务系统,走资源共建共享的整体发展道路。要打破行业、系统之间自我封闭的界限,实现民族文献资源优势互补。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编制出具有民族图书馆特色的专题资料,建立专题数据库,加大民族文献信息的建设与共享,继承和弘扬民族的优秀的思想文化。

5 少数民族文献保障体系建设实践

近年来,民族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已得到大部分民族院校的认同。1988年底,西南民大、贵州民院、广西民院、云南民大等6所民族院校成立了民族文献协调中心,建立了统一的协调机构,在机构的领导下,编制了《南方片区民族院校图书馆民族文献联合目录》,收到了较好效果。这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资源共享,大大提高了各馆的文献利用率,节约了经费,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文献量剧增与经费不足之间的矛盾。而且,通过这次实践对南方几所民族院校图书馆民族文献的收藏情况有了基本了解,积累了宝贵经验。2007年,由西北民族大学图书馆牵头,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西北民族大学图书馆、西南民族大学图书馆、西藏大学图书馆、青海民族学院图书馆、西藏民族学院图书馆、合作师专图书馆等7家图书馆联合起来,在兰州召开《全国民族院校藏文文献整理工作研讨会》,与会专家就藏文文献的整理开发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在一些重要问题上达成了共识:①开展全国藏文文献联合编目,目的是摸清馆藏。②成立“全国民族院校藏文文献联合编目工作委员会”,组织全国藏文文献联合编目工作。③制定联合编目方案及编目规则。④编目完成后,对藏文文献进行数字化加工,制作藏文文献全文数据库,为各学校的教学科研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这次会议是民族高校图书馆共建共享民族文献资源的又一次实践,也是构建民族文献资源保障体系的成功案例。

6 构建原则和注意事项

6.1 原则

6.1.1 民族文献的学科特色。指馆藏某一类或几类学科的文献比较系统完整,能基本满足该学科领域独立研究的需要。如,西南民大图书馆对彝、藏、羌3个民族的文献资料收藏较全,该馆文献的收藏应继续偏重于这3个民族的文献,使这方面文献资料的收藏达到完整级,使西南民院图书馆成为全国的彝、藏、羌族文献中心。

6.1.2 民族文献的专题特色。指馆藏某个或某些专题的文献比较系统完整,能基本满足某专题领域独立研究的需要。如,藏族、回族、蒙古族文献是西北民族大学图书馆的收藏特色。另外,东乡、裕固、保安是甘肃特有的少数民族,图书馆对这方面的收藏也比较完整。

6.1.3 民族文献的地方特色。指馆藏某地区特定的政治、艺术、人物、物产等方面的文献比较系统完整,能基本满足对这一特定地区特定方面独立研究的需要。如,西藏民院设有民族研究所,主要从事以藏学为中心的民族学研究,并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由于藏学的研究对象是以西藏为主,包括四川、青海、甘肃整个藏族社会的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全过程。因此,与西藏及四川、青海、甘肃等藏族居住区各方面有关的文献资料,包括藏族的文化、民风、民俗、历史、地理等等,都属西藏民院图书馆的收藏范围。

6.1.4 民族文献的语种特色,指馆藏文献在某民族语言方面比较系统完整,能基本满足读者对该语种民族文献独立研究的需要。如西北民族大学图书馆、西藏大学图书馆、合作师专图书馆在藏文文献的收藏上有一定的数量。湖北民族学院图书馆在土家族文献收藏上具有特色。黔东南民族师专图书馆以苗、侗文献为收藏重点。中华民族是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共同组成的一个大家庭,各民族文化充实、丰富了统一的多民族文化,民族高校图书馆作为民族文献收藏单位,当有重点、有特色地建立馆藏文献,注重语种特色,为培养专门的民族人才服务。

6.2 注意事项

构建民族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必须处理、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保证体系的安全性和计划性。

6.2.1 建立统一的协调机构。如“全国民族院校藏文文献联合编目工作委员会”,是指由藏文长条书收藏单位联合起来组建的一个统一的协调机构,能保证藏文文献联合编目工作科学、有序进行。

6.2.2 制订总体建设规划和分步实施方案。构建少数民族文献资源保障体系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首先,要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总体规划。其次,应分步实施,在资源共建共享上分工合作,整理已有的文献资料目录。再次,进行数据库建设。

6.2.3 落实经费来源。构建少数民族文献资源保障体系,无论是横向还是纵向层面上都必须要有经费的支持,经费既靠图书馆自身,也要靠社会的支持、国家项目的支持,这是体系建设能够实施的物质基础。

6.2.4 组建一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对专业人才的要求要具有深厚的民族感情、通晓民族语言,具有为少数民族文献事业献身的精神、强烈的创新精神和深入探索研究的能力。这是构建民族文献资源保障体系的人才基础。

6.2.5 政策和制度保障。由于图书馆特色文献保障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必须加强制度建设。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制定图书馆特色文献采访、分编加工细则,加强特色文献采购的系统性、针对性和新颖性,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特色文献采购工作,有效合理地使用划拨经费。在民族院校共建共享文献资源方面提供绿色通道,努力促成文献资源保障体系的构建和运行。

[1]张学福.论国家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4(4):35-39.

[2]安群英.我国少数民族文献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探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10):478-480.

[3]雷丽敏.试论民族高校图书馆民族文献的开发利用[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4(3):27-29.

[4]姜宝良.山东省高等教育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建设研究[J].山东图书馆学刊,2009(1):75-77.

[5]李映和.民族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与特色服务[J].大理学院学报,2004(6):101-102.

[6]王波.民族高校图书馆民族文献馆藏特色建设浅析[J].民族教育研究,2003(5):93-96.

猜你喜欢

保障体系文献民族
我们的民族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我国生态安全保障体系的研究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勇立改革开放潮头 创新粮食保障体系
ETC关键设备准入标准及运行保障体系构建
关于构建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体系的思考
多元民族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